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PID控制的基本原理.docx

    • 资源ID:10696092       资源大小:70.80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PID控制的基本原理.docx

    1、PID控制的基本原理PID 控制的基本原理1PID 控制概述当今的自动控制技术绝大部分是基于反馈概念的。反馈理论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测量、比较和执行。测量关心的是变量,并与期望值相比较,以此误差来纠正和控制系统的响应。反馈理论及其在自动控制中应用的关键是:做出正确测量与比较后,如何用于系统的纠正与调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PID 控制,也就是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在工业控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控制理论和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工业过程控制中 95%以上的控制回路都具有 PID 结构,而且许多高级控制都是以 PID 控制为基础的。PID 控制器由比例单元(P)、积分单元(I)和微分单元(D)组成,它的基本原

    2、理比较简单,基本的 PID 控制规律可描述为:G(S ) = K P + K1 + K D S(1-1)PID 控制用途广泛,使用灵活,已有系列化控制器产品,使用中只需设定三个参数(KP,K I 和 KD)即可。在很多情况下,并不一定需要三个单元,可以取其中的一到两个单元,不过比例控制单元是必不可少的。PID 控制具有以下优点:(1)原理简单,使用方便,PID 参数KP 、K I 和 KD可以根据过程动态特性变化,PID 参数就可以重新进行调整与设定。(2)适应性强,按 PID 控制规律进行工作的控制器早已商品化,即使目前最新式的过程控制计算机,其基本控制功能也仍然是 PID 控制。PID 应

    3、用范围广,虽然很多工业过程是非线性或时变的,但通过适当简化,也可以将其变成基本线性和动态特性不随时间变化的系统,就可以进行 PID 控制了。(3)鲁棒性强,即其控制品质对被控对象特性的变化不太敏感。但不可否认 PID 也有其固有的缺点。PID 在控制非线性、时变、偶合及参数和结构不缺点的复杂过程时,效果不是太好;最主要的是:如果 PID 控制器不能控制复杂过程,无论怎么调参数作用都不大。在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虽然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控制方法,但 PID 仍因其自身的优点而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PID 控制规律仍是最普遍的控制规律。PID 控制器是最简单且许多时候最好的控制器。在过

    4、程控制中,PID 控制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个大型现代化控制系统的控制回路可能达二三百个甚至更多,其中绝大部分都采用 PID 控制。由此可见,在过程控制中,PID 控制的重要性是显然的,下面将结合实例讲述 PID控制。1.1.1 比例(P)控制比例控制是一种最简单的控制方式,其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成比例关系。当仅有比例控制时系统输出存在稳定误差。比例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GC (S ) = KP(1- 2)式中,KP称为比例系数或增益(视情况可设置为正或负),一些传统的控制器又常用比例带(ProportionalBand, PB),来取代比例系数KP,比例带是比例系数的倒数,比例带也称为比例

    5、度。对于单位反馈系统,0 型系统响应实际阶跃信号R0 1(t)的稳态误差与其开环增益K 近视成反比,即:0t对于单位反馈系统,I 型系统响应匀速信号(1- 3)R1 (t)的稳态误差与其开环增益 K v 近视成反比, 即:lime(t) =R1K V(1- 4)StP 控制只改变系统的增益而不影响相位,它对系统的影响主要反映在系统的稳态误差和稳定性上,增大比例系数可提高系统的开环增益,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从而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但这会降低系统的相对稳定性,甚至可能造成闭环系统的不稳定,因此,在系统校正和设计中 P 控制一般不单独使用.具有比例控制器的系统结构如图 1.1 所示.KPH(S)图

    6、1.1 具有比例控制器的系统结构图系统的特征方程式为:G0(S)D(s)=1+K pG0 H(s)=0(1- 5)下面的例子用以说明纯比例控制的作用或比例调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G (s)= (s +1)(2s +1)(5s +1)例1-1控制系统如图 1.1 所示,其中G0 (s)为三阶对象模型:10H(s)为单位反馈,对系统单采用比例控制,比例系数分别为 K p =0.1,2.0,2.4,3.0,3.5,试求各比例系数下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并绘制响应曲线.解:程序代码如下:G=tf(1, conv(conv(1,1,2,1), 5,1);Kp=0.1,2.0,2.4,3.0,3.5for i

    7、=1:5G=feedback(kp(i)*G,1);step(G)hold onendgtext (kp=0.1)gtext (kp=2.0)gtext (kp=2.4)gtext (kp=3.0)gtext (kp=3.5)响应曲线如图 1.2 所示.图 1.2 例 1-1 系统阶跃响应图从图 1.2 可以看出,随着Kp值的增大,系统响应速度加快,系统的超调随着增加,调节时间也随着增长.但Kp增大到一定值后,闭环将趋于不稳定.1.2.2比例微分(PD)控制环节具有比例加微分控制规律的控制称为 PD 控制,PD 的传递函数为:Gc (s) = K p + K p s(1- 6)其中,Kp为比例

    8、系数, 为微分常数,Kp与 两者都是可调的参数.具有 PD 控制器的系统结构如图 1.3 所示。KP(1+s)_H(S)图 1.3 具有比例微分控制器的系统结构图PD 控制器的输出信号为:G0(S)u(t)=Kpe(t) + K pde(t)dt(1- 7)在微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入与输出误差信号的微分(即误差的变化率)成正比关系。微分控制反映误差的变化率,只有当误差随时间变化时,微分控制才会对系统起作用,而对无变化或缓慢变化的对象不起作用。因此微分控制在任何情况下不能单独与被控制对象串联使用,而只能构成 PD 或 PID 控制。自动控制系统在克服误差的调节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振荡甚至不稳定,其原

    9、因是由于存在有较大惯性的组件(环节)或有滞后的组件,具有抑制误差的作用,其变化总是落后于误差的变化。解决的方法是使抑制误差变化的作用“超前”,即在误差接近零时,抑制误差的作用就应该是零。这就是说,在控制中引入“比例”项是不够的,比例项的作用仅是放大误差的幅值,而目前需要增加的是“微分项”,它能预测误差变化的趋势,这样,具有“比例+微分”的控制器,就能提前使抑制误差的作用等于零甚至为负值,从而避免被控量的严重超调。因此对有较大惯性或滞后的被控对象,比例微分(PD)控制器能改善系统在调节过程中的动态性。另外,微分控制对纯时控制环节不能改善控制品质而具有放大高频噪声信号的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当设定值

    10、有突变时,为了防止由于微分控制的突跳,常将微分控制环节设置在反馈回路中,这种做法称为微分先行,即微分运算只对测量信号进行,而不对设定信号进行。例1- 2控制系统如图 1.3 所示,其中Go (s) 为三阶对象:1oH(s)为单位反馈,采用比例微分控制,比例系数Kp=2,微分系数分别取 =0,0.3,0.7,1.5,3,试求各比例微分系数下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并绘曲线.解:Kp=2程序代码如下: G=tf(1, conv(conv ( 11 2,1),5,1);Tou=0,0.3,0.7,1.5,3for i=1:5G1=tf(kp*tou(i),kp,1)sys=feedback(G1*G,1

    11、);step(sys)hold onendgtext (tou=0)gtext (tou=0.3)gtext (tou=0.7)gtext (tou=1.5)gtext (tou=3)图 1-4单位响应曲线如图 1.4 所示.例 1-2 系统阶跃响应图从图 1.4 可以看出,仅有比例控制时系统阶响应有相当大的超调量和较强烈的振荡,随着微分作用的增强,系统的超调量减小,稳定性提高,上升时间缩短,快速性提高.1.2.3积分(I)控制具有积分控制规律的控制称为积分控制,即 I 控制,I 控制的传递函数为:GC(s) =Ksi(1- 8)其中,Ki称为积分系数控制器的输出信号为:U(t)=It0(1-

    12、 9)或者说,积分控制器输出信号 u(t) 的变化速率与输入信号 e(t)成正比,即: , ,K e(t) dtdu(t)dt= K I e(t)(1-10)对于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如果在进入稳态后存在稳态误差,则称这个系统是有稳态误差的或简称有差系统.为了消除稳态误差,在控制器必须引入”积分项”.积分项对误差取决于时间的积分,随着时间的增加,积分项会增大使稳态误差进一步减小,直到等于零.通常,采用积分控制器的主要目的就是使用系统无稳态误差,由于积分引入了相位滞后,使系统稳定性变差,增加积分器控制对系统而言是加入了极点,对系统的响应而言是可消除稳态误差,但这对瞬时响应会造成不良影响,甚至造成不稳

    13、定,因此,积分控制一般不单独使用,通常结合比例控制器构成比例积分(PI)控制器.1.2.4比例积分(PI)控制具有比例加积分控制规律的控制称为比例积分控制器,即 PI 控制,PI 控制的传递函数为:K P 1 =i K p T i s(1-11)其中,Kp为比例系数,Ti称为积分时间常数,两者都是可调的参数.控制器的输出信号为:u(t) = K p e(t) +tpi 0(1-12)PI 控制器可以使系统在进入稳态后无稳态误差.PI 控制器在与被控对象串联时,相当于在系统中增加了一个位于原点的开环极点,同时也增加了一个位于s 左半平面的开环零点.位于原点的极点可以提高系统的型别,以消除或减小系

    14、统的稳态误差,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而增加的负实部零点则可减小系统的阻尼程度,缓和 PI 控制器极点对系统稳定性及动态过程产生的不利影响.在实际工程中,PI 控制器通常用来改善系统的稳定性能.例1- 3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0 (s) 为:10采用比例积分控制,比例系数Kp=2,积分时间常数分别取Ti=3,6,14,21,28,试求各比例积分系数下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并绘制响应曲线.解:程序代码如下:G=tf(1,conv(conv ( 11 2,1),5,1);kp=2ti=3,6,14,21,28for i=1:5G1=tf(kp, kp / ti(i), 1,0)sys=fee

    15、dback(G1*G,1);step(sys)hold onendgtext (ti=3)gtext (ti=6)gtext (ti=14)G (s) = (s +1)(2s +1)(5s +1)gtext (ti=21) , ,gtext (ti=28)图 1.5响应曲线如图 1.5 所示.例 1-3 系统阶跃响应图从图 1.5 可以看出,随着积分时间的减少,积分控制作用增强,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变差。1.2.5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具有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的控制称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即 PID 控制,PID 控制的传递函数为:Gc (s) = Kp+KTpi1s K ps(1-13)其

    16、中,Kp为比例系数,T i 为微分时间常数, 为微分时间常数,三者都是可调的参数.PID 控制器的输出信号为:u(t) = K p e(t) +T i 0ptpde(t)(1-14)PID 控制器的传递函数可写成:U (s)E(s)=pi2(1-15)PI 控制器与被控对象串联连接时,可以使系统的型别提高一级,而且还提供了两个负实部的零点.与 PI控制器相比,PID 控制器除了同样具有提高系统稳定性能的优点外,还多提供了一个负实部零点,因此在提高系统动态系统方面提供了很大的优越性.在实际过程中,PID 控制器被广泛应用.PID 控制通过积分作用消除误差,而微分控制可缩小超调量,加快反应,是综合

    17、了 PI 控制与 PD 控制长处并去除其短处的控制.从频域角度看,PID 控制通过积分作用于系统的低频段,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而微分作用于系统的中频段,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2.Ziegler-Nichols 整定方法Ziegler-Nichols 法是一种基于频域设计 PID 控制器的方法.基于频域的参数整定是需要参考模型的,首先需要辨识出一个能较好反映被控对象频域特性的二阶模型。根据模型,结合给定的性能指标可推导出公式,而后用于 PID 参数的整定。基于频域的设计方法在一定程序上回避了精确的系统建模,而且有较为明确的物理意义,比常规的 PID 控制可适应的场合更多。目前已经有一些基于频域设

    18、计 PID 控制器的方法,如 Ziegler-Nichols法,它是最常用的整定 PID 参数的方法。Ziegler-Nichols 法是根据给定对象的瞬态响应来确定 PID 控制器的参数。Ziegler-Nichols 法首先通过实验,获取控制对象单位阶跃响应,如图 2.1 所示。L图 2.1TS 形响应曲线如果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看起来是一条 S 形的曲线,则可用此法,否则不能用。S 形曲线用延时时间 L 和时间常数 T 来描述,对象传递函数可近似为:C(s)R(s)=Ke-LsTs +1(2 -1)利用延时时间 L、放大系数 K 和时间常数 T,根据表 2.1 中的公式确定Kp,Ti和的值。

    19、表 2.1Ziegler-Nichols 法整定控制器参数例2 -1已知如图 2.2 所示的控制系统。_图 2.2 控制系统结构图Gc(s)G0(S)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o (s) 为:o8-180s试采用 Ziegler-Nichols 整定公式计算系统 P、PI、PID 控制器的参数,并绘制整定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解:PID 参数设定是一个反复调整测试的过程,使用 Simulink 能大大简化这一过程。根据题意,建立如图 2.3所示的 Simulink 模型。图 2.3例 2-1 系统 Simulink 模型图中,“Integator”为积分器,“Derivative”为微分器,“Kp

    20、”为比例系数Kp,“ 1/Ti”为积分时间常数Ti,“tou ”为微分时间常数 。进行 P 控制器参数整定时,微分器和积分器的输出不连到系统中,在Simulink 中,把微分器和积分器的连线断开。Ziegler-Nichols 整定的第一步是获取开环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在 Simulink 中,把反馈连线、微分器的输出连线、积分器的输出连线都断开,“Kp”的值置为 1,设定仿真时间(注意:如果系统滞后比较大,则应相应延长仿真时间),仿真运行得到下图 2.4。图 2.4 系统开环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图 2.5 系统 P 控制时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按照 S 形响应曲线的参数求法,大致可以得到系统延迟时间

    21、 L、放大系数 K 和时间常数 T 如下:L=180, T=540-180=360, K=8。如果从示波器的输出不好看出这 3 个参数,可以将系统输出导入到 MATLAB 的工作空格中,然后编写相应的m 文件求取这 3 个参数。根据表 2.1,可知 P 控制争整定时,比例放大系数Kp=0.25,将“Kp”的值置为 0.25,连接反馈回路,仿真运行,双击“Scope”得到如图 2.5 所示结果,它是 P 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根据表 2.1,可知 PI 控制整定时,比例放大系数Kp=0.225,积分时间常数“T i ”=594,将“ Kp”的值置为 0.225,“1/T i ”的值置为 1/5

    22、94,将积分器的输出连线连上,仿真运行,得到如图 2.6 所示的结果,它是 PI 控制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图 2.6 系统 PI 控制时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图 2.7 系统 PID 控制时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根据表 2.1,可知 PID 控制整定时,比例放大系数Kp=0.3,积分时间常数T i =396,微分时间常数 =90,将“Kp”的值置为 0.3,“1/T i ”的值置为 1/396,“tou”的值置为 90,将微分器的输出连线连上,仿真运行,运行完毕后,双击“Scope”得到如图 2.7 所示的结果,它是 PID 控制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由图 2.5、图 2.6 和图 2.7 对比可以

    23、看出,P 控制和 PI 控制两者的响应速度基本相同,因为这两种控制的比例系数不同,因此系统稳定的输出值不同。PI 控制的超调量比 P 控制的要小,PID 控制比 P 控制和 PI 控制的响应速度快,但是超调量要大些。例2 - 2已知如图 2.2 所示的控制系统,其中系统开环传递函数1.67 8.22-1.5soGo (s)为:试采用 Ziegler-Nichols 整定公式计算系统 P、PI、PID 控制器的参数,并绘制整定后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解:根据题意,建立如图 2.8 所示的 Simulink 模型。图 2.8例 2-2 系统 Simulink 模型Ziegler-Nichols 整定

    24、的第一步是获取开环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在 Simulink 中,把反馈连线、微分器的输出连线、积分器的输出连线都断开,“Kp”的值置为 1,选定仿真时(注意:如果系统滞后比较大,则应相应加大仿真时间),仿真运行,运行完毕后,双击“Scope”得到如图 2.9 的结果。图 2.9 例 2-2 系统开环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图 2.10 P 控制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按照 S 形响应曲线的参数求法,大致可以得到系统延迟时间 L、放大系数 K 和时间常数 T 如下:L=2.2, T=9.2-2.2=7, K=1.678.22=13.727。如果从示波器的输出不好看出这 3 个参数,可以将系统输出导入到 MA

    25、TLAB 的工作空间中,然后编写相应的m 文件求取这三个参数。根据表 2.1,可知 PI 控制整定时比例放大系数Kp=0.2318,将“Kp”的值置为 1,连接反馈回路,仿真运行,运行完毕后,双击“Scope”得到如图 2.10 所示的结果,它是 P 控制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根据表 2.1,PI 控制器整定时,比例放大系数Kp=0.2086,积分时间常数Ti=7.3333,将Kp的值置为0.2086,“1/G (s)= (4.05s + 1) (s + 1) eT i ”的值置为 1/7.3333,将积分器的输出连线连上,仿真运行,运行完毕后,双击“Scope”得到如图 2.11 所示的结果

    26、,它是 PI 控制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图 2.11 PI 控制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图 2.12 PID 控制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根据表 2.1, PID 控制整定时,比例放大系数Kp=0.3,积分时间常数T i =4.84,微分时间常数 =1.1,将“Kp”的值置为 0.3,“1/T i ”的值置为 1/4.84,“tou”的值置为 1.1,将微分器的输出连线连上,仿真运行,运行完毕后,双击“Scope”得到如图 2.12 所示的结果,它是 PID 控制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由图 2.10、图 2.11 和图 2.12 对比可以看出,P 控制和 PI 控制两者的响应速度基本相同,超调量大不相同,但由于这两种控制的比例系数不同,因此系统稳定的输出值不同。PI 控制的超调量比 P 控制的小,PID 控制比 P控制和 PI 控制的响应速度快,但是超调量大些。


    注意事项

    本文(PID控制的基本原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