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方剂学 36 邓中甲.docx

    • 资源ID:11080417       资源大小:25.22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方剂学 36 邓中甲.docx

    1、方剂学 36 邓中甲 方剂学 36 邓中甲 芍药汤功用清热燥湿,调和气血。 前一节课讨论到芍药汤的主证的病机分析,它涉及到湿热痢,湿热壅滞肠道造成气血不和,所以功用是清热燥湿,调和气血。在这方制定的河间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里边,对这个治法他提出了调气和血的重要性。“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这一点,这个治法,对于解除痢疾病人症状上产生的痛苦,也就是通过调气和血,更有助于湿热的排出。这个是很有意义的,应该说医学史上治疗痢疾的一个进步。所以这一点,尽管过去有些医家把痢疾涉及气分,涉及血分来区分,就是芍药汤和后面要讲到的白头翁汤,不同时代产生方剂的区别。我觉得不能绝然这样区分,芍药汤实际上是

    2、湿热为主的,有气滞血瘀,多少也涉及到血分,也有腹痛,里急后重,便脓血。仅仅不同于在调气和血这种治法,创新治法的结合运用。所以在后面的变化运用里,就包括白头翁汤变化运用,现在临床上还是把调气合血的这种治法,和一些结构结合进去的。 方解君黄芩清热燥湿黄连清热燥湿臣芍药活血止痛当归活血止痛木香行气止痛槟榔下气导滞止痛,疏通水湿佐大黄泻下积滞肉桂使寒凉方凉而不郁防止药病格拒 温化津液使炙甘草养胃气,调和诸药 芍药汤方义分析,历来也有些认识的不同。我们现在把黄芩、黄连作君药,六版七版都这样。历代把黄芩、黄连做君药的,也有一些医家。但有一部分由于它是叫芍药汤,以芍药、当归作君药。五版就是这样定的。作为湿热

    3、痢疾,应该是清热燥湿。黄芩、黄连治痢之最。治疗湿热泄泻,湿热痢疾,往往首选的这些。黄芩、黄连应该作为主体,方中的君药,比较适合。如果放在清热剂,而且又是以芍药作君药的话,那芍药不是符合清热剂,以清热药物为主。治疗里热证这个定义。既然一类方剂用药特点,治疗证候特点,由这个定义来做界定,应该尽可能符合,有些比较难处理。比如过去固涩剂,第一个方玉屏风散,一位固涩药都没有,最后一个方,完带汤,也没有固涩药。所以以固涩药为主组成,治疗气血津液滑脱散失的证候的,这类方叫固涩剂。我有时开玩笑,从头到尾都没有固涩药,第一个方到最后一个方。中间方当然有了。像这个方也存在这个问题,过去讲到芍药汤,说芍药、当归作君

    4、药,学生说的是,那你的定义里头不对呀,这也是黄芩、黄连应该作君药的理由之一。 对于湿热痢疾,黄芩、黄连作君药,名正言顺。臣药有两组,芍药、当归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又能止痛。木香、槟榔能够行气,行气也能止痛,木香行气主要作用于胃肠,槟榔是下气导滞而且又能疏通水湿,对解除湿热有一定的帮助。两个药联用,起到通过行气,针对了气滞,调气则后重自除。 佐药里,大黄、肉桂的配伍,在芍药汤里有些特定的意义。大黄可以泻下积滞,湿热搏结气血,以及肠道的一些积滞,通过大黄泻下,排出湿热以及热毒。所以这个方里配伍大黄,也是“通因通用”治法的一个典型。 肉桂,一方面在整个方义苦寒为主的方里,使得全方凉而不郁,第二个方面,

    5、肉桂是温性的,而这类苦寒药作用于胃肠,胃肠道湿热积滞,加上用苦寒药,包括槟榔、大黄、黄芩、黄连这类运用,容易引起药病格拒,所以用肉桂它还有一个反佐的意义,防止药病格拒。第三个,肉桂还可以温化津液,有助于除湿,但它偏温,在整个寒凉的方里面,它的辛温之性也被一定的制约。这是佐药,大黄、肉桂的作用。 甘草,养胃气,可以防止苦寒药物伤胃。又能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气血并治,兼以“通因通用”。寒热共投,重在“热者寒之”。 考虑的方面比较多,应该说是一个主治方剂,针对病机的特点,主治方剂是个很典型,考虑很仔细的一方。配伍特点归纳,首先,气血并治,体现调气和血。第二,体现通因通用。同时运用了肉桂的反佐,寒热共

    6、投,寒热并用,整体上是个热者寒之。所以虽然我们两句话总结,实际上用药配伍特点里有三个点,一个体现调气和血,在痢疾治疗方面,在当时时代一个创新的方法。第二,通因通用,第三个是反佐用法。这三点是本科同学,在学习芍药汤配伍关系上的,三个要注意的重点容。 运用辨证要点便脓血,痢下赤白,腹痛,里急后重,赤白相兼,苔腻微黄,脉弦数。 腹痛,里急后重,便脓血,这是痢疾的共同特点。痢下赤白,而赤白相兼,这是湿热痢疾的特点。在加上舌像,脉像。由于湿热,苔腻微黄,脉弦数。 对芍药汤,过去解释有一些它家当归、芍药,也从肝脾角度去解释过,因为中医传统理论对于腹痛,经常联系肝来认识,肝脾不和,腹痛,这里面加芍药,当然芍

    7、药可以有柔肝缓急止痛的作用。 我自己觉得,不是说只要有腹痛就联系到肝,那样就机械了。联系到肝来解释它,也说得通,因为历来古代医家在方论里,对于方解,或病机分析,到用药,这个分析,往往绕个圈圈就要把它说到就算啦,这个我们要针对实用,而且尽可能学员学习的时候,他可以简捷,只要这知识点够了,就可以不要去绕圈圈。这个方里如果也说到肝脾不和腹痛,芍药是有柔肝缓急止痛作用,但这里调和气血,调血作用个主要的。并不是一有腹痛,就把肝要联系上。要看有没有肝脾不和的这种病机。这个主要在胃肠。像大承气汤,又没有腹痛呀?腹痛拒按,痛得也挺厉害,由于那四味药实在牵不到肝上头去,所以不讲它肝脾不和。 方剂学作为基础课,在

    8、基础学习阶段,我主第一个实用,第二个简捷,所以这个方里,历来的方论里各种各样说法是很多的,配伍当中的关键,一个理解到湿热是主要的病因,气滞血瘀是湿热搏结气血所造成的一个病理过程。然后才出现腹痛,里急后重,便脓血这些症状。所以芍药汤采取的调和气血,通因通用,反佐用药等等,都是针对了具体的病机和病理过程。 随证加减这是提供一些临床常用的加减方法作为参考。 白多赤少:加厚朴、砂仁、车前、泽泻 赤多白少:去肉桂、当归,加丹皮、地榆、白头翁 热盛伤津:去肉桂,加乌梅 兼食积,苔腻脉滑,热重者:加白头翁,银花。 湿热痢疾酿成热毒,涉及到一定程度热毒,热毒可以有轻重的不同。赤白下痢的白多,脓多,一般认为是湿

    9、偏重,湿滞气机容易突出,所以加厚朴、砂仁、车前、泽泻,都有化湿、利湿的作用。赤多白少说明血分郁滞较重,湿热或热毒搏结气血,在血分郁滞较重,因此加的一般凉血活血,凉血解除血分热毒,丹皮、地榆、白头翁这一类。汲取白头翁汤的清热凉血解毒。肉桂、当归一类,那是调血,肉桂温通血行,当归养血、活血、调血。这围绕着赤多白少,可以考虑这个方面。 如果热盛伤津,阴津损伤,肉桂可以去掉。本来肉桂用量就是小量的。如果有饮食积滞,胃肠道疾病兼有食积,苔腻脉滑,热较重,湿热,热较重又有食积,这类既要加上清热解毒药,也要有一点消导,消食导滞,有一定消食导滞的药结合。 使用注意痢疾初起有表证者,忌用。就我们前面谈到逆流挽舟

    10、法。 白头翁汤伤寒论 白头翁汤和芍药汤,势历来看作治疗痢疾的两个类型,也是一对方,它出自伤寒论,给后世提示了一个治疗痢疾的基本治法及配伍。 组成君白头翁凉血臣黄连清热解毒黄柏清热解毒佐皮收涩津气,清热解毒凉血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热毒蕴结,深陷血分。热毒痢赤多白少,渴欲饮水。 白头翁汤针对的是热毒较重,我们叫它热毒痢,或疫毒痢。这个方药味较少,药味较少的方,有时候分析也可以从这个药开始。从药物分析归纳它功效,然后这类功效针对什么主治,以及证候的特点。这个是提示一个方法。学了芍药汤以后,再讨论白头翁汤,可以把两个方的主治和病机作一个比较。 白头翁汤强调的是疫毒痢(热毒痢)。总是强调热毒,

    11、疫毒强调一种传染性。白头翁汤适合用的,一个热毒较重,热毒深陷血分,一个应该说有一种爆发史,爆发疫毒,来势较凶,涉及人群,一下子爆发较广了。它是个基础方。 从痢疾特点来讲,虽然腹痛,里急后重,便脓血都有,但整体可以有发热,可以在下脓血方面,以这种血痢、赤痢为主。所以一般说它赤多白少,反应出热毒深陷血分,可以有一定的津液损伤,津气损伤。人体正气受影响也较快,所以或者形成像中毒性的这类的较快,反应出阴伤,渴欲饮水。这些出现得也较快。 白头翁汤和芍药汤不同的特点,一般来说,整体有发热,加上赤多白少,发作比较急。芍药汤的湿热痢疾,散在式的,而且临床上这个变化起来慢一些。 对于热毒较重,在治法方面,要强调

    12、清热解毒和凉血。清解血分毒为主。全方集中在清热解毒凉血。治法相对来说,比较单一(说它基础方)。白头翁汤是清热凉血解毒力量很强的。黄芩、黄柏增强白头翁的清热解毒作用。同时又能燥湿,联合起来,成为治疗痢疾的一个最基本结构。 这方里的皮也是苦寒的。其性较涩,收涩,当热毒或湿热阻滞在肠道,搏结气血,收涩应该说是不适合的。皮苦涩,但实际上根据历来用的经验,它能够用于痢疾,那就要从它药的一个具体功效上,药物的特点上去说明它,所以历来就有一个说法,叫皮收涩。它的收涩不会影响病邪,而是收涩走散的津气。这个也是一种说理工具。实际上它还是有比较强的清热解毒凉血作用。由于它本身有涩的特点。所以说它不是收涩的,影响气

    13、滞血瘀。而它这个收涩,能够选择性的收涩走散津气。下痢,热毒痢下痢比较急暴,也就是说一天次数比较多。病程发展比较快,热毒较重,而且赤多白少。伤血分,伤阴比较快。认为皮能够收涩走散津气,防止正气过分损伤。这个解释,相对来说有点牵强。皮因为在其它方面,没有讨论到这些问题,所以在这个方里,历来是这样解释的。这解释只能做一个参考。这个方现在除了用于痢疾,作为基础方,爆发式热毒型痢疾,其它热毒上攻,这些也可以用。像急性结膜炎,白头翁汤不但能够服,也可以外用,而且效果相当好。历来统计数字疗效很好,病例很多。也就是说,在眼科方面,也经常用的。它清热解毒凉血力量比较好。 运用辨证要点下痢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

    14、舌红苔黄,脉弦数。 随证加减兼有表邪:加根、连翘、银花 里急后重甚者:加木香,槟榔,枳壳 脓血多者:加赤芍、丹皮、地榆 夹食滞:加焦山楂,枳实 阿米巴痢:和桂圆肉包鸦胆子同服。 因为深陷血分,所以症状比较重,伤正比较快。因为疫毒它有外来感染因素,尽管有些消化道感染,涉及到外邪,由于热毒搏结气血,初起阶段,造成营卫不和,有一定的表证特点。但这个是一种热毒为主的。所以加一些银花连翘。里急后重甚者,因为这四味药调气作用几乎没有,不侧重在这里,所以撷取芍药汤后世调气这些特点,木香,槟榔,枳壳这些基本上涉及芍药汤的用法。脓血较多,加强凉血。这里侧重是在赤多。常用赤芍、丹皮、地榆这些,有凉血作用。协助清解

    15、血分热毒,通畅血行。饮食积滞,用焦山楂,枳实,消导积滞。至于鸦胆子用于阿米巴痢,这是一个辨病。 前面在胃肠方面讨论了五个方。两个治牙痛的。三个治或者热泻,或者热痢的。证型反应都不同,而且反应了一些基本配伍的结构。 清脏腑里热的,针对某一脏腑,一类病证,组成不多的这类方,小方比较多。学习当中主要掌握这类针对性的疾病的证型特点。一个牙痛,这两个方,清胃散,玉女煎。反应出清胃凉血治法。针对的胃中积热化火上攻,涉及血分这种特点。玉女煎涉及到的是少阴不足,阳明有余,肾阴不足,胃火上炎,。胃火程度以及它涉及到血分的深度,应该说不如清胃散,但它兼有肾阴不足。所以表现出来阴伤程度较重。所以也可以用于消渴,消谷

    16、善饥,消渴证。治法和针对的证候有区别。 三个治疗热痢热泻的方,白头翁汤,芍药汤主要用来治疗痢疾,一个湿热痢,一个侧重在热毒痢,疫毒痢。根芩连汤又可以治疗热泻,也可以治疗热痢。现在实际上治热泻更多。因为配伍上它是以升清阳的根,以及黄芩、黄连的清胃肠湿热,这种结构,对湿热泄泻更适合。 芍药汤体现湿热痢的调气和血为特点,临床现在用在湿热痢疾是主要的。中医的痢疾概念很宽,要注意,它不是现在西医诊断的痢疾,就是中医的痢疾。中医的痢疾包括现在慢性结肠炎,结肠炎很多这个方用得很好。我们用芍药汤有开始认为慢性结肠炎,后来诊断结肠癌,用芍药汤一阶段,定期,比如说十天两三付,吃汤药。平时就吃丸药。芍药汤结合这个,

    17、加一些调肝的,平实根据体质,治半年左右,开始说结肠炎,后来华西医科大学检查是结肠癌,但最后我们也弄不清是什么?因胃半年后又去检查,又把癌排除了。体检发现,有腹痛,有脓血,治疗半年以后,恢复了。至少是慢性结肠炎基本恢复。这类报导很多,所以它不光用于痢疾。 白头翁汤,解毒凉血力量很强。也不是仅用于疫毒痢,热毒痢。眼科也用得很多。 这是清脏腑热的这类方剂了。 第五节 清虚热虚热温病后期,邪热不甚,阴液已伤 肝肾阴虚,虚热生 我们的教材,清虚热有青蒿鳖甲汤,清骨汤,当归六黄汤。一类方就一,青蒿鳖甲汤作为代表。其它两个都是三类方。 青蒿鳖甲汤 青蒿鳖甲汤既可以用于温病后期,温病在后期,邪热不重了。到后期

    18、,伤阴为主了。热病后期,阴液已伤了。它暮热早凉,热退无汗,又这种特殊的一个热型。但这是作为温病常用的,这个热仍然是实热。 所谓的虚热,是指的热的程度,热到后期,强弩之末,相对于温并在早期,中期,热势盛,那个实热来讲它虚,所以从温病条辨原书用的这个热,虚实的界定上,仍然是个实热。这是第一个。在讨论到虚热当中,特别青蒿鳖甲汤针对的虚热,学生一开始就是,究竟这是实热还是阴虚发热,容易弄不清楚。这方能不能用于阴虚发热呢?可以用。伤杂病中的阴虚发热也可以用。它养阴透热。所以用青蒿鳖甲汤来作代表。 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阴液已伤 证见暮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温病条辨少这样描述,温病后期,

    19、邪伏阴分,暮热早凉,热退无汗。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说明阴液已伤,时间较常,或者说程度较重,这时的特点,一个邪在阴分,第二个特点,阴伤。温病条辨描述的症状,暮热早凉,进入晚上发热,早上热退,但热退又没有出汗。它的意思反应了邪伏阴分。因为人体的阳气白天出表,晚上入里,白天在阳分,晚上在阴分,邪热,既然温热病邪,这个邪热还是实热,不是阴虚的发热。邪热本身伏在阴分,到后期了,到入暮,暮热,到晚上,阳气回到阴分,阳入于阴,两阳相争,伏在阴分的邪热,和人体的阳气回归阴分,在阴分两阳相争,发热。所以有暮热的特点。“阳入于阴为之寐,阳出于阴则寤”。所以晚上睡觉了,眼睛一闭,阳气入里,这时候温热病邪在后期,邪伏

    20、在阴分,两阳相争,发热。到早上,阳气出于表,阳气到阳分,那和邪伏阴分的邪脱离接触,这样不发热的。并不是热退是随著作汗。正气鼓舞出汗,可以使得热随汗出,随着汗退。说明病邪伏阴分,是邪没又透出来。说明阴分还有邪。这八个字,两句话,简要的反应了温病后期,邪伏阴分的特点。 阴液损伤是温病后期的特点,所以舌红苔少,脉细数。 功用养阴透邪 方解君鳖甲滋阴清热(清邪伏阴分之热)青蒿清热透散臣生地滋阴清热知母滋阴清热佐丹皮辛散透热(血中之热,虚热)活血散瘀 这透热是说你邪伏阴分,只能向外透。透,也包括清解。鳖甲、青蒿这两个药配伍,有个分工合作的道理,邪在阴分伤阴,鳖甲有滋阴退热作用,有的说鳖甲擅长通络,能够透

    21、热,实际上主要是滋阴清热。鳖甲主要作用于阴分。这种邪伏阴分,这是实邪到温病后期强弩之末,邪并不重了,但是在阴分了。鳖甲可以滋阴清热。但有很多阴虚而又热,它也可以滋阴,清阴分的虚热。所以鳖甲是常用的。包括像清骨散、艽鳖甲散这些里头都是用它滋阴。 青蒿带有芳香特点,可以透散,青蒿严格讲,偏于有辛散,苦寒的特点。能够清热,又带有芳香透泄的作用。青蒿自身清热作用主要是气分,但有透热这特点。阴分伏热要往外透,青蒿透热挺好,和鳖甲同用,吴鞠通说它能入阴分透热。“青蒿不能独入阴分”因为它是阳分药。“有鳖甲领之入也”。那就是鳖甲青蒿同用的话,可以既能滋阴,又透出阴分之热。鳖甲、青蒿配伍有这个关系。“鳖甲不能独

    22、入阳分,有青蒿领之出也”。这也是吴鞠通讲的。我体会这两句话呢,有它自己特定的意思。写的像对联,有些不太理解,本来邪伏阴分,鳖甲在阴分算了,它到阳分来干什么?实际上,这两句话有个意思,一个相互分工合作,这是相辅相成。鳖甲、青蒿合用,主要目的从阳分透热达外,但鳖甲擅长走阴分,说它不能出阳分,是认为在阳分有热的话,鳖甲比较滋腻,和青蒿同用,就滋而不腻了。既扬长又避短,这个意思。所以这两者又有一个相反相成。鳖甲领青蒿入里,透阴分之热,鳖甲、青蒿合用,鳖甲就滋而不腻。吴鞠通这话说的是绝对的,古人写东西,文字上喜欢写得像对联一样,很好听。此方有先入后出之妙,实际上是写了两者,相辅相成、相反相成。分工合作,

    23、又能制约的关系。 这是在理解青蒿鳖甲汤里边,方义分析当中,吴鞠通那两句话的意思。我自己理解的一个体会。 生地和知母,能够滋阴清热,生地养阴清热,知母一般说它比较滋润。都是能够补充温病后期的伤阴,阴不足,来养阴滋阴,同时清热。 丹皮,能透热,丹皮辛散,它偏寒凉,能够清热,丹皮既能透散血中之热,也能透虚热。透虚热,方经常也用。凉血热也常用。而且这里是全方偏凉,他这种活血散瘀作用,使阴分滋阴养血退热同时,整个方滋而不腻,有这个特点。 青蒿鳖甲汤里,历来常用的退虚热的药,透热的药不少。鳖甲、知母、丹皮这类,都常用来退虚热,青蒿对虚热能够透热达外,用的透热的特点。所以不但用于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这种虚热,

    24、而且青蒿鳖甲汤对于阴虚引起的发热,也可以运用。所以运用当中加地骨皮、银柴胡这类结合起来,也就成为了一个常用的退虚热方。 像青蒿、鳖甲这类的结构,既清又透,在其它清虚热方里经常也有。 青蒿鳖甲汤不但可以用于温病后期,邪伏阴分的暮热早凉,热退无汗,这种虚热,也可用于阴虚发热。一般用青蒿鳖甲汤,病程都比较长,而且服用时间长,最好还是加一点理气化湿的,使它能够服用较长不碍脾胃。 配伍特点滋清兼备,标本兼顾。清中有透,养阴不恋邪,祛邪不伤正。 鳖甲比较滋腻,配青蒿以后,滋而不腻了。这方里的清虚热药,结合养阴祛邪不伤正。 运用辨证要点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随证加减暮热早凉,汗解渴饮,去生

    25、地,加天花粉 兼肺阴虚(反应出阴虚咳嗽),加沙参、麦冬 小儿夏季热,加白薇,荷梗 因为温热病邪深伏在阴分,也有可能阳分还有余邪,其表现主要是口渴,口渴不渴?如果邪在阴分,一般来讲口干而不渴,如果邪在气分,还可以口渴。所以暮热早凉,如果说汗解渴饮,就是汗多,有明显汗,特别口渴,那涉及到有一些气分的津液损伤,加天花粉。 虚热,小儿夏季热,往往反应出很多虚热特点,可以增加透热,透虚热,白薇,荷梗都能对外透热。 使用注意阴虚欲作动风者,不宜使用。 我们说阴虚虚热,青蒿鳖甲汤也能作为基础方用。但动风,引起要动风,一般不用。 清虚热的方还有清骨散,常用于骨蒸劳热的,它以透热、骨蒸比较深了,清热透热结合。特

    26、别集中了大队的清虚热药,清透虚热的药做为一个配伍的特点。清骨散,三类方,我们只作个提示。 当归六黄汤比较特殊,这方涉及到我们常用治疗自汗的法,可以数法结为一体。比如方里用量很大是黄耆,但黄耆不是君药。黄耆起固表作用。历来的解释认为既然阴虚火旺盗汗,而且这种盗汗日久,反复发作,随着汗出,卫气也会耗伤。所以开始可以是阴虚,但由于汗出导致了卫虚。继发病机里有阴虚火旺,火胁迫津外泄,又有表卫不固。不仅仅是盗汗,虽然原本盗汗,可以兼有自汗因素。所以用生地、塾地这一类,滋阴清热。从滋阴方法、滋阴涵阳这种方法,和固表相结合。由于火旺,阴越虚,火越旺,用三黄来清热,所以也有人认为,这种清解实热,也是治疗汗出的

    27、一个方面。滋阴清热也是治疗虚热盗汗的一种方法,固表止汗是治疗气虚不摄,自汗的方法,这是集中起来了。是反应了,只要汗出日久到最后,由于是一开始是实热引起汗出,出汗伤阴,这时候再产生热的话,有实热因素,也有由阴伤产生这个热的因素了。当然长期出汗,又有表虚的因素。几个结合。所以青蒿鳖甲汤在病机上,历来教材不好写,讲课不好讲,学生说,你是阴虚,虽然有养阴清热的,不是清虚火药,而是清实火的药;你既然要清实火,你又用大剂量黄耆固表,怎么回事? 实际上,青蒿鳖甲汤运用的时候,它是反应了三个方面,清热降火的,滋阴的,益气固表的。临床上出汗,盗汗、自汗相互可以影响。这个方盗汗日久,引起了包含有自汗的因素,针对盗

    28、汗,结合强有力的降火或大剂量的固表。这种方法治疗。你再比一下,另一个方牡蛎散。那是先自汗,自汗日久,汗为心之液,心阴损伤,心阳相对失去潜藏,最后又兼有盗汗。那就是说,阴不足,阳偏亢,汗为心之液,那是阳亢以后,热迫津外泄。这时候又产生盗汗因素。这种病人,你要说他是盗汗,他也有晚上出汗,睡着出汗,那有时候动一动,白天也出,自汗,也有。所以由自汗日久,继发盗汗,自汗、盗汗同见。那像青蒿鳖甲汤,可以有盗汗,又继发表卫不固,又有自汗因素。所以这反应出一种基本病机,和具体气机变化以后,复杂的复合病机的一种关系。如果纯以基础病机来解释,是不好解释。但临床上,这类复杂情况最多,所以初学方剂运用的时候,往往容易建立在基础病机的这个依据上。而不容易基础病机形成以后,进一步可能向哪些发展,考虑较少。 而当归六黄汤和牡蛎散这类,它是治疗临床常用方。对一些具体证型,常用方疗效较好。过去有的教材当归六黄汤作附方,或者是不要了。后来大家觉得这临床很好用,还是要摆在里面作三类方。清虚热讲一个重点,就是青蒿鳖甲汤。其余方只作提示。


    注意事项

    本文(方剂学 36 邓中甲.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