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心理学题库之选择题及答案0001.docx

    • 资源ID:10765634       资源大小:29.80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心理学题库之选择题及答案0001.docx

    1、心理学题库之选择题及答案0001【心 理 学 选 择 题】认知过程和注意:1、心理学是一门 D 的科学。A、古老 B、年轻 C、新兴 D、既古老又年轻*.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是个别属性的反映叫做(B)。 A、反映 B、感觉 C、知觉 D、直觉 2、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D)。 A、认识过程B、心理过程C、感觉过程D、知觉过程 3、能够引起感觉的某种刺激的最小刺激量叫做(A)。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受阈限 D、差别感受性 4、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A)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 A、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受性D、差别感觉阈限 5、差别感觉阈限

    2、越小,则感受性越大,其感觉能力也(A)。 A、越强 B、越弱 C、一样 D、呈正比 1、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 B 现象。A、对比 B、适 应 C、相互作用 D、感受性6、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它表现为 B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中间稍快 D、中间稍慢7、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是 B 。A、储存 B、编码 C、保持 D、提取8、人们进入百货公司,各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知觉 A 的表现。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9、对寂静的适应是当一定声音突然停止以后,感受性(B)的过程。 A、升高B、降低C、保持不变D、a和

    3、b 10、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做(D)。 A、运动知觉B、听知觉C、空间知觉D、时间知觉 11、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被称为(B)。 A、空间知觉B、错觉C、时间知觉D、运动知觉 12、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并且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这种知觉的特征叫做(B)。 A、知觉的恒常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选择性D、知觉的整体性 13、同一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视角大小,总是随着距离的远近而变化的。但是由于知识经验参与,人仍然对不同距离的物体的大小知觉保持相对稳定不变,这种知觉特征称之为(C)。A、知觉的恒常性B、知觉的理解性C、大

    4、小知觉恒常性D、距离知觉恒常性 14、一支白粉笔,无论把它置于明亮处还是黑暗处,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是白粉笔,这种知觉特性被称之为(C)。 A、明度知觉恒常性B、大小知觉恒常性C、颜色知觉恒常性D、形状知觉恒常性15、人们总是把红旗知觉为红色,无论它是在黄光或蓝色日光照射下都是如此。这种知觉的持性被称之为(C)。 A、明度知觉恒常性B、大小知觉恒常性C、颜色知觉恒常性D、形状知觉恒常性16、人在知觉对象时,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对象的特性称之为(C)。 A、知觉的理解性B、知觉的恒常性C、知觉的选择性D、知觉的整体性 17、彼此接近的物体比相隔较远的物体容易产生(B)的倾向。 A、知觉恒常B、知

    5、觉选择C、知觉理解D、知觉整体 18、人脑中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叫做(D)。 A、思维 B、感觉 C、过去 D、记忆 19、记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D)。 A、再认和回忆B、保持和遗忘C、识忆、保持和遗忘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20、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的编码方式和储存时间的长短,可以把记忆先后分为三个阶段(A)。A、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B、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瞬时记忆;C、长时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D、瞬时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 21、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里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叫做(D)。 A、保持B、想象C、回忆D、表象 22、以感知过去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的具体

    6、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叫做(C)。 A、表象B、形象记忆C、再记D、运动记忆 23、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为形式,对事物关系以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的记忆,叫做(A)。 A、逻辑记忆B、运动记忆C、动作记忆D、形象记忆 24、以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叫做(B)。 A、运动记忆B、情绪记忆C、动作记忆D、形象记忆 25、以过去经历过的运动或做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叫做(C)。 A、动作记忆B、情绪记忆C、运动记忆 D、形象记忆 26、当回忆发生困难,需要积极思维和作出一定的意志努力,这种回忆叫做(B)A、有意回忆B、追忆 C、有意识记D、理解识忆 27、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是错误

    7、地再认或回忆叫做(D)。 A、无意回忆B、无意识记C、追忆D、遗忘 28、一时不能再现或回忆,但有了适当条件,记忆还可能再恢复的现象叫做(A)。A、暂时性遗忘B、遗忘C、永久性遗忘D、部分遗忘 29、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确良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B)。 A、倒摄抑制B、前摄抑制C、干扰D、抑制 30、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A)。 A、倒摄抑制B、前摄抑制C、干扰D、抑制 31、一个较长的学习材料,它的开头与末尾遗忘较少,而中间部分则遗忘较多,这是因为受到了(A)的影响。 A、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B、前摄抑制C、倒摄抑制的干扰抑制D、倒摄抑制 32、根据艾宾

    8、浩斯遗忘曲线,复习要采用(C)。 A、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B、采取多样化的复习方法C、及时复习D、试图回忆和反复阅读相结合 33、“触景生情”是一种(A)。 A、无意回忆B、有意回忆C、再忆D、识记 34、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续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B)。A、过度学习B、无倒摄抑制的影响C、记忆的恢复现象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 35、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了(C)。 A、识记后不会遗忘B、遗忘是逐渐产生的C、遗忘是先快后慢的D、遗忘的先慢后快的(B)37.根据艾宾浩斯研究得出的遗忘规律,背诵掌握好一篇文章后,如果不再学习这篇文章,一般会出现下面( A )的情况。A、1天

    9、内就会遗忘60%以上;B、第2天才开始遗忘;C、第3天才开始遗忘;D、从第1天开始,按每天遗忘20%的进程发展。38. 假如小张用20分钟就恰好能记忆掌握好10个英语新单词,小张用下面( B )时间来学习这10个英语新单词是最理想的。 A、20分钟;B、30分钟;C、40分钟;D、25分钟。39.以概念、判断、推理等的意义为内容的记忆,叫做(A )。 A、语言逻辑记忆;B、运动记忆;C、动作记忆;D、形象记忆。40.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B )关系。 A、正比;B、反比;C、正相关;D、负相关。42.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注意的(D)。 A、强度;B、广度;C、转移;D、分

    10、配。44. 能够引起感觉的某种刺激的最小刺激量叫做(A)。 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45. 凭借头脑中已有的形象或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叫做(A)。 A、形象思维;B、运动思维;C、具体思维;D、动作思维。46.人们在以某种思路解决问题以后,在随后解决类似特点的问题时,会不自觉地继续沿用这种思路。这种以特定思路解决问题的心理准备状态叫(D)。 A、刻板现象;B、功能固着;C、原型启发;D、定势。47. 形状、大小、远近、方位和立体等特性的知觉称为(C)。 A、时间知觉;B、运动知觉;C、空间知觉;D、图形知觉。48. 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11、,叫做(D)。 A、逻辑记忆;B、运动记忆;C、动作记忆;D、形象记忆。49.使用语词或符号表示的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过程叫做(C)。 A、形象思维;B、运动思维;C、逻辑思维;D、动作思维。50.“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注意的(D)。 A、强度;B、广度;C、转移;D、分配。51.(B)是属于注意灵活性的表现。 A、注意的范围;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散;D、注意的分配。52.知觉对象有各种不同的特性,往往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个体并不是仅反映其个别的特性或孤立的部分,而是将各种信息进行加工组织成一个统一整体,这是(D)。 A、知觉的恒常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选择性;D、知觉的整

    12、体性。56.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主要是个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以及(D)。A、创造力;B、意志品质;C、情绪状态;D、知觉对象的特点。57.军队中不同兵种采用不同的颜色作伪装,如海军蓝色,与海洋色相近;陆军绿色,与草木色彩相近,这些伪装利用了(D)。 A、知觉的恒常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选择性;D、知觉的整体性。58.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嗅觉的(C)。 A、恒定现象;B、减退现象;C、适应现象;D、对比现象。开始,按每天遗忘20%的进程发展。61.在抽象思维中起特别重要作用的是(A)。A、形象;B、语言;C、动作;D、图表。63、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

    13、映叫做(B)。 A、反映;B、感觉;C、知觉;D、直觉。65、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A)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 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受性;D、差别感觉阈限。66、差别感觉阈限越小,则感受性越大,其感觉能力(A)。 A、越强;B、越弱;C、不变;D、呈正比。67、同一分析器接受不同的刺激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A)。 A、感觉对比;B、同时对比;C、联觉;D、继时对比。68、当几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的对比现象叫(B)。 A、感觉对比;B、同时对比;C、继时对比;D、彩色对比。69、当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个感受器时产生的对比现象叫做(A)。 A、继时对

    14、比;B、同时对比;C、感觉对比;D、彩色对比。70、对寂静的适应是当一定声音突然停止以后,感受性(B)的过程。 A、升高;B、降低;C、保持不变;D、a和b。71、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做(D)。 A、运动知觉;B、听知觉;C、空间知觉;D、时间知觉。72、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被称为(B)。 A、空间知觉;B、错觉;C、时间知觉;D、运动知觉。 73、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并且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这种知觉的特征叫做(B)。 A、知觉的恒常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选择性;D、知觉的整体性。74、同一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

    15、视角大小,总是随着距离的远近而变化的。但是由于知识经验参与,人仍然对不同距离的物体的大小知觉保持相对稳定不变,这种知觉特征称之为(C)。 A、知觉的恒常性;B、知觉的理解性;C、大小知觉恒常性;D、距离知觉恒常性。76、人在知觉过程中,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这是(C)。 A、知觉的理解性;B、知觉的恒常性;C、知觉的选择性;D、知觉的整体性。 77、彼此接近的物体比相隔较远的物体容易产生(D)的倾向。 A、知觉恒常;B、知觉选择;C、知觉理解;D、知觉整体。 78、人脑中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叫做(D)。 A、思维;B、感觉;C、过去;D、记忆。 81、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里保持的

    16、客观事物的形象叫做(D)。 A、保持;B、想象;C、回忆;D、表象。 84、以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叫做(B)。 A、运动记忆;B、情绪记忆;C、动作记忆;D、形象记忆。 85、以过去经历过的运动或做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叫做(C)。 A、动作记忆;B、情绪记忆;C、运动记忆;D、形象记忆。 86、当回忆发生困难,需要积极思维和做出一定的意志努力,这种回忆叫做(A)A、有意回忆;B、追忆;C、有意识记;D、理解识忆。 87、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是错误地再认或回忆叫做(D)。 A、无意回忆;B、无意识记;C、追忆;D、遗忘。 88、一时不能再现或回忆,但有了适当条件,记忆还可能

    17、再恢复的现象叫做(A)。A、暂时性遗忘;B、隐性记忆;C、永久性遗忘;D、部分遗忘。 90、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A)。 A、倒摄抑制;B、前摄抑制;C、干扰;D、抑制。 93、“触景生情”是一种(A)。 A、无意回忆;B、有意回忆;C、再忆;D、识记。 94、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B)。 A、过度学习;B、无倒摄抑制的影响;C、记忆的恢复现象;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 97、人类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思维之间规律性的联系的反映,是思维(B)的特点。 A、间接性;B、直接性;C、概括性;D、推理过程。98、在直观的基

    18、础上自发进行的概括称为(A),它是概括的低级形式。 A、理解概括;B、感性概括;C、抽象概括;D、语词概括。99、凭借头脑中已有的形象或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叫做(B)。 A、形象思维;B、运动思维;C、具体思维;D、动作思维。100、在抽象思维中起特别重要作用的是(B)。 A、形象;B、语言;C、动作;D、图表。101、在人脑中确定对象之间相同点和差异点的思维过程叫做(C)。 A、分析;B、综合;C、比较;D、抽象和概括。102、从其它类似的事物中,引起联想,从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B)。 A、原型;B、原型启发;C、问题解决;D、定势。10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那些对解决问题起了启

    19、发作用的事物称之为(A)。 A、原型;B、原型启发;C、问题解决;D、启发。104、在人脑中发现事物之间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特的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用以组织某种活动或解决某种问题的思维过程,称之为(C)。 A、发散;B、集中思维;C、创造性思维;D、再造性思维。105、(C)是属于形成科学概念的思维过程。 A、抽象;B、比较;C、抽象概括;D、具体化。106、在人脑中,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关系的突然接通,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心理活动称之为(D)。 A、直觉;B、感觉;C、知觉;D、灵感。107、(B)是指人的思考不受定势作用的影响而能触类旁通,灵活多变和举一反三

    20、,并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 A、灵敏性;B、变通性;C、独特性;D、流畅性。108、(D)指人能对客观事物做出超乎异常的独特见解。 A、敏捷性;B、变通性;C、流畅性;D、独特性。109、(D)是指人在短暂时间里,能迅速地表达出较多的观念。 A、敏捷性;B、变通性;C、独特性;D、流畅性。110、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叫做(B)。 A、表象;B、想象;C、心象化;D、意象。111、人在头脑中创造形象的基本材料(A)。 A、表象;B、感知;C、记忆;D、想象。 112、在人脑中重现过去所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叫(C)。 A、想象;B、知觉;C、记忆表象;D、再造想象。 1

    21、13、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产生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称为(C)。A、想象;B、表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 114、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叫做(A)。 A、创造想象;B、再造想象;C、表象;D、想象。 115、在创造性活动中,新形象的出现常常带有突然性,这种心理状态称为(D)。A、思维敏捷性;B、再造想象;C、幻想;D、灵感。 116、粘合、强调、夸张、典型化是(C)所具有的特点。 A、再造想象;B、记忆表象;C、创造想象;D、幻想。 117、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叫(D),它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A、表象;B、再造想象;C、梦;D、幻想。

    22、 118、在正确的世界观指导下,符合自然、社会发展规律,并且是可能实现的幻想叫做(B)。 A、创造想象;B、理想;C、幻想;D、空想。 119、无意想象的一种极端形式是(C)。 A、幻想;B、表象;C、梦;D、空想。 120、幻想是一种(B)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 A、凭空的;B、与生活愿望相结合的;C、突然产生的;D、与客观现实相结合的。121、再造想象和创造性想象都是有意想象,它们主要是在想象的(D)上存在着差异。 A、表象储备;B、知识经验;C、实践要求;D、独创性和新颖性。 122、注意具有两个基本特点(B)。 A、指向性和选择性;B、指向性和集中性;C、集中性和紧张性;D、以上一个也不是

    23、。123、有自觉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A、有意后注意;B、有意注意;C、无意注意;D、以上一个也不是。124、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C)。 A、无意注意;B、有意后注意;C、有意注意;D、以上一个也不是。 125、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是(B)。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注意;D、以上一个也不是。 126、刺激物的强度是引起(A)的重要原因。 A、无意注意;B、有意后注意;C、有意注意;D、以上一个也不是。127、间接兴趣是引起(C)的原因。A、无意注意;B、有意后注意;C、有意注意;D、以上一个也不是。 128、

    24、注意的范围是指(A)。 A、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B、先后把握对象的数量;C、a和b都是;D、a和b都不是 。129、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主要是个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以及(D)。 A、创造力;B、意志品质;C、情绪状态;D、知觉对象的特点。 130、如果活动的任务多,注意范围就(C)。 A、大;B、稳定不变;C、小;D、以上一个也不是。 131、注意的转移与神经过程的(C)有关。 A、强度;B、平衡性;C、灵活性;D、以上一个也不是。13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 B )现象。A.对比 B.适应 C.感受性 D.相互作用134、阅读红楼梦时,关于林黛玉形象的想象

    25、是(C)。 A. 无意想象 B. 有意想象 C. 再造想象 D. 创造想象 135、“一叶知秋”属于知觉的( D )。 A. 理解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整体性 136、问题解决的第一阶段是:( A) A. 提出问题 B. 提出假设 C. 检验假设 D. 分析问题138、( C )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A.冯特 B.罗杰斯 C.华生 D.弗洛伊德 139、研究者有计划、有目的地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这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B)。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140. 在下列各种感觉现象中,( B )是感受性提高的过程。A.

    26、光适应 B.暗适应 C.嗅适应 D.痛适应141、对于同一事物,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由于人的知觉具有( C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142、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B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143、能说出某一事物的多种用途,这种思维是(D)。 A.形象思维 B.逻辑思维 C.集中思维 D.分散思维144、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的描述,在头脑中也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图景,这种心理现象是(B)。A. 记忆 B. 想象 C. 注意 D.知觉145、“望梅止渴”是属于( B )

    27、。 A、第一信号系统 B、第二信号系统 C、无条件反射 D、防御反射146、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为的是 A 的主要观点。A、行为主义学派 B、格式塔学派 C、精神分析学派 D、人本主义学派147、梦是一种 B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幻想 D、创造想象148、“一题多解”可以训练学生的( B )思维。A、集中 B、发散 C、习惯 D、直觉149、进入到瞬时记忆阶段的信息,如果受到 A 就转入到短时记忆阶段,否则就会很快消失。A、注意 B、感觉 C、知觉 D、思维150、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D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情 感

    28、: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明情绪、情感具有( B )特征。A 感染性 B 情境性 C 两极性 D 移情性2、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种事物是否满足或符合自己的( C )为中介的。A 动机 B 态度 C 需 要 D 感觉3、情绪和情感过程是伴随人的(A)产生的,它们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个性的心理特征 D、以上几个都不是4、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D )。A、气质 B、性格C、意志D、情绪5、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C )。A、激情B、应激 C、心境D、热情6、(D)是情绪的基本形式。A、激情、心境

    29、、应激 B、理智感、道德感、美感C、热情 D、快乐、愤怒、悲哀、恐惧7、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主观体验是(A )。A、理智感 B、美感 C、激情D、道德感8、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B )A. 热情 B. 心境 C. 激情 D.应激9、“只有知之深,才有爱之切”,这是( A)的影响。A、认知对情感 B、情感对认知 C、需要对情感 D、情感对需要。10、“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B)影响所致。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前三个都不是。11、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叫( C )。 A、需要 B、情绪 C、情绪和情感 D

    30、、情感 12、情绪和情感是(D )。 A、对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规律性的反映 B、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C、对过去经验过的、体验过的事物的反映 D、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13、维持有机体生存的条件,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需要叫做( B )。 A、情绪和情感 B、社会性需要 C、生理性需要 D、需要 14、在有机体的生理必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 C )。 A、态度 B、需要 C、情绪 D、情感 15、在人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B )。 A、情绪 B、情感 C、态度 D、需要 16、一个人盼望或追求的目的达到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叫( A ) A 快乐 B、愤怒 C、恐惧 D、悲哀 17、个体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所中产生的情感叫做( B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认知18、失去某种追求的目标或所盼望的东西引起的情绪体验叫做( C )。 A、恐惧 B、表情 C、悲哀 D、快乐 19、伴随情绪体验出现的有机体的外部表现叫做( B )。 A、情绪 B、表情 C、情感 D、感情 20、人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事物是否符合满足自己的( C )中介的。A、动机 B、态度 C、需要 D、体验 21、带有宣染作用的,比较持久而又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生活的情绪状态叫做(C )。A


    注意事项

    本文(心理学题库之选择题及答案0001.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