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3长江生态系统特征及演变趋势.pptx
- 文档编号:30800218
- 上传时间:2023-10-19
- 格式:PPTX
- 页数:54
- 大小:8.17MB
20200723长江生态系统特征及演变趋势.pptx
《20200723长江生态系统特征及演变趋势.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0723长江生态系统特征及演变趋势.ppt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江生态系统特征及演变趋势,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系列讲座,主讲人:
陈进单位: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武汉大学时间:
2020年7月24日,长江科学院,主要内容,长江概况长江生态系统长江生态红线及保护对象长江生态系统演变趋势长江保护对策,2,3,4,1,5,创新协作诚信奉献,01,第一部份,长江概况,长江科学院,长江科学院,一、长江概况:
地理位置,长江全长6300km,流域面积180万km2,干流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支流伸展到甘肃、陕西、河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浙江8省(自治区),共涉及我国的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流域人口4.5亿,到2019年,北方近1亿人口通过南水北调工程饮用长江水,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乌江,沅江,湘江,洞庭湖,鄱阳湖赣江,巢湖,太湖,长江科学院,一、长江概况:
水系特点,长江水系发育,直接汇入长江的大小支流约7000余条,流域面积在1000km2以上的有437条,在10000km2以上的有49条,80000km2以上一级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江、汉江、赣江8条,以嘉陵江的16万km2为最大河流长度超过500km的支流有18条,其中超过1000km的有雅砻江、大渡河、嘉陵江、乌江、沅江、汉江等6条,以汉江最长为1577km多年平均流量在100m3/s以上的支流有90条,其中在1500m3/s以上的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水、赣江、汉江等8条,以岷江最大为2850m3/s,长江科学院,一、长江概况:
水文特点,气候在我国有10个气候带中,长江流域就占有4个,即南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高原气候区。
长江流域位于东亚季风区,具有显著的季风气候特征降水长江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087mm,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总的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江源地区地势高、水汽少,年降水量小于400mm;四川省荥经县金山站的2518mm,为全流域之冠,长江,全国气候分区,长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长江流域降水量年际变化,长江科学院,蒸发长江流域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835mm,其地区分布很不均匀。
金沙江、汉江唐白河、赣江流域和长江三角洲大于其他地区,超过1000mm,以云南省龙街站的2034mm为全流域之最大值径流长江流域径流总量大,上游屏山站多年平均流量4570m3/s,多年平均径流量1443亿m3(19502006年);宜昌站多年平均流量为14100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464亿m3(18782006年);中游汉口站多年平均流量为23300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354亿m3(18652006年);下游大通站多年平均流量28500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8980亿m3(19512006年)。
蒸发量空间分布特征,径流深空间分布特征,一、长江概况:
水文特点,长江科学院,一、长江概况:
水文特点,泥沙长江泥沙绝大部分来源于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嘉陵江、岷江、沱江、乌江,其中主要产沙区为金沙江和嘉陵江,占宜昌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的77%。
长江中下游泥沙主要来自宜昌以上,输沙量年际变化与径流年际变化类似,具有大水多沙、小水少沙特性。
1954年全流域大洪水,宜昌站年输沙量7.54亿t,为历年之最三峡建设前后长江主要水文站输沙情况变化(到2012年),长江科学院,一、长江概况:
近20年长江上游水沙变化,在三峡工程论证和初步设计阶段(1956-2002),坝址年均径流量为4510亿m3,输沙量为5.09亿t。
三峡水库蓄水后(2003-2017年),入库水量略有减少,但来沙呈显著减少态势,年均径流量4003亿m3,较多年均值减少11.2%,而年均入库沙量为1.64亿t,较初步设计减少67.8%水沙减少原因,水量气候变化,降雨量略有减少,如嘉陵江上游干支流梯级水库蓄水、水库水面蒸发及渗漏增加用水量有所增加,水沙梯级水库拦截;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等措施河道采砂,长江科学院,一、长江概况:
近20年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及变化,长江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约1100mm,多年平均入海流量9190亿m3,长江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9856亿m3,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958亿m3。
从近20年(1998-2016年)变化趋势来看,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变化不明显,但地区间有差异。
根据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长江流域水资源可利用总量2827亿m3,长江流域水资源量变化,创新协作诚信奉献,02,第二部份,长江生态系统特征,长江科学院,长江科学院,二、长江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基本概念和特点,定义,生物群落与其所在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组成,由无机环境、生物的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以及分解者(微生物)等四部分组成,结构,指构成生态系统诸要素及其量比关系,各组分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以及各组分之间的能量、物质、信息的交流途径与传递关系,生态系统,无机环境是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组成部分,包含阳光、氧气以及其他所有构成生态系统基础的物质和条件,如水、无机盐、底质(土壤、岩石)等,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其条件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和生物群落的丰富度。
空间上的分布以及各组分之间的能量、物质、信息的交流途径与传递关系。
只有结构完整的生态系统才是稳定和健康的生态系统。
例子:
原始森林、天然林与人工林的巨大区别,前者生物多样性百倍以上,长江科学院,二、长江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基本概念和特点,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栖息地的多样性。
无机环境或者栖息地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基因的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只有三种多样性同时存在,才能算真正的生物多。
生物食物链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
植物等生产者主要通过竞争阳光、水分和土壤中营养来生存;食草动物是在竞争植物和水分中生存;食肉动物是在竞争食草动物和其他小型动物中生存;微生物是在竞争死去动植物中有机物中生存。
它们构成了相互依赖的食物链。
生态稳定: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只有结构及食物链完整,并且每种生物都有一定冗余(安全系数),该系统才能稳定地维持,系统才能发挥正常的生态功能。
生态功能及伦理观:
自然界一切生存下来的物种,无论其数量是多是少,无论其形态是丑陋或者美丽,无论其对人类是有利或者无利,在生态系统中都有一定的生态功能和作用,在理论上都是值得保留和保护。
长江科学院,二、长江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基本概念和特点,地球上的生命都来源于水中,水是生命之源从物种分类来看,生物是按种属科目纲门顺序分类,越往上走,生物的遗传变异性就越显著,即差异愈明显。
如昆虫与大象的差异较鱼和大象的差异要大。
海洋-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在所有已经分类的物种中,生活在海洋中的物种所占的比例虽然不到15,但若以纲计算,90以上的纲有海生种类,若以门计,几乎每个门的生物都有海生的,因此从生物分布总体格局来看,海洋所蕴藏的生物多样性比陆地丰富得多,这就是为什么世界未来的食物必定来源于海洋原因。
陆地物种数量多是因为空气中氧含量高于水体。
淡水生物主要包括微生物、水生植物、水生动物、水禽及一些涉水鸟类。
以鱼为例:
全世界的鱼类大约有32500种,其中淡水鱼类超过15000种,而淡水量仅占全球水资源量的0.3%,这反映了淡水环境具有高生产力、多样的栖息地以及较强的地理隔离等特点。
长江科学院,二、长江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基本概念和特点,传统的流域主要体现在水文学范畴,指被地表水或地下水分水岭所包围的区域,未来的流域将是以生态系统为核心开展各项研究。
流域生态系统:
流域不仅具有水文学的内涵,而是具有不同尺度、结构和及其功能的生态学地理内涵,是一个不仅包括了水循环,同时还包括天、地、生等自然要素循环以及社会经济人文要素在内的复合生态系统。
流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是以水循环为纽带,在气候、水文、地质、地貌和生物相互作用下的生态系统。
不仅包括水与岩石、土壤、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而且体现在不同时空尺度之间的转换关系上。
长江科学院,二、长江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基本概念和特点,流域生态系统特点(1/4):
时空尺度与栖息地在中短时间(千年以内)尺度上,流域上游生态系统直接影响下游及河口生态系统,支流生态系统直接影响干流生态系统;在长时间(千年以上)尺度上,下游环境变化也会影响上游环境变化,如当海平面上升,会使河流总坡降减小,泥沙淤积增加,湖泊湿地发育,而当海平面下降,河流向源侵蚀强度增加,湖泊湿地面积减小,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就曾经过多次这样的演变;由于河流受洪枯变化和急流等“恶劣”环境影响,单位面积上的生物量比湖泊湿地和森林生态系统少很多;洄游鱼类等水生生物十分依赖于河流水系的四维(纵向、横向、垂直和时间)连通特性,保护河流连续性是维持良好流域生态系统的基础。
长江科学院,二、长江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基本概念和特点,流域生态系统特点(1/4):
时空尺度与栖息地,长江科学院,二、长江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基本概念和特点,流域生态系统特点(2/4):
水文过程与物质通量剧烈变化水文过程包括水流的年内洪枯变化和年际变化过程,其中洪水不仅可以塑造河道,也是泥沙及其他物质通量输移的主要动力因素,更是洄游物种洄游、生产的主要驱动力及信号每一场洪水,都会重塑河流生态斑点和工程河段尺度的栖息地,每一场特大洪水都会显著改变景观河段的河道和洪泛区的环境,同时伴随着河流物质通量的巨大变化,显著特点是洲滩变化。
枯水过程不仅可以维持缓慢、清澈的水流,有利于水生植物、底栖及两栖动物的生长,浅滩底质也可以露滩、曝气,促进底泥污染物质的分解,改善水质,有利于岸边植物、水禽、候鸟的生长。
物质通量包括水流、水中溶解物质和水中悬浮颗粒状物质(如泥沙)的总和。
物质通量的变化不仅会影响水质和生物栖息地的变化,而且随时间延长,会重塑河岸地貌、河道和江湖关系底质、含沙量(浊度)、流速、水温、溶解氧等是河流生态系统十分的生态因子,长江科学院,二、长江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基本概念和特点,流域生态系统特点(3/4):
河流生物特性水体中限于含氧量较低和栖息地易变等原因,顶层生物只发展到鱼类和豚类动物水平,所以,河流中的大型洄游鱼类和豚类动物与陆地顶层动物的狮、虎、豹同样重要,是水中的“大熊猫”。
河流激流环境造就了河流生物多具有吸附能力或者较强的游泳能力,河道主泓是洄游鱼类和豚类动物的洄游通道,它们受到船舶明显影响。
缓流河段或者分汊河段常常是鱼类产卵场或者避难场,藻类和水草等生产者容易繁殖,其中通江湖泊则是理想的育肥场和避难所,更是藻类、水生植物和静水鱼类最佳生长地。
河水的急与缓、河水的混与清、栖息地的动与静等环境变化培育出河流独特的生物,并伴随着其整个生命史。
长江科学院,二、长江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基本概念和特点,流域生态系统特点(4/4):
容易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建坝影响河流纵向连通性修堤、建闸及岸线利用影响河流横向连通性调控水流影响水文节律及泥沙等物质通量的时空分布,进而影响生物栖息地河道采砂、河道整治影响物质通量及生物栖息地航运直接占据生物通道、噪音影响豚类生存环境废污水排放影响水质毁灭式的渔业捕捞直接减少鱼类资源及顶级生物(如江豚),长江科学院,二、长江生态系统:
上下游、干支流区域差距巨大,长江跨越我国东西部三级台阶,第级台阶高程在3500以上,这些地区处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其气候、地质和生态环境独特,长江源区几乎没有森林,而是由冰山、裸露岩石、草原或者高原沼泽组成,日夜温差大,降水量少,阳光充沛金沙江垂直气候带及干热河谷,森林出现在2000-3500m高程区间,而且在阴面好于阳面中下游干流江面宽阔,岸边森林植被少,岸边植被对于河流物质通量影响显著小于上游、主要支流或者通江湖泊长江口潮流界,淡咸水交替变化,是河也是海(5-90km宽),高寒地区,垂直气候带干热河谷,长江口平原河网区,长江科学院,二、长江生态系统:
上下游、干支流区域差距巨大,80%的鸭科鸟类和鹤类90余种,1百多万只水鸟我国水鸟最重要的越冬地鄱阳湖湿地栖息地(草滩、泥滩、浅水、深水)与候鸟、水禽群落关系白额雁在草地上吃草White-frontedGeesegrazeongrassland赤颈鸭在水边草地上吃草EurasianWigeongrazeongrasslandatthewatersedge绿翅鸭在很浅水里吃种子CommonTealfeedonseedsfromveryshallowwater绿头鸭和针尾鸭以倒立的姿势,吃沉水植物和小动物MallardandNorthernPintail“up-end”toeatsubmergedplantsandsmallanimals小天鹅以倒立的姿势,在更深的水里觅食TundraSwans“up-end”tofeedatdepth凤头潜鸭潜入水中吃甲壳类生物TuftedDucksdiveforunderwatercrustaceans琵嘴鸭用嘴从水面过滤很小的动物和植物,并以此为食NorthernShovelersieveverysmallplantsanimalsfromthewatersurface,长江科学院,二、长江生态系统:
人类活动干扰(时间尺度),春秋战国,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纯自然状态,从战国开始,人们在长江及通江湖泊边修建堤防,围湖造田,到明嘉靖时期,荆江大堤联成一片,标志着中下游干流与洪泛区联系开始受到影响。
长江流域不少地区的森林砍伐活动加剧,陆地天然有机物来源减少,水土流失日益严重,长江产沙和输沙量增加,江湖演变频繁而剧烈。
但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系连通良好,水质优良,从20世纪50-80年代,森林砍伐、河道整治、修堤建闸等人类活动加强,天然林面积大幅减少,水土流失进一步加重,围湖造田使湖泊湿地面积和通江湖泊数量大幅减少,河道裁弯取直使局部河道比降增加,河势变化剧烈,生态功能退化阶段,近自然状态,生态功能退化阶段,水生态功能严重退化阶段,从80年代到现在,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大型梯级水电站或者水库建设的高峰期,长江一级支流中除赤水河外基本上都修建了大型水库或者水电站,水系的纵向连通性受到显著影响,城市附近江段存在日益严重的污染带,加上渔民的过度捕捞,长江珍稀和特有鱼类生存困难,鱼类种群及数量大幅减少,长江大部分江段处于半自然半人工状态,水生态功能严重退化阶段,长江科学院,二、长江生态系统:
人类活动区域差异性,长江流域范围大,各地气候、地貌和环境条件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目前生态系统处于近自然状态的江段主要有长江源区水系、金沙江上游、主要支流的源区,以及上游川江、长江河口江段等。
这些江段共同特点是人口稀疏、交通不便、人类活动少有些江段虽然修建了梯级水库,但由于交通不便,陆地生态系统良好,如江西和安徽的南部水系、湖北和湖南西部水系、贵州乌江等地区,人类活动强度不高,陆地森林或者植被良好金沙江中下游、洞庭湖区、鄱阳湖区、汉江中下游、长江下游干流人类活动影响显著,长江科学院,二、长江生态系统:
泥沙及矿物质来源,泥沙长江源区、金沙江中下游、嘉陵江、汉江上游等都是长江来沙的主要河段,而且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的特点。
汛期物质通量占到70以上,江源区可以占到90以上,呈现出典型的季节性差异,但近20多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长江主要产沙江段泥沙已经显著减少营养盐由于人类活动影响,长江水体中营养盐来源在空间和时间上呈现出非均匀化,与农业施肥时间、采矿选矿位置和城镇排污口布局等关系较大,甚至与排污时间有关。
在局部江段上述人类活动对水质影响程度已经超过水土流失,使长江水质和通量变化趋势缺乏连续、渐变的规律性有机质天然河流有机质主要有3大来源:
一是陆地植被(倒木、植被碎屑);二是水体在营养物质和光合作用下生产出的浮游生物(如藻类)和水生植物等,三是人类源。
发源于中低高程的河流,从森林中的支流流出的激流河流中,前者为主要来源,而发源于湖泊湿地的河流中后者可能为主要来源。
由于长江水系复杂,天然有机质来源多样,加上大量废污水排放和面源污染,使长江水体有机质来源复杂,静水和低流速区域营养物质过剩,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长江科学院,二、长江生态系统:
长江鱼类特性,长江水系有鱼类400余种,其中纯淡水鱼类350种左右,特有鱼类多达156种,按洄游特性分为:
江湖洄游鱼类如四大家鱼(青、草、鲢、鳙,自然繁殖的河流其长度需超过200km及流速为0.452.26m/s)以及鳊、鳡、鳤、等形成了在湖泊中肥育、在江河流水环境中产卵的习性,适应于江湖连通环境,在长江中下游(尤其是中游)种群繁盛,是主要的经济鱼类河海洄游鱼类区分为溯河洄游(如中华鲟、鲥鱼)以及降河洄游(如鳗鲡)两类激流等河流鱼类主要生活于长江干支流的流水环境,极少进入湖泊的种类(如吻、圆口铜鱼、铜鱼和长吻等)湖泊定居型鱼类在局部水域能够完成生活史(如鲤、鲫等),长江科学院,在水生植物(水草)上产卵的类型,石砾或沙底上产卵的类型,在软体动物(贝壳)中产卵的类型,在水层中产卵的类型,通常需要卵具有黏性,需要卵在水中有一定的漂浮力,据产卵场的特性分为,按食物种类分,以水生昆虫为食25%,以附着藻类为食21%,以小鱼虾为食20%,以软体动物为食13%,以浮游动物为食13%,杂食类8%,二、长江生态系统:
长江鱼类特性,长江科学院,1水污染是头号问题,沿江城市或者污染型企业附近常年存在污染带天然湖泊及中小水库富营养化、水污染土壤污染及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江河船舶污染及突发水污染事故固体废弃物随意堆放及地下水污染城镇大气污染沉降及初期雨水加重了水污染,重富营养,富营养中营养,鄱阳湖洞庭湖,巢湖,太湖,黄浦江死猪事件,2014湘江流域重污染区砷超标,2013,2012江西铜业排污,船舶排放污水、垃圾,长江江苏段危险货物运输量,长江中下游面积大于10km主要湖泊富营养化指数,二、长江生态系统:
主要问题,长江科学院,2珍稀和特有鱼类濒临灭绝、野生鱼类资源枯竭原因需要的水文及水动力过程变化栖息地(三场一道)破坏没有足够的食物(毁灭性捕捞)水污染结果野生鱼类资源枯竭珍稀和特有鱼类濒临灭绝长江上“无鱼”感觉,二、长江生态系统:
主要问题,长江科学院,3人类活动干扰严重自然河与人工河之争梯级水电站及河流渠化及水文水动力过程人为控制河道整治、岸线稳定及硬质护坡码头、桥梁及岸线利用的低效率堤防及洲滩利用与河流横向联系泥沙及物质通量巨大变化及集中分布问题河道采砂及生物栖息地保护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及水土流失,涉水工程建设,岸线和洲滩利用,河道采砂,过度捕捞,二、长江生态系统:
主要问题,长江科学院,4保护的体制和机制不健全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和保护体系不健全,空间管控不到位,保护规划及行动计划没有做到多规合一,联合监督、执法行动各类保护区面积太小,片段化严重,水陆保护区不协调和统一监测、评估和专业人才等能力不足生态补偿、信息共享、公众参与、保护工程融资等机制不健全,二、长江生态系统:
主要问题,长江科学院,二、长江生态系统:
白鳍豚的故事,白鳍豚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鲸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仅产于长江中下游,曾经在长江生活和游弋超过2500万年,近10来年再未被发现,已经功能性灭绝白鳍豚以鱼为食,喜结群活动,喜在水深急流处活动,用肺呼吸的水生哺乳动物,出水呼吸时间约12秒钟,潜水时间每次约20秒,长潜时可达200秒。
成熟个体最大体长,雌性2.5米,雄性2.3米,体重100150千克,有恒定体温,在36摄氏度左右。
白鳍豚视听器官已经严重退化,但声纳系统特别灵敏,能在水中探测和识别物体,长江科学院,二、长江生态系统:
江豚面临危境,江豚,俗称“江猪”,本来不算珍稀,只要有吃的和必要的栖息地就可以生存,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近10年来,由于缺少安全的栖息地和食物(小鱼),目前在1000头左右,比大熊猫的数量还少,已经成为水上“大熊猫”,如果不加大保护力度,5-10年也面临灭绝。
江豚产子主要在3-6月,妊娠期10个月,断奶大于1年,与人的妊娠时间差不多,与母亲在生活2年左右,长江科学院,二、长江生态系统:
中华鲟自然繁殖危机,已经在地球上生活1.5亿年,比长江形成的历史还长,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现在其自然繁殖地很小,近年来自然繁殖量越来越少,甚至不繁殖(2013年到2015年),今年能否产卵很难说,有消亡的可能原因:
产卵场由原来600公里减到6公里范围,水温、底质及环境条件要求苛刻,每年5-8月从河口开始向上游洄游,10-11月退水期,开始产卵,一次排卵量在30万-130万枚不等,产粘性沉性乱,乱粘附在砾石上孵化,产卵水温在17-21以下,水流含沙量在0.23-1.46以下,与四大家鱼相反。
近5年来基本没有再发现自然繁殖,人工繁殖到长江口不足自然繁殖2-3%,长江科学院,二、长江生态系统:
鲥鱼的故事,鲥鱼为溯河产卵的洄游性鱼类,因每年定时初夏时候入江,其他时间不出现,因此得名。
过去主要产于中国长江下游干支流,素誉为江南水中珍品,古为纳贡之物,为中国珍稀名贵经济鱼类,鲥鱼与河豚、刀鱼齐名,素称“长江三鲜”,现在已经灭绝,原因是栖息地被占及大肆捕捞。
产卵期每年6月上旬至8月上旬,产卵高潮时的水温在2730之间,平均流速一般在1ms左右,水位变化在12.5m,透明度明显下降,产卵旺期时测得的江水透明度在15-30cm,长江科学院,二、长江生态系统:
长江上其他珍稀和经济鱼类,白鲟,达氏鲟,圆口铜鱼,四大家鱼FourfamousChineseCarps,创新协作诚信奉献,03,第三部份,长江生态红线及保护对象,长江科学院,长江科学院,三、长江生态红线及保护对象:
划分历程,2008年国家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首先编制完成了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并与后来推出的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结合2012年在长江水利委员会完成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中,初步划分了长江主要干支流江段及岸线的保护和保留江段,提出了长江控制站点生态基流、水质管理目标等控制性指标,初步划分了主要水域保护的控制红线,该规划偏重于水域及岸线2015年对全国生态功能区划进行了修订,确定了我国3大类、9个类型和242个生态功能区,其中涉及长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功能区类型有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土壤保持和洪水调蓄功能区等2016年9月水利部、国土资源部正式印发的长江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划分了岸线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利用区及开发利用区等四类功能区,并对各功能区提出了相应的管理要求2017年7月国家环境保护部牵头编制完成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从污染控制角度,对于水、土壤、空气污染现状和治理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长江科学院,三、长江生态红线及保护对象:
划分历程,2018年2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又推出了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红线划分方案,2018年环境保护部正在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三线一单)的编制工作,并开始实施监督管理2019年自然资源部开展“国土资源空间规划”,制定生态保护红线控制面积、自然岸线保有率、耕地保有量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等指标,也涉及国土空间生态屏障、生态廊道和生态系统保护格局划分,力图实现“山水林田湖草”利用和保护的“多规合一”,长江科学院,三、长江生态红线及保护对象:
划分历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长江科学院,三、长江生态红线及保护对象:
存在问题,目前划分的生态红线主要以陆域(区域)为主,水陆不协调各类保护区数量不少,但单个保护区面积太小,片断化严重。
以长江流域16个主要省市自然保护面积为例,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13.6%,低于全国14.4%水平。
由于青海省自然保护面积占到16个省保护区面积的41.7%,如果不算入青海省,长江流域15个主要省市自然保护区面积仅占国土面积比9.8%,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再看保护区面积,16个省市保护区总数1329个,数量不算少,但平均每个保护区面积仅为3.9万公顷,如果不考虑青海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0723 长江 生态系统 特征 演变 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