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docx

    • 资源ID:11168617       资源大小:59.72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docx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解读解读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解读】“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充分肯定现行语文教学大纲对于语文性质认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样新的表述。这一表述,摆脱了长期以来人们关于语文学科功能的争论,正面论述了语文的学科性质和地位,即不能单纯强调二者中的某一方面,应在二者统一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是新的课程标准的一大突破和进步。 长期以来,学术界围绕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争执不休。工具论者从语言的工具性推及语

    2、文的工具性,认为语文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思想、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储存传递信息的工具,并因此将语文定位于工具学科。人文论者认为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语文学科是站在人的高度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这两种观点都有偏颇处:工具论仅把语文作为工具手段,忽略了语文的本来价值,忽略了语文的多重功能;人文论则是以语文学科去附会“人文性”,使语文失去了自身存在的理由和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从方法论入手,对语文课程进行重新定位,并遵循“统一”的思路,对课程目标、组织实施、评价进行重新整合,提出了二者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其基本内涵是:语文课程必须遵照语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通过

    3、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掌握语言这一重要的工具;语文课程同时还要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与课程文本形成互动,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构筑学生一生发展的文化基础。 【案例】汉语拼音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一年级新生对语文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是从汉语拼音开始的。因此,在教汉语拼音的过程中,我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灌输团结友爱的人文精神。 识记过程中培养爱心。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是比较单调枯燥的,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我启发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识记。当学与j、q、x拼读须去两点时,我问学生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时,一个男孩响亮

    4、地回答:“j、q、x小淘气,见到眼就挖去。”说完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挖掉双眼”,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从孩子嘴中很随意说出尤其让人心颤。这可能是孩子从学前教育获取的知识。于是我也说了几句顺口溜:“小有礼貌,见到 j、q、x,摘掉小帽 “小鱼多可爱呀,挖掉双眼不就死了吗?” “我养了两条金鱼,我可爱它们了,” “是啊,是啊,我还给它们喂食呢!” 孩子们七嘴八舌讨论起来,发言的孩子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说:“我听别人说的。”我笑着说:“相信每一个同学都非常喜爱小动物,都爱和它们交朋友的。”同学们使劲点点头。 突破难点时凸现团结精神。整体认读音节较难理解,我利用动画课件编了一个小故事:“大y是个热心肠的人

    5、,谁有困难就去帮助谁。瞧,小i在家发愁,他自已不能单独出门,大y来了,他们在一起组成了yi,就高兴地出门了。同学们,你们也要向大y学习,要帮助有困难的人,好不好?”“好。”学生齐声答道。 随后,学生们头顶标有字母的小帽,开始自编自演。瞧,编的小故事多精采: “w、u一开始挺骄傲,谁也瞧不起对方,可他们什么事也干不成。后来他们手拉手成了好朋友,就高兴地跳起舞来” “小u一开始爱吐口香糖,大y来帮助,小u就讲卫生了,不再随地吐泡泡了。” 寓教于乐,学生不仅牢固掌握了知识,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团结友爱的意识。 指导书写中渗透谦让精神。学生刚学写字,在四线格中的字母往往是“顶天立地”。我通过示范比较

    6、,强调说:“同学们,字为什么不能占满格呢?因为写字就如做人,在上要懂得尊敬老人,在下要懂得爱护小弟弟小妹妹。左右为什么要有空呢?”我伸出双臂,大摇大摆走向教室门,问:“老师这样走好不好?”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答道“不好!”“别人就不好出门了!”“对了。和朋友们在一起,要为别人多想一想。”我注意到那些横跨书桌的小胳膊悄悄地收回了。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希望我的这些努力,能在孩子稚嫩的心田撒播友爱、团结的种子。(解读撰稿:张伟,案例提供:任昭芹)解读2: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发展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 【解读】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在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综合实

    7、践活动课,每周平均三课时。这一课程的设置,是语文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体现了课程综合化的国际性趋势。综合实践活动课既非其他课程的简单综合,也不是语文课的补充,应当把它看作一门独立的课程。其主要特点如下: 第一,它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首先课程的内容是综合的: 社区服务、信息教育、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等等,综合性的课程内容决定了它对学生心灵和情感世界的影响是全面的,对学生知识形成的影响也是综合的而非单一的,它的宗旨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它具有实践性特点。这一课程的特点就是在实践活动中,如“实验”“考察”“动手做”中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可以说,实践既是这一课程的表现形式,又是它的本质特点

    8、。 第三,它具有开放性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是开放的,课程内容是开放的,它的学习方式也是开放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也可以到校园里开展,还可以到社会上进行。总之,全方位开放是它最突出的特点。 第四,它具有生成性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事先有周密的规划,但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随时根据新的情况,调整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这种生成性特点使综合实践活动课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常丽华)解读3:语文教育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解读】人类的学习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体验学习,二是发现学习,三是接受学习。这三种方式在学生的学习中同时存在,互为补充。小学生读一篇课文,要进人情境,感

    9、悟语言符号所代表的生活场景与思想感情,就需要体验或发现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更多地需要学生经历体验和发现。然而,学生年龄小,知识积累有限,人生阅历不深,很多时候需要教师讲解,需要接受学习。目前,中小学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表现在语文教学中,繁琐提问多,字词句训练多,学生死记硬背、疲于应付,因此建立新的教学方式,让体验、发现学习进入语文课堂就成了当务之急。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多的是迎接时代的挑战,只有培养出适应世界的现代人,教育才完成了它的任务和使命。21世纪是知识经济成为主流的世纪。今日一份美国纽约时报一天的信息量,等于17世纪一个人一生所能得到的信息量的总和

    10、。人类的科技创新与发明的速度越来越快,近500年的世界重大科技发现发明,16世纪有26项,17世纪有107项,18世纪有156项,19世纪有546项,20世纪仅上半叶就有961项!那么眼前的这个世纪,知识创新与发明创造将如“雪崩”般涌现,恐怕并非夸张。因此,无论生存还是发展,学会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是未来人的通行证。基础教育必须给学生奠定终身发展的坚实基础,这个基础便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一是鼓励质疑,引导发现,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嘴巴,使他们敢想、敢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疑问。自主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角,意味着个人独立学习、主动探究,意味着教师

    11、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方式、独到的思维和新颖的见解;二是恰到好处地运用讨论、探究等学习手段。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气氛。”这种氛围在“一言堂上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我们的语文课要允许讨论,允许实话实说,甚至允许有争论,有保留意见。“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三是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任何学习方式,都要有一个习得的过程。要把自主、合作、探究变成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需要,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际上是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需要指出的是,接受学习仍是人类重要的也是特有的学习方式。接受学习

    12、的最大价值在于学生不必从零开始学习活动,他们可以通过直接接受前人与他人的认识成果而加速个体的认识发展过程,从而使有限的生命个体能够更从容地面对无限的知识海洋与大千世界。所以接受学习不仅是人类重要的学习方式地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素质教育要求加强体验学习和发现学习,但并不意味着拒绝接受学习。在新的教学方式里,语文教师仍要“讲”,或是提供背景知识,或是点拨言语规律,或是交流自己收获,或激情熏陶,不一而足。 【案例】全国著名小学语文教师文玉恒执教太阳一课,课文大意由学生自已概括,“言之有序”的知识也是由学生自已感悟,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思想。 上课伊始,支老师就让学生用各种方式连续读了三次课文

    13、。读完后,请学生说说读明白了什么,有一点说一点。每一个学生说完了,支老师让他们把说的内容简要地写在黑板上,有十多个学生写了大半个黑板。接着,支老师说:如果我把大家的课本收起来,用一张纸把你们写在黑板上的这些内容原样印出来,你们能把太阳的有关知识看明白吗?学生说,看不明白,因为没有次序,东一句,西一句。老师说,对,要说明一种事物,就得按一定的顺序来进行叙述。那么,谁能参照课文的顺序,给黑板上的这么多条内容标上序号?于是,学生再读书,思考,十多位学生又走上讲台,以课本为指南,给这些内容排好了顺序。 接着,支老师又问,现在标上了序号,我再按这个顺序印在纸上,你们能读明白吗?这一次,学生的意见有分歧了

    14、,持否定意见的学生也说不出“仍然读不明白”的原因。支老师抓住时机,及时点拨。他说,黑板上第条说太阳远,第条说太阳离地球15亿公里,第条说步行到太阳要3500年,第条说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你们认为这四条挨着排下去合适吗?学生们一下子恍然大悟,说:不行,都是说一个“远”字的,是总的说远,是分开介绍。第条的位置应该高一些。于是,支老师很形象地说:对,条好像是三个士兵,他们有一个班长,那就是第条。可见除了顺序之外,还有一个“层次”关系。有的同学说刚才标了顺序之后仍然看不明白,就是因为没有看清内容间层次关系的缘故。支老师及时引导:现在黑板上的这些条目中,还藏着好几个“班长”,你们能找出来吗?学生很快又找

    15、到了其余几个“班长”大 热、关系密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支老师说:大家再看一下我们刚才找到的,一远、二大、三热、四关系密切。这四个班长一般高吗?由于有了前面“层次”关系的认识,这一次学生很快就议出了结果。学生们说“关系密切”要高一些,因为“远、大、热”都是说太阳本身的情况,关系密切还连上了地球。还有的说“远、大、热”这三个“班长”前面还应该有一个“排长”。支老师马上顺势引导:那你就给这个“排长”起一个“名字”吧!学生一下子起了好几个:太阳的特点、太阳的情况、太阳的知识、太阳的奥秘等等。支老师又点拨:是太阳所有的情况吗?学生说是基本情况、一般情况。支老师接着引导:原来的一二三班现在有了一个“排

    16、长”,那原来的第四条怎么办?学生说也应该提升为排长。到这里,支老师又突发奇问:这样的话,课题太阳呢?该是什么“长”?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连长。 (谈永康)解读4: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解读】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改革传统的被动、单向、接受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改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也需要改变课堂的话语系统。 在传统灌输接受式的课堂里,教学的话语系统往往具有这样的基本特征:一是偏重于灌输,即教师以传授系统知识为中心,作滔滔不绝的讲解,很少考虑到对方的情绪和感受,只是把学生看成是

    17、贮藏知识的“容器”或“仓库”;二是偏重于说教,即教师往往一厢情愿地去解释抽象的理念和理论,居高临下地教训学生,很少顾及对方的认知能力和情感因素,过分强调了教育的训诫教化功能;三是偏重于考问,即教师比较喜欢把教学内容演化为提问去单向考问学生,让他们亦步亦趋诚惶诚恐地忙于应答,很少给学生有质疑问难、畅叙感受的机会。显然,具有这些基本特征话语系统的确立与被动、单向、接受的学习方式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和谐适。现在,学习方式改变了,话语系统也必须与之相应改变。在实验研究中,我们觉得以平等对话为基本特征的全新话语系统,比较适应于探究性阅读的课堂,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所谓对话的

    18、教学话语系统,是指一种强调通过师生之间平等、宽松的交流互动来达到学生自主合作和自由发展的话语体系。它是人格对等基础上的心灵相约,是相互信赖氛围中的精神交融,也是教学相长情境下的切磋探讨。 之所以要以对话的话语系统取代传统的灌输、说教的话语系统,说到底是因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应当是一种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我国漫长封建社会所形成的等级观念“天。地、君、亲、师”,把奉行“师道尊严”视为天经地义,其历史阴影还没有从主流文化中消散,因此,把学生当作训诫对象,甚至是工具、手段,加以控制、利用和操纵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现在,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行开放式阅读的课堂里,必须率先树立学

    19、生的主体地位、自主意识和主人翁姿态,只有师生之间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让每个孩子都具有独立人格岸生才会产生对话意识和对话能力。一句话,只有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课堂对话才能是以石击石的火花迸射;以心连心的心潮相逐;以思促思的智力引爆;以情生情的激情奔涌。 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而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研究性阅读中,学生更是阅读活动的主体,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广泛联系了个人已有知识和个体生活经验之后而生成的。每个学生的探究都会有其不同于他人的感悟和发现。这也正是他们带人阅读课文中的东西,这种东西有时会比从课文中得到的东西更重要。因此,教师对

    20、于学生的个性化感悟,必须抱乐于接纳的态度,而不能以僵化的标准答案来束缚学生,阉割了他们十分可贵的富有灵性的发现,使对话真正成为“点亮智慧火炬”的过程。 【案例一位教师执教寒号鸟一课,在结课前,学生、教师之间有如下对话: 生:喜鹊真好,他自己那么勤快,还关心着寒号鸟,老劝他垒窝。寒号鸟要是能听喜鹊的劝,就不会冻死了! 生:我觉得寒号鸟太懒惰了,晚上冻得不行,白天照样睡懒觉,或者到处游逛。他冻死是自作自受。 师:你们的理解很正确,真把书读懂了。 生:我认为喜鹊也有错误,他不能只是口头上劝劝,要拿出行动来帮助寒号鸟垒窝。如果喜鹊动手了,寒号鸟肯定也会跟着做。 师:你的想法很独特,肯动脑子。你们看看寒

    21、号鸟是怎样对待喜鹊的劝说的? 生:我觉得喜鹊只是劝劝寒号鸟,寒号鸟就不耐烦,嫌喜鹊太啰嗦。寒号鸟不会跟喜鹊一起垒窝的。 生:我认为这寒号鸟也太傻了。他冻死的那个晚上,于嘛不到喜鹊的窝里去挤一夜,这总比冻死强呀! 生:我想那个晚上喜鹊该去关心关心寒号鸟,看他能不能挨过这个晚上! 师: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寒号鸟是很傻,我看懒惰就是最傻的表现,你们说呢? 学生的体会各不相同,这十分正常。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同时也存在着师生“阅读反思”的过程。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不同感悟,也就是对不同生命的尊重,正是这种肯定,才推动了对话的发展。当然,在热情的肯定中不排除推心置腹的商榷。只是肯定是为了更好地点燃激情,而

    22、商榷则为的是呼唤更深的思索。(周一贯)解读5: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解说】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郑重提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既有十分重要的深远意义,关系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又有着现实的紧迫需求,即在改革开放年代,面对东西方文化碰撞和生活方式转型,对正确价值观的认定。因此,“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语文课程标准)。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生活方式的转型,对今天小学生思维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有着极其深刻的内在联系,它同样会充分体

    23、现在今天开放的语文课堂之中。随着阅读的个性化进程,小学生在阅读感情的自由表达中也往往是主流思想与非主流思想并存,似是而非的各种意念共在。应当说,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使他们乐于独立思考,敢想敢说了,这无疑是好事,应当给予支持和鼓励。但是,他们毕竟还小,认识水平和判别是非的能力有限。要求小学生对所有问题都能识别得一清二楚也是不现实的。正因为这样,才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变得如此重要,而不可有半点忽视。 当然,对教师来说,更为困难的是面对开放的课堂,面对个性化阅读和自由表达时产生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偏离应如何正确引导?如果只是作抽象的理性说教,即使学生表面上表示认可了,也并不真正解决思

    24、想问题。正确的做法应当如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要提倡平等对话,在“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同时,“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并经常地能够“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案例】在教学麻雀这篇课文时,老师要小朋友设身处地地思考:如果你就是老麻雀,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实话实说,展示了不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位女学生怯怯地说:“我不敢冲下去和猎狗斗,我胆小,怕怕死。” “你敢于说真话,这个态度很好。”老师给予了正面鼓励。 “我也不会。因为那样做,老麻雀是死定了。”这是另一位女同学。 “你是估计了双方力量对比的差异,才这样认识的。一般是会这样想的。”老师还是客观地

    25、评价了学生的认识。 又一位男同学说:“我觉得那样做不是真正的勇敢,老麻雀怎么斗得过猎狗,不但救不了小麻雀,还会搭上一条命,多不值得。” “你是很冷静地作了估计之后,才得出了不合算的结论。这不是一点没有道理。”老师点了点头。 “我会想,反正孩子注定没命了,我去白白送死,还不如回去再孵一窝小麻雀。”另一位男同学说。 话音刚落,许多同学都笑起来。老师说:“你真会精打细算啊!” “那么,有没有同学会像老麻雀那样做呢?”老师再耐心启发。 “我会去试试。因为以弱胜强是常有的事,不去试试就输定了,去试试,才有可能战胜对手。” 老师说:“这话有道理,弱者不能老受人欺侮呀,当然要反抗一下。” “论身躯、体力,老

    26、麻雀当然不是猎狗的对手,但母爱的力量使它顾不上一切了。” “老麻雀当时只想到不能眼睁睁看着亲骨肉被吃掉,就不顾一切冲下来了。” “说得真有道理!”老师称赞说,“救孩子要紧呀,老麻雀根本不会去考虑这是不是真正的勇敢,也不会去细致盘算怎样才划得来,更不会想到因为可以再孵一窝小麻雀,而对孩子见死不救呀!” 这可真是小学生自由思想的展示、交汇、碰撞和升华。学生的价值取向,当然有是非对错,但能够想啥说啥,说出来总比捂起来好。但说出来之后,教师必须在珍惜学生自由感悟的同时,进行富有人情味和说服力的耐心引导,以平等的对话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周一贯)解读6:语文教学应

    27、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解说】“对话”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马丁布贝尔)“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教学本身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拥有对话的性格。”(克林伯格)这就是“教学对话原理”。教学对话就是建立在这一原理之上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作为“文本”的教材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相遇,通过两者之间对话式的相互作用,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目的。 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对话主要是以文本为中介进行的平等的精神交流。民主、平等是“对话”的第一法则。如果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就无法对话。真正的对话是

    28、在民主与平等的前提下,师生双方精神敞开后的互动交流。民主与平等包括知与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而言,教师与学生只是先知与后知的关系,不存在施恩者与受恩者的关系,不存在尊卑关系;从情的角度而言,教师与学生一样,拥有独立的人格,拥有自由意志,拥有丰富敏感的内心世界,拥有舒展生命、表达自己的空间。师生关系只有民主平等、亲密无间,如形与影的自然亲和,似声与响的相得益彰,教学对话才能在心灵的层面上真正地进行。 师生对话是一个永远未完成的动态生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既应保持必要的权威,而又不能以绝对真理的拥有者自居,不搞单向传递的独白式教学,不扼杀儿童不断提出“为什么”时的猜想

    29、冲动,不磨灭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究世界的好奇心。教师只是一个话题的提供者,对话环境的创设者,对话教学的主持人,儿童表达独特见解的谛听者与欣赏者。由于打破了教师独白、学生倾听的“万马齐暗”的局面,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的个性得以扶植和张扬,建设性、创造性的“冲突”得以认可与欣赏,于是,学生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和依附中超越出来。在对话的场景中,由于充分展开了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独特存在的价值,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悦,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语文教学中,师生平等对话始终创造着一种无法预约的精彩。下文案例可窥一斑。 【案例】蒲公英对话教学片段

    30、 师:请同学们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生1“第二年的春天,落在沙漠里的蒲公英种子早已干死,落在湖泊里的蒲公英早已淹死,只有落在泥土里的种子茁壮成长起来”读了这一节,我想,蒲公英的种子离开了妈妈,可能枯萎,也可能毁灭,但是它们如果不离开妈妈,就永远没有新的生机。 师:你的理解很深刻!对我也有所启发。我认为,动物也一样,如强大的狮子老虎,年幼的时候就要各自独立,再如弱小的鸟雀,也不能永远在父母的羽翼之下。离开父母的动物会有两种结局:一是因不能独立而失败,二是因自己的发展而茁壮成长。倘若他不肯离开父母,就只有前面的一种结局。 生2:在这一方面,有的人还不如蒲公英。例如,我爸爸要到深圳去工作,爷爷、奶奶

    31、都哭着不让离开。 生3:我想,蒲公英既是妈妈的孩子,又不是妈妈的孩子。说它是妈妈的孩子,因为没有妈妈就没有它;说它不是妈妈的孩子,是因为它一旦离开了妈妈,就是大地的孩子。 师:妙!有哲理!有一位思想家说:“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他们是生命的子与女,你是一具引你的子女好比有生命的箭借你而射向远方。”我想,一个有眼光的父母应该像一杆枪,把孩子装入抢膛,瞄准地球的一个方向,随时扣动扳机,把孩子射出去!(同学们开怀大笑)解读7: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 【解读】“开放”与“封闭”是相对应的。封闭的语文课程把学生的视野框定在教科书和课堂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其丰富的语文生活隔离开来,远离了学生的生活

    32、需要。这样的语文课程必然是封闭而呆滞的。 而开放的语文课程则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归,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强调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密切语文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既引导学生利用教科书学习语文,又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和空间,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这样的语文课程必然是开放而有活力的。 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具备如下特点: 1从功能上看,开放的语文课程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2在结构方面,开放的语文课程应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层面。在课程类型方面,应包括语文学科课程和语文综

    33、合性学习。 3从课程目标上来看,开放的语文课程应包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态度和情感、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等层面,而不应仅仅局限于系统的语文知识的传授。 4从语文课程存在的方式来看,开放的语文课程不限于教科书、教室,不限于校园,而是与家庭、社会生活密切相连。 5从实施来看,开放的语文课程强调师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强调师生对课程的构建。 (解读撰稿:夏家发)解读8: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解读】汉语言文字特别具有灵性。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以形表义、形神兼备。以汉字为载体的汉语,重意会不重规则,没有分词连写,少有性、数、格的区别,语言凝练但意蕴丰厚,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悦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