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美术人美版教案 美术人美版教案鉴赏第课艺术美和形式美.docx

    • 资源ID:10625756       资源大小:219.29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美术人美版教案 美术人美版教案鉴赏第课艺术美和形式美.docx

    1、高中美术人美版教案 美术人美版教案鉴赏第课艺术美和形式美第6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6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教材分析:1、 教学目标: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及其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现。2、教学重点:说明,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并不完全是现实的直接反映,也不等同于人们一般所说的“漂亮”或“好看”,而是由艺术家借助美术的特定语言、手段和法则创造出美术自身的美,而这种美又是多样的,即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由于艺术家所采

    2、用的语言、材料、手段等不同而产生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就大异其趣。为了说明这一点,在这里就必须紧紧围绕美术的语言元素和语言规则两个方面来讲解,因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主要就是通过它们来实现的。3、教学难点:主要在于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应特别注意对概念的讲解,并在概念与作品之间建立联系,即注重通过作品来讲解概念,以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认识有形象的依据。这里的难点还包括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与形式美之间异同的讲解,课文中并没有特别给予说明,只是在课文的第三部分简要地指出了这个问题,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之间既有重合的地方也彼此独立。艺术美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

    3、也就是说,艺术美是由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来实现的。而形式美更强调实现内容的手段,即手段本身的美,其中包括语言的构成关系和所使用的材料的特质。3、 教学方法:1、 我利用很多图片展示介绍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2、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法指导:1、 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建筑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2、 讨论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求全组同学共同讨论。21世纪教育网教学过程: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雕塑图片欧米艾尔导入。小结: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是艺术所特有的美

    4、。美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造出的不同于现实生的第二自然。它的美不同于一般人的“漂亮”或“好看”的审美观念。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不仅影响了人们对美术的认识,也有碍于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二、 新知探究:环节一、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不等同现实在的“漂亮”和“好看”,而是通过特定的美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艺术自身的美。艺术美又称第二自然。是相对自然美来说的。美术形象:指一件美术作品中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也是指一件美术作品中由这种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所形成的综合的整体的艺术形象。教师活动:投放多媒体图片艾普色姆的赛马和记录马奔跑过程的连续摄影。结合第三课“艺术形象”这一

    5、概念进行讲解。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小组讨论,分析美术作品的艺术美。环节二、什么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美术作品的形式美的构成:A、语言元素(点、线、面、色)及其构成的形态变化。B、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及其所构成的审美意象。C、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及其所构成的审美关系。教师活动:投放潘天寿的作品雄视,讲解什么是形式美,指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相互包含、渗透又彼此具有独立性。学生活动:欣赏图片,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美。三、拓展:提高实践能力a) 以一件作品为例深入分析作品的形式及其形式美。通过具体作品了解艺术美和形

    6、式美在形态上的差异。四、课堂小结:要点回顾:1、 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2、 什么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历史冲刺复习 历史精练(1)高考学习网 高考学习网高考学习网1. 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北美生根开花?”这主要说明 (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B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C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D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2. 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

    7、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这一“革命力量”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B促使第二次工业革命达到空前的深度和广度C使世界开始走向一个整体 D引起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3. 共产党宣言中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本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 ( )A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B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C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和任务 D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4.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同年,一位非洲的国王发布了告全国人民书:“我决心保卫我们的国家,给予敌人以反击,一切有力

    8、量的人跟我来吧。”最终他领导人民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迫使侵略者在和约上签字。这里的“敌人”是指 ( )A意大利 B法国 C英国 D德国5.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说德意志统一后 “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帝国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作者用“爆炸性”一词是因为这个“混合体”是 ( )A沙文主义的法西斯独裁统治 B封建军事色彩浓厚的资产阶级政权C工业化的封建贵族地主朝廷 D工业高度发达的资产阶级宪政国家6. 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梁启超这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 )A科学技术在

    9、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 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的工具 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慢7. 说“我要制造一辆适合大众的汽车,价格低廉,谁都买得起”的人是 ( )A美国的亨利福特 B英国的斯蒂芬孙C德国的西门子 D比利时的格拉姆8. 在苏联,1928年1公担裸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x%,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了农

    10、民的利益9. 右图所示现象出现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德国汽车出现了质量问题B燃料不够,用马拉作动力C兴起了一种新的旅游形式D提倡低碳生活,保护环境1973年德国公路上的马拉汽车x.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CCAABCADBC历史冲刺复习 历史精练(x)高考学习网 高考学习网高考学习网1在中国古代“国家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11、D中央集权制2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分封制度被废除 B新的社会制度确立C等级制度被破坏 D贵族特权被废除3能够正确反映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形成的历史现象是 ( )A分封制崩溃,出现了郡县制 B出现了初步繁荣的封建城市C逃亡者“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 D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4余秋雨先生写过这样的一段文字:“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造福千年。”请你

    12、判断一下,余秋雨笔下的“它”指的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5“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6“丝绸之路”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中国铜镜、漆器、铁制工具输入朝鲜 B中国的铁器、丝绸等西传C中国的养蚕缫丝技术、造纸术西传 D佛教传人中国7黄仁宇在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这里“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 ( )A郡县制 B刺史制度

    13、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度8两汉与匈奴的战争实质上反映了 ( )A民族之间的冲突 B农牧两种文明的碰撞 C发展生产的需要 D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9“嫦娥二号”是中国探月工程的又一步。下文是我国古代一部典籍中记载的一项有关月相的描述:“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暗虚,在星则星微,遇月则食。”这部典籍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x下列关于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征税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资产为主演变B由以征收实物为主逐渐向以征收货币为主演变C徭役和丁税逐渐归并到田赋中使征税简化D手工业税和商业税逐渐成为主要税源高考学习网 高考学

    14、习网参考答案高考学习网 123456789xACCBBACBDD高考学习网历史冲刺复习 历史精练(x0)高考学习网 高考学习网高考学习网1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能源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材料:清朝前期,煤已经成为重要的燃料,但清政府多次禁止开采煤矿。19世纪中叶,洋务派官僚李鸿章、张之洞等人认识到煤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指出,“今日万事根本,唯在于煤煤源一断,机器立停,百举俱废”;煤作为“日用必需之物,采炼得法,销路必畅,利源自开,榷(征收)其余利,且可养船练兵”。1875年,清政府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至19x年,民族资本创办了72家资本额较大的煤矿。著名的开平煤矿1882年

    15、年产量为36万多吨,1899年增至778万多吨,产品畅销天津、上海、福州等地。 1890年,中国人开始创办自己的电厂,但直至19x年,全国的电厂数量极少,规模较小,只能供照明用电。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的电力工业仍较落后。 根据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对采煤业的认识。 (2)近代以来,清政府对采煤业的政策有何变化?收效如何? (3)概括中国近代能源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错误解答】 审题不清,答题不全。 【错解分析】 考生一是对材料的处理能力不强,不能抓住关键字眼以获取信息;二是概括能力不强,不能用简练的语言作答,特别是不能用规范的学科语言作答。如第(1)问

    16、,不能用材料中“万事根本”“机器立停”“日用必需”“利源自开”“养船练兵”等信息进行概括得出李鸿章、张之洞等人的观点,或回答时语言不概括、不规范,而是将材料内容进行翻译作答。 【正确解答】(1)采煤业可以为各项实业提供能源,满足日常所需,为发展经济、军事筹措资金。(2)从禁止采矿到允许兴办机器采煤;民族煤矿企业得到发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内市场需要。(3)采煤业有一定的发展;电力工业兴起,但仍较落后。2统一考试)在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过程中,工业结构发生了不断变化。阅读以下统计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上述三个时期工业结构的特点,并分别简述其原因。 (2)依据材料

    17、二、三指出建国后我国工业结构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前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的认识。 【错误解答】 审题不准,答题不全。 【错解分析】 本题从民国之后不同时期的工业结构切入,考查了学生理解分析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本题限制词、提示词、中心词都比较多,答题时一是注意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二是对“工业结构”回答时要注意正确运用术语,并结合有关史实。 【正确解答】 (1)民国初特点: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掠夺;辛亥革命鼓舞;实业救国成为思潮;工业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建国初期,特点:重工业比重增加。原因:“一五”计划规定优先发展重工业。20世纪90年代,特点:轻重工业比例

    18、稳定、协调。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2)趋势:由优先发展重工业到轻重工业比例协调发展。认识:工业结构的调整要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目的,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要尊重经济规律。【特别提醒】对于这种通过个案分析,考察、认识工业化进程、特点和影响的问题,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对相关问题形成”通识”性认识,在关注社会问题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对于这类问题解答,知识储备是前提,知识迁移是关键,人文底蕴是基础,它考查的是真正的综合素质。【变式训练】1.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人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 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

    19、近代化 B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 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 D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1D解析: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列强经济侵略的“破坏性”和“建设性”,A、B、C三项正确,D项错误,中国人民的抗争是阻止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的力量。2 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阶段,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 ( )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2D解析:抓住题目的限制条件进行分析。题目的时

    20、间条件是“民国初年”,求答内容是“主要内因”。各选项中,B项属于外因;A、C、D 三项都属于内因,但A、C两项都是由D项产生的,正是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从而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3 1995年我国初级产品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90年的256下降为x4;而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90年的744上升到856。同期,在进口方面,进口原材料的增幅较大,而进口机电设备的增幅减小。上述材料综合表明,我国 ( ) A机电产品出口条件得到改善 B进出口商品结构明显优化 C原材料的对外依赖程度提高D初级产品的国外市场缩小3B解析:从进出口产品的类型,结合

    21、改革开放的史实分析,反映了我国经济质量的提高。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1978年中国城市化情况表(单位:万人)年份年底全国总人口城镇人口比重()乡村人口比重()1 949541675765x.604840289.401952574827163x.465031 987.541 9576465399491 5.395470484.61196067207x07319.4554x480.55196267538x65917.335587982.67196572538x170xOO6236886.00197082542x075x.207246787.80197591 970x1 71x

    22、.208079987.80 张秉忱中国城市化道路求索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在1978 1998年,城市数量从193个增长到668个,城市人口从17亿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率也从17 92上升为304。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19701980年,我国的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仅为3,大大低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36,但是,从19801995年,我国城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水平42,高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4,这标志着我国开始步入城市化发展的“快车道”。 汪利娜中国城市化进程及战略选择 材料三文件指出:要繁荣小城镇经济,小城镇建设要同壮大县域经济、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23、移民搬迁结合起来,引导更多的农民进入小城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1)1949年一1956年、19621975年我国城镇和乡村人口发展的趋势各是什么?概述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2)试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步入城市化发展“快车道”的原因。(3)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主要是指加快发展城镇化建设。加快城镇化建设有什么重大意义?4(1)趋势:1949年1956年城镇和乡村人口均有增加,城镇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增长较快;1962年一1965年城镇人口下降,乡村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仅为建国初水平。特点:道路曲折,发展速度相当缓慢。(2)出现

    24、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局面。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结构全方位、多层次的变化:乡镇企业成为当地农村城镇和城市化的主要力量,带动了一大批新兴小城镇崛起和发展;中国已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城市、沿江、沿边地区及内陆地区的开放格局,在三资企业较发达的地区,新兴城镇迅速成为现代化都市;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迅速,表明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向强大的工业国迈进。(3)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带动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扩大消费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有利于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扩大农民就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加速

    25、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解析】 本题从西部开发的角度考查了历史问题,解答时注意与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在题目所列四条铁路线中,宝成、包兰和兰新铁路都位于西部,而鹰厦铁路则位于东南沿海地区。 【答案】 C 2在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提出了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中部经济圈正在逐步形成。材料一:辛亥革命曷为成功于武昌平?论者以为武昌地处上游,控扼九省,地据形胜,故一举而全国响应,斯固然矣,抑知武汉所以成为重镇,实公(张之洞)二十年缔造之力也。其时工厂林立,江汉殷盛,一隅之地,足以耸动中外之视听。有官钱局,铸币石厂,控制全省之金融,则起事不虞军用之缺乏。有枪炮厂可供战事之源源供给。成立

    26、新军,多富于知识思想,能了解革命之旨趣。而领导革命者,又多素所培植之学生也。精神上,物质上,皆较彼时他省为优。以是之故,能成大功,虽为公所不料,而事机凑泊,种豆得瓜。 材料二:湖北省是我国著名的农业基地和原材料、能源基地,武汉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我国第二汽车制造厂新东风总部从十堰走向武汉。 (1)据材料一概括张之洞湖北新政的主要内容,并指出这些举措与武昌起义的关系。 (2)新东风总部设在武汉,与十堰相比,具有哪些优势条件? 【解析】本题聚焦区域经济,考查了“中部崛起”这一热点问题。题目所列材料提供了洋务运动后期的重要人物张之洞在湖北办洋务的实绩,而这些实绩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并且为武

    27、汉成为辛亥革命的摇篮奠定了基础,但要注意此一现象属于“种瓜得豆”。解答第(2)问要结合地理知识回答。 【答案】 (1)主要内容:兴办近代工业、创办新式教育、编练新军。关系:张之洞湖北新政主要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客观上却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兴办近代工业为革命爆发奠定了物质基础;新式教育使革命思想得到传播;编练新军为革命积蓄了武装力量。(2)新东风总部设在武汉,接近武汉钢铁公司原材料供应基地和武汉市多种机器工业基地,工业聚集协作条件好;接近武汉科技中心,河运、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等交通便利发达;武汉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接近汽车消费市场。【特别提醒】针对区域经济的分析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具有一

    28、定的地理知识;二是分析此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找出经济取得的成就,归纳其特点,形成理性认识。【难点突破】2从近代化的角度考查工业化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综合性影响1阅读下列两幅折射中国近代化重大变化的图片,说出两图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 ) A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为民主革命转变准备了最根本的因素 C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D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解析】 理解两幅图的中心内容,它们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历程的体现。A项表达只说明早期作用;C项只是民族经济发展的作用的一个小方面,没有全面概括;D项也只是其前期作用的一个方面。 【答案】B2下列来源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29、(CNNIC)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体现出的社会变化不包括 ( ) A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B信息技术革命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 C互联网替代了其他信息传媒 D高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研究图表、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中国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而推导其深刻的社会影响,所以A、B、D三项正确;C项错误,当代社会信息传媒是多样的,只是互联网有其独特的优势而已。 【答案】 C3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年江浙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日至7月7日,在中国苏州召开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世界遗产会议。在此次会议上传出了国家

    30、有关部门正在酝酿将京杭大运河列为申遗备选项目的信息。其实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最新一版行动指南中,遗存运河和文化线路已经为新的世界遗产种类赫然在列。行动指南把大运河的特点归结为“它代表了人类的迁徙和流动,代表了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并代表了因此产生的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流与相互滋养,这些滋养长期以来通过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不断得到体现”。 京杭运河沿线包括杭州在内的17座城市日前达成共识:联合起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运河文明。 (1)材料一反映了这一时期江浙地区呈现怎样的经济面貌?这一经济面貌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怎样的影响?试举两例说明。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杭州积极参加运河申遗活动的历史原因。你认为杭州为申遗成功,在“保护和传承运河文明”应做哪些努力? 【解析】本题通过聚焦江浙区域经济,考查了学生的分析、阐释能力。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美术人美版教案 美术人美版教案鉴赏第课艺术美和形式美.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