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zk中国古代史秦汉.docx

    • 资源ID:11231865       资源大小:215.75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zk中国古代史秦汉.docx

    1、zk中国古代史秦汉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专题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考点二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时空框架】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经历秦、西汉、王莽新、东汉四个朝代秦代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南海【阶段特征】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政治:随着秦汉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封建社会的主宰。中央集权制度开始确立并初步发展。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代,度量衡、货币的统一,为国家的统一和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但秦的暴政又极大破坏了社会生产力。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汉朝在经济上有了大发展。农业方面:铁农具牛耕普及,精耕细作技术发展,耦犁,耧车等。手工业方面:杜诗发明水排,我国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世界;出现青瓷制造技术;丝织业发展并大量外销。商业方面:汉武帝时期,盐铁专卖等重农抑商政策,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政策,以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出现一些商业城市如长安、洛阳。对外贸易发展,开通丝绸之路。思想文化:秦朝:焚书坑儒,实行法家思想;汉初黄老思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统治思想。西汉发明了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传到西方,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汉朝文学成就是汉赋。绘画艺术有所发展。【梳理知识】【典型例题】(广东省某校2011届高三

    3、上期期中文综)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个历史时期是指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解析】B。这四件大事分别指疆域基本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开创君主专制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由此判定为B项。一、经济(一)秦汉时期的农业1.耕作工具的进步(1)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2)西汉时的耦犁(西汉赵过)与犁壁,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典型例题】“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在东

    4、汉时期逐渐推广到全国,分析下列提供的几种情形,其中直接有利于推动当时“铁犁牛耕”耕作方式普及的因素有( )东汉时,“二牛抬杠”式的耦犁被一牛挽犁的耕作方式取代小农户个体经营方式的不断发展西汉用煤炭作燃料冶铁和东汉时期冶铁鼓风工具得以改进盐铁官营制度的推行,使官营冶铁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A B C D【解析】本题需要一定的历史常识和思维能力。直接有利于“铁犁牛耕”推广的:一是需要牛,一是需要铁。由“二牛抬杠”式的耦犁到“一牛挽犁”无疑等于提供了更多数量的牛;两汉时期冶铁技术的进步无疑提供了更多的铁。而官营的冶铁手工业主要铸造兵器,且产品并不是用于民间。小农户个体经营方式的发展与牛耕的普及也并无

    5、直接关系。所以答案为D2.耕作技术的进步(1)春秋时期的垄作法在当时世界上是先进的(2)西汉时的代田法比撒播方法先进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在同一地块上的田垄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高考真题】(2011年山东省文综10)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解析】B。可以运用排除法,A、C两项中的“铁器”、“牛耕”已经在春秋战国时期用于农业生产,不选;D项“雇佣关系”开始于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时,不选。B项说明了“四齿钉耙”这种农业生产工具反映的农业耕作模式,可选。耕作制度的发展(1)两汉以

    6、一年一熟为主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推动力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高考真题】(2011年福建省文综14)图4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在汉代就已出现 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A B C D【解析】C。坎儿井起源于西汉时期的龙首渠,可选;根据材料可知正确;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到坎儿井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可选;根据所学知识在坎儿井之前还有著名的水利工程如都江堰等,排除项。(二)秦汉时期的手工业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

    7、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1、代表行业(1)高超的冶铸技术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2)享誉世界的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3)异彩纷呈的丝织业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2、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1)地位: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2)外输: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典型例题】“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诗中的名句。然而楼兰古国在唐代以前已销声匿迹,留下了千古之谜。楼兰国的

    8、兴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A丝绸之路的开辟 B农耕文化的发达C旅游业的发展 D战略位置的重要【解析】A。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对丝绸之路的识记能力. 丝绸之路曾是汉唐时期东西方的重要交通线,由于商业贸易的繁盛,在此线上兴起了诸如楼兰等许多古国古城.(三)秦汉时期商业初步发展1、重农抑商政策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还不高。【知识链接】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

    9、,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商业的艰难发展“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商业还是得到了发展。【高考真题】(2011年福建省文综15)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宝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百姓皆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解析】D。本题所引材料的意思是当今虽然法律轻视商人,而商人实际上已经富贵了;法律尊重农民,而农民事实上却已贫贱了。所以一般俗人所看重的,正是君主所轻贱的;一般官吏所鄙视的,正是法律所尊重的。因此,A、B、C三项表述都错误,只有D项是对材料意思

    10、的准确概括。2、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特点:设置在县治以上的城市;市、坊严格分开;官府设市长和市令管理;有严格的时间、地点限制二、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一)秦朝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概述(1)含义:包括专制主义(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组织形式)两个概念。 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皇位终身制,世袭制,个人专断独裁。 中央集权: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没有独立性,必须绝对服从中央。(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萌芽于战国(商鞅变法),初建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宋元,强化并发展至顶峰和转向衰落于明清。2、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确立至高

    11、无上的皇权。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 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制定法律,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3、内容:秦始皇所创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中央集权的三公制度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度。(1)至高无上的皇权皇帝的权利: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皇帝制的特征(基本内涵)a皇权世袭权利不可转移 b.皇权至上地位不可僭越c皇权独尊扩大权威【合作探究】:皇帝制度的本质与影响是什么?(1)本质:皇帝制度的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2)影

    12、响:这种至高无上的皇权专制不仅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而且也是维护“家天下”的重要保障。它为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中央官制三公诸卿制1)中央官制的设置集其职能: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2)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总的特点 :中央机构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行政体制。军国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中央机构各部门执政相互牵制。军国大事,先进行朝议、最后

    13、由皇帝裁决,以减少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充分体现了“家天下”的特点(3)郡县制的全面推行秦始皇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县制的由来)、(依据课本略)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郡县职能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秦时,户籍的保存与管理。赋税徭役的征调以及地方军队的基本编制都是以县为单位的,县级机构秦朝实行统治最重要的一及机构。秦以后郡制没有保留到封建社会后期,但县制却长期实行。郡县制的影

    14、响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这套从中央到地方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人国家政治体制之中。【高考真题】(2010年新课标卷文综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解析】:D。依据郡县制的突出特点(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来判断,其余三项是表象和作用,不选。【高考真题】(2011年福建省文综38(1)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

    15、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以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制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顾炎武郡县论(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8分)【答案】:王夫之: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顾炎武: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积极作用: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其制为历朝所沿用。【解析】:从关键句“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可

    16、以看出王夫之的观点是: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事事而制之”可以看出顾炎武的观点是: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根据所学知识不难知道。【合作探究】: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何异同点(1)不同点:分封制是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 分封的诸候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诸候国拥有很强的地主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制是地主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的权力

    17、的大小。(2)共同点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地方行政制度都曾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在中央管理地方制度方面,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和创新。4秦朝官僚机构的特点与作用(1)特点:选官不问身份实行了俸禄制度。官位不世袭,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2)作用这套官僚体制的确立,在全国确立起当时世界最发达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这不仅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而且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发展和巩固。5、中央集权的作用及影响(1)积极对秦朝:疆域初步奠定。巩固统一,中华民族逐步形成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2)消

    18、极:皇帝专制权威激化了阶级矛盾爆发农民起义秦朝土崩瓦解,随着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越来越占主导地位。【典型例题】(2011安庆模拟)“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材料中实现“法令由一统”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解析】选D。阅读材料,从“平定天下”“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等信息,可以判断为秦始皇统一中国,联系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秦实行郡县制,官吏由皇帝统一任命,符合“法令由一统”的信息,故答案为D。【典型例题】封泥是将稠泥

    19、浆贴在捆好书绳的简策的锁口处,在其尚存软性的似干非干之时,用刻好的印章在封泥上盖印(压印),从而留印迹于封泥之上。从下图秦印封泥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秦左丞相 秦廷尉封泥秦朝设立左右丞相制度 秦朝实行分封制秦朝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秦朝廷尉由丞相直接任免A B C D【解析】C。主要是仔细观察图片,尽可能从图片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正确,因为从对图片的说明中可知;错误,因为同学们非常清楚秦朝实行的是郡县制,而不是分封制;正确,因为丞相属于三公之一、内史则属于九卿之一;错误,因为秦朝实行的是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廷尉由皇帝直接任免。【典型例题】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

    20、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以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南海郡相当于他的封地【解析】秦始皇建立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的表现之一,因此南海郡要受到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并不是郡守的封地,故选D。【典型例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各地设官职以掌管兵、刑、钱、谷等事,并依靠地主、绅士作为全部封建统治的基础。 -毛泽东选集【材料二】君主政

    21、体的原则总的来说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君主政体、专制制度和暴政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说法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材料三】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恣纵,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皆受成事,倚辩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下闻过日骄,下慑伏欺以取容。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秦始皇本纪回答:(1)阅读材料一,关于毛泽东所叙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试以秦始皇举措加以论

    22、证之。(2)据材料二、三,结合秦朝史实,说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答案】(1)政治上,确定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中央管制的三公九卿制度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经济上,实行并保护土地私有制,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2)这种制度具有独断性和绝对性,秦始皇依靠手中绝对权力以采用严刑酷法的方式控制人民,统治时徭役、赋税繁重,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愚民政策,使人不堪重负,这种制度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往往会因皇帝的才识和品质的好坏发生大起伏变化。(二)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两汉时期郡国并行制和“推恩令”(1)背景:汉初在地方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各国,郡国二制并行。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

    23、但有时也会与朝廷对抗。(2)措施:汉武帝在汉景帝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3)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2、汉武帝削弱相权【合作探究】:汉初丞相与秦丞相的职权有何不同?这种变化有何影响?(1)职权:秦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受御史大夫和太慰牵制。(2)影响:君权受到严重削弱,汉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合作探究】:面对汉丞相位高权重,汉朝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目的何在?(1)措施: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设“中朝”,

    24、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原来的三公九卿成为执行机构“外朝”。)(2)目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典型例题】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通“无”)骨肉根本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汉初统治者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分封制 B.分封诸侯王 C.颁布推恩令 D.设置尚书令【解析】选B。从材料看,刘邦认为秦始皇废分封的做法,导致内外没有辅佐和支持者,为此刘邦实行分封诸侯王的措施,B项符合题意。A项明显与材料不符;C、D两项属于汉武帝的措施,故排除,答案为B。【典型例题】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治安策”主要体现

    25、为( )A采纳董仲舒建议 B实行郡国并行制 C颁行推恩令 D设立刺史官职【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推恩令”。 “推恩令”不是选项A中人物提出的。该书是贾谊写的,处在汉武帝时期,是汉朝的强盛时期,而选项B是在汉初,选项D是监察官,故ABD均与题意不符。“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材料中指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国小”,结合题意,只有选项C符合要求。三、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高考真题】(2010北京文综1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解析:D,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主流思想的理解。根据材料

    26、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先秦法家理论家是韩非子,而汉朝时使儒家成为统治思想的新儒学代表是董仲舒,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合作探究】:材料一:教材P8引言部分材料二: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材料三:汉武帝即位时,西汉国库中积蓄了大量的粮食和钱财,国家势力相当雄厚,有条件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国家也存在土地兼并、商贾膨胀、王国问题、边境不宁等问题。 中国古代史(1)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地位怎样?原因是什么?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原

    27、因:儒家思想不符合当时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需要,违背了历史发展。(2)根据材料一到了秦朝儒家思想的地位怎样?原因何在?怎样评价焚书坑儒? (2)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以“焚书坑儒”压制儒家思想。原因:儒生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利于秦朝维护大一统的局面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而法家思想主张改革和建立中央集权国家,适应了地主阶级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的要求。评价:统一了思想,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使古代的文化典籍遭到极大的破坏;钳制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思想上的活跃。总之时代的需求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根据材料二到了西汉治国的指导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采取了哪些措施?(3)西汉

    28、建立后治国的指导思想是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原因:西汉统治者接受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训。(主观原因)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不得不采用休养生息政策。(客观原因)措施:与民休息(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4)根据材料三,西汉初期以“无为”的黄老之学为统治思想,出现了怎样的后果呢? (答案略)(5)根据材料三分析汉武帝时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是什么?汉武帝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为此在政治、经济、思想 、军事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原因: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经济恢复,社会安定,国力日盛土地问题、边

    29、境问题与王国问题严重,迫切需要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采取的主要措施:即汉武帝 “有为”的表现政治:必修:P12、P14a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b加强皇权: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经济:必修:P17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稳定物价。实行货币官铸、盐铁专卖、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思想:必修:P8“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军事:课外补充:成功反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等【典型题例】(2010哈尔滨三中、东北育才、大连育明、天津耀华四校二模)史载汉初曹参为相时,任官选用不善辞令的忠厚长者,而对追逐功名利禄之徒一

    30、概不用;省事节用,量刑从宽;对下属不苛察细过,虚怀自持。这种施政思想符合( )A儒家学说 B墨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道家学说解析:D,汉初由于经济衰退,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采用黄老思想治理国家。而材料就体现了黄老思想的“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简化事情,不用权谋。(一)思想: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董仲舒的思想主张重要内容(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典型题例】2010年1月15日下午15时31分左右(北京时间)出现号称“千年最长日环食”天象奇观。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解析:C,天子代表天管理民众,但是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


    注意事项

    本文(zk中国古代史秦汉.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