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食源性疾病成中国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docx

    • 资源ID:10384174       资源大小:22.53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食源性疾病成中国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docx

    1、食源性疾病成中国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食源性疾病成中国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日期:2013-08-09来源:健康界作者:王建秀| 0近期,中国科学家在专业期刊BMCPublicHealth上发表学术论文,详细分析了我国的急性胃肠炎和食源性疾病负担状况。目前食源性疾病不仅仅是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首要重点。俗话说,病从口中入。食源性疾病不仅是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近期,中国科学家在专业期刊BMC Public Health上发表学术论文,详细分析了中国的急性胃肠炎和食源性疾病负担状况。这项为期一年的研究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联合上

    2、海、江苏、浙江、江西、广西、四川六省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完成。此次调查共涉及39,686人,监测时间为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监测省份包括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广西、四川,监测点包括20个县(区),覆盖人口占2010年中国总人口的1%。研究发现,监测地区0-4岁儿童患病率最高(12.6%),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该项目参与者、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陈艳表示,2010至2011年中国约有7.48亿人次发生急性胃肠炎,4.2亿人次因病就诊,其中有约三分之一由食物引起,也就是说每年全国吃出急性胃肠炎的就有2亿多人。仅急性胃肠炎一项,共造成全国损失1.7亿工作日,消耗的医疗

    3、资源与社会资源更是难以估计。这项研究还发现,中国急性胃肠炎患者中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有3.7亿人,比例高达50%,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甚至冬季高发的病毒性急性胃肠炎患者也在盲目使用抗生素。同时,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特征也在悄然变化。过去,同一地区集中暴发是食源性疾病发病的主要形式,容易识别,如四川眉山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事件。但目前,跨地域食源性疾病发病呈上升趋势,传统的被动报告系统很难做到早期发现和预警。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中国于2011年开始着手建设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体系,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搜索相关病例,将监测关口前移,最终将和现有的被动监测体系一起,实现“以疾病找食品”和“以食品找食品”

    4、双管齐下的溯源防控。对于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食源性疾病监测部副主任郭云昌介绍说,国际上最有效、最简单易学的预防措施就是“WHO食品安全五要点”:保持清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其中生熟分开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仍是发生家庭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事实上,食源性疾病不仅仅是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首要重点。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WHO于1998年统计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发生食源性疾病数十亿人,发达国家发每年约有1/3的人感染食源性疾病。如美国估计每年约有4800万例食源性

    5、疾病患者,其中12.8万人入院治疗,3000人死亡。这一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进食不安全食品每年导致亿万人发病和大量死亡,如发展中国家(不包括中国)每年约有180万儿童死于微生物性腹泻。链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监测案例以四川眉山映天学校食物中毒事件为例,2013年6月13日,该校发现100例发烧、呕吐、腹痛病例,属于聚集性病例,眉山CDC接到报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启动舆情监测。6月14日,该校发现300例就诊病例,眉山CDC启动调查,初步诊断为感染性腹泻。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启动应急预案,疾病部主动与四川CDC联系,了解情况,跟踪事态进展,相关部门做好技术准备。6月15日

    6、,四川省CDC介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协助调查;生物样本送至四川省CDC,开展病原学检验,排除病毒性感染。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跟踪调查进展,提供技术指导专家组与四川省CDC讨论细菌检验方案,建议对可疑食品和操作人员进行检验。6月16日,专家从8份粪便中检出鼠伤寒沙门氏菌,从可疑食品中检出疑似沙门氏菌;怀疑污染由生鸡肉交叉污染所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组织研判,提出确诊建议,专家组与省CDC专家会商,确诊为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提出进一步开展食品溯源调查建议。陈君石:食源性疾病是头号食品安全问题 我要评论2015年02月28日 17:16:05 来源: 新华食品 我有话要说(0人参与

    7、) 2月28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做客新华网,全面剖析解读食品安全问题。(新华网李江摄)新华食品北京2月28日电(娄奕娟)2月28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做客新华网时表示,食源性疾病是头号食品安全问题,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全世界的头号食品安全问题,也是中国的头号食品安全问题,但并没有引起消费者的重视。据介绍,从危害消费者健康出发,食源性疾病是全世界的头号食品安全问题。食源性疾病指的是致病的微生物、寄生虫等污染食品,人们食用被污染的食品后生病甚至是死亡。陈君石表示,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需要三方面的努

    8、力:一是需要食品生产经营者认真遵照食品安全的要求进行生产制造;二是政府需加强监管;三是消费者掌握一定的卫生常识。陈君石举例说,养成饭前用肥皂或是清洁剂来把手洗干净的习惯,可以有效避免“病从口入”。再比如,家里难免有吃剩的饭菜,剩菜、剩饭一定要等到温度下降到室温才可放入冰箱里,因为温度较高时细菌还在繁殖,再次食用前还需充分加热。另外,注意案板需生熟分开等细节,也可有效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掌握以上常识非常重要,一般人们所谓的拉肚子、腹泻,只要排除感冒造成的腹泻以外,基本上都是食源性疾病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但是人们并未意识到这一点。”陈君石强调说,从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来看,相对于国内消费者普遍关

    9、心的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等问题,食源性疾病的危害性更为严重。2015年第一季度全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报告来源:食源性疾病监测部 日期:2015年05月14日 人气指数:10632015年第一季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报告系统收到全国食源性疾病暴发(包括食物中毒)监测报告为176起,患病2065人,其中死亡11人。这些事件中97起由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行为引发,患病1533人,其中死亡1人;79起为非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行为引发,患病532人,其中死亡10人。具体分析如下:一、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行为相关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2015年第一季度,由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行为引发的事件数

    10、、患病人数分别占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总数的55.1%、74.2%,死亡1人。(一)按食源性疾病暴发场所分类情况。暴发场所监测起数患病人数住院人数死亡人数单位食堂436021350宾馆饭店20250960学校食堂12403710街头摊点774490快餐店764170农村宴席41111070小吃店2871送餐22110合计97153348312015年第一季度,由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行为引起的事件,主要暴发场所是单位食堂,其监测起数、患病人数分别占其44.3%和39.3%,死亡1人由游船上(小吃店)制备的水产品海螺的麻痹性贝类毒素导致。(二)按食源性疾病暴发原因分类情况。暴发原因监测起数患病人数住院人数

    11、死亡人数有毒动植物及毒素375551531微生物性276422300化学性689160毒蘑菇21880不明或尚未查明原因25229760合计97153348312015年第一季度,由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行为引起的事件,除毒蘑菇外的有毒动植物及毒素的监测起数最多,占38.1%,其中由菜豆引起的事件数和患病人数分别占有毒动植物及毒素事件总数的83.8%、90.8%,水产品海螺的麻痹性贝类毒素导致1人死亡。(三)按食源性疾病暴发食品分类情况。食品种类监测起数患病人数住院人数死亡人数果蔬类食品365621730肉类食品151771130水产食品526171蘑菇21880面米食品16200豆制品164640

    12、调味品1500多种(或混合)食品18405550其他320120不明(或)尚未查明食品15194410合计97153348312015年第一季度,由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行为引起的事件,果蔬类食品引起的暴发事件的监测起数、患病人数最多,分别占37.1%和36.7%;肉类食品引起的暴发事件的监测起数、患病人数分别占15.5%和11.5%。(四)按每起事件的患病人数分类情况。患病人数/起监测起数患病人数住院人数死亡人数1001109005099740272030495207109010293456224301050253591合计97153348312015年第一季度,由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行为引起的事件,

    13、患病人数10人/起的暴发事件的监测起数最多,占51.5%;患病人数为10人29人/起的暴发事件的累计患病人数最多,占36.7%。(五)按食源性疾病暴发引发因素分类情况。引发因素监测起数患病人数住院人数死亡人数加工不当396251680误食误用9121201加工人员污染4203160生熟交叉污染362480存储不当242420原料变质17302种及以上因素112181270不明或尚未查明28255590合计97153348312015年第一季度,在已明确的引发因素中,由加工不当引起的暴发事件的监测起数和患病人数分别占40.2%和40.8%;由2种及以上因素引起的暴发事件的监测起数和患病人数分别占

    14、11.3%和14.2%。(六)学校食堂暴发事件报告情况。2015年第一季度,由学校食堂引起的暴发事件报告起数12起,患病403人,无死亡。主要原因是多种食品的加工环节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毒素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污染、加工人员感染诺如病毒后交叉污染以及菜豆烹饪不当导致。二、非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行为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2015年第一季度,由非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行为引发的事件数、患病人数分别占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总数的44.9%、25.8%,死亡10人。(一)按食源性疾病暴发场所分类情况。暴发场所监测起数患病人数住院人数死亡人数家庭6830518610学校4180580其他747200合计7953226

    15、4102015年第一季度,由非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行为引起的事件,主要暴发场所是家庭,其监测起数、患病人数分别占其86.1%和57.3%,死亡10人由家庭自制豆制品不当、误食误用亚硝酸盐、面米制品加工不当以及不明原因等导致。(二)按食源性疾病暴发原因分类情况。暴发原因监测起数患病人数住院人数死亡人数化学性1877632有毒动植物及毒素14109730微生物性1089621毒蘑菇2940不明或尚未查明原因35248627合计79532264102015年最多第一季度,由非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行为引起的事件,化学性的监测起数占22.8%,死亡2人由家庭误食误用亚硝酸盐导致;除毒蘑菇外的有毒动植物及毒素性的

    16、患病人数最多占20.5%,其中以菜豆烹饪不当和食用桐油果为主。(三)按食源性疾病暴发食品分类情况。食品种类监测起数患病人数住院人数死亡人数果蔬类食品1383570肉类食品1369452水产食品627270调味品518102面米食品426264豆制品3881蘑菇2940乳类食品2520多种(或混合)食品1282401其他1048330不明(或)尚未查明食品9157120合计79532264102015年第一季度,由非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行为引起的事件,果蔬类食品的暴发事件监测起数、患病人数最多,分别占16.5%和15.6%;肉类食品的暴发事件监测起数占16.5%,其中家庭的熟肉制品引起2人死亡,原因

    17、不明。(四)按每起事件的患病人数分类情况。患病人数/起监测起数患病人数住院人数死亡人数509919800304914646010296115560107127316210合计79532264102015年第一季度,由非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行为引起的事件,患病人数10人/起的暴发事件的监测起数和患病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89.9%、51.3%和100.0%。患病人数为5099人/起的暴发事件发生在学校,原因食品和致病因素均不明。(五)按食源性疾病暴发引发因素分类情况。引发因素监测起数患病人数住院人数死亡人数误食误用1992772加工不当13107651原料污染(或)变质719170存储不当511

    18、90其他15102种及以上因素753460不明或尚未查明27245497合计79532264102015年第一季度,由非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行为引起的事件,在已明确的引发因素中,由误食误用引起的暴发监测起数最多,占24.1%,死亡2人由家庭误食亚硝酸盐引起;由食品的加工不当引起的患病人数最多,占20.1%。三、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原因分析(一)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行为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果蔬类食品和肉类食品是主要的暴发食品。果蔬类食品中主要为有毒植物菜豆(88.9%),原因是烹饪不当,主要发生在单位食堂(81.2%)。肉类食品主要为酱卤肉(80%),原因为生熟不分、存储不当导致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

    19、其毒素、沙门氏菌等致病微生物污染(33.3%)和超量、违规使用亚硝酸盐(25%)引起,主要发生场所为街头摊点和宾馆饭店。发生在学校食堂的暴发事件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其中2起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毒素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污染,2起为加工人员感染诺如病毒后交叉污染,4起为菜豆烹饪不当。(二)非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行为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主要发生在家庭(86.1%),主要原因为对菜豆、草乌等有毒植物加工不当、误食桐子和烹饪面米食品、蔬菜时误用亚硝酸盐;5起死亡事件共死亡10人,其中,自制臭豆腐中肉毒毒素中毒1人,误食亚硝酸钾2人,不明原因7人(自制发酵玉米面制品中4人、卤猪脚2人、炒菜1人)。

    20、四、建议(一)重点加强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管。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食品在加工、运输、储存和销售等环节均易受到致病性微生物污染,应重点加强其各个环节的食品监管;加强食品加工从业人员对应季蔬菜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二)加大对公众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针对家庭的暴发事件中死亡人数最多的现象,将多形式、多主题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常态化,特别是对严重危害健康的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及其毒素、肉毒毒素和河鲀毒素的预防,减少家庭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三)加强学校食堂加工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食品监管部门、教育部门和各地卫生部门应联合对学校营养餐、幼儿园配餐及其食堂用餐严格监管,将食品安全知识、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变成常态化的课外活动。


    注意事项

    本文(食源性疾病成中国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