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11104607       资源大小:76.47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

    1、部编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修身正己”,这个单元,这些课文,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其中编排了三篇教读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驿路梨花短文两篇,一篇略读课文最苦与最乐和一个习作及一个综合性学习。【教学目标】 1、本单元主要学习略读的方法。 2、通过精读了解某一类文章的特点后,就可以推而广之,去略读许多同类的文章。3、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4、注意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教学重难点】重点:主要学习略读的方法。难点:注意在阅读文章

    2、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学法指导】 1、略读法。略读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2、感悟法。理解课文内容时,可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深入思考,反复咀嚼,领悟文中哲理,同时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3、探究法。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运用小组交流检测等方法,鼓励学生讨论、探讨。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老师做适时点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含第四单元其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3、;2.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3.反复诵读本文,领会文意。【过程与方法】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3.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教学重点:学习略读,快速捕捉阅读重点 。教学难点:理清全文思路,赏析精彩语段。教学方法设计:注重学法指导,朗读品析,丰富积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也是他教学生涯的最好写照。 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教育家,却时时在反省自己。我们呢?我们是否能深刻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4、?我们又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当你离别之时,你希望别人是怎样评价你呢?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检测本课生字词。 (1)读准字音:丁卯 繁碎 拖延 搀合 沾溉 草率 了事 商酌 冗长 晦涩 譬如 牵涉 遵嘱 锋芒 修润 精炼 (2)理解词语: 简明扼要、草率了事、南腔北调、不耻下问、一以贯之、自顾不暇、街谈巷议、付之一笑、下里巴人、一念之差 2. 简介叶圣陶先生。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3.介绍作者张中

    5、行。张中行,原名张璇,河北省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4、整体感知,自主学习:(2)速读课文,梳理思路第一部分(第1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第三部分(第35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第四部分(第68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第五部分(第9段):谈学习和效仿叶先生品德的思考。(2)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叶圣陶先生逝世,作者给他写纪念文。(

    6、3) 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 修改文章待人厚 送客复信律己严 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4)作者用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第二课时一:细读课文,品味语言:1.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说明其作用。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起着承上启下的

    7、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简洁有力,深显功力。2.找出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语句,与同学交流,指出其表达效果。(1)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万家团圆的除夕夜,叶老走了,鞭炮声所代表的乐景反衬出“我”的悲哀之情,这就是“双层的悲哀”。(2)晚年,记得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总是举手打拱,还是不断地说谢谢。这里是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叶老尽管患病在床,他仍依旧“举手打拱”,说着“谢谢”,细腻而生动地表现出宽厚待人,虚怀若谷。3.本文语言呈现出两种不同风格,你能举例加以说明吗?一方面,行文

    8、平易,如用了一些明白如话的句子,如平常的口语,通俗易懂;另一方面,内涵深厚,如引用了一些名句,增强了文章的厚度。二、理解写法,把握形象。文章所写的都是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一些琐事,请举例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他鞠躬,口说谢谢”,这样一些琐碎之事,可见其待人之宽厚。又如:对于“做”和“作”分工不明的情况,叶老引导明确其区别,并监督执行。由此可见叶老对待学问严谨的程度。这是因小见大的写法,这些具体而细微的小事,表现了人物的高尚的品德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三、总结拓展:1.

    9、总结: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 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叶圣陶先生做到了,我们能做到吗?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 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做人,严格要求自己。2.文中,为了表明叶老在文风上追求“简洁”,作者举了“了”和“太”两个例子。读后,相信你也颇受启发,那么,请打开你的作文簿,看看文字中有无“累赘”之语,并进行修改。四:板书设计:驿路梨花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2. 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物的写作方法;3.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过程与方法】1. 学习课文中

    10、记叙的顺序;认真体会并掌握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的技法。2.学习以花喻人,寓人于花的象征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教学重点:文章的记叙顺序和写人技法。教学难点:对小屋主人和文章中心的理解。 教学方法:朗读法、品析法、合作交流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粉红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无边遐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曾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

    11、。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检测本课生字词。 (1)读准字音:撵(nin) 驿路( y) 陡峭(du qio) 竹篾(mi) 简陋(lu) 悠闲(yu) 恍惚(hung h) 修葺(q)(2)理解词语:驿路:又叫驿道,古时为传递政府文书而开辟的交通大道,沿途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驿,这里指过往人所走的道路。 陡峭:形容山势直上直下。 竹篾:劈成薄片用来编织竹器的竹条。 火塘:室内地上挖成的小坑,四周垒上砖石,中间生火取暖。修葺:修理房屋。葺,用茅草覆盖房顶。 折损:因过分尊敬使人承受不起,客套话。2、作者简介:作者彭荆风,江西萍乡人。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本文发表于1977年,是一篇短篇

    12、小说,写的是发生在哀牢山中的一个助人为乐的故事。3、整体感知,自主学习:(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条理并概括大意。第一部分(1-8):主要写“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第二部分(9-12):主要写小屋帮助“我们”解除饥饿疲劳。 第三部分(13-27):主要写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第四部分(28-36):主要写梨花妹讲出小屋的来历。 第五部分(37):热情赞美,结束全篇。(2)、课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出场的顺序是怎样的?课文中写的人物及其出场顺序是:“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梨花)。其中对“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课文对他们言行举止相貌进行了直接

    13、的描写,而解放军和梨花刚是通过梨花的妹妹一位哈尼小姑娘讲述出来的,属间接描写。 (3)这些人为路边小茅屋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以上那些人所做的事以及做这些事的目的。(可列表说明) 人物 事情 目的 “我”和老余 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向哈尼小姑娘学习 瑶族老人 专门送粮食来 方便过路人 哈尼小姑娘 照料小茅屋 向解放军和姐姐学习 (解放军) 建造小茅屋 向雷锋学习,方便过路人 (梨花) 照料小茅屋 方便过路人 (4)按时间顺序说说建造和照料小茅屋的过程。这和课文顺序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按课文顺序复述:“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

    14、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按时间顺序复述: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方便过路人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后送来大米“我们”路过这里住宿,修葺了小茅屋。 试比较这两种叙述顺序,哪一种更好些?为什么? 明确:按课文的顺序写比较好。这样写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三、总结本节课。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叙述的人物、事件以及叙述的顺序,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作了准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感悟文章写梨花与中心的关系,会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2.通过研讨,学会分析词语对表现人

    15、物的作用; 3.学习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培养助人为乐、互相关怀的道德风尚。 重点及难点:把握环境描写作用;会分析词语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检查、导入: 1复述课文; 2说说小茅屋主人是谁?为什么?二、研读课文,理解感悟:1、“我们”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现小茅屋的?课文是怎样描写小茅屋陈设的?这样写有何作用? 明确:“我们”在起伏不断的山间行走,天色渐晚,前不着村,后不挨寨的情况下发现梨花,进而发现了路旁的小茅屋,小茅屋的出现给“我们”以惊喜和希望。 明确:课文从外到内描写了小茅屋的陈设:草顶竹茨泥墙,屋里漆黑,门从外扣着,白水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推开门进去,火塘里茨是

    16、冷的,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还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这些描写无一不表现出小屋主人的热情周到、细心,可以看出小屋主人那颗助人为乐的热心。那么,这位热心助人的屋主人是谁呢?为了找这位古道热肠的小屋主人,还发生几个有趣的故事呢。 2、课文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的问题写了几次误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围绕“小茅屋主人是谁”的问题,文章叙写了两次误会。 第一次误会: “我”和老余以为前来送米的瑶族老人是屋主人,于是“我”和老金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可是瑶族老人说他不是主人,而是过路人。但瑶族老人从一个赶

    17、马人那里打听到是一个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第二次误会: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正在修茸房屋时,看见了梨树丛中的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面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于是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表示感激之情。可小姑娘说她也不是小屋主人,小姑娘还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原来是十几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修建了小茅屋,小姑娘的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管小茅屋。 这两次误会的描写,给读者设置了强烈的悬念,也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那么,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呢?(学生

    18、讨论后发言) 明确:应该是小茅屋的建造者和所有的照料者。 三、合作探究学习:1、课文中有几处描写梨花的语句?这些描写起什么作用? 明确:有四处。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馆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以梨花美景来衬托美丽的梨花姑娘,以花写人,以花映人,写出了花的美,更突出了人的精神的美。表

    19、达出对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赞美之情。 2、如何理解结尾引用陆游的诗“驿路梨花处处开”?驿路梨花处处开 处处开的不仅仅是梨花,而是助人为乐的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处处开”就是雷锋精神处处得到了发扬光大。 引用陆游诗句作结,作者一语双关,主要是为了歌颂雷锋精神到处发扬光大。既点题又点人,把梨花的自然美与人物的心灵美交织在一起,人花相映,寓意深刻,感染力强,升华了中心思想。 3怎样理解课文题目“驿路梨花”? 自然界中的梨花;梨花姑娘;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 四、拓展延伸: 1、归纳本文主旨。 本文集中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军民之间,各族人民之间团结互助的情谊和助人为乐的精神面貌,歌颂了雷锋精神,表现出

    20、社会主义新风尚在祖国处处都闪耀着灿烂的光辉。2、这篇小说所写的淳朴的民风是否让你感动?读完后你对“公德”一词有什么想法?最苦与最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篇课文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脉。2.学习文章流畅凝练的语言。【过程与方法】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及语言表达能力。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他人社会及自己的责任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重点)【教学重点】 :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教学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

    21、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感到最苦和最乐的事吗?师: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出生地主家庭,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他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 。整体感知:2.检测字词:读准

    22、字音: 契约() 揽() 悲天悯人()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失意、如释重负、无入而不自得、悲天悯人补充解释词语:莫若:不如。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3、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把握:全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最苦?哪几个自然段写最乐?全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明确:第一二自然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三四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五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尽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全文按分总的结构来写。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

    23、么?作者为什么说贫穷、失意、死亡不算苦呢?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因为贫穷、失意、死亡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责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尽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个人是这样、家庭、社会、国家也是如此。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作者引用古语“如释重负”、俗话“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其目的是什么?作者认为那些仁人志士的忧国

    24、忧民的思想是苦还是乐?用来比喻尽了责任后的轻松和愉快。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是乐,不是苦呀!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四:拓展延伸:1、每天,很多同学的父母每天等在校门口,接自己的孩子回家,我想他们是把这种等待化为了一种责任;晚上放学回家,他们必然会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这是把对孩子的服务当成了一种责任:责任并不是抽象的,它其实体现在点滴的生活细节中。同学们感受到了

    25、自己身上的责任了吗?所以“责任是”,让同学们说一说。2. 文意总结:在人生的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无人喜欢忧伤,但“痛苦与快乐”本是一对孪生姐妹,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了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而呕心沥血;为了那令人心痛的作文而费劲心思。这些表面上看来确实辛苦,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切实感受到了自身的责任,那么就让我们在尽责任的同时感受人生的最乐吧!板书设计: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分论点一: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勇于承担责任 不能逃避责任分论点二

    26、: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 “铭”“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语言。3.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征;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味骈散结合的语言之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诵读法、批注法、“知人论文”探究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2.领悟文中君子的高洁品质,并把其化为自己对崇高道德的追求。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 教学难点:

    27、 1、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理解类比手法的运用。 2、爱莲说文,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如何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解映衬手法的运用。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 “铭”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重点)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语言。(重难点)一、导入: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宫府宅邸,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

    28、,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二、背景介绍,检查预习:1、简介作者:2、题解: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判官,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刘禹锡想,这狗官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

    29、,我偏不买你的账,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愤然提笔,写下了这篇陋室铭,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3、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三、初读美文,整体感知:1.准确朗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如“馨”、“牍”。要把节奏韵律读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

    30、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要把韵脚读好。铭文一般都要押韵,读课文,看这篇课文押的是哪个韵并找出所有的韵脚。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韵母:ing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1、陋室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这美好的德行表现在陋室的哪些方面呢?明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环境的清幽、雅致。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朋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生活的高雅脱俗,反映出室主人不为琐事萦怀的心态。2、“孔子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为什么只引用下句?有什么深意?明确:这是作者向深处开拓主题。采用类比,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杨子云的名室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他们居住的本也是陋室,只因主人的才德而名扬天下,只要我继续修身养性,我的陋室也将被后人称道,我本人也会和诸葛亮、杨子云那样被后人景仰。四、拓展延伸:1、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刘禹锡安贫乐道,追求自我品德的高洁,这种重视个人品德修养,追求道德自我完善的追求,在今天仍有进步意义,其流露出的清高、孤芳自赏有一定的局限性。2、推荐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