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河北省沙河市二十冶综合学校高中分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docx

    • 资源ID:11100560       资源大小:30.03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河北省沙河市二十冶综合学校高中分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docx

    1、河北省沙河市二十冶综合学校高中分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分值100分 时间120分一、现代文阅读(2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题2分,共6分)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强调“礼”,礼曾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礼节中的许多内容是靠形式来表达的,比如贺卡。在个人重大事情或公共节日前呈送贺卡,一来形式庄重,二来提早通报对方,于人于己均为方便。故汉朝以来,贺卡作为传统形式一直延续保留,只是名称有所变化。 贺卡初期叫“名帖”,以介绍自己为主,西汉称为“谒”,今天贵宾相见还在说“拜谒”;东汉后叫“名刺”,名刺一词日本至今仍在使用,就是我

    2、们常用的名片。凡事先通报自己是尊重对方的必需,今天的社会有时并不注意这些传统了。 唐宋以后,贺卡的名称及功能有所进步,称为“门状”或“飞帖”,到了明清,又叫“红单”“贺年帖”等等。听着名字就知功能越来越世俗化,文人之间的文雅逐渐远去。原因其实简单,古代教育不够普及,识文断字的人少,贺卡最初都是在达官贵人之间传递,起点颇高,进入商业社会,贺卡就多了一份热情,少了一份酸腐。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过年时,用赤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赐予大臣。由于这一形式由帝王发明,迅速在民间普及。不过民间没有皇家那么奢侈,不敢使用金箔,改用梅花笺纸,竖写,右上端为受贺者官讳,左下端为贺者姓名。传说南宋人张世南在

    3、著作中记载他家曾藏有北宋名家黄庭坚、秦观等人的贺卡,这绝对是一份经典收藏,如保留到今天也应该是价值连城的国宝了。 说来非常有意思,名帖贺卡一类原是本人亲自呈送,以示郑重。但到了宋朝,商业气息浓厚,人们也日渐繁忙,故不能亲送者遂派仆人呈送,逐渐形成风俗。这样的好处是一人可以多送,如亲自前往,所送数量极为有限,朋友多的人恐有失礼;派人呈送好处多多,省去主人之间见面的繁文缛节,效率大大提高。 明清时期,呈送贺卡名帖等更有一套礼仪,按规定仆人不能亲自用手呈送贺卡,故发明了拜匣。拜见时仆人所持长方形匣盒,大小正好容纳贺卡名帖,见主人后,仆人不能直接用手持卡或帖,必须打开拜匣,让主人取出。大户人家会制作自

    4、用拜匣,收藏专家马未都藏有明清紫檀黄花梨拜匣多个,其中清代红木制作的“福臻堂赵”的拜匣,制作精良,显示了赵家主人不凡的身份。贺卡的商业性邮递也从宋代开始。张世南的游宦纪闻中载,每逢冬至、元旦年节,“凡在外官,皆以状至其长吏”,这应该是邮政作为贺卡的信使最早的记载了。 传统纸质卡片,其材料多为高档木浆纸,而生产这种纸消耗的是木材资源。在提倡低碳环保的今天,传统的贺年卡在与现代的网络技术融合后,又在虚拟的社会里,创造了自己新的辉煌电子贺卡(E-card)。电子贺卡以其快速便捷、节约环保的特点,迅速成为一种时尚。 贺卡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此种交往又往往以短句表达,比如宋代常写“敬贺正旦”,今天一

    5、看亦言简意赅。久而久之,贺语就出现了程式化,讲究喜庆,互送吉语,传达人们对生活的期冀与憧憬。1、下列关于贺卡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呈送贺卡是在个人重大事情或公共节日前为了提早通报对方而采取的一种庄重的形式。自汉朝以来,贺卡名称有所变化。B贺卡初期叫“名帖”,以介绍自己为主;西汉称为“谒”,东汉后叫“名刺”,以通报自己为主,它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C贺卡的名称由唐宋的“门状”或“飞帖”,发展到明清称“红单”“贺年帖”等等,意味着贺卡的功能越来越世俗化。D贺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和情感沟通的方式之一,时尚的电子贺卡是倡导低碳环保的产物,它因不浪费木材而受到青睐。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

    6、思的一项是( )A贺卡最初都是在达官贵人之间传递,热情不足而酸腐有余,原因在于古代教育不够普及,识文断字的人少。B最初名帖贺卡由本人亲自呈送,但到了宋朝,人们日渐繁忙,主人可以委派仆人呈送贺卡,且渐成风俗。C明清时期,呈送贺卡名帖等更有一套礼仪,按规定仆人不能用手呈送贺卡,就把装有贺卡的拜匣交给对方。D派人呈送贺卡好处多多,既不失礼节又可以省去主人之间见面的繁文缛节,还可以一人多送,效率大大提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从呈送贺卡的礼节来看,“礼”的形式大于内容。B唐太宗李世民过年时把御书“普天同庆”的贺卡赐予

    7、大臣,这促进了为祝贺新春而互送贺卡的形式在民间的迅速普及。C从贺卡名称“飞帖”“贺年帖”的“帖”的形旁推测,最初贺卡的材料可能是布帛,后来才改用笺纸、纸质等材料。D商业性邮递源于宋代浓厚的商业气息。游宦纪闻“凡在外官,皆以状至其长吏”应该是邮政作为贺卡信使的最早记载。(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共14分)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女人“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这句诗出自诗经,其中的“苹”指的是蒿类植物。这就是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的由来。或许是巧合,或许是冥冥中早已注定,在诗经产生近3000年后,这位叫“呦呦”的女科学家和她的研究团队,也正是从青蒿中发现了专门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这种药在全球

    8、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作为一名生药学专业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她1955年进入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做出了贡献。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项目背后

    9、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以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障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没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方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方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屠呦呦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公元340年间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

    10、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为何古人将青蒿“绞取汁”,而不用传统的水煎熬煮中药之法呢?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份,于是她改变原来的提取方法。1971年, 屠呦呦课题组终于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以低沸点溶剂乙醚来提取有效成份,明显提高了青蒿防治疟疾效果,也大幅降低了其毒性。这种编号为191的青蒿萃取液,在治疗被P.berghei疟原虫感染的小鼠和被P.cynomolgi疟原虫感染的猴子时,有效率达到了100%。这一发现是青蒿中有效成份青蒿素发现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突破。青蒿素作用于人类身上是否安全有效呢?为了尽快确定这一点,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勇

    11、敢地充当了首批志愿者,在他们自己身上进行实验。在当时没有关于药物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评估程序的情况下,这是他们用中草药治疗疟疾获得信心的唯一办法。在自己身上实验获得成功之后,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深入到海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21位感染了Plasmodium.vivax和P.falciparum这两种疟原虫的患者身上试用之后,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临床效果出奇之好,与使用氯喹的对照组疟疾病人相比较,使用青蒿素治疗的病人很快退烧,血液中的疟原虫也很快消失。屠呦呦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提取青蒿中的有效成份,确定这种有效成份的化学结构。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

    12、结晶体,一种熔点为156157的活性成份,他们将这种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青蒿素的抗疟疾效果极好,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抗疟疾的有效药物。屠呦呦说:“青蒿素能够在疟原虫生命周期中任何一个阶段将其杀灭。”屠呦呦研究小组最初进行临床测试的药物形式是片剂,但结果并不太理想,后来改成一种新的形式青蒿素 提纯物的胶囊,由此开辟了发明一种抗疟疾新药的道路。1973年,屠呦呦合成出双氢青蒿素,以证实其羟(基)氢氧基族的化学结构,但当时她却不知道自己合成出来的这种化学物质以后被证明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还要好得多。生物学家和医学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约瑟夫戈尔斯坦曾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不同的途径,一是发现,

    13、二是发明创造。而屠呦呦作为一位植物化学家,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却有幸同时通过这两种途径发现了青蒿素及其抗疟功效,在人类抗疟之路上竖立起一个新的里程碑。2011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得被看作诺贝尔奖“风向标”、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大奖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里,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屠呦呦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为获奖感到自豪。4、对屠呦呦身上体现出来的可贵品质,概括不正确的一

    14、项是( )A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科学精神B朴实无华、吃苦耐劳的务实态度C勤勉尽责、造福人类的高度责任感D忠诚于党、忧国忧民的拳拳爱国心5、对屠呦呦在抗疟药物研究中的发现和发明创造,理解最准确的两项是( )A屠呦呦从中国传统医学文献中得到启发,得到青蒿萃取液,提取出青蒿素,这是发现。B屠呦呦在21位感染疟原虫的患者身上试用,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临床效果非常好。C屠呦呦合成出双氢青蒿素,成为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更好的抗疟药物,这是发明创造。D屠呦呦把临床测试的片剂药物形式改成青蒿素提纯物的胶囊,开辟了发明抗疟疾新药的道路。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A.“氯喹”是青蒿素药物

    15、出现之前的老一代抗疟药的代表,它研制成功投入临床应用时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B.文章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开篇,以描写青蒿作结,不仅在结构上使文章首尾圆合,而且暗示了屠呦呦的思想品质,增强了传记的文学色彩。C.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为了尽快确定青蒿素作用于人体是否安全有效,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表现出他们献身医学事业的决心,也反映了当时我国医学研究条件之差。D.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将在青蒿中提取的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后经进一步提纯研制出一种强抗疟药物“双氢青蒿素”。7、对屠呦呦的“抗疟”之路给人们的有益启示,分析不正确的两项( )A发现青蒿素,工程浩大,过程漫

    16、长。在艰难的攻关岁月中,屠呦呦以及她的同事无怨无悔,不计名利,锲而不舍,这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前提。B在“抗疟”之路上,屠呦呦并不是孤军奋战,这漫长浩大的工程是无数科研人员团结合作完成的。这表明现代科学研究更加需要团队精神、合作意识。C青蒿素的发现以及应用表明,传统中药水煎熬煮的制备方法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只有应用现代科技合成新的化学物质,才会产生确切的疗效。D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得被看作诺贝尔奖“风向标”的大奖,如果落选诺贝尔奖并不意味着屠呦呦的成就不够突出,而主要是因为中医、中药学并不具备国际化的影响力。二、古诗文阅读(1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每题2分,共6分)武,字子卿。

    17、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

    18、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

    19、,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节)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数:屡次。 B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许

    20、:答应。 C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语:告诉。 D虞常果引张胜 引:引荐。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苏武民族气节的一组是 ( ) 见犯乃死,重负国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若知我不降明 A B C 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年少时,受父亲的荫蔽而被任用,当时汉朝接连讨伐匈奴,双方互派使者窥视对方情况,结果都扣留来使作为抵押。B苏武在被囚禁、流放前两度要自杀,一是因为他要用实际行动表示不投降的决心,二是因为他对回归故里感到了绝望。C副中郎将张胜在威力面前请降,卫律软硬

    21、兼施劝降,这两个人物与苏武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苏武高大的民族英雄形象。D在塑造人物时,作者着眼于细节描写,“卫律惊”“惠等哭”“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刻画人物入骨三分。(二)阅读张先的一丛花,完成11-12题(共4分)一 丛 花张 先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注:一丛花词牌名,双调78字。11、对这首词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几时穷”点出了登楼远眺,怀念远方的游子,思绪绵绵,难尽难穷的浓浓相思之情。 B“更东

    22、陌”紧承前句,说眼前柳丝引发无限恋情,更何况东边大路上那如雪的飞絮呢! C“梯横”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又”一词的巧妙运用,流露出孤独寂寥的心情。 D“沉恨”句是说自己芳龄已过,无法得到幸福的爱情,尚不如那些桃花杏蕊,还知道 嫁给骀荡的东风。1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词是伤春怀人之作,全篇紧扣“伤高怀远”布局谋篇,从登楼远望,为眼前之幕春景色所感伤,引出对情人远去的怅惘之情。 B词人用“千丝”谐音双关“千思”,表现愁思千头万绪,再以飞絮映衬,情味弥足。“嘶骑”句,实写行者不忍告别的情景。 C词的下片以双鸳自由嬉戏反衬抒情主人公的孤独,以小船自由通往南北反衬自己无处认郎

    23、踪的苦闷,看似是闲笔,实则有深味。 D全词由远及近,由彼及已,次序井然,层次分明,抒发了“人不如物”的思想感情。三、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 B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的新能源,政府责无旁贷。 C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D万涓聚作河,便有了一泻千里的豪放;江河汇成海,便有了一望无际的壮阔磅礴。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翻译作品日见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

    24、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B市疾病控制中心通过落实一系列整改措施,使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C红学专家们对谁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说法,但现在一般采用是高鹗续写这一说法为准。D就在八名维和警察“回家”的途中,一首专为他们创作的歌曲接你回家悄然诞生,此曲表达了全国人民对八位海地维和英雄的深情呼唤。15、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贫二代”如此,“拼二代”亦如此,“富二代”更不例外。_,_。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见。_,_,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_。“富

    25、二代”其实没那么脆弱,也不该如此敏感。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富二代”的看法是必要的客观地为“富二代”正名也无可厚非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对于“富二代”多是批评和鞭策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歧视”的地步A B C D1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B、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C、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

    26、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D、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17、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两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_为“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B、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旁有石刻对联一副,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D、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18、下列有关文学常

    27、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体,包括人物、情节、环境三个要素。B、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由于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为“长短句”。C、王勃,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白居易并称为“初唐四杰”,作品有滕王阁序。D、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19、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B崇山峻岭,茂林修竹C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D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0. 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

    28、16分)(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3)_,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_。(4)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_,_。(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_,_。(6)时不可兮骤得,_。(7)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_,_。(8)人生亦有命,_。(9)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_,_。四、写作(40分)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有些事情有很多机会做的,却一天天推迟,想做的时候却发现没有机会了;有些话有很多机会说的,却想着以后再说,要说的时候已经没有机会了。人生常常伴随着错过。你曾经“错过”了什么,错过之后你又怎

    29、样的感悟。请以“错过”为话题,根据以上材料,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者议论文。高二语文期中试题答案:1D(表意错误。贺卡是网络时代的产物,不是低碳环保的产物。)2C(是主人从拜匣中取出贺卡。)3A(“礼的形式大于内容”的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内容要用形式来表现。)4.(2分)答案:D。(D项无限拔高,乱贴标签。)5.(4分)答案:AC。(“发现”是已有的事物、现象从隐藏不为人知的的状态变为众人所知的状态的过程,“发明”是结合已有的事物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是创新过程。题干出自第八自然段,约瑟夫戈尔斯坦对屠呦呦的评价是对上文的总结。只要看清这一思路,不难发现“屠呦呦在抗疟药物研

    30、究中的发现和发明创造”所指的内容。B项发现的是青蒿素的疗效,不是科学发现本身。D项为改变药剂形式,从而由此开辟了发明的道路,不是发明创造本身。)6.(5分)答案:BC (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ABD不得分。A.说“氯喹”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没有依据,是长期使用使恶性疟原虫对它产生抗药性使然。D.“双氢青蒿素”不是天然青蒿素的提纯,是人工合成药物。B. 她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份。缺少“可能”,因果推理不严密。)7.(5分)答案:C D(答C得3分,答E得2分,答ABD不得分。“启示”必须依据文本中的内容加以生发,合情合理。C项的启示片面,屠呦呦合成出的双氢青蒿素确实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好得多,但青蒿萃取液、青蒿素提纯物的胶囊已取得了确切的疗效。E项的启示在文本中没有依据。一般认为,由于诺贝尔奖多重视基础性理论研究,而青蒿素则更多偏向于临床实验,因而,与诺奖无缘也在情理之中。)8D(引:供出。)9A(句是别人的行为。句是苏武对别人的评论。)10B(“对回归故里感到了绝望”的说法属于


    注意事项

    本文(河北省沙河市二十冶综合学校高中分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