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精选高二地理第一学期学段检测试题文科地理知识点总结.docx

    • 资源ID:10167597       资源大小:1.79M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精选高二地理第一学期学段检测试题文科地理知识点总结.docx

    1、精选高二地理第一学期学段检测试题文科地理知识点总结山东省莱阳一中2008-2009学年度高二地理第一学期学段检测试题(文科)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写清楚,请将第卷(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2.试题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第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我国“十一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

    2、、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放、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4类主体功能区。据此完成13题。1.这种划分是按( )A.单一指标划分的 B.自然指标划分的C.综合指标划分的 D.地理位置划分的2.关于所划分功能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 B.各区域内部特征完全一致C.各区域优势特色相同 D.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3.这种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阶段性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据此

    3、回答46题。4.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我国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因素是( )A.气候、地貌 B.气候、水文 C.土壤、植被 D.植被、自然带5.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地貌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C.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6.关于三大自然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7.关于区域发展成长阶段的叙述

    4、,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日趋复杂,产业由扩散走向集聚B.区域内部人地关系仍然基本协调C.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D.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资源枯竭型城市往往因资源开采而兴、资源枯竭而衰。最新资料表明,目前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已达72个。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据此回答810题。8.辽宁省阜新是国家首个确定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市。决定阜新兴衰的矿产资源是( )A.煤炭 B.铁矿 C.石油 D.天然气9.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下列措施中不适当的是( )A.开发利用废矿资源 B.开发可替代能源C.积极发展非矿产业 D.枯竭型城市整体搬迁10.下列我国城市中

    5、,属于题中所述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是( ) 甘肃玉门黑龙江大庆上海市安徽铜陵辽宁鞍山广东东莞A. B. C. D.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比例变化图回答1113题11.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拉动为主 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C.第二产业产值变幅最大 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12.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C.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D.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上升级漫13.此地区可能是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某省区( ) A.a省区-东部地带 B.b省区-中部地带 C.c

    6、省区-中部地带 D.d省区-西部地带 2007年8月31日,国家“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川气东送”工程正式开工。川气东送是继西气东输之后我国兴建的又一条能源大动脉,西起四川达州市,途经六省两市,干线长度1700KM。川气东送可被列为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五大工程。到2010年,中石化每年将往上海输送19亿立方米天然气。据此回答1415题。14.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具有的优点是( )途经我国水能最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更方便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大经过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供气来源更多,供气更稳定运输线路短A. B. C. D.1

    7、5.下列关于川气东送方案的说法不正确是( )A.有助于东部地区改善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B.有助于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南经济的发展C.配合原有的西气东输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三角洲的能源短缺问题D.有助于改善东西部地区能源的供求矛盾,促进东西部的共同发展1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体现了下列哪一种人地关系的思想(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天人合一C.可持续发展论 D.人类中心论17.下面对可持续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应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主要目标 B.应以保护和改善环境为最终目标C.各国采取的发展战略应是相同的 D.各国追求的最终目标应是相同的18.促使我

    8、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是( )A.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当代人的影响和熏陶深刻而又长久B.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使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着巨大压力C.很多地区缺水严重,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D.人口基数过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绿色GDP”正成为当前人们热门的话题。所谓“绿色GDP”,是指现行GDP总量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的保护服务费用后剩下的部分,即“绿色GDP”=GDP总量-(环境资源成本+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据此回答1920题。19.从根本上说,要实现GDP的绿色增长,就必须( )A.降低经济增长速度 B.转变经济增长方式C.提高劳动生产率 D.加强科学管理20.加

    9、人世贸组织后,随着关税的降低,一些国家纷纷设置绿色壁垒、技术壁垒限制我国产品出口。对此,我们应该( ) 在产品环保、技术标准上与国际接轨开发绿色产品,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采取必要的措施,适当提高关税A. B. C. D.21.若图中的a、b、c分别代表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地经济发展水平最高,b地经济发展水平最低B.b地经济发展水平最低,c地经济发展水平最高C.a地经济发展水平最低,c地经济发展水平最高D.b地经济发展水平最高,c地经济发展水平最低22.一般来说,较发达区域向不发达区域转移的产业是( )A.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B.

    10、技术密集型产业C.多以第三产业为主 D.资金密集型产业 目前,我国正在全社会倡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据此完成2324题。23.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投入高,效益低 能耗高,污染重 科技投入少,发展速度慢科技创新能力差,科技贡献率低A. B. C. D.24.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的主要目的是( ) 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提高经济效益 提高社会效益 节约资源减轻污染A. B. C. D.25.人类在区域发展过程中,经常运用“加强联系,取长补短”的观点,下列对其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任何区域都存在一定劣势 B.任何区域都存在一定优势C.

    11、区域之问都存在联系 D.区域内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骑车、石油化工等新兴产业服装、印染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等制糖业罐头食品业读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2627题:26.下列有关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验证了劳动力分布第一产业逐步减少、第二产业先增后降、第三产业稳定增加特点B.由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C.对环境的影响经历了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的过程D.这种变化是发达国家向外转移产业的结果27.下列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加大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B.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入,

    12、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C.产业移出地区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D.产业的升级有利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28.若想获得黄河人海口的水质状况资料,最适合的区域调查方法是( )A.调查访问 B.路线考察 C.问卷调查 D.典型地段考察 为了研究21世纪“数字地球”的发展战略,1999年11月29日,全球首次“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世界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位科学家参加了这次会议。 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在“数字地球”的基础上提出“数字中国”的构想。构想中的“数字中国”将建立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公用信息网。它集成国家经济信息网、国土资源信息网、长江流域监控网等信息,并

    13、促进这些系统的综合利用。据此完成2930题。29.“数字地球”就是指( )A.信息化的地球 B.因特网 C.信息高速公路 D.带有经纬度的地球模型30.下列不属于“数字中国”服务领域的工作是( )A.了解股票行情 B.了解华北平原农作物的生长状况C.进行时装设计 D.监测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情况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段检测高二(文科)地理试题题号选择题非选择题总分31323334得分第卷答案栏:题 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 案题 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 案第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40分)得 分评卷人31.读下面甲乙两图

    14、,完成下列各题。(10分)(1)据甲乙两图的两工业区提供的信息判断,表示都正处于区域发展的_阶段。请具体说出判断理由_。此阶段,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是_。(2)甲图中B城市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_。(3)20世纪50年代以后,乙图所示工业区的钢铁生产经济效益开始下降,钢铁生产向欧洲以外的子公司转移。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20世纪60年代以后,为了使区域经济得到复苏,图示两工业区采取了哪些相同措施?得 分评卷人 32.阅读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目前,土地退化是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274%。防治土地

    15、退化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 材料二:我国政府在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行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很多地方以此为契机,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替代产业。退耕后的农民既获得了政府提供的口粮,又从多种经营和其他副业中增加了收入。(1)你认为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2)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原则? (3)该工程对西部地区农村发展有什么好处?得 分评卷人 33.读黄土高原景观图及该地区所面临的三个问题的相互关联图,回答有关问题。(12分)(1)图片反映了黄土高原地区地貌的显著特征是_。造成黄土高原地区

    16、形成如此地貌特征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 )A.露天开矿 B.黄土质地疏松 C.夏季暴雨集中 D.植被破坏严重 (2)黄土高原的治理需要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针对图中陡坡地貌,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A.修筑梯田,大力发展种植业 B.种草植树,提高植被覆盖率C.修建水库,大力发展核电 D.发展航空交通,减轻地面压力 (3)下列各项是上右图中关联现象的中间环节,请按因果关系将其字母代号填到图中相应的方框内。a.生产条件恶化,粮食单产下降 b.毁林开荒,增加耕地c.人均资源和人均收入减少 d.劳动生产率低,需要增加劳动力e.教育落后,环境意识薄弱 (4)造成上右图中恶性循环的关键问题是“贫困”,2l世纪议

    17、程把消除贫困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最优先解决的问题。消除贫困是根据可持续发展的_原则提出的。(5)该地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人地矛盾尖锐,耕垦指数达到50%左右,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因遭到破坏而更加恶化,农民长期不能摆脱贫穷状态。根据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你认为,对该地区进行综合治理适宜采取哪些措施?得 分评卷人 34.读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南水北调工程,是指把长江水系的丰富水资源,通过渠道、隧洞等引水工程,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以缓解这些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试从供水量和需水量两方面分析,我国北方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是_。(2)东线计划是

    18、从扬州江都取长江水北上到达天津市。该线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少的原因是_。(3)中线方案与西线方案相比较,各自的主要优势分别是_;_。(4)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质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试分析实现东线优质供水的主要措施有哪些?(至少答出三条) (5)东线工程启动时,水源区必须最先解决的问题是( )A.水质污染 B.土壤盐碱化 C.地下水位下降 D.河道淤积(6)下列工厂中最不适合在调入区新建的是( )A.污水处理厂 B.电子装配厂 C.钢铁厂 D.棉纺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段检测高二(文科)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 号12345678910111213

    19、1415答 案CABACDCADCDCDCC题 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 案DDBBABABDDBBDAC二、综合题(共40分)31.(10分) (1)初期(1分)城市数量少各城市的工业部门结构比较单一(2分)。 可能在采矿和钢铁冶炼过程中,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1分)(2)靠近煤田;五大湖廉价的水运条件;水资源充足等。(答2点即可得2分)(3)煤炭资源逐年减少;世界性钢铁产量过剩;欧洲地区劳动力成本太高等。(2分答2点即可) (4)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调整区域的产业结构;治理环境污染(2分,答2点即可) 32.(8分) (1)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

    20、开垦;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答3点即可得3分) (2)公平性、持续性(2分) (3)有利于当地农民从事多种经营,增加劳动收入;有利于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当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按要点评分。答对一点给1分,共3分)。33.(12分)(1)千沟万壑(1分)D(1分)(2)B(1分)(3)从上至下,从左至右:d、c、e、b、a(5分)(4)公平性(1分)(5)控制人口增长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林种草,保护生态环境加大科技投入走农、林、牧相结合道路。(3分,任答上述3项即得满分)34.(10分)(1)从供水量来看,北方地区降水量不足,河流径流量较小(1分)从需水量来看,华北地区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1分) (2)利用京杭大运河及天然湖泊(1分) (3)中线:地势南高北低,可以自流引水(1分)西线:输水线路较短、水质好(1分)(4)对沿线地区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进行治理整顿,关停或技术改造;对沿线地区城市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实现达标排放;在沿线地区倡导生态农业生产模式,避免农药、化肥等污染水质;加强水法、污水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等。(开放性问题,意思对,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至少答出3条,每一措施得1分。共3分)(5)A(1分) (6)C(1分)


    注意事项

    本文(精选高二地理第一学期学段检测试题文科地理知识点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