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师范学专业论文浅谈父亲角色行为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docx

    • 资源ID:10765629       资源大小:31.98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师范学专业论文浅谈父亲角色行为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docx

    1、师范学专业论文浅谈父亲角色行为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师范学专业论文:浅谈父亲角色行为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摘 要 父亲的角色行为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并不小于母亲,甚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亲这一角色从多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对父亲这一重要角色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旨在探明父亲角色行为与幼儿社会性发展之间的关系。试图对国内外关于父亲角色行为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的主要研究及观点进行全面总结,从父亲角色行为对幼儿人格发展的影响,对幼儿社会性交往的影响,对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这三个方面全面系统地阐述父亲角色行为与幼儿社会性发展之间的关系。【关键词】父亲角色行为

    2、 幼儿 幼儿社会性发展Title: On the role of the father and childrens social behavior AbstractFathers role behavior of childrens social development of not less than mothers, even play a crucial role. The role of the father from many imperceptible influence on childrens social development。 On the important role

    3、of the father of the study of attracting increasing attention.This paper aims at determining the role of the father and childrens social behavior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ies to act on his fathers role in child care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main view and

    4、a comprehensive summary from the role of the father of child behavior of the character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social contacts, the ability of children to adapt to the impact of these three aspects of systematically explain the role of the father and child acts social development relations.【Key Wor

    5、ds】 father role behavior children Childrens Social Development1 问题的提出11研究动机本文试图对国内外历年来父亲角色行为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全面总结,论述父亲角色行为在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独特且关键的作用,对目前父亲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提出一些以资参考的依据和建议。12 研究意义本文旨在探讨父亲这一角色行为与幼儿社会性发展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人们比较关注母亲对幼儿的教育作用以及影响,而忽视父亲这一角色行为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此外,我们各方面的教育,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忽视了对受

    6、教育者进行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尤其忽视对幼儿进行社会化的方面的教育。而已有研究证明:父亲角色行为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并不小于母亲,甚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亲这一角色从多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进而促使父亲们普遍投入教育孩子的工作,然而虽然很多父亲有这种意识,但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 近几年来,人们对父亲角色行为和幼儿社会性发展有所重视,或从单方面研究和关注,而往往未把二者结合起来去探讨。本文着重把父亲的角色行为与幼儿社会性发展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结合起来探讨,更注重科学性、指导性、实用性。作者期望引起父亲们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视,并为其他教育工作者、家长提供一些以资参考的依据和建议。

    7、同时希望它能对丰富发展心理学和学前教育学的学科内容有一定的意义。 2 父亲角色行为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2。1 相关概念2。1。1 父亲角色行为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保罗阿马托(Paul Amato)最早提出对父亲身份重新定义的问题.为此,他提出了一个关于“父亲身份的资源定向模型”,这个模型分析出了父亲能提供的三种资源,即“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人力资本”涉及父亲的能力、知识和个性等,简单地可以用父亲所受的教育层次来界定。“社会资本”附着在家庭成员之间以及家庭与邻居、社区等之间的关系上,对于维护和促进孩子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有积极意义.“经济资本”指父亲的经济收入,也包

    8、括跟经济收入相关的由父母直接或间接传递给孩子的经验。根据阿马托的理论,德国学者瓦西里沃斯费纳克斯(WEFthenakis)于1994年进行了“父亲研究,对调查的分析表明,现代社会大多数人都认为父亲的“社会作用”最重要。根据调查结果可以进而把父亲的角色归纳为两种类型:教育者型(社会作用和工具作用)、养家型(养家作用)。从阿马托和费纳克斯等西方学者的有关研究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现代父亲既是一个承担“养家糊口重要职责的家庭成员,更是一个孩子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他人”。为了家庭的幸福和孩子的健康发展,父亲需挑起两副重担。扮演好父亲角色行为的关键是学习,树立起正确的父亲观(懂得父亲是什么,父亲

    9、应怎样做),掌握担当父亲角色的技能,从而更好地履行社会和家庭对父亲角色行为所要求的职责,成为一个合格的父亲。2。1。2 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社会性发展(Childrens Social Development)指幼儿在与他人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情感、态度和观念,以及这些方面随着年龄而发生的变化。在心理学文献中,“社会性发展”与“社会化两个概念经常在相同的意义上替换使用,只不过两者所强调的角度略有不同。“社会化”更注重个人向社会的接近,注重个人融入社会群体的过程。而“社会性发展”则是从个人成长发展的角度,强调个体发展的一个主要内容侧面,他与“认知发展”、“情绪情感发展”共同构成个体心理机能

    10、发展的三个主要方面,这也是迄今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三大主要研究领域。其实,“社会性发展”与“社会化”指的都是个体成长和步入社会的过程,因此,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幼儿社会化的过程。2。2 相关研究直到上世纪中叶,关于父亲和父亲角色行为的研究还极少,尤其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以理论为基础的实验研究.直到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许多男人失去了生命或入狱多年时,社会上和研究领域中才出现了对父亲特别的兴趣。当时提出的问题主要集中于“父亲缺席产生的结果,而且主要是在儿童教育方面产生的结果。因此,发展起来的主要是一种以父亲在家庭中缺失为定向的理论。在父亲研究的早期,主要是把父亲身份与母亲身份做比较,也就是

    11、研究它们的异同.另一个重点,是父亲作为养家者以及当时他在参与家庭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林格伦写道:“卡刚和弗利曼(Jerome Kaqan and Marion Freeman ,1963)发现如果母亲对待2至4岁的孩子严厉独裁,他们的智商在后来的学前和小学阶段会降低。换言之,父母用专制的方法教育孩子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儿童后期的社会适应并抑制他们的智力发展。” 心理学家关于母亲的依恋的研究较多,然而直到20世纪60年代,查弗和爱迪生(Emorson.P. E)的“依恋”研究才开始关注父子依恋,他们的研究发现,即使父亲没有经常照料婴儿,婴儿也会对父亲表现出依恋.父亲对婴儿行为的社会刺激和应答是决定

    12、依恋的重要因素。7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了旨在用定量与分析方法系统实验地探讨亲子关系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趋向,其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鲍姆林德(D.Baumrind)和安斯沃斯(M。Ainsworth). 80年代,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父亲:孩子发展中被遗忘的贡献者(Lamb,1975),推动了人们对父亲研究的兴趣。 90年代初,有关研究表明,对父亲角色行为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已成为家庭研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时,这个社会科学分支已经在日益多方面地进一步发展.因此可以说,我们又可以看到,关于父亲角色行为与幼儿社会性发展之间关系有许多新出现的有趣的研究设计,并提出新的问题,这些反过来

    13、刺激着新的研究活动。著名心理学家格尔曾经说过“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探讨父亲角色行为与幼儿社会性发展之间的关系正日益被研究者所重视。尤其在过去的十年中,出现了一些研究,它们吸收了过去的研究问题,但又不是在纯粹重复的意义上吸收,而是更进一步,努力对父亲角色行为与幼儿社会性发展之间关系进行更好的分析研究。富有家庭教育传统的中国,历来重视父教的地位和作用,历史上颜之推的家训、曾国藩的家书和朱柏庐的治家格言,堪称父亲角色对孩子影响研究的典范。我国心理学界对幼儿社会化的研究起步虽较晚,但进展甚快。中国学者李维在从母子的依恋到父子的互动中对国外有关父亲作用的研究进行了综

    14、述,认为主要集中在下述几个方面:(1)文化和传统观念影响着父亲的角色概念的形成,文化传统间的差异决定着父亲对儿童教养的特性;(2)儿童对父亲都会形成依恋,有时甚至对父亲显示出的直接接纳行为比对母亲的更多;(3)父亲角色与母亲角色的不同之处在于,父亲把儿童引向外在世界,不再局限于母子的亲密关系。父亲是向儿童呈现外在世界的关键性人物,他激起儿童对外界的兴趣,引导儿童对现实的观察.(4)父亲在儿童面前起着行为榜样作用,影响着儿童的价值观念和态度。(5)在父亲缺失的家庭里,儿童认知测验的成绩往往很差。儿童对父亲缺失的反应有两种典型倾向:(1)儿童认识到父亲缺失;(2)儿童完全贬低父亲。 2.2。1 父

    15、亲角色行为与幼儿人格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父亲角色行为不仅影响着孩子的身高、体重、动作发展、营养等方面,而且还影响着孩子的智力、情感、性格、品质方面.父亲角色行为与幼儿人格发展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据调查,受过良好父亲角色行为影响的幼儿,一般表现出人际关系良好、积极进取、较为自信、独立、坚强、果断、敢于冒险、勇于克服困难。由于父亲引导孩子参与的游戏往往较多是运动性、技术性、合作性和智能性的,父亲较多以他们固有的男性特征,诸如独立性、合作性、自信心等影响孩子。他们热情、宽厚、敢于冒险、勇于坚持等特征,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和学习.这就与孩子从母亲的性别特征中得到诸如关心别

    16、人、同情心、温和、善良等方面的潜移默化结合起来,形成孩子较完善的人格基础。英国文学家哈伯特说:“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作为孩子成长阶段接触最早,接触时间最长的成年男性,父亲对幼儿人格的作用绝非一般。人们常说“严父慈母”,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既是对母亲的一种强化,配合与补充,也是减少母爱负面效应的一种巨大力量。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指出,孩子眼中的父亲乃是集法律、约束力、威严、疏离、权力于一身的超人,也因此使得孩子又敬又怕.心理学家观察发现,在同婴儿交往时,母亲习惯的做法是与孩子玩他熟悉的游戏,心神沉浸于玩耍之中;父亲呢,则常常吸引孩子做一些要用力气的玩耍,以及那些特别使孩子开心的新奇的玩耍。在

    17、抱孩子的动因上,父母也不一样。母亲抱孩子主要是为了照顾他,竭力使他安静,限制他的活动;父亲抱孩子则大多是为了玩,为了让孩子多探究,或者是要他抱。此外,面对不同性别的孩子,母亲的态度与行为方式相差不大,而父亲通常倾向于鼓励男孩玩一些探索性的、竞争性的、活动量大的游戏,鼓励女孩玩一些平和的,家庭式的游戏,因此,父亲在子女性别角色的定向方面比母亲所起的作用更大。我国教育学和心理学专家对北京、山东、江苏、广西、新疆五省市区2100多名在校中小学生性格行为特征问卷调查分析后,认为“父亲的文化素质对子女的自制力、思维灵活性产生影响。 据沙格等(1982)研究证实:父亲较多地参与幼儿交往,能日益提高幼儿的认

    18、知技能、成就动机和对自己能力、操作的自信心。许多研究还证实,男孩早期失去父亲会使他智商低、认知模式女性化。这些不足在他入大学后还能观察到(Blanchard & Biller,1971;Carlsmith,1981) 据海兹灵顿等人报告,学龄前期父母离异的孩子在智商测验、方块设计、算术得分等方面落后一截。正是由于父亲性格、智力的一些特点,特别是父亲与幼儿交往方式的开放性,常与父亲相处的孩子可从父亲那里获取更多的知识、经验、想像力和创造意识。由于父亲常常引导孩子在社交活动中更广泛地接触客观世界,使幼儿得以接受大量信息刺激,这对培养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自信心及兴趣爱好具有积极的作用,而这些

    19、又是幼儿人格发展的有利条件。同时,也正是父亲与幼儿的交往方式,决定了父亲还是幼儿疲劳与心理烦闷的调节者。因为父亲是孩子外部世界的引导者,外界信息的传播者和闲暇时间游戏的伙伴。在西方国家,越来越多的幼儿生活在只有母亲没有父亲的单亲家庭中。调查显示,缺乏父爱会使孩子出现诸如烦躁不安、害羞胆怯、自暴自弃、沉默寡言、缺乏自信、感情冷漠、游离集体、抑郁易怒等所谓“父爱缺乏综合症”的典型症状。2。2.2 父亲角色行为对幼儿社会性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研究国内外关于父亲角色行为对幼儿社会性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提醒人们重视的问题较多.一些研究发现,父亲对子女的行为有相当大的影响,其中影响最

    20、大的就是子女的成就感或对成就的追求.另外,子女的社会能力也与父亲所扮演的角色有密切关系。国外关于亲子关系对儿童社会化研究发展影响的研究逐渐增多,7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了旨在用定量与分析方法系统实验地探讨亲子关系对幼儿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趋向,其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A鲍姆林德和安斯沃斯。前苏联科学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的抽样调查得出了与美国学者相同的结论.社会学家协会副主席A哈尔切夫认为:家庭、父母是儿童社会化不可缺少,具有深刻的独特意义的因素。他指出,在社会发展的现阶段,家庭、父母对子女的社会化过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父亲做为一种情感方面的因素,不能直接介入幼儿认知结构本身,但

    21、它对幼儿的动机态度、情绪、性格、社会性等产生重大影响,而动机、态度、情绪、性格、社会性等对孩子的一生有重大影响. 父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独特作用还体现在影响儿童的社会行为和道德的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在专业的科学研究领域,60年代曾有研究表明父亲的接受拒绝与母亲的接受拒绝对儿童心理和行为的调适能力发展具有同样的预测效果。Lidz等在1956年宣称武断、粗暴拒绝型的父亲与精神分裂症患儿的病源有较大的关系。Peterson在1959年的一项有关父母双方的态度对心理障碍和正常儿童的影响的比较实验研究中指出:父亲的态度对孩子形成、呈现心理行为失调的影响至少与母亲态度的影响是一样的

    22、。Spivack在2001年的一项对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中发现,父亲缺失家庭中的儿童在现实生活的人际交往能力欠缺。Stanley等用Spivack和Shure编制的学前儿童人际问题解决能力测验(PIPS,2001)量表测查了25名父亲离开超过8个月的45岁幼儿,发现父亲缺失的孩子的得分要显著低于父亲存在的家庭的孩子,表明父亲缺失儿童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能力欠缺.1999年Amato和Gflenh在对父亲常住家庭的孩子的幸福感的研究显示,父亲的支持、鼓励和亲密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情感和心理健康均具有预测性。大多数品行不良的儿童感觉在家中被父亲拒绝和冷淡。Forehand和Nousisinea在

    23、1993年的一项调查中发现青少年与父亲的亲密关系与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呈现显著相关。Rohner在1975年对101个代表着世界各种文化的国家的跨文化研究中发现:父亲经常在家的孩子比起父亲不常在家的孩子更易于被母亲和其他养育人接受,父亲在关注孩子与其他养育者的关系上花的时间越多,孩子就越易于被其他养育者接受。Hetheringtor(1988) 、Cathetal(1989)和 Ross(1984)研究发现:父亲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其自我认同,具有尤为重要的作用。父亲帮助孩子从心理上与母亲分离,教导他们控制自己的冲动,学习各种法律和规范并作出适当反应,同时充当了母亲有时所加于孩子身上的

    24、各种过分的注意和情感,包括慈爱和发怒的缓冲器.因此,父亲成为孩子的除母亲之外另一个能提供指导的人,同时也是一个避难所,而且他还能帮助母亲避免过度情绪化地处理她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谢弗研究指出:孩子和父亲一起游戏,他们便会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进而对父亲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理依恋,这种依恋能使儿童摆脱情绪上的失调和纷乱,弥补其社会性发展的不足.由以上研究结论可看出父亲对儿童社会性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男孩在生命的头6年里与父亲的关系是十分关键的,也就是说在这期间成年男性的出现是非常必要的。男孩可以通过现实社会的激励而学会适当的男性行为。否则,错过这一时期,孩子

    25、就难以忍受。父亲不仅为男孩提供模仿、学习男性的范型,而且为女孩掌握女性角色提供了重要的对照物。失去父亲的男孩常常表现出过于女性化的行为,5岁前失去父亲的男孩尤其明显,而到成年后这些男孩有可能表现出过度的男性化倾向,如攻击性强,反社会行为过度等。女孩子也一样需要父亲。在年幼时母亲遭到抛弃或者父亲过世的女孩,对男性倾向于回避性,她们竭力避开男性聚集的场所,与男性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状况有可能影响到成年后的婚姻生活。可见父亲在幼儿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容忽视的。这些研究结果都体现了父亲在孩子幼儿期健康成长中的作用,父亲在家中是幼儿理性的榜样,是幼儿社会行为和品性的塑造者,是社会行为规范、道德、价值理念

    26、的直接示教者,并且这种作用是不能被继父所替代的。我国心理学界对社会化的研究起步虽较晚,但进展甚快.据统计,1985年以前,社会性发展研究很少,而1986年以后,儿童认知发展研究比例下降,社会性发展研究迅速增加(董奇等,1991)。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出版了不少专著、译著,如薛素珍的儿童社会学研究(1984),E。齐格勒等著、李凌等译的社会化与个体发展(1988)等。近年来,我国心理学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报告中,有关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所占比例迅速增加,在数量上已接近甚至超过认知发展的研究,其范围涵盖了道德认知、意识及自我意识、人际关系(包括人际关系、集体观念、合群、从众、适应、独立性、自信

    27、心、攻击-挫折和亲社会行为)以及独生子女等课题。近些年我国心理学学者曹子方、刘金花等作了父母教养态度与幼儿个性发展关系的研究,庞丽娟等作了婴儿亲子关系的研究.尤其是近十多年来,我国关于父亲角色的话题一阵热过一阵,尤其在1996年、1997年,几乎形成了一场全国性大讨论。常常会见到各种醒目的大标题:“今天的父亲失去了什么、“父亲为何淡出家庭教育”、“我们现在怎么做父亲”很多人(尤其是一些发展心理学家)逐渐关注起家庭成员的角色、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尤其是父亲角色,他既要“养家糊口”,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他人”,为了家庭的幸福和孩子的健康发展,父亲需挑起肩上的重担。总之,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理论

    28、,能够证明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只处于次要地位的假说.孟育群在少年亲子关系研究一书中提到,父亲若对子女的管教态度为干涉型的,那么子女表现出的人格特征为:心身发展的迟缓,情绪不稳定,遇到挫折容易失去心理控制,忍耐力差,总想推卸责任。因受大人过多照顾、保护、影响了和同龄孩子的接触,因而社会性成熟也较迟缓、依赖性强,易于冷淡、孤僻、对社会不适应,做事权宜敷衍,缺乏远大目标和理想。溺爱型的父亲易使幼儿人格发展受阻,影响情绪发展,易动感情,缺乏挫折耐力,有较大的依赖性,经常期待他人的帮助,缺乏独立性与创造性.社会学研究表明父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增强,在儿童时期(311岁),母亲对子女的教育有至关重大的作用。如果

    29、失掉母亲,就会使孩子的情绪波动和不安宁。而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方面,孩子与父亲的关系显得十分重要。在幼儿期,父亲对子女的成长作用不亚于母亲作用。 1幼儿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增强,社会性的发展,心理需求扩大,他的需求从对自己的吃、喝方面转向外界,他们向往参与外界活动,这时母亲不能满足他的需要时他就希望从父亲身上获得。2 在我国具有历史原因,长期以来以至在现实社会中,多数家庭中父亲一般比母亲的文化水平、社会地位高,接触社会广,在家庭对外活动中担任主要角色,家庭重大问题的决策,父亲的意见举足轻重。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父亲比母亲对幼儿社会化的作用更显著。当然,每个家庭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

    30、也有部分家庭,母亲文化教养高,以身作则,教育思想、教养态度比较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教育规律,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比父亲大。这说明父母对幼儿成长影响的大小,关键在于父亲自身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尽管父亲对于孩子性别角色发展和父亲身体的缺失之间的关系已有广泛的研究,但很少有致力于父亲心理缺失(父亲健在,但很少与孩子交流沟通,使孩子从心理上感到好像没有父亲一样)的研究。Lamb(1981)指出“父亲在心理上缺失的孩子(冷淡、难接近)与父亲在身体上的缺失的孩子所受的影响相似。”基于以上国内外研究,关于父亲角色行为与幼儿社会性发展之间关系在有的资料中偶然提到,提醒大家重视父亲角色行为的文章

    31、书籍也不少,然而针对父亲角色行为与幼儿社会性发展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具体研究则极少见。3 分析思考 直到20世纪6070年代,父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才被研究者所重视,之前仅把父亲作为养家糊口的人,并未给予重视。因此关于父亲对幼儿发展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历年来父亲角色行为与幼儿社会性发展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另得出以下几点:3.1 父亲角色行为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既要言传也要身教。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最早生活和接受教育的场所,每个孩子身体的健康、智力的发展、品质的形成、社会性的发展,都是从这里开始的。当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傅雷家

    32、书这些书目呈现在眼前时,我们可能联想到了一系列成功的教育,而这种教育离不开一个重要的角色-父亲。子女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父亲有着重大的责任.德国法学家卡尔威特的父亲把智力偏低的卡尔威特培养成一个出色的人,甚至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天才;美籍华人刘墉成功地培养了一对出色的儿女;我国赏识教育倡导者周弘给予双耳失聪的爱女周婷婷神奇的教育,帮助婷婷成为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全国残疾人自强模范、留美硕士生.这些都体现出儿童的发展离不开父亲这一角色行为,父亲对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也至关重要。父爱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无穷的动力。父亲这一角色从多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父亲这一角色行为对孩子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既是启蒙教育,又是终身教育。 有研究表明,幼儿从2岁开始,就偏好于与父亲一起游戏,且在与父亲一同游戏的过程中孩子得到极大的兴奋和满足,他们玩得更加活跃和愉快,父亲参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持续性的特点,而父亲这一角色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3.2 父子关系与子女的社会化 良好的父子关系对促进子女的社会


    注意事项

    本文(师范学专业论文浅谈父亲角色行为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