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必修4第二单元议论文第7课《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docx

    • 资源ID:10939228       资源大小:27.91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必修4第二单元议论文第7课《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docx

    1、必修4第二单元议论文第7课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必修4第二单元议论文第7课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测试题 2019.91,我欣赏着米洛斯的维纳斯,一个奇怪的念头忽地我的心-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也就是说,使人不能不感到,这座丧失了双臂的雕像中,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在出神入化地着作品。1.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是: : 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 )A.这是作者的一个荒唐的想法B.这句话体现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C.必须失去双臂是因为她的双臂雕刻得与秀丽的身姿不协调D.双臂的丧失会使雕像的整体美更加突现,还增加了她的神秘性3.文中“美术作品的命运”指:

    2、。 “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是: 。2,对我来说,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那两条已经丢失了的胳膊的方案,我只能认为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谈怪论。当然,那些方案对丧失了的原形是做过客观推定的,所以,为复原所做的一切尝试,都是顺理成章的。我只不过是自找烦恼而已。然而,人们对丧失了的东西已经有过一次发自内心的感动之后,恐怕再也不会被以前的、尚未丧失的往昔所打动了吧。因为在这里成为问题的,已不是艺术效果上的数量的变化,而是质量的变化了。当艺术效果的高度本身已经迥然不同之时,那种可以称之为是对欣赏品的爱的感动,怎能再回溯而上,转移到另一个不同对象上去呢?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

    3、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地精美绝伦。 比如,也许她的左手掌上托着一只苹果,也许是被人像柱支托着,或者是擎着盾牌,抑或是玉笏?不,兴许根本不是那样,而是一座显露着入浴前或出浴后羞羞答答的娇姿的雕像。而且可以进一步驰骋想象-会不会其实她不是一座单身像,而是群像中的一个人物,她的左手搭放在恋人的肩头。人们从考证的角度,从想象的角度,提出形形色色的复原试案。我阅读着这方面的书籍,翻阅着书中的说明图,一种恐惧、空虚的感觉袭上心来。选择出来的任何一种形象,都如我方才所述,根本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再抱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

    4、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 1.作者对复原维纳斯两条胳膊的方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作者认为,这个方案 , 。(每格一字) 作者没有完全否定提出上述方案的人的良苦用心,而是持客观态度从构想与实践的角度作了两点评价,即: a. ;(限17字) b. ;(限15字) 2.作者发挥想象,为复原维纳斯失去的玉臂设计出4种方案,请概述之。 3.在叙写上述种种设计时: 作者产生的感受是(概括不超过12字) 。 想象中倘若维纳斯真的有胳膊,作者产生的感受是(概括不超过23字) 。 3,在罗丹艺术博物馆里 罗丹先生并没有艺术家们常有的那种罗曼蒂克派头,倒像是一位拘谨的绅士,严谨的学者。他头戴老式

    5、的礼帽,身穿黑色的服装,须发皆白。飘拂在胸前的稀疏的银丝,看上去像是闪闪发亮的轻雾。他没有瞧我,侧着头,眼光仰视着上前方,似乎在追踪一个遥远的目标 在看这些雕像的时候,我强烈地感到:罗丹所塑造的人物像,都远远不及希腊雕塑那么优美、完整和典雅。他们显然不是以形体美取胜,而往往带有这种不足或那种缺陷。达鲁的胸像,肋骨毕露;罗朗的头像,眼眶相当难看,似乎有眼病以至我们完全可以说,表现畸形与丑陋,是罗丹雕塑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倾向。 “平常人总以为凡是在现实中被认为是丑的,就不是艺术的材料,这是他们的大错。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的美。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攫取了这个丑或那个丑,只要用魔杖触一下

    6、,丑化成美了。这是点金术,这是仙法!”罗丹如是说,他的眼睛仍然仰视着上前方。 艺术中的美丑,当然与生活中的美丑不同,生活中的“丑”可以成为艺术中的“美”,但只有当这“丑”被艺术家表现得有内心世界、有心理深度的时候。罗丹先生只是为了给人一种刺激,使人感到触目惊心才刻意追求形体上的缺陷与丑陋吗? “不,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是美的。所谓性格,就是外部真实所表现的内在的真实,就是人的面目、姿势和动作所表现的灵魂、感情和思想。自然中被认为是丑的,往往要比那被认为是美的更显露它的性格,因为内在的真实在愁苦的病容上,在皱蹙秽恶的瘦脸上,在各种畸形与残缺上,比在正常健全的相貌上更加明显地呈露出来。在艺术中

    7、,只有那些没有性格,就是说不显示外部与内在真实的作品才是丑的,”罗丹如是说,他的眼睛仍然仰视着上前方。 (节选自散文鉴赏文库当代卷) 1.文章标题有“博物馆”字样,然而作者却不是写游记,因而不从“博物馆”落笔,而是从 切入话题,进而 (7字)的层面而直奔 上去。 2.在介绍罗丹形象与评价罗丹雕塑艺术时,都颇具匠心。 描绘罗丹形象,未停留在客观白描上。这样做,作者的匠心在于 。(不超过25字) 文章对罗丹雕塑艺术的评价是 。(不超过25字) 3.仔细推敲文中所引罗丹的话,回答三个问题。 罗丹认为何谓艺术中的“美”? 罗丹认为何谓艺术中的“丑”? 罗丹说怎样把“丑”变作“美”? 4.文中多次描写道

    8、:他的眼睛仰视着上前方。这样描写,分别从文章结构和内容的角度来审视,会产生什么审美情趣? 从结构的角度看,其审美情趣为: ;(限16字) 从内容的角度看,其审美情趣在于: 。(限17字) 4,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据说,这座用帕罗斯岛产的大理石雕刻而成的维纳斯像,是19世纪初叶米洛斯岛的一个农人在无意中发掘出来的,后被法国人购下,搬进了巴黎的罗浮宫博物馆。那时候,维纳斯就把她那两条玉臂巧妙地遗忘在故乡希腊的大海或是陆地的某个角落里,或者可以说是遗忘在俗世人间的某个秘密场所。不,说得更为正确些,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那两条玉臂,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对

    9、此,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1.对文中加点的“据说”二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是句子中的独立成分-据说,交代材料的来源。 B.表明作者对没有留下确切的历史事实而深感遗憾和惋惜。 C.说明维纳斯像只是一个农人发掘出来的。 D.要说明的是法国人把维纳斯像买下并搬到罗浮宫。 E.引起下文,交代要说明的内容有:一是维纳斯像是农人发掘出来的,二是法国人买下并搬到罗浮宫。 2. (1)画横线句子中“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的意思是什么? (2)“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的意思是什么? 3. 文中“对此”的“此”指代的

    10、是什么? 4.文章最后作者说“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这“偶然追求”的意思是_ 5,1852年斯托夫人写了一本汤姆叔叔的小屋导致了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林肯说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解放黑奴的大革命。比斯托夫人约晚50年,居里夫人发现了镭,也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大革命-科学革命。它直接导致了后来卢瑟夫对原子结构的探秘,导致了原子弹的爆炸,导致了原子时代的到来。更重要的是这项发现的哲学意义。哲学家说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西方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公元1082年东方哲人苏东坡在赤壁望月长叹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现

    11、在,居里夫人证明镭便是这样“不能以一瞬”而存在的物质,它会自己不停地发光、放热、放出射线。能灼伤人的皮肤、能穿透黑纸使胶片感光、能使空气导电,它刹那间是自己又不是自己。哲理就渗透在每个原子的毛孔里。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她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当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而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沉重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一条条科学定理,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

    12、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计量单位“居里”。“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她得到了永恒。“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就像化学的置换反应一样,她的青春美丽已换位到了科学教科书里,换位到了人类文化的史册里。 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进行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上帝给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的美誉她又怎肯背负

    13、在身呢?凭谁论短长,漫将浮名换了精修细研。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她用事求世,超形脱俗,知道自己的目标,更知道自己的价值。在一般人要做到这两个自知,排除干扰并终生如一,是很难很难的,但居里夫人做到了。她让我们明白,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 (节选自梁衡跨越百年的美丽) 1.文中引述林肯评价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的话,其目的是什么?2.文中所引苏轼“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4、”这句话的大意是什么? 3.作者引用苏轼这句话是为了说明什么? 4.文中画线句子的顺序应调整为_。理由是_。5.第二小段中,作者列举居里夫人所获的荣誉是为了证明_。 6.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原子时代的到来,是居里夫人和卢瑟夫共同努力的结果。 B.“哲理就渗透在各个原子的毛孔里”中的“哲理”也是“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所表达的哲理。 C.居里夫人在发现镭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 D.文中引用诗句“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是为了说明人生苦短要有所作为的道理。 E.“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这里的“盛名”是指她因科学研究的巨大成就而获

    15、得的美誉。 6,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科学与艺术,在人类文明的早期,本来是结合在一起的。大约从16世纪开始,科学进入了分门别类的研究,同时科学与艺术就隔膜起来。 分道扬镳使两者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辉煌的成就,同时也给两者带来困窘。一来,人的左脑专司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则司形象思维功能和综合功能,二者通过处于中间位置的结合胼胝而传递信息,相互作用。然而,一些潜入科学深宫或钻入艺术象牙塔而目无旁顾的人,由于思维长期集中在一边的脑半球内进行,便易产生心态失衡,乃至心理畸形。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就患有神经过敏症,荷兰的伟大画家梵高则患有抑郁症。 也许是这种绝对分离,使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感到孤寂和厌倦,

    16、所以近百年来,许多科学家便涉猎于艺术,而不少艺术家也开始垂青于科学。结果,不仅有益于心灵的健康,而且有助于事业的创新。 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不仅给个体的科学家或艺术家带来福音和成就,而且使科学群体和艺术群体呈现新的前景。正因为如此,当今的一些科学大师、艺术大师都力图推翻科学与艺术之间人为的藩篱,实现二者的大融合。 科学与艺术各行其道,怎会走到一起?李政道先生的一席话可谓鞭辟入里:“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科学和艺术是不能分割的,她们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伟大艺术的美学鉴赏和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而随后的感受升华和情感又是分不开的。没有情感的因素,我们的智慧能够

    17、开创新道路吗?没有智慧,情感的因素能够取得完美的成果吗?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她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1.对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隔膜”“藩篱”贴切比喻事物之间不相通,不了解,存在障碍;“涉猎”“垂青”形象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重视。 B.“隔膜”“藩篱”形象说明科学和艺术的分离;“涉猎”“垂青”形象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重视。 C.“隔膜”“藩篱”贴切比喻事物之间不相通,不了解,存在障碍;“涉猎”“垂青”生动说明科学和艺术开始再度结合。 D.“隔膜”“藩篱”形象说明科学和艺术的分离;“涉猎”“垂

    18、青”生动说明科学和艺术开始再度结合。 2.第二段,作者用牛顿患神经过敏症,梵高患抑郁症的事例,主要说明了什么?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与艺术分道扬镳,使科学家和艺术家在各自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也带来困窘。 B.科学与艺术分道扬镳,给长期潜入科学深宫和象牙塔而目无旁顾的人造成恶果。 C.科学与艺术分道扬镳,使一些科学家、艺术家由于思维长期集中在一边的脑半球内进行,易产生心理失衡,乃至心理畸形。 D.科学与艺术分道扬镳,使科学家与艺术家的脑半球所司的功能长期以来未能发挥综合功能。 3.最后一段,作者引用李政道先生的话,是为了论证 A.科学和艺术重新融合的意义 B.科学和艺术重新融合的原因 C.科学

    19、和艺术存在诸多的共性 D.科学与艺术具有密切的关系 4.下列论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人类发展史中,科学和艺术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早期结合在一起-分道扬镳、各行其是-开始重新融合。 B.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不仅有益于科学家、艺术家个体,而且有助于科学群体和艺术群体。 C.“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说明科学和艺术是不能分割的,其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关联的。 D.全文侧重论述了在人类发展史中,科学和艺术的分离和融合。并侧重说明科学和艺术分离的意义。 7,传记是一种实录性的文学。在理论上,我也承认那些飞腾的想象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位置。可是实际上,我总偏爱那些事实气味比较浓重的作

    20、品。在那里,我仿佛更能够接触到一种真实生命的呼吸和表情。 但是,传记所取材的人物和作家写作的态度方法,是很不一致的。有些传记作品中的人物,只叫我们钦敬,甚至于只叫我们畏惧。他不叫我们怜爱,不叫我们反省。在罗曼罗兰的传记中,许多人物,虽然性格十分差异-例如米开朗琪罗,既不和贝多芬相近,也和米勒有着分别-可是,读了总叫人感动、反省和振奋。像贝多芬那种坚强、泼辣而又富于人情的人物,他的震撼和扶掖我们,不用多说了。托尔斯泰和米开朗琪罗-特别是米氏,都是具有很大弱点的人,可是我们在传记里和他们接触,却感奋地分了他们痛苦、失败,同时也分了他们的诚挚和成功。我们的生命和他们的差不多融成一片,决不只“枕着他们

    21、休息一会”而已。有些传记叫我们读了,只深深赞叹着作者艺术的高妙,可是对于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和行动,却不怎样兴起重大的关心。我们只做了一回人生的旁观者和艺术的鉴赏者。这种性质的传记,现代并不少。像莫里哀那样的名手,他的作品多少也要叫我发生这种感觉。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分明是属于另一种类的。它不是没有艺术的威力,而是这种威力在显示了一种真实的人生之后,自己躲藏了起来,它不要叫自己浮泛在读者的意识上-因为这样会妨碍读者对作品中人物的交感融会。这正是蒙庄所说的“得鱼忘筌”的境界,第一流的艺术家要叫读者经由作品直接地去“关心参与”活的人生。叫人只停留在他们艺术的戏法前而不过是那些搔首弄姿的小家罢了。真正的艺

    22、术应该超越艺术。 严格说来,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自然并没有达到传记文学应该到达的理想地步。例如他对于那些伟大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等,就没有给予比较深入的分析-特别是社会学的分析,而这在我们看来是相当重要的。可是,他另一方面的成功太伟大了,以至于叫人对于这种缺点也觉得并不怎样紧要。 (节自钟敬文罗曼罗兰的名人传) 1.文中“枕着他们休息一会”一句的含意,正确的解说是什么?(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这正是蒙庄所说的得鱼忘筌的境界”一句,“得鱼忘筌”具体说的是一种怎样的境界?(不超过20字) 3.本文作者实际上谈到了三类传记,简要概括每类传记的特点。(每类均限于20字以内作答) 4.作者认为,罗曼

    23、罗兰“另一方面的成功太伟大了”,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限于15字以内作答)。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A.真正的艺术要求形式服从内容,二者是和谐地统一的。 B.“飞腾的想象”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只在理论上的意义。 C.优秀的名人传记能同时使人参与人生却并非不要艺术鉴赏。 D.罗曼罗兰是第一流艺术家,他的名人传却也不尽如人意。 E.作者告诉人们“事实气味浓重”的传记作品,有些缺点也不要紧。8,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开元年间,唐玄宗命王维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

    24、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1.这首诗,作者重在写景。“归雁入胡天”即通过抓住景物特征,点明出塞的季节是 。 2.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本诗中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 。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试简要分析这两句诗的艺术效果。 9,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

    25、。”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莫之服。 -晏子春秋 注:灵公:齐灵公。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裂其衣,断其带 裂: (2)国人尽服之 服: 2.将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1)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 (2)不逾月而国莫之服 3.这则短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10,对下面文史知识解释正确的一项是()文学史上常说的“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文学史上“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苏”指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五经”指诗、书、易、乐、春秋五种儒家经典。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是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前三部小说的作者是明朝人,后一部的作者是清朝人。格律诗产生于唐朝,词产生于宋朝,

    26、散曲产生于元朝。“二十四史”指旧时称为正史的24部纪传体史书,自史记至清史。AB C D测试题答案1, 1.攫取烘托2.D3.艺术美(审美价值) 失去部分的烘托作用 2, 1.全是倒人胃口 全是奇谈怪论 a.那些方案对丧失了的原型做过客观推定 b.为复原所做的一切尝试都顺理成章 2.左手掌托着一只苹果 被人柱像支托着,或擎盾牌,或持玉笏 显露着入浴前或入浴后羞答答的娇姿 是群像中的一个人物,左手搭放在恋人肩头 3.一种恐惧,空虚感袭上心头 我将怀着一腔怒火,用艺术的名义,否定掉那个原形 3, 1.罗丹 深入到罗丹艺术 评论对象 2.将形与神糅合在一起,引导读者发挥想象去领略罗丹的神采 不以形体

    27、美取胜;表现畸形与丑陋,是他雕塑作品的艺术倾向 3.有“性格”的作品,能显示外与内真实的作品是美的。 没有“性格”,不显示外部与内在真实的作品是丑的。 用魔杖触一下-即把丑表现得有性格,有心理深度。 4.前呼后应,一击三叹,形成结构圆合 凸现罗丹艺术形象,强化作者崇敬情感 4, 1.答案:AE 解析:B、C两项没有表达这种感情,作者是客观的叙述;D项只说了其中一部分内容。2.答案:(1)让更多国家的人认识她、了解她。 (2)让自己的审美价值不因时间久远而泯灭。(或答“让每个时代的人们都赞 美她 ”。) 3.答案:隐藏那两条玉臂的目的和愿望。4. 答案:失去(或说“舍弃”)手臂是偶然的,但因此使

    28、维纳斯表现出的无与伦比的残缺之美是人们追求的。5, 1.【解析】 考查语句的分析理解能力。本文主旨在于评价居里夫人及其伟大的科学贡献,开头引述林肯评价斯托夫人的话,意在与居里夫人作类比,突出其科学贡献犹如斯托夫人通过一本汤姆叔叔的小屋引发了一场社会革命一样,镭的发现也引发了一场科学革命。其意义非同凡响,不仅仅停留在科学发现上,既是一场革命,还有其社会、哲学的意义。 【答案】 通过类比突出居里夫人发现镭在科学界和哲学界的革命性意义。 2.【解析】 考查语句理解。“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即天地不能以瞬间的时间停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意思是万物和我们都是没有终了的时候的,永恒存在的。 【答案】 从变的

    29、角度看世界,则每一个瞬间都在变化;从不变的角度看世界,则世界万物和我们都是永恒存在的。 3.【解析】 考查语句分析能力。原文说“更重要的是这项发现的哲学意义”,并说“镭便是这样不能以一瞬而存在的物质”;又说“玛丽居里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她得到了永恒”,作者引苏轼的话就是为了说明这两点。 【答案】 镭的发现具有哲学意义; 居里夫人的自然生命在时间中衰老,其生命的价值却永存。 4.【解析】 考查语言连贯与得体。这几句话是按照逻辑顺序排列的。 【答案】 理由是:由具体()到概括()再到抽象()的顺序与思维的逻辑顺序相吻合;的排列又是依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 5.【解析】 考查对文章观点的把握。作者列

    30、举居里夫人所获的荣誉是为了证明文段中间的一句话“上帝给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的美誉她又怎肯背负在身呢?”这是本段的中心句。 【答案】 她不为“尘世给的美誉”所累 6.【解析】 考查综合把握文意。A项不能说是居里夫人和卢瑟夫共同努力的结果,镭的发现引发了一场革命,导致了卢瑟夫对原子结构的探秘,从而导致了原子时代的到来。C项原文中说“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不是“发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D项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青春的美丽是可以转换为其他形式的。 【答案】 BE 6, 1.D(要阐释词语的语境义) 2.C(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这两则材料阐释的观点就是上一

    31、句“一些畸形”) 3.B(可参见最后一段开头的设问句) 4.D(本文的侧重点不是说明科学和艺术“分离”的意义,而是“结合”的意义) 7, 1.把名人传记作为生活的消闲品。 2.为展示真实的人生而不注重作品的形式。 3.书中人物只能让人钦敬而无怜爱与反省。用高妙的艺术性拉开与读者的距离。 使读者与作品人物交感融会,直接参与人生。 4.写出了真实的人生、真实的生命。 5.BE 8, 1.春天 2.激愤和抑郁 3.这两句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9, 1.(1)裂:撕破;断:剪断。 (2)穿,作动词用。 2.(1)灵公喜欢妇女穿男子的服饰。 (2)不到一个月,国中没有女子穿这种(男子)服饰了


    注意事项

    本文(必修4第二单元议论文第7课《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