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西塘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开题报告.docx

    • 资源ID:10434969       资源大小:25.36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西塘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开题报告.docx

    1、西塘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开题报告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西塘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二十一世纪许多国家把旅游业列为其支柱产业,我国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旅游业的发展格局也发生了阶段性的变化,而古镇旅游作为其中一种特殊的形式,以其丰富的历史资源和文化背景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立足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很多古镇已经明确了它作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方向,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快国名经济的关键时期,古镇旅游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旅游外汇收入已成为非贸易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更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并带动了交通、通讯、建筑等行业的发展,刺激和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由于古镇的旅游热不断提升,一些

    2、古镇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旅游热潮。节假日、黄金周古镇游更是热门的首选。周庄、乌镇等是江浙一带较为有名的古镇旅游首选之地。一次次报道旅游人数的又一次刷新记录。这对于当地居民、开发商、营销者只是短暂的益处,随着人数的突破限制,古镇环境承受能力也达达极限。长此下去,不仅对古镇的文化、环境都是一次很大的损害,而且最后是古镇居民、开发商、营销者都得不到应该有的利益。现今很多古镇开发都全然不顾环境承载能力,这是非常不利于古镇可持续发展的。古镇旅游应当坚持可持续原则,创造和谐的旅游环境,使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的最优配置。这对于古镇研究室具有积极的意义的。西塘古镇是继乌镇、周庄之后又一崛起的古

    3、镇旅游热门之地,被誉为“生活着的千年古镇”世界历史文名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他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地。由于古镇旅游业的崛起,给古镇本身也带来了很大的破坏。有的古镇已经走了“先开发,后治理”的怪圈,西塘也不例外。前些年西塘由于没有被开发还保留自身的原汁原味,如今西塘的环境问题也逐渐不容忽视。从而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加上西塘古镇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跟不上开发,导致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文化特色被同化,古建筑遭到人为破坏等。西塘古镇旅游与保护和古镇可持续发展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协调好两者的关系,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发展古镇旅

    4、游不仅不会带来破坏,还可以增强地方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保护古迹与环境,促进了西塘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一)国内古镇旅游发展历史我国的古镇旅游起源于2O世纪80年代。1984年,陈逸飞先生一幅故乡的回忆使得苏州周庄享誉海内外,不仅成功开创了江南水乡古镇的品牌,更使周庄成为中国古镇旅游发展的开拓者。2O世纪90年代以来,在周庄的示范效应下,江浙一带的古镇相继走上“旅游兴镇”之路。浙江乌镇于1999年开始旅游的开发工作,与此同时,西部的丽江大研古镇因其独特的民俗文化逐渐为游客所关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古镇旅游进入迅猛发展的时期。周庄平均每天接待游客3000

    5、-4000人,周末平均每天7000-8000人次,2002年,周庄接待游客263万人次。乌镇于2001年起正式对游客开放,同年接待游客数达789万人次。丽江2002年接待游客约320万人次。2001年,江南六镇(苏州周庄、同里、甪直及浙江乌镇、南浔、西塘)共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水乡古镇的品牌效应日趋成熟。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于2003年和2005年,相继公布了两批共44个历史文化名镇。在这股古镇旅游热潮的带动下,我国各地开始大规模的发展古镇旅游。(二)国内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可持续发展是八十年代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6、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古镇的可持续发展不是在发展得前提下保护,而是应该按照实际情况,恰当的合理的适度开发旅游资源,促进旅游区域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等。国内关于古镇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大都是以古镇个体资源、建筑、环境等的研究为侧重点。从一开始研究古镇建筑个体的保护,认识到应该加强古镇个体建筑与周边环境、资源等的共同保护。在随后古镇旅游稳步发展中,进一步认识到可以利用古镇的历史文化价值发展旅游业。在之后的研究和实践中又发现,古镇的旅游开发也有很大价值,最后又在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研究基础上增加了对历史文化古镇的保护内容。从而在保护的基础上引用可持续发展理论,以促使古镇旅游合

    7、理地稳步发展。江南水乡古镇是江南地区古村落的典范和代表,其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自90年代以来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学者研究古镇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1)以某个地区为例,从旅游开发现状入手,评述了该地旅游开发的利与弊(惠红,程乙昕,2010;郑骊,2005;王云才,石忆邵,陈天,2007;周彬,董杰,刘庆友,徐永辉,任雪梅,2005)(2)以某种开发模式为例,深度分析古镇旅游开发模式并提供一定建议(张英,2009;职晓晓,2009;熊明均,郭建英,2007;张利民,2006)(3)根据当地自然环境与人文色彩,对该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给予一定规划(陈晟,曹志昌,2009) 文献综述表明:现有

    8、的相关研究大多分别研究了古镇发展的现状及对策,而对如何深入进行古镇合理开发与发展研究并不多。除了学者的著作研究逐渐增多,相关的知识理论体系也渐渐丰满起来,以及相关的著作也呈上身趋势。仇保兴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和利用策略(2004)、王云才著江南六镇旅游发展模式的比较及持续利用对策(2006)等。理论著作的进步更是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提供了更多具有实际意义的理论成果。总体来说,我国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主要开始向理论、实践等方面深入研究,并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从现状、理论、战略、对策等方面逐步完善。目前旅游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应该正确处理可持续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国内古镇

    9、研究主要分成生态环境可持续研究、经济利益可持续研究、文化价值可持续研究等。1、古镇生态环境可持续研究古镇的生态环境是古镇旅游得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古镇吸引游客的重要卖点。当今古镇的开发过渡导致古镇造成了一系列的损害,而对其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刻不容缓。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是指治理古镇脏、乱、差现象,严防由于游客过多造成对古镇的垃圾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视觉污染等,以及在古镇旅游开发中的修缮、重建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不合理的开发及对有损建筑环境原真性的行为进行制止及纠正。如果不合理的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到时环境恶化失去其特色,最终将会导致古镇失去市场并失去了其存在意义。先

    10、今学者对生态研究只要分为开发方面的研究、保护方面的研究以及治理方面的研究。很多学者特别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并发表了相关的著作。马宏义(2005)以三江源地区为例,在三江源地区草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策略中,通过对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生态移动工程,依法保护草地生态,有效抑制三江源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全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朱祖希(2002)在浙江西塘古镇的文化生态环境保护中,根据相关政府的决策,认为水乡古镇应至今较为完整地保留着其原汁原味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情调和韵并确立“保护老镇,发展新区”观念和思路,并制定出了相成的保护规划。陈来生(2

    11、004)在江南古镇蓬勃发展的前提下,纵观古今,提出了江南水乡古镇旅游热点中的不足,发表了自己对古镇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并提出要关注古镇旅游动机,保护盒营造符合生态要求的旅游环境。2、古镇经济利益可持续发展研究古镇旅游业本来就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行业,涉及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同时,旅游地作为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其内更是包涵了广泛的利益主体。由此,如何合理界定遗产地与当地居民、旅游者、政府、旅游企业之间的深层关系,如何协调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和冲突就成为一个刚刚破题而又尚未形成一致性结论的重要课题。任道丕(2007)根据民居产权问题,以郎岱古镇为例,提出了名居产权“多元化”问题。尽管经济利益不是古民居保

    12、护的唯一目的,然而保护意识的产生及保护行为的实施,都与经济利益的驱动分不开,这决定了保护行为与经济利益之问的关系始终是保护的核心问题。在古民居保护中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操作,协调好保护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让每个保护主体共同分享保护酌成果,也是保护策略的重要着力点。李昕(2006)在转型期江南古镇保护制度变迁研究中指出一乡镇政府为将能攻击利益主体所产生的经济利益活动。认为自身利益驱动下的乡镇政府就会随着外部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利用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地进行各种古镇保护制度创新活动,藉以有效获取和整合古镇保护所需的各类资源。韦浩明(2009) 以广西贺州市黄姚古镇为例,进一步分析古镇旅游资源开发与社

    13、区和谐机制的构建。文章主要针对古镇旅游资源开发主要涉及地方政府、开发商、古镇居民、游客等相关因素的协调问题,其关系到古镇旅游业的兴衰成败。开发古镇旅游资源,必须构建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利益补偿机制、构建开发商与居民的利益协调机制,形成开发公司与居民的利益共同体。提升居民素养,最终促进古镇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区的建设。3、古镇文化价值可持续研究古镇文化是璀璨的五千年华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完整记忆。在对古镇文化加以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使其与旅游活动有机的融合,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从而进一步发扬光大传统文化。古镇文化与旅游的最终融合也是人类精神文化享受高度统一的结

    14、果。借助旅游利用之手传承和保护博大精深的古镇文化,使旅游利用与古镇文化二者兼具融合,相得益彰。因此,古镇文化价值研究也是学者研究的重要方面。张述林、胡科翔(2010)发表了古镇文化与旅游的融合途径研究,其中通过对古镇文化、古镇旅游的描述,提出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条件,并提出了一点的融合途径。从而以突显文化的价值,有利于古镇文化和旅游的和谐共进,共同发展。李莎(2009)以上海朱家角为例,提出了可持续视野下古镇文化环境的优化,以上海朱家角的现状分析,深度剖析旅游开发对朱家角物质景观以及非物质景观产生的变化,并为了应对此现象提出了其文化景观可持续发展相应的对策等。钱永红(2010)以中国传统文化“孝

    15、文化”为特质的四川孝泉古镇为例,分析并探讨了该镇旅游资源特点、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持古镇田园韵味,打造文化品牌,加强规划实施和政策法规保障,走全棉、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措施。安贵臣(2009)也以石塘古镇为例,以海洋文化方面的地域性特征表现出来的文化价值。二、国外古镇旅游开发的研究进展众所周知,欧洲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令全世界瞩目的,高品位的历史文化景观和身后的文化底蕴,欧洲许多古镇织锦仍然保持着迷人的魅力。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建筑同众多著名的广场和历史街区交相辉映,构成了欧洲独特的城市风貌。尽管欧洲的城市风格各异,特色鲜明,但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尽可能地将城市自身的历史文化风貌

    16、完整地保存和展现出来,城市也因此而更显神韵。欧洲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是在实践中不断扩展的,体系的关键就是立法。在保护体系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一系列的法规、条例、政令等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做出相应的规定。并且将保护工作于资金、税收、政府职能、公众参与等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为古镇可持续发展做出合理规划。19世纪中叶开始,巴黎的控制建筑高度、屋顶形式及里面设计的规章条例在保护传统建筑风貌、保护统一和谐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英国等国家很早就有政治古镇,激活古镇等思想作为进一步发展的想法。欧洲城市还普遍注重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有利统一,善于在保护的基础上将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和重要财源加以开发

    17、利用。国外古镇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只要研究层面在于古镇资源保护层面、法制保障研究层面、利益相关者参与层面,宣传推广及合作层面等在国外的古镇资源保护方面,Peter Lovell (1997)提出古镇的保护方法:强调整体环境的保护,强调保护各建筑物之间,以及建筑物和广场、道路、绿地之间的总体空间关系和构成;追求风格的统一,布局的合理,形式的完美和景观的协调,并以此作为评价历史地段的标准和采取措施的依据;在改造和更新中注重利用传统建筑风格的要素,对现代建筑并不一概否定,而是要求在体量、高度和空间布局上进行宏观的风貌控制。在法制保障方面,在西方国家的历史中,很早就开始对古镇古城的保护制订相关的法律,以

    18、此来约束各个利益相关者只顾眼前利益而过度开发缺乏保护等对古建筑古文化造成一系列的损害。在利益相关者层面,Lindermberg etal(2000),Fisun(1999)强调目的地尤其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进行旅游开发规划师要考虑、兼顾利益相关群体的利益,广泛征求、听取他们的意见,接受他们的监督。Lindermberg etal(2002)研究了项目中合作关系对发达国家中区域旅游协作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规划中力图让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Yuksel (1999运用半开放式调查法调查了当地旅游业利益主体和古镇可持续发展对策。在宣传推广及合作层面,国外学者更推崇这个做法。认为古镇古都旅游应

    19、该广泛宣传并且相互合作。Christina etal(2005)调查了相互的合作、管理的作用以及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相互独立性,研究了建立遗产保护组织和旅游开发商之间的沟通渠道等内容。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一)研究内容本文以可持续发展原理为主旨,以西塘古镇为研究对象,通过介绍西塘古镇的资源情况并对古镇开发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开发的利于弊,根据西塘古镇的资源情况及现实意义,找出适合西塘古镇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制订相应的对策。引言部分引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理论的提出及其实践意义。简单的回顾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其在旅游业的适用范围。并由次引出西塘古镇旅

    20、游开发的现状,并就此进行叙述。接着主要针对西塘古镇旅游资源的禀赋状况。在西塘古镇的旅游资源进行全方面的描述,在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方面,旅游资源的方面:建筑特色,人文情怀,生态环境等,以及西塘旅游开发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第二部分则主要分析西塘古镇现今发展的现状。可以是古镇在开发过程中进行描述,主要以西塘古镇现有的资源情况,对当地现在的古镇开发状况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包括资源利用情况、环境承载情况、开发力度等。对现状现象的分析可以明确西塘古镇在旅游开发中所存在的不足。第三部分则以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谈谈西塘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商上的不足之处。分成几个部分分别以几个要点来罗列几个不足之处。第四部分是实现

    21、西塘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这一部分是根据以上现象及现状,根据相关理论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克服西塘古镇旅游开发中所存在的不足。最后得出的结论,希望能对今后西塘古镇的发展有所帮助。(二)研究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以文献研究法为主,描述性研究法与观察法为辅。运用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对西塘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作出分析。1、文献研究法。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根据古镇旅游可持续研究的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是我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2、描述性研究法。通过一些著作文献的阅读,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

    22、述并解释出来。3、观察法。亲身体验古镇西塘的魅力,从而在写作过程中加深对古镇西塘的印象。 (三)研究难点本文的研究难点在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西塘古镇发展两者的密切联系。读了比较多的文献,在类似的文献中找寻其中的联系和比较深刻的切入点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题材不够新颖,写的重复以及千篇一律。因此,必须在掌握相关文献及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论文的纲要结构,不要重复冗长,也不要过于简单。(四)预期达到的目标通过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深度分析西塘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在以及遇到的问题,并根据相关理论指导,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使西塘古镇能够更加合理、健康的发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23、友善是人们努力追求的目标。因此提高服务质量,保护并改善旅游软环境,对西塘古镇进行有序而合理的开发时西塘古镇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从而使加快西塘旅游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并进而推动这个乡镇及城市的发展。 四、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2010年10月 确定选题,检索文献;2010年11月 下达任务书;2010年12月 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和外文翻译等;2011年3月 上交论文初稿;2011年4月 论文修改和完善;2011年5月上、中旬 论文定稿、评审;2011年5月下旬 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李晓艳.我国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硕士学位论文,2000(5):1-41.2周彬,董杰,徐永辉

    24、,任雪梅,刘庆友. 可持续旅游在快速发展期旅游地的实现途径探讨以周庄古镇为例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3):28-31.3李倩,吴晓根.古镇旅游开发及其商业化现象初探J .旅游学刊,2006(12):52-57.4张婧,马艳秋.江南古镇形象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广西城镇建设,2009(7):99-102.5陈来生.江南水乡古镇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 城乡发展,2004(9):37-40.6钱永红. 黄龙溪古镇的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5(9):32-33.7李建,曾绍伦,杨方琳. 罗城历史文化名镇旅游资源特色与可持续发展探讨J.产业观察,2005(1

    25、1):103-105.8北京联合大学研究所.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和谐的人与自然之美浙江西塘古镇保护状况J.北京规划建设,2002(4):64-66.9马宏义.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5(5):40-41.10王莉,陆林.童世荣.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开发战略初探浙江乌镇实证分析 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11):529-534.11任道丕.贵州古民居保护策略探析以郎岱古镇为个案J.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7(10):47-52.12惠红,程乙昕.社区居民对旅游业经济影响感知研究以千年古镇磁器口为例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6、2010(6):87-89.13韦浩明.古镇旅游资源开发与社区和谐机制的构建以广西贺州市黄姚古镇为例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67-70.14张述林,胡科翔. 古镇文化与旅游的融合途径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2010(1):122-127.15李莎.可持续视野下的古镇文化环境优化以上海朱家角为例J.北京规划建设,2009(6):88-90.16钱永红.四川孝泉古镇文化旅游开发探讨 J.西部经济,2010(16):14-15.17安贵臣.石塘古镇文化述论 J.北京规划建设,2009(1):97-102.18秦春林.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古镇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以兴安镇秦城水街的

    27、开发为例 J.旅游经济,2006(10):247-249.19高梧. 四川古镇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绵阳师范学学报,2006(2):62-66.20丁琦. 江南六大古镇文化研究J.硕士学位论文,200904:1-59.21高银彦. 古镇 旅游 可持续发展J. 硕士学位论文,200806:1-48.22郑娟. 江南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J.硕士学位论文,200805:1-55.23张清涛人居环研究“国外古镇开发”J.旅游发展研究,2008(12):117-118.24陈英. 古镇旅游资源的产权问题研究J.硕士学位论文,2006:1-44.25罗长海、彭振伟.中国传统古村落保护与发

    28、展的机制探析J.上海城市规划:2010(1):37-41.26黄玉理、何方永.社区参与与洛带古镇的可持续发展J.成都大学学报:2009(1).171-173.27王云才.江南六镇旅游发展模式的比较及持续利用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1)28中国古镇游编辑部.古镇印象馆江南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29王妮娜.中国古城古镇古村古寨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1.30李玉祥等.中国古镇图鉴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31李天元编.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832苟自钧主编.旅游市场营销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 7

    29、33Arisci,A;De,Waele,J;DiGregorio,F;Ferrucci,I,&Follesa,R.Integrated,sustainable touristic development of the karstic coastline of SW Sardinia.2003(9):81-90. 34E.W.Meijer.Tourism:A Matter of Common Concern.1999,12:209-212.35Rafael Sarda, Joan Mora and Conxita Avila.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Costa B

    30、rava (Girona, Spain) how integrated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may rejuvenate its lifecycle .2003,291-314.36E.W.Meijer.Tourism:A Matter of Common Concern.1999,12:209-212.37 Bronwyn,J. Adding psychological value to heritage tourism experiences, Journal of Travel& Tourism Marketing. 2004,11(4):121-214.38 Yaniv, P. Research,Richard, B., David, A .The core of heritage tourism,Annals of Tourism,2003,30(1):21-23.39 Melanie,S. Issues in the cultural tourism studies,New York London: Routledge Taylor &Francis Group,2003:56-59.


    注意事项

    本文(西塘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开题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