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科学教案.docx

    • 资源ID:10338875       资源大小:29.42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科学教案.docx

    1、科学教案科学教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一、预期学习结果1.能够运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做好观察记录。2.知道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3.了解列文虎克世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认识微生物。 难点: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三、教学设计(一)观察水样1.学生观察水样。2.学生观察、记录、汇报。3.学生用放大镜等进一步观察水样、记录并汇报。4.谈话: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会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二)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1.讲述:既然

    2、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教师简介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2.教师示范用法。强调轻拿轻放。3.教师强调:(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盖玻片;(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三)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1.学生分组观察 。2.汇报交流。3. 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2.提问: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4

    3、.学生自由发言。2.做酸奶一、预期学习结果1.能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或泡菜,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2.知道细菌是一类分布极广地微生物,以及它们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地作用。3.知道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做酸奶地活动。 难点: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个数。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出课题(二)指导学生制作酸奶1.同学们是否喜欢喝酸奶?知道酸奶是怎么做的吗?想动手尝试吗?2.教师示范做酸奶的方法。 提醒学生注意:牛奶加热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最好请家长帮助,加热后一定要冷却到3540加入酸奶后要保温56小时。酸奶做成后放入冰箱不可太久,变质的酸奶不可以

    4、饮用。第二课时:(一)品尝酸奶。(二)认识酸奶的制作原理。(三)体验其惊人的繁殖速度。(四)认识细菌的功与过。1.请同学们把自己小组做成的酸奶拿出来进行品尝,选出每小组一名评委。2.教师介绍: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合起来只有头发丝那么粗),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繁殖迅速(几小时内可以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3.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计算出细菌的繁殖数量。4.酸奶是怎么制成的呢? 教师进行小结。5.引导学生讨论:今天我们认识了细菌的特点,你能联系生活说说生活中细菌有着怎样的作用?又有哪些危害呢? 6.引发我们生病的细菌我们称之为病菌,你有哪些好的办法帮助我们预防它们?7.交流汇

    5、报:捂住鼻子打喷嚏、勤洗手、用热水冲洗筷子等。3.馒头发霉了一、预期学习结果1.能利用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2.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地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3.能够用图和文字表示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4.指导霉菌也使微生物的一种。5.知道霉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地作用。6.知道发霉的原因,了解防止发霉的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容易发霉。难点:设计有控制变量地探究性实验。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了解到霉有颜色差异。(二)用显微镜观察,认识到霉有形状差异。(三)探讨发霉的条件。设计实验进行研究。1.出示发霉的馒头,请学生观察。学生观察带来的发霉食

    6、物,比较其颜色,认识到颜色多样:黄、绿等。2.请学生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在放大镜下看到的霉成颗粒状或则丝状等等。3.分发显微镜,要求仔细观察,用图画画下所看到的霉菌样子。4.师给于肯定,提出质疑:这些霉菌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产生呢?根据是什么?5.让学生做出预测,请各小组根据自己的预测设计实验。比一比谁最快发霉,发霉最多?6.引发学生的讨论。第二课时:(一)展示霉菌生长情况,比较得出: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最容易发霉。(二)讨论食物和其他物品防止发霉的办法。(三)霉的功与过。1.请同学们出示各小组地馒头发霉情况,比较生霉的多少。2.师小结:霉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最容易滋生与生长。3.引发讨论:那么我们

    7、该怎么来防止发霉?4.介绍其他一些防止生霉的方法: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曝晒。5.这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6.霉菌在生活中经常可见,我们有时要运用它,有时要避开它。介绍霉的功与过。(制酱、做腐乳、生产农药、发酵饲料、孚莱明青霉菌青霉素,使食物霉变)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一、预期学习结果1.能有调试好的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细胞。2.知道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3.知道细胞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的细胞拨并进行比较。难点: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三、教学设计(一)认识细胞的形状、结构和特点。(二)借助显微镜比较洋葱表皮

    8、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的区别。(三)进一步了解细胞有着不同的功能。1.通过谈话(积木)引出细胞,请学生观察书中的插图,认识各种细胞。2.组织讨论:细胞有些什么特点?让学生观图讨论,汇报得出:细胞很小(除了蛋黄),细胞各种各样,各不相同,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单位。3.组织学生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教师具体介绍洋葱表皮细胞的切片制作方法,及观察方法、注意事项等等。4.学生领取材料和仪器。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教师到小组中巡视,具体指导有困难的小组完成实验。5.组织汇报。6.提供人体表皮细胞切片给小组进行观察。7.引导学生自学资料“胡克发现了细胞”。8.了解细胞的特殊作用。9.教师补充介

    9、绍有关细胞的简单知识。10.由学生自学资料“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1.地球的形状一、预期学习结果1.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2.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难点:比较观察船体在球面上和平面上航行的差异。三、教学设计(一)导入1.出示课件:地球。观察地球。2.谈话:这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我们人类自从在这个星球上诞生起就在不断的探寻它的真面目,有一首诗写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古时候的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的呢?(二)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1.教师补充介绍古代中国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天圆

    10、地方说”和“擎天柱补充说”。 阅读资料。说说自己的想法:古人愚昧。古人落后,古人充满幻想,古人也在不断探索。2.张衡有着怎样的大胆认识?他的认识根据是什么?3.教师补充介绍,强调:张衡能够认识到地如鸡卵是很了不起的。4.普通百姓对于地球又有着怎样的认识?普通百姓通过出航与归航的船只认识到地球的形状5.师做演示实验。6.介绍麦哲伦的环球航行。7.总结:麦哲伦经历了重重困难,牺牲了生命终于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认识,这种勇于献身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三)认识地球的大小让学生自学。2.地球的表面一、预期学习结果1.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形状。2.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3.能够制作地貌模型并交流地貌特点。4.能

    11、用平面图描绘地表特征。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貌特征。难点:制作地表模型。三、教学设计(一)导入1.出示风景图片。2.地球上除了这些美丽的风景还有什么样子的地方?3.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书中插图。认识几种典型地貌。师介绍其特点。(二)制作地表模型、指导画地形图1.想不想把这些特别的地貌制作出来呢?师指导制作方法。要求:明确分工,注意安全。2.师巡视并予以指导。3.要求用大块玻璃把制作的地形画下来,并试着画到纸上,用各种颜色表示不同的地貌:绿色是平原,黄色是高原,蓝色是河流或海洋等等。4.师补充:地图由此得来。5.我们地球表面的情况十分复杂,前人制作一份地图非常的不容易。6

    12、.补充介绍现今人们可以凭借的手段,及高科技。(三)总体认识地球表面形状1.学生观察。2.学生交流后汇报:沙漠、高山、河流、海洋、岛屿、绿洲、峡谷等等。3.师总结3.地球的内部一、预期学习结果1.知道地球内部构造是科学家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出来的。2.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3.能够制作地球结构的模型。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难点:猜想暗盒里有什么。三、教学设计(一)导入1.出示暗盒,你们不打开能否知道里面是什么?2.每小组分发材料。3.组织交流汇报:你们小组认识是什么?根据是什么。(二)讨论地球内部构造1.师引导,那么我们有什么方法来认识地球的内部情况呢?2.引导学生观图,思考:

    13、地震、火山爆发、地热等现象对于我们认识地球内部有什么帮助?3.师介绍人类所认识的地球内部情况。(三)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 指导学生做地球构造模型。4.火山和地震一、预期学习结果1.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部内力作用的结果。2.会做模拟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实验。3.知道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以及预防地震的措施。4.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难点: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三、教学设计(一)导入1.复习: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地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么?2.谈话因为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得地球表面造成巨大的影响,比如火山爆发和地震,今天我们来研

    14、究。3.播放录像火山爆发。4.组织谈话:看了刚才的录像,你对火山又有了哪些了解?心中还有哪些疑问?5.教师对于学生的叙述适时给予补充介绍。(二)火山喷发的原因1.火山爆发时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指导学生做火山爆发模拟实验。2.组织汇报交流:火山在即将爆发的时候有些什么征兆?(三)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1.火山很可怕,地震也很可怕,而且我国是一个地震很多的国家。引导观看录像。2.师介绍我国1976.7.28发生的唐山大地震。3.地震是如何产生的呢?4.师做演示实验。5.我们国家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对于地震的研究也很早。师介绍张衡和地动仪。(四)谈安全教育。1.地震来临我们该怎么做呢?2

    15、.组织全班交流。师做小结:在室内应该躲在空间狭小的地方,在室外应该跑到空旷的地带,远离高大的建筑物。5.地表的变迁一、预期学习结果1.知道地球的表面是不断变化的。2.知道地表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3.知道什么叫风化。4.知道什么叫侵蚀。5.知道人类的有些行为也会使地表产生变化。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岩石的风化和侵蚀对地表的影响。难点:了解家乡地表的改变情况。三、教学设计(一)导入推测喜马拉雅山的过去。1.出示喜马拉雅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赏。2.师质疑:为什么喜马拉雅山上能找到鱼龙、蚌壳的化石呢?3.有什么证据证明你们的猜测?4.喜马拉雅山只是地球上的一个地表现象,还有很多地表形态,是什么

    16、力量使他们形成的呢?(二)初步探究是什么力量使地球表面变迁。1.引导学生观赏书中的插图:石林、火山口湖、风蚀石、海边礁石等,并质疑学生它们的形成可能性?2.我们家乡有些怎样的地貌呢?它们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建议学生课后查找资料解释。3.大自然真有这么巨大的力量吗?我们借助实验来验证。4.组织交流,指导学生实验:日张冷缩影响岩石。5.汇报实验收获。6.当岩石因为日张冷缩而变成沙粒和泥土后会怎样呢?指导实验:水流对沙石泥土的搬运。(四)探究自然界的风化和侵蚀作用。1.大自然真有这么巨大的力量吗?我们借助实验来验证。2.组织交流,指导学生实验:日张冷缩影响岩石。3.汇报实验收获。4.当岩石因为日张冷缩

    17、而变成沙粒和泥土后会怎样呢?指导实验:水流对沙石泥土的搬运。(五)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1.引导:其实我们人类也在促使大自然发生变迁,你知道人类有哪些行为使得大自然在变迁吗?2.组织汇报后教师补充“三峡大坝带来的影响”、“砍伐森林带来的影响”等。第三单元 物质在变化1.蜡烛的变化一、预期学习结果1.能从蜡烛溶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化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蜡烛溶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三、教

    18、学设计(一)认识事物的两大变化。1.出示一支蜡烛,并点燃。引导学生观察,蜡烛根据你的经验,蜡烛会有哪些现象发生?2.组织交流,并适时追问:蜡烛为什么会有蜡油流下来?蜡油从何而来?为什么又会结成块?3.对于有价值的回答及时表扬,并总结、板书:这叫受热熔化、遇冷凝固。这是蜡烛的一种变化。4.我们看到蜡烛越烧越短,这是为什么呢?5.师追问:看来这也是一个变化,那么蜡烛变成什么了呢?我们来研究。师做演示实验。烧白瓷碗底、用烧杯罩住。发现了么?6.总结:物质的变化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形态的变化,二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二)有根据的分析辨别变化的所属。1.引导看31页的图,小组讨论这分别是属于那一种变化?2

    19、.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变化,分别属于那一种呢?我们来研究研究。3.根据学生汇报进行评价。(三)试验中观察,并分析得出所属变化。1.师示范实验:把生鸡蛋放入醋中,组织学生预测出现情况,展示,并总结:生鸡蛋变软,且出现气泡,所以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2.生活中变化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一定能准确的区分它们。聪明的人是不会被表象蒙蔽双眼的,总能认识真实的一面。2.铁钉生锈了一、预期学习结果1.能设计铁钉生锈原因的实验方案,并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2.能将研究的结果运用于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中。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研究铁生锈的原因。难点:设计实验方案。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学生观察生锈铁制

    20、品。2.提问: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生锈铁制品?3.比较:没有生锈和已经生锈的铁制品有什么不同。4.谈话:教科书P35内容。(二)设计实验方案1.提问:你们认为铁生锈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如何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法?2.学生讨论并分组选择一个因素设计实验方案。3.学生交流,评价、完善方案。4.分组根据设计的方案,选择材料进行组装。(三)实验验证1.教师提示:坚持不懈,认真观察,及时记录,经常交流。2.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3.教师在课上、课下了解实验状况,不断指导、反馈。第二课时(一)交流实验结果,分析铁钉生锈原因1.学生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2.讨论:实验的现象说明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3.

    21、师生小结:铁钉在有空气、有水的条件下最容易生锈。4.学生阅读教材上的资料。5.教师补充:铁接触酸、碱、盐等物品也容易生锈。(二)认识防锈方法1.教师提问:根据铁生锈的原因,如何防止铁生锈呢?2.学生讨论、汇报。3.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或课件展示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防锈方法。4.交流:你还知道哪些防锈方法?为什么能够防锈?5.教师小结:生产、生活中的防锈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擦干、喷漆、涂沥青、加覆盖膜、电镀等,不锈钢也能防锈,是因为在里面添加了其他金属。3.变色花一、预期学习结果1.能学会自制蔬菜(或花或植物汁)指示剂。2.知道酸碱指示剂的作用。3.能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4.知道生

    22、活中常见的酸性和碱性物质。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难点:用自制的指示剂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三、教学设计(一)魔术导入1.谈话:(出示纸花)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表现最好的同学送一朵我亲手制作的纸花。(停顿片刻)老师发现同学们好像不太喜欢它,啊!老师忘了给花浇水了。2.表演魔术。3.提问:对于这朵变色花,你们有什么想法或问题吗?4.学生猜想、讨论、交流。(二)实验解密1.讲解:上课前,老师分别用白醋和碱水浸泡了花瓣和花叶,喷的是紫甘蓝水。不相信的话,你们就来试试。2.学生实验。3.学生汇报。4.教师讲解:教科书P36内容5.学生解释纸花变色的秘密。(三)认识身边一些常

    23、见物质的酸碱性1.学生阅读教材,教师讲解。2.提问:你还知道哪些物质是酸性物质,哪些物质是碱性物质?3.学生交流、汇报。4.教师小结。(四)动手自制指示剂,鉴别身边的物品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制作方法。2.教师讲解。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4.学生分组用自制指示剂鉴别身边的物品,并记录检测结果。5.学生交流、汇报并教材上的资料。9教师小结: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作用,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4.洗衣服的学问一、预期学习结果1.道不同洗涤剂的洗涤效果存在差异。2.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不同洗涤剂的洗涤效果。3.够通过请教大人、查阅资料等方法,掌握去污的常用方法。二、教

    24、学重点难点重点:会做洗涤用品去污实验,了解不同的污物需要不同的洗涤用品。难点:学会控制变量。教时1课时三、教学设计(一) 导入新课1谈话:我们平时衣物上会沾上各种污渍,如油污、菜汁、墨汁等,你们知道怎样洗去这些污渍吗?2.学生交流、汇报。(二)进行假设1.提问:哪一种污渍用哪一种洗涤用品最好呢?把你们的猜想填在书中的表格里。2.学生猜测、填写记录表里。(三)讨论变量,制定实验方案。1.谈话:请以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研究哪种洗涤用品去污能力最强。注意:这是一个对比实验,同学们要重点考虑如何控制变量。2.小组讨论并汇报。3.教师小结:在这个实验中,用水量要一样多、污物大小一样大、洗的时间要一样

    25、长、用的力要一样大、洗涤剂的用量要一样多,所不同的是洗涤剂的品种不同。(四)小组实验,收集证据。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记录。(五)交流研讨。1.学生汇报实验情况。2.教师记录各组研究结果。3.小结:通过实验,同学们找到了去除各种污物的最佳洗涤用品,不同的洗涤用品去污的能力是不相同的。4.学生看书读小资料。第四单元 探索宇宙1.登月之旅一、预期学习结果1.知道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环形山的成因。2.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经历。3.知道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人类探究月球提供了支撑。4.能做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难点: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

    26、性。三、教学设计(一)导入1.观看录像。2.谈话:在录像中,你看到了什么?3.提问:关于月球,你有哪些疑问呢?(二)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与了解。1.前段时间,我们国家发射了一颗卫星,同学们对它了解吗?2.组织交流:为什么命名为“嫦娥”?3.组织学习资料,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与取得的成绩。(三)实验探究陨石坑的形成。1.今天我们就来模拟曾经在月球上发生过的陨石撞击实验,进一步了解陨石坑的形成大小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想做吗?我们怎么来实验呢?2.组织汇报实验设计方案,请其它同学帮助完善设计。3.师对学生的汇报给与肯定和修正,鼓励认真实验,及时记录。4.组织汇报交流实验数据和预测进行对比。5.如今我

    27、国的“嫦娥1号”已经顺利发射,对月球的探索将不断深入,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真的的奔月了,千年的梦想将变成现实。对这些你们有什么感言吗?6.学生自由发言。2.太阳系大家族一、预期学习结果1.初步认识太阳系及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2.知道四季的成因。3.能做阳光施舍与斜射形成温差的实验。4.能够用模拟实验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组成太阳系的主要天体。难点:探究行星与太阳系之间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的关系。三、教学设计(一)认识日地运动1.出示三球仪。2.质疑:地球绕太阳转一圈需要多长时间?(二)认识四季成因1.实验2.讲述:教科书P45内容(三)认识太阳系的

    28、主要天体1.提问:哪位同学知道,太阳周围除了地球和月球之外,还有什么天体?2.学生讨论并自由回答。3.播放太阳系星体运行录像。4.学生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四)实验探究1.谈话: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行星绕太阳转动都有各自的轨迹,而且转动的周期也各不相同,你知道行星公转周期与什么有关吗?2.学生讨论后回答。3.教师总结。3.看星座一、预期教学效果1.知道什么事恒星,什么是星座。2知道银河系的概况。3.认识北斗星、北极星、大熊星座、小熊星座,能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看夜空,认星座。难点:利用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三、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1.(出示星空图)教

    29、师谈话引导,学生欣赏。2.交流观星感想。(二)引导建立“我的星座”1.模拟出示星空景象。2.学生操作。(三)认识并指导观察常见的星座1.重点介绍“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1.出示不同季节的星空图,比较有什么不同,是否能在同一位置找到大熊星座。(四)认识银河系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50上的文字介绍。2.活动:说说观察银河系后的想法。4.探索宇宙一、预期教学效果1.了解探索宇宙的历史。2.知道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发展。3.能够收集人类探索太空的资料。4.意识到航天事业的价值。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人类是怎么探索宇宙的。难点:认识逐级加速火箭是如何摆脱地球引力的。三、教学设计(一)新

    30、课导入(二)引导学生经历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谈话: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一次宇宙探索(板书课题)2.组织学生交流:仰望太空,你对那些星星比较熟悉和了解?利用多媒体展示星空的录像,展示太阳系的有关图片。3.讨论: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缘故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他们会问一些怎样的问题?4.谈话: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神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传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这些神话也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迫切了解与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5.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四则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偷药奔月、女娲炼石补天、夸父持杖逐日。6.谈话过渡:古人不但为各种天象编写了许多神话传说,还


    注意事项

    本文(科学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