论社会组织.docx
- 文档编号:10817598
- 上传时间:2023-02-23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1.56KB
论社会组织.docx
《论社会组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社会组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社会组织
论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的产生,其动力来源于功能群体的出现,社会组织以及群体正式化的趋势。
在社会的演进过程中,一方面,功能性群体自然演化成了正规的社会组织;另一方面,一些社会群体的正式化,也造就了组织的形式。
有学者认为,组织可以通过社会功能的专门化、社会动员和社会暴力三种原因而形成。
现代社会的组织同样具有上述的特点,各有不同。
象各种跨国公司是功能群体演化成的组织,而军队则一直是战斗群体正式化的产物。
那种认为社会组织只能通过社会分工来产生的观点是片面的。
2形成过程在人类社会早期阶段,整个社会发展水平极为低下,人们共同活社会组织动的群体形式最初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原始群、血缘家庭和家族,以及出现的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村社等。
它们都是人类发展的初级社会群体形式。
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的出现,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人们的社会活动日趋复杂,社会组织适应社会及社会成员的需要逐渐形成并发挥作用。
但这时人们的社会关系和共同活动的形式还是以初级社会群体为主。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到21世纪,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初级社会群体在很多方面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活动的需要。
因此,完成特定目标和承担特定功能的社会组织的大发展就成为近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
3主要特征主要有:
①特定的组织目标。
组织目标一般是明确的、具体的,社会组织表明某一组织的性质与功能,人们围绕某一特定的目标才形成从事共同活动的社会组织。
组织目标是组织活动的灵魂,它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目标体系。
②一定数量的固定成员。
社会组织是由至少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系统。
组织成员是相对固定的,成员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属于某一组织;社会组织如无固定的成员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实体基础,进入或退出一个组织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特别是组织成员资格的取得一般都要经过组织的考核与审查。
③制度化的组织结构。
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并提高活动效益,一般都具有根据功能和分工而制度化的职位分层与部门分工结构。
只有通过不同职位的权力结构体系,协调各个职能部门或个人的活动,才能顺利开展组织活动并达到组织目标。
④普遍化的行动规范。
它一般是以章程的形式出现,并作为组织成员进行活动的依据。
组织的行动规范是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它通过辅助的奖惩制度制约组织成员的活动,以维护组织活动的统一性。
⑤社会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就每一个社会组织来说,它不仅自身要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人员、信息的交换,而且还根据与其他组织的关系,组成不同的组织体系,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高的水平上与外界环境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换。
一个组织如果绝对的自我封闭,组织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社会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工厂、机关、医院、学校、商店等都是社会组织的具体形式及一种群体。
4构成要素社会组织一般由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
社会组织[2]规范规范是指稳定的规则与规章制度,它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是社会关系及其功能价值的具体表现。
它要求个人或团体应如何思考、感觉与信仰,在各种情况与关系当中应如何行动。
规范的目的是使社会生活中的互动行为标准化。
[2]地位地位是指个人或团系在社会关系空间中所处的位置。
现代社会中,人际之间的互动基本上是地位之间的互动,社会组织的互动也是经由地位而建立的。
社会地位包括归属地位和成就地位两种形式,其中后者处主要位置。
[2]角色角色是指按照一定社会规范表现的特定社会地位的行为模式。
角色是地位的动态表现,地位则是角色的静态描述。
社会组织就是由一组互相依存、相互联系的角色构成的。
[2]权威权威是指一种合法化的权力,是维持组织运行的必要手段,它使成员在组织内收到约束和限制。
5基本职能任何一个社会组织要实现其特定目的和功能,都必须执行必要的职能,包括市场营销、生产运作、财务会计、人力资源利用和开发、技术研究与开发等。
其中,市场营销、生产运作、财务会计是社会组织的三项基本职能。
[1]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指对于现状未满足的需要和欲望,估计和确定需求量大小,选择和决定企业能最好地为其服务的目标市场,并决定适当的产品、服务和计划(或方案),以便为目标市场服务。
通过市场营销,可以引导新的需求,获得产品和服务的订单。
生产运作生产运作就是根据市场营销的结果,按数量、质量、交货期的要求,为顾客创造产品和提供服务。
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就是根据市场营销和生产运作的需要,筹措资金并合理地运用资金,支付账单,收取贷款。
同时跟踪组织的运作状况,对发生的各项收入、支出进行记录、核算,对组织的业绩进行经济分析与评价。
6类型按照组织规模的大小,可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和巨型等不同类型,例如联合国社会组织就是一个巨型的社会组织。
按照组织成员之间关系的性质,可划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中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由正式的规章制度作出详细和具体的规定,如军队、政府机关;而非正式组织中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则无这种规定,比较自由、松散,如业余活动团体。
按照组织的功能和目标,可分为生产组织、政治组织和整合组织,这是美国社会学家T.帕森斯的分类法。
按照组织目标和获利者的类型,美国社会学家P.M.布劳等人将社会组织分为互利组织,如工会;私有者的赢利组织,如商业组织;服务组织,如医;公益组织,如政府机构。
还可以按照组织对成员的控制类型划分为:
强制性组织;功利组织,即以金钱或物质控制其成员的组织;规范组织,即通过将组织规范内化为成员的伦理观念或信仰来控制成员的组织。
中国的一些学者根据人们社会结合的形式和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表现,将社会组织分为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教育、科研组织,群众组织和宗教组织等几种类型。
组织类型的划分都是相对的,人们可以从研究和分析的需要出发,选择恰当的分类标准。
[2]
由于公共关系研究的是组织形象塑造问题,因此,对组织进行分类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公共关系。
社会组织的存在纷繁复杂、形式各异,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其进行不同的分类。
但鉴于组织类型对公共关系行为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是营利和竞争,我们这里主要根据组织是否营利和是否具有竞争性为标准,将组织分为四类,即竞争性营利组织、竞争性非营利组织、独占性营利组织和独占性非营利组织。
[2]
1.竞争性营利组织。
这类组织一般包括生产型组织、商业组织、服务型组织等,它们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为了在市场竞争中争取顾客,一般都会比较主动地争取公众的支持,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但比较容易偏重与市场活动直接相关的公众,其公关行为的营利性较为明显。
[2]
2.竞争性非营利组织。
这类组织一般包括各类专业学术团体等,它们没有营利动机,但由于需要在竞争中赢得舆论的理解和公众的支持,因此,也十分重视公共关系,会尽可能广泛地去建立和发展自己的公众关系。
[2]
3.独占性营利组织。
这类组织是指在市场竞争中居独占性地位的组织。
由于其产品或服务具有独占性,其他组织无法与其竞争,这类组织很容易产生违背公众利益的行为,从而使自己陷入不利舆论的困境。
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这类组织不多。
[2]
4.独占性非营利性组织。
这类组织主要包括国家机关和军队等。
由于利益驱动及压力竞争的缺乏,这类组织往往容易忽略自己的公众,甚至脱离公众,公关意识比较薄弱,公关行为相对滞后。
社会组织的功能在现代社会里,人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需要,大部分是通过社会组织来满足的。
人们无论从生理上还是智力上都无法以个人的形式满足自己的需要,只能以群体的形式来加强满足需要的能力。
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的专业化组织,将具有不同能力的人聚合在一起,以特定的目标和明确的规范协调人的活动和能力,从而更有效地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
大小不同、功能各异的社会组织构成了现代社会的主要基础。
关于组织的知识和研究,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综合性学科,即组织社会学。
[2]
补充
社会组织:
指各种类型的社会群体,它包括政治组织、经济组织(企业)、文化组织、军事组织、宗教组织等。
[2]
7功能整合
所谓整合是指调整对象中不同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有序化、统一化、整体化的过程。
具体表现为组织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有形的、无形的)对组织成员的约束,从而使组织成员的活动互相配合、步调一致。
通过组织整合,一方面可以使组织成员的活动由无序状态变为有序状态,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分散的个体粘合为一个新的强大的集体,把有限的个体力量变为强大的集体合力。
这种合力不是1+1=2,而是1+1>2。
显然组织整合功能的有效发挥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2]
协调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各组织成员尽管都要服从组织的统一要求,但是,由于他们各自的目标、需要、利益等方面得以实现或满足的程度和方式存在着事实上的差异性,因此,组织成员之间或组织的各职能部门之间必然存在一些矛盾和冲突。
这就需要组织充分发挥协调功能,调节和化解各种冲突和矛盾以保持组织成员的密切合作,这是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
[2]
3、维护利益的功能
社会组织是基于一定的利益需要而产生的,不同的组织是人们利益分化的结果。
组织利益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维护利益功能的有效发挥能充分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增强组织成员的向心力,从而顺利高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2]
4、实现目标的功能
组织目标的实现要依靠组织成员的统一力量,而这种统一力量的形成,需要组织整合和协调功能的有效发挥作为基础,以利益功能为动力,从而才能使组织达标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各种社会组织都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分子,因此,达标功能就既包括实现组织自身目标,同时也包括实现社会大目标这两个任务。
当然,以上述及的四种功能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作为一个系统发挥其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组织功能的正常发挥,要以健全的组织构成要素为基础。
因此,加强组织自身建设,是充分发挥组织功能的基本前提。
[2]
8结构正式社会组织的正式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各职位、各个部门之间正式确定的、比较稳定社会组织的相互关系模式。
职位、部门是构成组织结构的基本元素或单元,这些结构单元的不同组合又形成了组织结构的不同类型。
职位是组织内部正式设立的、从事某种特定活动的组织位置,它通过各种规范化的正式角色动态地表现出来。
职位与个人的关系是:
职位需要个人占据,个人只有占据一定的职位才能获得组织成员身份。
职位具有可转换性,可由不同的个人承担;同一个人可以占据不同的职位,或同时占据几个职位。
[2]
部门是组织内部以组织目标为导向、以组织规范为前提、以组织内部分工为依据,由若干个相关的职位联结形成的稳固组合,它通常表现为一种组织机构。
部门使职位间的互动关系经常化、制度化。
[2]
从组织管理学的角度来看,社会组织的正式结构大致可划分为直线型、职能型、网络型三种。
(1)直线型组织结构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组织结构,整个组织结构形成为一个直线式等级序列,每一层下级都必须接受上级的直接领导,上下属关系简单而直接,实行一长制领导体制,因而对领导的管理能力要求很高,一般只适应规模较小的组织结构,如部队中的营以下单位。
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集中领导。
组织成员只隶属于一个上级,这种直接领导和直接负责的模式,保证了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
(2)职能型组织结构是在较大的组织内,把相关的职位集中起来,建立一个职能部门,把整个管理内容划分为若干个职能部门,由这些职能部门对组织进行具体管理的一种组织结构。
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分工负责。
由于各个职能部门的设置,相关的职位和部门得以科学组合,使最高权力分散下放到各职能部门,形成了分工负责的局面,提高了组织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
(3)网络型组织结构是为了避免直线型和职能型结构的缺陷而建立起来的,它力图避免直线型结构和职能型结构在信息沟通和组织指挥上的局限性,在组织中建立一种纵横交错立体沟通的组织结构。
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系统协调。
通过以统一的组织总目标为参照系,制定各相对独立的分目标,并开展活动,以确保整个组织能够围绕总目标协调有效的运行。
[2]
非正式社会组织的非正式结构是指组织内部成员间自发形成的各种非正式群体及其相互关系。
从非正式结构的形成来看,一是在血缘关系、地缘关系或故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也可能是因为共同的兴趣而形成的。
另一种是在正式的工作关系中衍生出来的,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性的联系可能会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感情沟通进而形成非正式关系,在这里,非正式关系可能会与正式的工作关系结为一体,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之间处理工作问题时有可能会采取超出正式规定的方式。
[2]
非正式结构在一定条件下对正式结构起着一定的补充作用,换言之,它对正式结构有着正向功能。
表现为:
第一,能缓冲正式结构所带来的压力;第二,能提供正式结构以外的丰富的控制和沟通形式;第三,能够成为推动组织改革,维护组织成员合理利益的有效力量。
[2]
值得注意的是,非正式结构也有一些负向功能。
特别是当组织中的非正式结构与组织的正式目标相互抵触时,这种消极作用就展现的越明显。
这种负向功能表现为:
第一,非正式结构的过份整合往往会削弱组织权威系统的有效性,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
第二,有意利用非正式结构拉帮结伙,分裂组织,谋取个人和小团体利益的行为会造成组织精力内耗。
第三,以非正式结构代替正式结构,工作程序发生混乱,会破坏组织的正常运行。
第四,过多的非正式沟通联络容易导致机密漏泄、谣言四起,造成人心涣散。
[2]
非正式结构的发现提醒人们:
社会组织并不是人们凭意愿设计而成的理性的结构,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
所以作为组织的管理者,要善于扬长避短,既要善于调动非正式结构的积极因素,又要制止一切消极的阻碍组织目标实现的非正式结构因素的增长,遏制腐败现象,以造成良好的组织氛围。
[2]
9目标社会组织既是人类自身的一种人群聚合体,又是人类所创造的一种物质工具。
任何一种组织都有其特定的组织目标。
所谓组织目标是指组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要争取实现的目的和结果,或者说是组织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追求的某种事实事未来状态。
组织目标是组织的灵魂,是组织开展活动的依据和动力,它代表着一个组织的未来和发展方向。
[2]
组织目标对于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目标是组织存在的根据。
(2)组织目标是确定组织活动路线的根据和基础。
(3)组织目标是衡量组织活动的效果和效率的最终标准。
[2]
组织目标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和类型。
现代社会组织的组织目标往往表现为一个复杂的目标体系,包括总目标、阶段目标、部门目标三个层次。
(1)总目标,表明组织的总体使命,作为组织行为的总体规范而对组织活动起着动力和导航作用。
一方面,它是对组织的长远未来的一种预期。
另一方面,它还要为组织指明方向,对组织起导航作用。
(2)阶段目标,应具有可行性和连续性。
所谓可行性,是指阶段目标的制定必须以客观分析和科学预测为依据,并且切实可行。
所谓连续性,指阶段目标之间相互衔接,层层递进,使组织不断接近和最终实现组织总目标。
(3)部门目标,一定要具体实在,切实可行。
为此,部门目标的内容和要求,完成的时间和条件,由谁来承担完成等等,都要制定得具体详细。
[2]
10运行管理
1、组织运行及其一般过程
社会组织并不是组织成员及物资设备的简单集合和组合,它是组织成员为了实现同一目标而协同努力的集体。
当组织目标确定,为了实现目标,组织便以适当的组织结构为基础开始运行,它表现为这么一个过程:
组织与环境的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即投入产出的过程,也是这一过程中组织结构所发生的联动过程。
组织运行过程一般经过三个步骤:
(1)投入,即调动和用资源;
(2)制作,即对投入的资源进行处理,通过使用资源来求得组织目标的实现;(3)产出,即输出“产品”,实现组织目标。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 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