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聚合物改性期末复习题教程文件.docx

    • 资源ID:10905422       资源大小:27.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聚合物改性期末复习题教程文件.docx

    1、聚合物改性期末复习题教程文件聚合物改性期末复习题聚合物改性期末复习题一 填空题:1 高分子聚合物的改性方法多种多样,总体上可划分为共混改性、填充改性、复合材料、化学改性、表面改性几大类。2 广义的共混包括物理共混、化学共混和物理/化学共混。3 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共混物是1942年投产的聚氯乙烯与丁腈橡胶的共混物。4 1964年,四氧化锇染色法问世,应用于电镜观测,使人们能够从微观上研究聚合物两相形态,成为聚合物改性研究中的重要里程碑。5 共混改性的方法又可按共混时物料的状态,分为熔融共混、溶液共混、乳液共混等。6 通常所说的机械共混,主要就是指熔融共混。7 共混物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可分

    2、为三种基本类型:均相体系、“海-岛结构”两相体系和“海-海结构”两相体系。8 在共混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破碎”与“凝聚”这两个互逆的过程。当集聚过程与破碎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时,分散相粒子的粒径达到一个平衡值,这一平衡值称为“平衡粒径” 9 塑料大形变的形变机理,包含两种可能的过程,其一是剪切形变过程,其二是银纹化过程。10 塑料基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脆性基体,以PS、PMMA为代表;另一类是准韧性基体,以PC、PA为代表。11 对于脆性基体,橡胶颗粒主要是在塑料基体中诱发银纹;而对于有一定韧性的基体,橡胶颗粒主要是诱发剪切带。12 两阶共混历程的关键是制备具有海-海结构的中间产物,这也是两阶共

    3、混不同于一般的“母粒共混”的特征所在。13 相容剂的类型有非反应性共聚物、反应性共聚物等,也可以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14 聚合物共混物,从总体上来说,可以分为以塑料为主体的共混物和以橡胶为主体的共混物两大类。15 在PVC硬制品中添加CPE,主要是起增韧改性的作用;而在PVC软制品中添加CPE是用作增塑剂,以提高PVC软制品的耐久性。16 为改善共混体系的透光性,通常有两种可供选择的途径,其一是使共混物组成间具有相近的折射率;其二是使分散相粒子的粒径小于可见光的波长。 17 用在PVC制品中的ACR有两种类型,其一是用作加工流动改性剂的;其二是用作抗冲改性剂的。18 共混性热塑性弹性体的形

    4、态,是以橡胶为分散相,塑料为连续相。19 碳酸钙是用途广泛而价格低廉的填料,因制造方法不同,可分为重质碳酸钙和轻质碳酸钙。20 热固性树脂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大多以玻璃纤维作为增强材料,所以俗称玻璃钢。21 在橡胶工业中,炭黑是用量最大的填充剂和补强剂。22 接枝共聚物有一个主要特征是,容易和它们相应的均聚物共混。23 制备嵌段共聚物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活性加成聚合和缩聚合。24 制备IPN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布聚合法、同步聚合法和乳液聚合法。25 聚合物表面有弱边界层,其表面能低、化学惰性、表面污染等影响表面的粘接、印刷以及其它应用。26 生成表面接枝聚合物的首要条件是生成表面引发中心,即表面

    5、自由基。二 名词解释1 聚合物共混:两种或两种以上聚合物经混合制成宏观均匀的材料的过程。 2 高分子合金:含多种组分的聚合物均相或多相体系,包括聚合物共混物和嵌段、接枝共聚物。而且,高分子合金材料通常应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可用作工程塑料。 3 海-岛结构:是一种两相体系,且一相为连续相,一相为分散相,分散相分散在连续相中,就好像海岛分散在大海中一样 。4 海一海结构:也是两相体系,但两相皆为连续相,相互贯穿。 5 分散度:指“海-岛结构”两相体系中分散相物料的破碎程度,可以用分散相颗粒的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来表征。6 均一性:指分散相物料分散的均匀程度,亦即分散相浓度的起伏大小。均一性可借助于数

    6、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定量表征。7 相容性:是指共混物各组分彼此相互容纳,形成宏观均匀材料的能力。8 分布混合:指分散相粒径大小不变,只增加分散相在空间分布的随机性的混合过程。 9 分散混合:是指既增加分散相分布的随机性,又减小粒径,改变分散相粒径分布的过程。 10 共混性热塑性弹性体:采用动态硫化方法生产的新型热塑性弹性体材料。11 动态硫化:共混体系在共混过程中的剪切力作用下进行的硫化反应。12 接枝效率:13 热塑性弹性体:这种A-B-A型和 型共聚物,叫做热塑弹性体,它同时具有交联橡胶的力学性能,又具有线形热塑聚合物的加工性能。14 IPN:由两种或多种互相贯穿的交联聚合物组成的共混物,其中

    7、至少有一种组分是紧邻在另一种组分存在下聚合或交联的,叫做互穿聚合物网络。 15 等离子体聚合 :是指在有机物蒸气中生成等离子体,所形成的气相自由基吸附到固体表面形成表面自由基,再与气相单体或等离子体中形成的单体衍生物在表面发生聚合反应,从而形成聚合物薄膜。16 填充改性:在聚合物基体中添加与基体在组成和结构上不同的固体添加物。17 “软包硬”规律:粘度低的一相总是倾向于生成连续相,而粘度高的一相则总是倾向于生成分散相。三 简答1 相界面可以产生哪些效应?答:相界面可以产生多种效应。包括力的传递效应、光学效应、诱导效应、以及其它效应(如声学、电学、热学效应等)。2 用电子显微镜研究共混物形态时,

    8、可以用OsO4和RuO4对样品进行染色观察,它们的染色机理分别是什么? 答:OsO4主要用于染色具有不饱和双键的橡胶,与双键反应形成锇酸酯;RuO4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与含有醚键、醇基、芳香基或胺基的聚合物反应。 3 弹性体增韧塑料的机理是什么? 答:目前普遍接受的是“银纹-剪切带”理论。在橡胶(或其它弹性体)增韧塑料的两相体系中,橡胶是分散相,塑料是连续相。橡胶“小球”可以作为应力集中体,诱发大量的银纹或剪切带。外面作用于材料的能量,可以通过银纹或剪切带的形成而耗散掉,使材料的抗冲击性能明显提高。4 对于PVC等脆性基体,如何进行非弹性体增韧? 答:非弹性体增韧的对象,必须是有一定韧性的塑科基

    9、体,如尼龙、聚碳酸酯等。对于PVC这样的脆性基体,则需要用弹性体对其进行增韧,变成有一定韧性的基体,然后再用非弹性体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增韧改性。 5 非弹性体增韧塑料的机理是什么? 答:当韧性基体受到外界拉伸应力时,会在垂直于拉伸应力的方向上对脆性塑料粒子施以压应力。脆性粒子在强大的静压力作用下会发生塑料形变,从而将外界作用的能量耗散掉。 6 MBS在PVC/MBS共混体系中呈现什么形态?各种组分分别起着什么作用? 答: MBS粒子呈包含若干橡胶小球和塑料支链的“簇状结构”。 其中,橡胶小球可起到增韧改性的作用,MMA可与PVC形成良好的相容性,苯乙烯形成的刚性链段则可使共混体系具有良好的加工流

    10、动性。 7 无机刚性粒子对塑料的增韧机理是什么? 答:关于无机刚性粒子的增韧机理,一般认为,随着粒子的细微化,比表面积增大,与塑料基体的界面也增大。当填充复合材料受到外力时,微小的刚性粒子可引发大量银纹,同时粒子之间的塑料基体也产生塑性变形,吸收冲击能量,达到增韧的效果。8 聚合物填充改性的目的是什么? 答:聚合物填充改性的目的,有的是为了降低成本,有的是为补强或改善加工性能。还有一些填料具有阻燃或抗静电等作用。9 热塑性弹性体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答:热塑性弹性体是由大量的软嵌段和少量的硬嵌段组成的两相嵌段共聚物。软硬两种嵌段各有各的用处,软嵌段提供柔韧的弹性,而硬嵌段则提供物理交联点和起填料

    11、的功能。10 偶联剂分子结构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答:偶联剂分子结构最大的特点是分子中含有化学性质不同的两个基团,一个基团的性质亲无机物,易于与无机物表面起化学反应;另一个基团亲有机物,能与合成树脂起化学反应,生成化学键,或者能互相融合在一起。四 简答1 简述共混物“均相”的概念,如何判断均相?答:概括地讲,如果一种共混物具有类似于均相材料所具有的性能,这种共混物就可以认为是具有均相结构的共混物。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用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作为判定的标准。如果两种聚合物共混后,形成的共混物具有单一的Tg,则就可以认为该共混物为均相体系。2 如何判断“完全相容”、“部分相容”和“不相容”?答:如果某聚

    12、合物对形成的共混物具有单一的Tg,则亦可认为该聚合物对是完全相容的;部分相容的聚合物,其共混物为两相体系。聚合物对部分相容的判据,是两种聚合物的共混物具有两个Tg,且两个Tg峰较每一种聚合物自身的Tg峰更为接近;不相容聚合物的共混物也有两个Tg峰,而且,两个Tg峰的位置与每一种聚合物自身的Tg峰是基本相同的。 3 影响聚合物共混形态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影响的? 答: 共混组分之间的配比,是影响共混物形态的一个重要因素,亦是决定哪一相为连续相,哪一相为分散相的重要因素。当两相共混体系中的某一组分含量(体积分数)大于74%时,这一组分就不再是分散相,而将是连续相。同样,当某一组分含量(体积分数

    13、)小于26%时,这一组分不再是连续相,而将是分散相。当组分含量介于26%与74%之间时,哪一组分为连续相,将不仅取决于组分含量之比,而且还要取决于其它因素,主要是两个组分的熔体粘度。 对于熔融共混体系,共混组分的熔体粘度亦是影响共混物形态的重要因素。熔体粘度对共混物形态的影响有一个基本的规律:粘度低的一相总是倾向于生成连续相,而粘度高的一相则总是倾向于生成分散相。 在组分含量介于26%与74%之间时,哪一相为连续相,哪一相为分散相,将取决于配比与熔体粘度的综合影响。 粘度比、剪切应力及界面张力对分散相粒径的综合影响 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加工温度、相容性等4 剪切形变过程和银纹化过程有哪些区别?

    14、答:在产生方向上:剪切带产生于与正应力约呈45的斜面上,而银纹与外加应力的方向垂直; 特征:剪切屈服的特征是产生细颈,而银纹化过程的特征是应力发白现象和密度的下降; 密度:材料在产生剪切带时,密度基本不发生变化,而产生银纹时密度下降; 形成原因:剪切带的形成是由于聚合物内部结构的不均一性或某种缺陷,银纹的产生是由于内部结构的不均一性,造成应力集中。5 对于弹性体增韧,确定橡胶颗粒粒径的合适尺度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 答:首先,要保证增韧体系中橡胶颗粒有足够多的数量,以诱发大量的小银纹或剪切带。这就要求橡胶颗粒的粒径不能太大,以保证体系中有足够数量的橡胶颗粒。 其次,从诱发银纹或剪切带考虑。较小

    15、粒径的橡胶颗粒对诱发剪切带有利,而较大粒径的橡胶颗粒对于诱发银纹有利。 第三,从终止银纹的角度考虑。对于脆性基体,由于橡胶颗粒还要起到终止银纹的作用,要求其粒径与银纹的尺度相当。太小的橡胶粒子会被银纹“淹没”,起不到终止银纹的作用。而对于有一定韧性的基体,可以靠剪切带的生成来终止银纹,而不需要依赖橡胶颗粒来终止银纹,橡胶颗粒的粒径就可以小一些。综上所述,对于脆性基体,橡胶颗粒要引发银纹,又要终止银纹,其粒径要大一些。对于韧性基体,橡胶颗粒主要引发剪切带,又不需要其终止银纹,橡胶颗粒的粒径就要小一些6 弹性体增韧和非弹性体增韧有什么区别? 答:非弹性体增韧与弹性体增韧在增韧改性剂、增韧对象、对性

    16、能的影响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 首先,非弹性体增韧的增韧改性剂是脆性塑料(广义的非弹性体增韧还包括无机填料粒子),而弹性体增韧的增韧改性剂是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 非弹性体增韧的对象,是有一定韧性的基体;而弹性体增韧的对象,可以是韧性基体,也可以是脆性基体。 从增韧机理来看,弹性体增韧的机理主要是由橡胶球引发银纹或剪切带,橡胶球本身并不消耗多少能量;而非弹性体增韧则是依赖脆性塑料的塑性形变,将外界作用的能量耗散掉。 从增韧剂的用量来看,对弹性体增韧体系,共混物的抗冲击性能会随弹性体用量增大而增加;而对于非弹性体增韧,脆性塑料的用量却有一个范围。在此范围内,可获得良好的抗冲改性效果,超过此范围,

    17、抗冲击性能却会急剧下降。 以非弹性体(脆性塑料)对塑料基体进行增韧的最大优越性,就在于脆性塑料在提高材料抗冲击性能的同时,并不会降低材料的刚性,而且可使加工流动性获得改善。而弹性体增韧体系,却会随着弹性体用量的增大而使材料的刚性下降,其加工流动性往往要受到橡胶加工流动性差的影响。7 影响聚合物共混物相容性的因素有哪些? 溶解度参数:高分子间的溶解度参数越接近,其相容性越好。共聚物的组成:对于均聚物/共聚物体系,相容性与共聚物的组成有关。 极性:高分子的极性愈相近,其相容性愈好。极性高分子共混时相容性一般较好;非(弱)极性高分子共混时相容性一般较差;极性/非极性高分子共混时一般不相容。 表面张力

    18、:共混组分的表面张力愈接近,两相间的浸润、接触和扩散愈好,界面结合愈好。 结晶能力:共混组分的结晶能力愈相近,其相容性愈好。非晶态高分子共混时常有理想的混合行为;晶态/非晶态(或晶态)高分子共混时,只有出现混晶对才相容。 粘度:高分子的粘度愈相近,其相容性愈好。 分子量:减小分子量,可增加相容性。8 等离子体处理聚合物表面,可以明显改善哪些性能? 答:(1)表面亲、疏水性改性:一般高分子材料经NH3、O2、CO、Ar、N2、H2等气体等离子体处理后,与空气接触,会在表面引入-COOH,-CO-,-NH2,-OH等基团,使表面亲水性增加,处理时间越长,与水接触角越低,而经含氟单体如CF4、CH2F2等气体等离子体处理则可氟化高分子材料表面,增加其憎水性。 (2)增加粘接性:等离子体处理能很容易在高分子材料表面引入极性基团或活性点,它们或者与被粘合材料、粘合剂面形成化学键,或者增加了与粘合材料、粘合剂之间的范德华作用力,达到改善粘接的目的。 (3)改善印染性能:等离子体表面处理一方面能增强被处理材料表面粗糙度,破坏其非晶区甚至晶区,使处理材料表面结构松散,微隙增大,增加对即印染/油墨分子的可及区;另一方面,表面引入的极性基团,使处理表面易于以范德华力、氨键或化学键吸附染料/油墨分子,从而改善材料的印染性能。(4)改善其它性能,如改善表面的生物相容性等。 KXQ2013.12.05


    注意事项

    本文(聚合物改性期末复习题教程文件.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