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案.docx

    • 资源ID:10501805       资源大小:473.24KB        全文页数:13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案.docx

    1、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案课题第一讲运动的世界本节第1课时 课型复习课考纲要求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2.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3.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定物体的运动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重难点重点: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难点:速度计算分析。方法器材讲授、分组讨论、多媒体演示、实验探究教学流程小组学习教师点拨、点评定标导学设疑激趣1、学习目标2、【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中考命题 导向自主复习(一)知识梳理认真梳理第一讲的知识点,完成下列问题:知识点1.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测量(1)长度的测量工具:_等对于特殊长度的测量可以采

    2、用等效替代、化曲为直、化小为大、几何测量等方法(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符号是_.常用单位制中,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等,换算关系是1 km_m,1 m_dm_ cm_mm_nm.2测量活动(1)测量长度常用的工具:卷尺、_、游标卡尺等刻度尺是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2)用刻度尺测量长度a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_被测物体(如图1所示);b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如图2所示,正确读数的视线是乙);c读数时注意_(如图3所示,估读值为0.05 cm,测量值为10.4 cm0.05 cm10.45 cm)

    3、;d客观记录测量结果;e多次测量取平均值3时间测量(1)时间的测量工具:_等实验室常用停表(或秒表)来测量时间(2)时间的国际单位:_,符号是_.常用单位还有“时(h)” “分(min)”,换算关系是1 h_min_s.知识点2:动与静1. 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_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2. 参照物的选取及运动状态的判断(1)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_的物体.(2)运动和静止的判断:观察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说明该物体是 _的;若不发生变化则说明该物体是 _的 .(3)运动和静止是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首先要选定参照

    4、物,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结论常常不同.知识点3:快与慢1. 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1)相同时间比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_.(2)相同路程比时间,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_.2. 速度(1)定义: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_的比称为速度,用字母v表示.(2)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_的物理量.(3)公式 : v= _变形式:求时间t= ,求路程s=vt.单位换算:1m/s= _km/h. km/h = _1m/s 。(4)常考速度估测: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_m/s,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5 m/s,民航客机的速度约为250 m/s,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 m/s.3. 匀速

    5、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2)平均速度选取原则:a.不能选择研究对象自身为参照物;b.所选择的参照物必须是题中给出的,不能超出题中范围.1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下: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选取参照物时,可以根据与被研究物体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来判断:(1)如果说物体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与被研究物体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的物体;(2)如果说物体是运动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只要速度大小、运动方向其中之一与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就可以了重点实验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命题点:1. 实验原理( )2. 实验步骤(用刻度尺测物体运动的路程,用停表测物体运动的

    6、时间,用公式 求平均速度)3. 刻度尺和停表的读数4. 金属片的作用(确保小车终点在同一位置,便于计时)5. 放置斜面时,倾角不宜过大或过小的原因(倾角过大,小车滑行太快,不易测量时间;倾角过小,各阶段的平均速度太接近,不易判断速度变化)6. 测量小车运动距离(要“头到头”或“尾到尾”测量)7. 增大小车平均速度的方法(增大斜面的倾斜程度)8. 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运动状态的判断(做变速运动,速度逐渐变大)9. 多次测量的目的(减小误差)10. 小车从斜面顶端(不计摩擦)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机械能的转化(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机械能不变)针对训练小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

    7、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如图所示(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进行速度计算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_(选填“较大”或“较小”),目的是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3)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_m/s,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的(4)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后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时间偏_(选填“大”或“小”)考点突破命题点1:参照物的选取和运动状态的判断【例1】(2016遵义2

    8、6题2分)2015年9月3日,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中,壮观的战机编队整齐飞过天安门上空,如图所示,以领航的战机为参照物,其他战机是_的命题点2:速度计算【例2】(2017遵义26题4分)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C919的最大载重为77.3 t,最大巡航速度为980 km/h,最长航程为5 555 km.我国版图的最大横跨距离为5 027.4 km.2017年5月5日,C919从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以浦东机场指挥塔为参照物,C919是_的若C919以最大巡航速度飞行,横跨我国最大版图仅需_h.中考回放1(2016遵义29题2分 )伴随道安高速的通车,遵义

    9、全面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的目标,步入“高速时代”正安至贵阳相距280 km,一辆质量为400 kg,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800 cm2的轿车,从正安到贵阳用时2小时48分,则轿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_km/h.2(2015遵义27题4分)今年5月15日,中国茶海山地自行车赛第一站在遵义市凤冈县的田坝茶山开赛,来自遵义市绥阳县的选手余光伟在180名精英选手中以1小时09分34秒的成绩夺得30 km茶海赛道冠军在比赛过程中,以余光伟骑行的自行车为参照物,他是_的,以地面为参照物,他在赛程中的平均速度为_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2013遵义27题4分)遵义市正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三

    10、宜城市,为了宜游,正在加快建设遵义到赤水的高速公路“遵赤”高速由三段组成,已建成的遵义到白腊坎30 km,设计最大时速100 km/h,白腊坎到仁怀60 km,设计最大时速80 km/h,正在建设的仁怀到赤水160 km,设计最大时速80 km/h.我们坐在汽车里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看到周围的景物向后退去,这是以_为参照物来描述的,若“遵赤”高速全程通车后,按规定时速行驶,从遵义到赤水最快需_h.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知识点1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知识点2 动与静知识点3 快与慢教学反思课题第二讲声的世界本节第1课时 课型复习课考纲要求1.通过实验,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2.了解乐音的特征了解现代技术中

    11、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难点:乐音的特征。方法器材讲授、分组讨论、多媒体演示、实验探究教学流程小组学习教师点拨、点评定标导学设疑激趣1、学习目标2、【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中考命题 导向自主复习(一)知识梳理认真梳理第二讲的知识点,完成下列问题: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_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_.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中最快、液体中其次、气体中最慢3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_.4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这种现象是声音的反射,通常称

    12、为回声知识点2:声音的特性1乐音:发声体_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2乐音的三要素:_、_、_.(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的_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_.(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的_大小有关,还跟_有关(3)音色:声音的_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知识点3:噪声的危害和防治1噪声: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减弱噪声的途径:可以在_(消声)、_(吸声)和_(隔声)减弱知识点4:超声和次声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_Hz之间的声音,低于或高于此频率范围内的声音人耳都听不到通常把高于20 000 Hz的声音称

    13、为_,低于20 Hz的声音称为_.【备注】声音的产生应注意的三个问题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是声源,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存在并传播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出声音的,振动一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见【归纳整理】音调、响度、音色的对比重点实验考点突破命题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例1】(2013遵义21题3分)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伤亡,其中一个原因是发生地震时没有采取合理的自救措施若一个人在发生地震时被埋在废墟下面,以下自救措施合理的是()A就地静止等待B大

    14、声呼喊C使劲向有缝隙的地方钻爬D用硬物敲击墙壁、水管等物传出声音命题点2: 声音的特征【例2】(2016遵义26题2分)2015年9月3日,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中,壮观的战机编队整齐飞过天安门上空,战机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这里的“震耳欲聋”指声音特性中的_ .命题点3: 声学综合【例3】(2015遵义21题3分)广场舞(俗称坝坝舞)风靡各地,在广场上,跳舞的人在音箱中传出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对此,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音乐声由音箱中发声体振动产生的B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C音乐声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噪声D将音量调大是提高声音的音调中考回放1(2017

    15、遵义19题3分)下列措施中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的是()A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B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C燃放鞭炮时用手捂住双耳D剧院内墙用吸音材料装饰2(2014遵义19题3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我们能区分小提琴和钢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B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开始做上课准备,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在紧邻居民住房的高速公路旁修建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018预测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设置在街头的噪声监测仪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B有声源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

    16、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音调越高D我们能区分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2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声波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 m/s声音特性的辨识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2 声音的特性知识点3 噪声的危害和防治知识点4 超声与次声教学反思课题第三讲多彩的光(1)本节第1课时 课型复习课考纲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2.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

    17、应用3.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4.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重难点重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难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方法器材讲授、分组讨论、多媒体演示、实验探究教学流程小组学习教师点拨、点评定标导学设疑激趣1、学习目标2、【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中考命题 导向自主复习(一)知识梳理认真梳理第三讲的知识点,完成下列问题:知识点1.光的直线传播1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我们把那些正在_的物体称为光源(2)光在空气、玻璃等透明均匀物质中是沿_传播的(3)可用光线来表示光的_,光路是_的(4)光的传播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介质.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为_m/s

    18、,用字母c表示;不同的透明介质中光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一般c气c液c固.知识点2:光的反射(1)定义: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_回去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常考现象举例:楼台倒影入池塘、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池塘中看到“白云”等.常考应用举例:光纤通信利用光的反射传递信息.(2)光的反射定律1)三线共面:在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AO、反射光线OB和法线都在_;2)两线分居:反射光线OB、入射光线AO分别位于_两侧;3)两角相等:反射角_入射角i.(3)光的反射可分为两类:_和_.它们都遵循光的_.知识点3: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见重点实验突破)2平面镜作图(1)运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知识点4:光的折

    19、射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物质_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通常会发生_,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规律:光在折射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_射向介质表面时,_.3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的知识点5:光的色散1. 色散:太阳光是白光,它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如果用一个白屏来承接,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 _.这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光的三原色:_.2.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 _光的颜色决定的.(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 _光的颜色决定的.【备

    20、注】光的反射规律可巧记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备注】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异同【备注】作图步骤(1)光的反射、折射作图a由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确定入(反、折)射点;b过入(折)射点作反(折)射面的垂线,即法线(用虚线);c由“三线共面”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所在的平面;d由“两角相等”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的位置;由“两角不等或空气方向的角度大”确定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位置,并用实线画出重点实验实验一: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1实验器材:光源、平面镜、可折转的光屏、量角器、激光笔(不同颜色的笔)2实验步骤:(1)按照如图所示装置装配好实验器材(2) 让入射光线沿光屏投

    21、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3) 将有反射光线的半个光屏向后折转一个角度,观察光屏上是否仍然存在反射光,若光屏上不存在反射光,说明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4) 研究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5) 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的关系3. 实验结论: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针对训练 1(略)实验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实验原理:光的反射2实验器材: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玻璃板、玻璃板支架、纸、光屏、刻度尺及火柴3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法、观察比较法4实验步骤:(1)将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垂

    22、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蜡烛的像(2)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没有像,因为平面镜成虚像)(3)将另一支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像的位置,与像重合(观察到未点燃蜡烛的烛芯上好像也有了烛焰)在点燃的蜡烛的一侧观察比较像与蜡烛的大小、正倒等关系(正立、等大)(4)在玻璃板下所铺白纸上描绘出蜡烛、玻璃板和蜡烛像的位置(5)画出连接蜡烛和像的直线,量出直线与玻璃板的夹角,用刻度尺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5实验结论: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关于

    23、平面镜是对称的针对训练 2(略)【注意事项】【注意事项】训练指导考点突破命题点1:光现象辨识【例1】(2017遵义22题3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A楼台倒影入池塘 B风吹草低见牛羊 C潭清疑水浅 D云生结海楼命题点2: 光现象作图类型一光的反射、折射作图【例2】【2016遵义31(1)题2分】如图是一条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对应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类型二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例3】(2014遵义31(1)题2分)小蕊家在装修房子时,为了美观,在客厅的天花板上安装了一块平面镜,如图所示,请在

    24、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命题点3: 光现象实验【例4】(2015遵义34题6分)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M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将蜡烛A放置于玻璃板前固定并点燃,如图所示:(1)在蜡烛A所在侧透过玻璃板观察到另一侧蜡烛A的像,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所成像重合后,看上去蜡烛B也被点燃,以此可以确定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法(选填“控制变量”“替代”或“理想模型”)(2)小明在蜡烛B处做好记号,测得B到A的距离为10 cm,再移出蜡烛B,将玻璃板平移到B位置,此时所成像与前一次成像的大小比较将_(选填“变大

    25、”“变小”或“不变”)第二次成像到蜡烛A的距离变为_cm.中考回放1(2014遵义23题3分)下列事例及现象中,由光的折射产生的是()A小孔成像实验B海市蜃楼C在公路的急转弯处安装的“拐弯镜”能帮助司机提前知道弯道前方的情况D城市里的一些高楼采用玻璃幕墙进行室外装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光污染”3.【2013遵义31(2)题2分】如图所示,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一束与水平面平行的光线入射到平面镜上,请画出对应的反射光线,并标出相应的反射角及度数注意事项:反折射作图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知识点1 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点2 光的反射知识点3 平面镜成像 知识点4 光的折射 知识点5 光的色散教学反思课题

    26、第三讲多彩的光(2)本节第2课时 课型复习课考纲要求1.认识凸透镜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发散作用2.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3.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重难点重点: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难点:凸透镜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发散作用。方法器材讲授、分组讨论、多媒体演示、实验探究教学流程小组学习教师点拨、点评定标导学设疑激趣1、学习目标2、【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中考命题 导向自主复习(一)知识梳理认真梳理第四讲的知识点,完成下列问题:知识点1.透镜1初识透镜(1)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凸透镜对光有_作用(2)凹透镜:中央薄、边缘厚,凹透镜对光有_作用2焦点与焦距一般把透镜的中心称为光心(如图中的O点),把通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平面的直线称为主光轴(如图中的直线MN)如图甲所示,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这个点叫做_,用F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_,用f表示3.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见重点实验突破)4实像与虚像的主要区别:实像_呈现在光屏上;虚像_用光屏承接,只能用眼睛看 知识点2:神奇的眼睛1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_,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在视网膜上成_、倒立的_.2近视眼的成因是由于晶状体的折光能力_,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需用_矫正;远视眼的成因是由于晶状体折光能力_


    注意事项

    本文(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