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历史考试解析版.docx

    • 资源ID:10932001       资源大小:246.99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历史考试解析版.docx

    1、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历史考试解析版2019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开卷)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2.本试巻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以“仁”释“礼”,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自觉,从而铺垫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根基的是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墨家思想D. 法家思想【

    2、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以“仁”释“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儒家思想,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2.汉初的封国有王、候两级。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候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由此可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主要针对A. 王国B. 侯国C. 郡D. 县【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采取推恩令,让王国的国王将自己王国的疆土再次分封给自己的儿子形成侯国,而侯国归郡管辖,王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使王国问题最终得以解决。A符合题意,BC

    3、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3.下图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A. 源于自然灾害B.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C. 阻碍民族交融D. 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答案】B【解析】【详解】由图片可知,西晋时期我国北方民族、中原汉族均出现南迁现象。大量人口南迁为江南地区开发不仅带来了劳动力,还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4.下图是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柱状图。该图反映了A. 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B.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C. 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

    4、发展D. 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柱状”可知,题干反映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近代企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乂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个发展机会,进入“黄金时代”。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5.“国民政府秉总理之遗嘱出师北伐革命成功惟一之要素,在得

    5、民众扶助。”这次革命的重任是A. 推翻清政府统治B. 反对袁世凯独裁C. 打倒列强除军阀D. 打败日本侵略者【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国民政府秉总理之遗嘱出师北伐革命成功惟一之要素,在得民众扶助。”可知,这次革命指的是国民革命,国民革命时期出师北伐,主要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全国。C符合题意,ABD项不是国民革命时期的重任,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6.抗战时期,苏联援华约7亿美元;美国援华8.4亿美元,仅占其对外援助的1.8%;英国对华援助也是有限的。中国实际所获外国援助与所需相距甚远。这反映了A. 中国抗日战争无需外援B. 中国单独抗击日军C. 中国抗战主要依靠自己D. 中国经济实力

    6、强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苏联援华约7亿美元;美国援华8.4亿美元,仅占其对外援助的1.8%”、“英国对华援助也是有限的。”、“中国实际所获外国援助与所需相距甚远”可知,中国抗战主要依靠自己,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7.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为流行的政治词汇。从“人民解放军”“人民到使用的”人民币”、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A. 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B. 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C. 人民代表大会度已确立D. 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反映“人民”一词频繁地出

    7、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表明我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所以才会有今天“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D符合题意,ABC均不能从材料中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8.1971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即同意北京和台北都在联合国拥有席位。基辛格访华时曾以此试探中国,被周恩来总理拒绝。这说明A.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 一个中国原则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C. 中国已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D. 驱逐台湾在联合国席位成为中美共识【答案】B【解析】【详解】

    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的目的是保护蒋介石集团,“基辛格访华时曾以此试探中国,被周恩来总理拒绝”表明一个中国原则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9.1979年、占中国人80%以上的农民群体人均存款不足10元。2009年,中国人均存款超万元。从1979年到2009年,中国GDP增长了近100倍,人民币总量增加了700多倍。这些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国有企业改革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C. 实行改革开放D. 大量引进外来资金【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从1979年到2009年,中国GDP增长了近100倍,人民币总量增加了700多倍。”结合所学

    9、知识可知,这些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开放的实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10.罗马法中有很多法律原则、诸如公民权利平等原则、重视证据原则、法人制度原则等一直被现代法律所采用,这表明罗马法A. 是现存第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典B. 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C. 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性文件D. 莫定了近代西方民主制的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一直被现代法律所采用”可知,题干表明罗马法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B符合题意,ACD项均不符

    10、合题意,故选择B。11.这一时期,人们重新开始将目光从天国降到人间,将人类自身本来面目还给了自身.将人的现实性、独立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及丰富的个性发掘出来时期”是A. 古巴比伦时期B. 罗马帝国时期C. 文艺复兴时期D. 启蒙运动时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人们重新开始将目光从天国降到人间,将人类自身本来面目还给了自身.将人的现实性、独立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及丰富的个性发掘出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发生在意大利,一直持续到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即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11、,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12.议会发布了一项文件,作为新国王登基的条件.文件保证了议会的官论自由,并规定除非得到议会同意,禁止在和平时期保留军队。国王与议会之间的互信得到了保证。该文件是A. 权利法案B. 人权宣言C. 独立宣官D. 民法典【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议会”、“禁止在和平时期保留军队”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8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新的国王。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规定不经意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同时,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

    12、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英国开始以法律为依据处理问题英国从人治社会进入法制社会。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了。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13.下图是英国约莱齐的漫画。科学家法拉第递给:“泰晤士河老爹”一张白纸,用来检测河水的不透明度。这幅漫画讽刺的是A. 工业化造成环境污染B. 城市化带来出行拥堵C. 现代化加剧温室效应D. 全球化导致贫富分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科学家法拉第递给:“泰晤士河老爹”一张白纸,用来检测河水的不透明度”以及漫画人物捏着鼻子的动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反映的是工业化造成环境污染。泰晤士河被污染,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13、故选择A。14.经过总结教训,列宁认为,既然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不可避免的。为此苏俄实施了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社会主义工业化D. 农业集体化【答案】B【解析】【详解】据“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出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在列宁领导下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符合题意,ACD不

    14、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词是“列宁”15.美国高呼着共产主义的威胁发动冷战,却干着控制别国、扩大本国利益的勾当。“共产主义扩张”只是美国制造出来实现自己战略目的的“神话”。这反映美国发动冷战的根本目的是A. 防止革命B. 控制西欧C. 遏制苏联D. 称霸世界【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共产主义的威胁发动冷战,却干着控制别国、扩大本国利益的勾当”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实行“冷战”的根本目的是称霸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成为世界第一,为了称霸世界,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展开了“冷战”,在军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了应对美国的“遏制”

    15、,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二、辨析改错16.分裂违背历史潮流、统一是人心所向。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巻“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1)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宋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政权分立的局面。(2)1279年,鲜卑族建立的元朝完成了统一,再次实现全国范国的大一统。(3)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德国分裂。(4)1999年,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结束了西班牙对澳门的殖民统治。【答案】(1)【错误】“宋朝”改为“陈朝”(2)【错误】“鲜卑族”改为“蒙古

    16、族”(3)【正确】(4)【错误】“西班牙”改为“葡萄牙”【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政权分立的局面。故本题说法错误,应把“宋朝”改为“陈朝”。(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79年,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完成了统一,再次实现全国范国的大一统。故本题说法错误,应把“鲜卑族”改为“蒙古族”。(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冷战”的开始,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美苏双方未能就德国统一问题达成协议。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被一分为二。故本题说法正确。(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7、,1999年,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结束了葡萄牙对澳门的殖民统治。故本题说法错误,应把“西班牙”改为“葡萄牙”。【点睛】解决判断题要仔细研读题干,联系课本所学。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的救国之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车上书”发生的原因。材料二

    18、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据徐国琦中国与大战等(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的国家模式认同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时代使命。【答案】(1)维新变法,学习西方。原因: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2)变化:西方模式到苏俄模式。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等。(3)救亡图存(思想启蒙或民族复兴等)【解析】【详解】(1)根据“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

    19、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等信息可知,材料一的”新的救国之道”是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2)根据材料二“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可知,中国人的国家模式认同从西方模式到苏俄模式。认同苏联模式对中国的影响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等。(3)综合上

    20、述材料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处在被西方列强入侵的民族危亡时刻,所以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时代使命是救亡图存(思想启蒙或民族复兴等)。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为解决劳动力问题,彼得一世子1721年颁令准许商人将整个村庄连同农奴一起买去,但农奴和土地不准分开买卖,以护农奴制度不可侵犯。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广大农民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严重地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到19世起中叶,农奴制已成为俄国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1)根据材料一指出彼得一世对待农奴制的态度,井概括19世纪中叶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最大障碍的

    21、原因。材料二 美国宣布独立的时候,奴隶制在全部13个州都是合法的。到1804年,至少北方各州都已经开始着手废除奴隶制。1858年,林肯宣称“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状态”。1862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适用于10个叛乱州的奴隶。据英】安德鲁玛尔世界史(2)材料二中“半奴隶半自由状态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的目的。(3)俄美两国农奴制(奴隶制)的存废反映了什么历史发展規律?【答案】(1)态度:维护或强化。原因:缺乏自由劳动力;限制国内市场扩大。(2)南北不同经济形式并存。目:动员黑人参加北方軍队、扭转战局。(3)当制度阻碍经济发展时,就需要变革;改革与革命推动历史

    22、发展;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答出一点,言之成理即可)【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但农奴和土地不准分开买卖,以护农奴制度不可侵犯。”可知,彼得一世对待农奴制的态度是维护或强化。根据“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广大农民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严重地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可知,19世纪中叶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最大障碍的原因是缺乏自由劳动力;限制国内市场扩大。(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半奴隶半自由状态”指的是南北不同经济形式并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在南北战争时期,颁布的目的是动员黑人参加北方军队、扭转战局。

    23、(3)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当制度阻碍经济发展时,就需要变革;改革与革命推动历史发展;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四、活动与探究19.读图4,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造纸术的传播示意图(1)造纸术发明前,我国主要的书写材料有、东汉时(人名)改进了造纸术。(2)从图4所示的四个传播方向中任选一个,提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读。(3)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说明了什么?【答案】(1)竹木简、帛等。蔡伦(2)示例方向信息:造纸术传播到欧洲。解读:12世纪,造纸术经丝绸之路由阿拉伯人传播到欧洲;促进欧洲思想交化发展等。(3)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中国古代科技的领先地位;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世界联系日益密切。【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发明前,殷商时代主要把文字刻在甲骨、青铜器上,春秋时期、秦汉时期更多使用竹木简和丝帛做书写材料。(2)从四个传播方向中任选一个,提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读即可,如:示例方向信息:造纸术传播到欧洲。解读:12世纪,造纸术经丝绸之路由阿拉伯人传播到欧洲;促进欧洲思想交化发展等。(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说明了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中国古代科技的领先地位;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注意事项

    本文(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历史考试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