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

    • 资源ID:10800354       资源大小:29.37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高考要求】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知识梳理】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原始社会商周)1、 原始农业:(1)起源:距今 年左右。(2)发达:距今 时。(3)表现:农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 和 的国家。耕作方式: 。(生产力水平)(4)影响:经常 。2、商周时期:(1)概况:工具 农具以及木制的 和石锄、石铲等(生产力水平)技术开沟排水、 、沤制肥料与 农作物粟、稻、黍、 、麦、桑、麻等(2)影响:人们的生活从频繁 开始走向 。中国农业独立发

    2、展, ,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3、经营方式集体耕作:(生产关系)(1)原因: 简陋, 水平低下。(2)表现:土地 ,劳动者集体耕作。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春秋战国以后)1、生产工具:(生产力水平):(1)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 和 并将其逐渐推广。(2)西汉:赵过推广 ,后来又出现 。发明了播种工具 。(3)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 。(4)隋唐:江东地区出现 ,安装了 。2、耕作方式:汉朝以后, 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3、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出现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 。(2)西汉:赵过推行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 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 技

    3、术。4、耕作制度:(1)西汉:以 为主。(2)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稻麦轮作的 制,有些地方形成 制。5、灌溉技术:(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 、汉朝的 、白渠和龙首渠等。(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 ;唐朝创制 ;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出现 。(3)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6、经营方式个体农耕(小农经济):(生产关系)(1)条件: 的出现和 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 的确立。(2)特点:组织形式:以 为单位。生产特点: 。生产目的: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 。(自给自足)(3)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4)作用:积极:A、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

    4、有一定的 、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 。 B、努力提高 ,为农业 作出了贡献。局限:经营规模小,徭役沉重。十分脆弱。3、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农业起源:独立发展,自成体系。2、耕作方式:铁犁牛耕,精工细作。3、土地制度:以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4、经济形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5、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6、地位影响: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在封建社会后期日益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疑难分析】1、早期农业生产下的耕作方式经历了哪些主要的变化?(1)刀耕火种:使用石刀、石斧、石犁,放火焚烧。(2)耜耕:普遍使用耒耜。(3)

    5、金石并用:出现少量青铜农具,主要使用耒耜和石锄、石犁,懂得开沟排水,沤制肥料。2、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传统农业精耕细作这一特点?(1)农具不断改进。(2)耕作技术不断提高。(3)耕作制度日趋合理有效。(4)加强田间管理,注意改良土壤,进行适时耕种。(5)进一步挖掘地力,提高复种指数以增加产量。(6)重视农业灌溉。3、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1)材质方面:石、骨、木青铜、铁。(2)工艺方面:打制磨制冶炼、铸造。(3)牵引动力方面:人力畜力、自然力。4、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发展的不利因素。(1)发展原因:铁犁牛耕的普及和生产技术的提高。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

    6、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封建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2)不利因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加之沉重的封建剥削,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历代封建王朝后期,随着统治的腐朽,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破产,导致大规模农民战争的爆发。【典型例题】【例题1】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古代中国经济形态的主要影响是导致:A、自然经济的产生 B、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C、商品经济的

    7、活跃 D、集体耕作方式的出现【参考答案】B【例题2】史书记载“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食营生的事实。甚至村镇收租之家,至其时,积布累累。问之,则皆佃者之穷而无告以布当钱米也。”这反映了当时:A、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B、小农经济已完全破产C、商品经济陷入困境 D、纺织品产量高、品种多【参考答案】A【教后反思】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高考要求】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知识梳理】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历程:(1)夏、商、周时期:以 为代表的手工业,由 垄断。(2) 时

    8、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3)西汉武帝后:煮盐、 、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 。2、特点:(1) 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 。(2)凭借 ,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 ,产品大多精美。(3)素称发达,冶金等诸多行业保持世界 地位。3、成就:(1)冶铜: 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代表作有 、 、 等。(2)冶铁: 晚期,中国已有铁器。西汉的 和炒钢技术,东汉 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匠,南北朝的 等,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 以前一直领先世界。(3)制瓷:商朝:已烧制出 。东汉:烧出成熟 。北朝:烧出成熟 。唐朝:形成 两大制瓷体系。宋朝:制瓷技术大

    9、放异彩,出现了 。明清:瓷器种类丰富, 、彩瓷、 争奇斗艳,并出现了著名瓷都 。(4)丝织:距今四五千年前,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商朝时以有了 。 西周时能生产 织物。 西汉政府设在 的东西治室有数千工人。 唐朝丝织技术吸收了 的织法和 。 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吸收了 中的写实风格。 明清设在 等地的 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1、形式:家庭手工业和 。2、特点:(1)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 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2)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 的产品。3、发展:(1) 和 时期发展。(2) 时遭受摧残。(3) 恢复和发展。(4)两宋以后,民间手工业在曲折

    10、中继续艰难发展。(5)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 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6)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一些行业超过 ,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动地位,并开始使用 。(7)明朝中后期, 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是生产关系,即 。(8)清朝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1、地位: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 ,很早就远销 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2、表现:(1)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 、欧洲,为中国获得 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 ”。(2)唐朝起,中国瓷器远达 、非洲。(3)明清时通过 ,瓷器对外销量更大。明代烧制带有 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根据欧洲

    11、商人的 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4)从 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四、古代手工业的基本特征1、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2、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4、生产技术不断进步,长期领先于世界。5、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在明清时期出现手工工场。6、经济重心南移于手工业分布呈相应的变化。【疑难分析】1、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为什么要控制手工业?(1)小农经济状态下的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不能满足官府的需要。(2)集中人力和物力生产满足统治者需要的奢侈品。(3)封建社会高度集权体制也有一定的影响。2、促使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

    12、些?(1)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的推广,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2)农业生产力发展革新的要求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3)商业繁荣也刺激了手工业生产。(4)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5)统治阶级日常生活中对手工业品的需求。3、造成中国古代民间手工业艰难经营的因素有哪些?(1)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目的。(2)规模小,世代严守技艺秘密,生产技术难以提高。(3)统治者政策的限制。(4)官营手工业征调优秀工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4、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为什么能在海外广受欢迎和赞誉?(1)日用品和艺术品相结合,内质美,造型美,广泛用于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给世

    13、界人民带去了美的情趣。(2)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向海外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3)古代封建王朝利用馈赠手工业品的方式,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5、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有哪些不同?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经营方式官府唐以前主要是农民家庭手工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明中后期大规模手工作坊或工场日益增多劳动力官奴婢、刑徒、民间工匠唐以前主要是农民和作坊主自身及部分雇工;明中后期大规模雇佣工人生产技术最高较低产品流向满足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主要用于交纳赋税、自己消费和投放市场,进行商品生产历史作用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一方面巩固了自然经济,另一方

    14、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并在明朝中后期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6、西方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工具的革新,而中国古代的手工业虽然成就突出,却未导致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未实现生产力的极大飞跃,原因何在?(1)中国古代手工业与农业一样以自给自足为目的,规模小,社会需求不大,缺乏革新工具的动力和社会基础。(2)代表当时手工业最高水平的官营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的发明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使行业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3)官营手工业对工匠的束缚和压迫,使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而私营手工业的小规模经营和世代严守技术秘密,使生产技术难以交流提高。(4)统治者往往对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加以限制,阻碍了生

    15、产的发展,不利于新技术的研制与发明。【典型例题】【例题1】国语 晋语“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参考答案】A【例题2】中国古代农业历史悠久,手工业素称发达,二者在古代世界的领先地位足以令国人自豪,时至今日仍对我们又深远的影响。材料一 下图是某高三学生在学习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时期使用的一幅示意图。春秋战国铁犁汉代耦犁和犁耕法唐代曲辕犁材料二 2008年5月,继在广东阳江发现了“南海一号”后,又一次发现了古代商船“南海二号”。考古专家初步推断,船上

    16、有文物上万件。目前除水的近200件瓷器,有盘、碗、罐、碟、瓶、盖盅等,风格古朴,不少是喇叭口的青花大碗,其中10件可定为馆藏三级文物。这批瓷器主要是广东粤东地区民窑产品,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劳动生产水平以及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海上贸易和广东陶瓷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回答:(1)据材料一示意图,你认为该同学与农业有关的演进主题是什么?从牵引动力来看,从图中可得出怎样的结论?(2)我们在研究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时,还可从哪些角度进行研究?试举出实例加以说明。(至少两个角度)(3)假如“南海二号”是我国明清时期的沉船,请结合所学知识推测一下,我们有可能从它那已密封的船舱中找到哪些种类

    17、的瓷器?【参考答案】(1)主题:中国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或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发展与完善)结论: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或犁耕技术)经历了由人力到畜力的转变,犁耕技术已相当完善。(2)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如从耒耜到青铜农具再到铁器的演变。农业灌溉方式的演变,如从开沟排水到水利工程的修建和农业灌溉工具的不断改进等。(另也可从农作物品种的日益丰富,统治者农业政策的演变等角度归纳)(3)青瓷、白瓷、青花瓷等。【教后反思】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高考要求】春秋以来的古代商业;“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知识梳理】一、春秋以来的古代商业1、商朝:商朝人以善于 著称,因此后世将从事

    18、商业活动的人称为“ ”。2、春秋战国:(1)商业繁荣,出现许多 和大商人。(2)特点: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社会地位提高。3、秦汉以来:(1)政策: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经常受时间、 的限制。(2)特点:发展比较 ,总体水平 。4、隋唐:(1)原因: 、手工业的发展, 的开通。(2)表现:除都市商业外, 贸易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 和飞钱相继问世。5、两宋:(1)特点:商业经济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2)表现:商品 迅速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3)元朝: 成为国际商业大都会。7、明清:(1)特点: 继续繁荣。(2)表现:棉花、茶叶等 大量进

    19、入市场成为商品。 区域间 贸易发展较快。 的作用越来越大。 出现 和 等地域性商人群体。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市的变迁:(1)宋朝以前: 以上的城市,一般在 设市,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 进行严格管理。按时开市、 。(2)宋朝:城市中 的界限被打破。“ ”更加普遍。出现汉口镇、 、 、 等商业名镇。 限制被打破,早市、 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不再受 的直接监管。2、城市的发展:(1)原因:政治中心和 的地位; 的开通; 的开凿;经济重心逐渐 。(2)表现:古代的 、 开封、临安、 等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 、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3、明清时期:城镇上也依然呈现繁荣景象

    20、。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成为商品。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快 , 出现了“商帮”, 实力最强的是 和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概况:(1)西汉: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2)唐朝: 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设有 ,专管对外贸易。(3)两宋: 税收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4)元朝: 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5)清朝:统治者实行 和“ ”政策, 逐渐萎缩。只开 一处对外通商,特许“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2、特点:(1)官府控制,政治目的大于 。(2) 占重要地位,目的是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 的需求。4、古代商业的基本特点1、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

    21、中的市,农村的草市,夜市、晓市)2、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各个时期的商业大都市和明清时期的工商业市镇)3、对外贸易发达。(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和沿海港口城市)4、货币种类丰富。(北宋的交子;明清时期以银为主、钱为辅)5、商业地位低下。(政府长期重农抑商,商人地位低下,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主导地位)【疑难分析】1、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变化的表现在哪些方面?(1)交易媒介和机构的变化:开始是物物交换,后出现金属货币,北宋时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唐朝出现柜房和飞钱,清朝产生了票号。(2)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是城市商业的发展,后农村集市贸易的发展,再后是边境贸易的发展,对外贸易的

    22、发展。先固定时间、地点,后被打破。(3)商品交换内容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产品转向市场。(4)商人社会地位在春秋战国时提高,以后法律贱商人,商人比较富有,明清时期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5)流通领域的变化:开始局限于流通领域,到明清时期才逐渐与生产自由的雇佣劳动结合,商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如向工业资本转化。2、影响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政府的政策。(2)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状况。(3)国内交通状况。(4)货币是否统一。(5)国家的政局。3、与以前相比,宋朝市的发展有哪几方面的突破?(1)坊与市的界限:宋朝以前,坊与市严格分开

    23、,宋朝时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2)经营时间:宋朝以前按时开市、闭市,宋朝时经营时间不再受限制。(3)政府监管:宋朝以前,市场交易受官府严格监管,宋朝时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4、唐、元、清时期官府是如何加强对外贸易管理的?(1)唐朝时,唐政府在广州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2)元朝时,元政府在南方一些主要港口先后设七个市舶司。(3)清朝时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设“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5、城市中的“市”与“草市”、“夜市”有何区别?(1)城市中的“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到宋朝时发生改变。(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

    24、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冲破了“市”的地域限制。(3)“夜市”则是指城市中的“市”在时间上延长到夜间贸易,冲破了“市”的时间限制。6、古代中国商业都市发展有规律?(1)从兴起原因看,战国到汉代多是因为政治中心而兴起为商业城市,唐宋以来,因工商业的发展而兴起的城市增多。(2)从功能看,商业城市的政治功能逐渐减弱,经济功能逐渐增强。(3)从地域分布看,商业城市从战国到唐朝主要分布在北方,到唐朝以后,南方的都市数量明显多于北方。【典型例题】【例题1】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农业经济衰退 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商品经济发展 农产品加

    25、工业兴起A、 B、 C、 D、【参考答案】B【例题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 李白估乐客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夜闻。 唐 王建十五夜望月(1)概括材料所反映出的唐代商业发展的情况。材料二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旁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锺,船中养犬长食肉。唐 张籍野老歌(2)依据材料,指出该诗所记录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材料三 今夜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宋 陆游杂赋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宋 王安石商感(3)从材料中你能看出哪些历

    26、史信息?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唐宋政府依旧实行什么经济政策?为什么?材料四 大妇弓弹中妇绩,绿鬓小妇当窗织,莫辞劳,吴中贾来价正高。乾隆时南江县志棉布谣(4)材料表现出了哪些历史现象?它与唐宋时期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参考答案】(1)唐朝时,商业贸易活跃,一些商人为追逐利润而远离家乡;水上贸易发达;出现不受时限的喧闹夜市;酒店和娱乐业兴旺。(2)赋税负担沉重,贫富分化加剧。农民陷入困境,纷纷逃亡山区,垦山为田。富商财富汇集,生活奢靡。(3)信息:商业发展渗入农村,出现草市;富商的人身和财产得不到保障。政策:重农抑商。原因:巩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小农经济是封建统治的基础。(4)现象:清前

    27、期商品经济有较大发展,包买商打入生产领域,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地区出现。不同:出现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教后反思】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高考要求】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知识梳理】一、封建土地私有制1、背景: 的发展使井田制遭到破坏。2、过程:(1)公元前594年,鲁国 的改革实际上承认了 的合法性。(2)战国时期秦国的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 。(3)弊端:土地兼并原因:地主依靠 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危害:造成社会 ,社会动荡不安。抑制:A、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 ,规定官民占有土地的 ,限制 。B、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 和 多寡收取赋税。二、“重农抑商”1、含义:国家鼓励男耕女

    28、织的 生产,限制 的发展。2、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 、影响 甚至危及 等问题。3、目的:保护 和小农经济,确保 和地租征收,巩固 。4、提出:战国时期, 首倡。5、发展:(1)西汉:原因:经济凋敝, 乘机囤积居奇,操纵物价。措施:汉武帝推行 、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 等。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 的势力。(2)明清:措施:封建政府依然固守 政策,继续实行 ,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影响:阻碍了 的发展。三、“海禁”和“闭关锁国”1、明朝“海禁”:(1)原因: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 ,危及统治。(2)表现: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 ,对外贸易只能在 主持下进行。2、

    29、清代“闭关锁国”:(1)原因:对付东南沿海的 。 清政府认为天朝大国无需与 进行贸易。(2)表现:政府厉行 ,禁止 。(3)危害:妨碍 的开拓,抑制资本的 ,阻碍了 的滋长。 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 .【疑难分析】1、奴隶社会的井田制与封建土地所有制有哪些本质区别?(1)性质:井田制下土地归国家所有;封建社会土地私有。(2)生产形式:井田制下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封建社会以家庭为基本单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3)产品分配:井田制下奴隶主占有全部产品;封建土地制下农民有独立身份,占有少量生产资料和产品。2、如何认识“重农抑商”政策?(1)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

    30、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从根本上重视农业的思想也是正确的(如战国时期,秦国实施商鞅变法中“重农抑商”的规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壮大了秦国的实力,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2)消极影响: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影响成了主要方面。明朝中后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以及出现,在这种形势下,统治者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抑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使农业也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水平之上。抑商的结果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3)实质:是维护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3、明清两朝都实行“海禁”政策,其内涵有何区别?(1)明初实行海禁,只是禁止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并不禁止外国来华贸易,而是积极鼓励外国来华与明政府进行


    注意事项

    本文(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