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施工工程地质岩芯描述细则及范例.docx

    • 资源ID:11341922       资源大小:38.08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施工工程地质岩芯描述细则及范例.docx

    1、施工工程地质岩芯描述细则及范例工程地质岩芯描述细则及范例 有机质土的描述 颜色、状态、气味、有机质含量及其分解情况、夹杂物质量等特征。 描述范例: 淤泥:灰黑色,流塑,饱和。含贝壳及有机质,手捻具滑腻感,略具腥臭味。淤泥质土:深灰色,软塑,主要由河流环境沉积而成的软土,大多数为粉质粘土和粘质粉土,含各种有机质和贝壳。 泥炭质土:深灰色或黑色,主要由炭质有机质及粘土组成,有腥臭味,能看到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渣。浸水体胀,易崩解,干缩现象明显。 泥炭:深灰色或黑色,主要由炭质有机质组成,结构松散,土质很轻,暗无光泽,浸水体胀,易崩解,干缩现象极为明显。 土类的描述碎石类土的描述 颜色、颗粒级配、颗粒

    2、形状、颗粒排列、颗粒的母岩成份及其大小(一般和最大粒径)、含量、硬度(风化程度)、湿度、密实度,充填物的性质、物质成份、充填程度等。 描述范例: 碎石土:黄褐色,饱和中密,主要成分为弱风化页岩、砂岩等,呈尖棱状及少量岩夹土状。充填物为杂粒砂和粘性土,其中7-7.2为粘性土,灰褐色,软塑。岩芯采取率=75。 细圆砾土:褐黄色,母岩为花岗岩、闪长岩、片麻岩,粒径220约占60、2040约占20,余为砂类土充填,多呈圆棱状,大小混杂,分选性差,稍密中密,1.702.40潮湿,2.40以下饱和。或:2-20mm的占55、20-60mm的占10、大于60mm的占5,余为杂砂充填岩芯呈散状。 粗圆砾土:褐

    3、黄色,母岩为片麻岩、花岗岩,砾径2040约占10、4060约占20、60100约占60,间隙充填物为石英砂和粘性土,岩石多呈圆棱状,稍密,潮湿,饱和。或:20-60mm的占55,60-100mm的占5,100-200mm的10,余为土砂充填。 卵石土:灰褐色,密实,饱和母岩以砂岩为主,少量花岗岩,呈圆棱状,质硬,粒径60-80mm,最大120mm,含量约60%,间隙充填石英砂及粘性土.。 粗角砾土:灰褐色,中密,稍湿。母岩为灰岩、砂岩,呈尖棱状,质硬,粒径20-60mm,最大100mm,含量约55%,间隙充填石英砂及粘性土。砂类土的描述 颜色、砂的矿物成份、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

    4、密实度、夹杂物等。 描述范例: 中砂:灰白色,稍密,潮湿。以石英、长石为主,浑圆状,级配良好。含少量粘性土。粉土的描述 颜色、夹杂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等。 描述范例: 粉土:褐黄色,稍密,潮湿。以粉粒为主、粘粒为次,部分细砂。摇震表面反水,粘性小。刀切面不光滑,手捻摸时感觉有细颗粒存在或感觉粗糙,干土时用手易捏碎。粘性土的描述 颜色、状态、夹杂物、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粘性、土层结构等。 描述范例: 砂质黄土:褐黄色,土质较均匀,粘性土含量较高,手搓有明显砂感,岩芯多呈饼状,散状为次,稍密,潮湿,0.000.40为种植土,含植物根茎和有机质。或:浅黄色,土质均匀

    5、,具孔隙,粉粒含量高,稍湿、稍密,岩芯多呈散状。或:以黏粒为主,坚硬、硬塑,稍湿、密实,岩芯呈长、短柱状。 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成份以粘粒为主,粉粒为次。粘性较好,刀切面稍光滑(或较光滑),土质均匀。干土时用锤易击碎、用手难捏碎。为泥岩风化残积土。 粘土:灰褐色,软塑,成份以粘粒为主,粘性良好,刀切面光滑,土质均匀、局部含约5%粗砂,偶见少量有机质。 亚粘土:褐黄色,母岩为全风化灰岩,潮湿饱和,软塑。 红粘土:棕红色、褐黄色,覆盖于碳酸盐系岩层之上,且液限50%的高塑性粘土, 铁铝氧化物胶结。夹风化残留物质。上硬下软、表面收缩、裂隙发育。有地裂现象。遇水软化、失水收缩强烈。混合土的描述 混

    6、合土:由细粒土和粗粒土混杂且缺乏中间粒径的土。成因: 主要有坡积、洪积、冰水沉积、湖积、滑塌堆积、残积等。在潮湿状态下往往呈可塑状,干燥后能保持原来的形状。如不除去其中的粗颗粒,又不能象粘性土那样可以搓成细条。 花岗岩残积土是一种较典型的混合土人工填土的描述 颜色、物质组份、硬质物含量、密实程度、各类杂物的含量、大概堆填成因、时代。根据物质组分和成因特点可进一步分为素填土、杂填土、填筑土、冲填土。 冲填土:由水力冲填泥砂形成; 填筑土:按一定标准控制材料成份、密度、含水量,分层压实或夯实而成。 描述范例: 素填土;灰色,松散潮湿。由粘性土、石英砂及少量碎石组成,为建房平地基之弃土。硬质物约含5

    7、%。 杂填土:褐黄色,稍压实,稍湿。主要由粘性土和砖块、碎石、瓦片组成,含少量生活垃圾。硬质物约含55%。岩石的描述 岩石的描述首先应分清三大类岩石。描述内容应包括:岩石定名、颜色、风化程度、主要矿物、结构、构造、节理、岩芯完整性指标(RQD)。对沉积岩应着重描述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物成份和胶结程度,对岩浆岩和变质岩应着重描述矿物结晶大小、结晶程度。除上述内容外,岩芯编录还应描述: 、岩芯完整程度:分为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极破碎五个等级。 、裂隙发育程度:分为不发育较发育发育很发育四个等级。裂隙的张开或闭合,是否有充填物。 、岩芯完整程度和裂隙发育程度应与岩石的风化等级相对应,通常情况

    8、下:未风化W0-完整,不发育;微风化W1-完整、较完整 ,不发育、较发育;弱风化W2-较完整、较破碎,较发育、发育;强风化W3-破碎、极破碎,发育、很发育;全风化W4-极破碎,很发育。 、岩石的新鲜程度,硬度及岩芯节长。节长划分标准:单节长20cm,称为“长柱状”;20cm单节长10cm,称为“短柱状”; 10cm单节长5cm,称为“饼状”;5cm单节长,称为“块状”。还应写明节长的范围值注明以那一级为主。沉积岩类 描述范例: 泥质粉砂岩:紫红色,全风化,原岩结构尚可辩。岩芯呈(坚硬)密实土状,夹少量强风化岩块。吸水后易软化、崩解。 泥岩:灰色,全风化,原岩结构已全部破坏,岩石已风化成土状及块

    9、状,岩石质软,手可掰断、捏碎,岩芯呈短柱状。或:灰色,弱风化,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不发育,岩体完整,岩质较软,锤击声哑,岩芯呈长柱状、柱状,节长一般3050,最长90,RQD90. 粉砂岩:褐红色,强风化,粉粒结构。裂隙很发育,岩芯极破碎,以块状为主,局部岩夹土状(或土夹岩状),岩块质软,手可捏碎(或手可掰断,锤击声哑、易碎等)。 砂岩:深灰色,强风化,砂状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呈块状、饼状,少量短柱状,含细角砾。或:深灰色,弱风化,砂状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充填物为方解石,岩石破碎呈柱状、短柱状,少量块状、饼状,含细角砾,节长10-20,40. 砂岩

    10、:橘红色,全风化,潮湿,饱和,密实,主要矿物为石英,长石,原岩结构尚可分辨,石英保持原岩形状,长石已分化成土状,岩质软,手可捏碎,岩芯呈柱状、散状,少量长柱状。或:棕红色,弱风化,泥、钙质胶结,粉、细砂粒状结构,厚层状构造,成分.岩质坚硬,岩芯呈长、短柱状。 细砂岩:褐红色,弱风化,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层面轴夹角25。泥质胶结,胶结一般。裂隙发育、微张且泥质充填,偶见炭质呈条带状(或团块状)分布(或局部裂面见炭质薄膜)、污手。岩芯破碎,以块状、饼状为主,短柱状为次,节长10-15cm。RQD=35%。 砾岩:杂色,强风化,砂砾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胶结松散,砾径5-10,最大20,岩芯呈散状

    11、,少量柱状。 灰岩:灰色,弱风化,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裂隙较发育、密闭-微张,充填方解石脉。局部溶蚀较强烈,溶孔呈蜂窝状、孔径5-25mm。岩质新鲜、较硬,锤击声脆。岩芯较完整,以长柱状为主,短柱状为次,少量块状、饼状,节长10-25cm,最长45cm。RQD=85%。 溶洞:无充填。(或:半充填,充填粗圆砾及粘性土;或:满充填,充填黄褐色粘性土,软塑状。)泥灰岩:灰浅黄、暗紫红等色。弱风化,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方解石及粘土矿物(25-50%)组成遇稀盐酸强烈起泡,盐酸作用后常有泥质残留。 含砾砂岩:紫红色,弱风化,砂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含砾石。砾石母岩以砂岩为主、花岗岩为

    12、次,砾石质硬,呈圆棱状,粒径2-60mm,最大120mm,含量约30-40%,局部达70%。铁-泥质胶结、胶结较好。裂隙较发育且密闭,裂面偶见铁质浸染。岩芯较完整,以短柱状为主,饼状、块状为次,少量长柱状,节长10-25cm,RQD=65%。 石英砂岩:白色,以石英、少量的长石及燧石组成,砂状结构,碎屑磨圆度较好,大部分为硅质胶结。 高岭石粘土:白色、浅灰色、淡黄色,主要为高岭石(90以上)其他还混入黄铁矿、菱铁矿、石英、长石等,泥质结构、鲕状结构,致密状,性脆,有滑感,加水成可塑性。 页岩:灰褐色、强风化,泥质、砂泥质结构,薄层状、块状、片状构造,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呈砂状或角砾状及少量岩夹

    13、土状,岩质较软、手可掰断。岩芯采取率=50,RQD=0。其中(特殊情况下描述到最后)或:全风化,原岩特征可辩,吸水后软化崩解,岩芯呈碎粒集合体状态,手可捏碎。 炭质页岩:黑色,强风化,泥质结构,薄层状及片状构造,裂隙发育,岩质较软,经机械破碎呈砂状和角砾状及少量岩夹土状,污手。岩芯采取率=75。或:黑色,弱风化2,主要成分为碳物质、生物,泥质结构,薄层状及片状构造,裂隙较发育,岩芯较完整,以短柱状、柱状为主,块状、片状为次,节长10-20cm,最长45 cm,岩质较软、锤击声哑,污手。岩芯采取率=90,RQD=25%。 凝灰岩:有灰白、粉红、紫、黑色等。由90%以上的火山碎屑物组成,其中小于2

    14、mm的碎屑含量在50%以上,具凝灰结构,碎屑呈尖棱状或弧面棱角状,颗粒大小不均匀。胶结物为火山灰。 构造角砾岩:浅灰色,弱风化,碎裂结构、块状构造。角砾母岩为石英砂岩,呈棱角状,粒径2-10mm,最大150mm,含量约90-95%。硅质胶结,胶结较好,岩质硬,锤击声脆。裂隙较发育,岩芯较破碎,以块状、饼状为主,短柱状为次,节长:10-15cm,RQD=36%。 火山角砾岩:有灰、绿、黄等,弱风化,火山碎屑物组成,碎屑结构,为角砾构造,砾径一般大于100,砾石多为仿锤形,胶结物多为火山灰及一些小碎屑。岩浆岩类 花岗岩:灰绿色,弱风化,花岗结构(或细粒、中粒、粗粒结构),块状构造。裂隙较发育,岩芯

    15、较完整,以柱状为主,少量块状,岩质新鲜,致密坚硬、锤击声脆,节长1015cm、最长35cm。RQD=70%。 或:颜色,强风化W3,原岩结构清晰,斜长石风化剧烈,钾长石晶体一般完整,手可捏成砂状,颗粒间连结力减弱,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岩块手可掰折断。 或:颜色,全风化W4,原岩结构尚可辨认,长石已风化成高岭土,钾长石斑晶风化后内部常有硬核,石英颗粒基本保持原岩中点形态,含白云母碎片,岩芯以土状为主,手易捏碎。变质岩类 描述范例: 石英岩:白色、浅红色,主要由石英、长石组成,其次为云母、绿泥石、磁铁矿、石墨等,等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致密坚硬,不能劈成薄片,现玻璃或油脂光泽。 大理岩:白色、灰色等

    16、,主要成分以方解石、白云石为主,橄榄石、蛇纹石、石榴石、辉石、角闪石、云母、绿帘石为次,等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加稀盐酸起泡剧烈,小刀可刻划。 板岩:黑色、灰黑色,主要由粘土、云母、绿泥石、石英、长石组成,矿物颗粒甚细,结构致密,变余结构、板状构造,岩质致密而均匀,具光滑的板状形态,是由页岩经低级变质的产物,锤击声脆。 千枚岩:绿色、深灰色及黑色,绢云母、石英、长石、方解石等矿物,结晶较细,构造介于板岩和片岩之间,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外形似板岩,但较板岩脆,表面现显丝绢光泽,易分解薄而平的石板。 片岩:银灰色,强风化,鳞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为云母,角闪石,岩芯多呈柱状,少量散状,

    17、节长10-15Cm,岩芯较软,手可掰断,指甲可刻划。(或:岩芯呈砂状、小角砾碎块状,属机械破碎) 云母片岩:灰色、黑色,主要由云母组成,少量石榴子石、蓝晶石、石墨等,鳞片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极易沿片理方向分开、是中变质作用的产物。 片麻岩:褐黄色,全风化,原岩结构构造基本破坏,局部可见原岩结构,成分以石英、长石、云母为主,岩芯多呈散状,少量块状。或:灰黑色,强风化,鳞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多呈砂砾状及块状,岩质较脆。或:岩芯经机械破坏呈细角砾状,粒径2-20mm,局部夹柱状,节长15Cm 矽卡岩:暗绿、暗棕色,由石榴石、辉石或绿帘石等组成,块状或斑

    18、杂结构,晶形完整粗大,常疏松多孔,有时为细粒或致密状,比重较大,中酸性侵入岩与碳酸岩类岩石或中基性火山岩接触变质而成。岩性描述的内容 对各类岩质岩层的描述,一般应包括岩石名称、颜色(新鲜、风干、湿润的颜色)、成份(矿物成份、化学成份)、结构和构造,岩相变化,成因类型,特征标志,厚度,风化程度与裂隙情况,产状要素,地层时代和接触关系等。除此以外,对各类不同的岩层,还应有下列不同的描述重点:沉积岩类 对碎屑岩类应描述颗粒大小、形状、成份、分选情况,胶结类型和胶结物质的化学成份,层理(平行层理,斜层理,波状层理和交错层理),层面构造(如波痕、泥裂等)和结核等。 对泥质岩类应描述物质成份,结构层面软化

    19、、泥化和崩解特性等。 对化学和生物岩类应描述化学成份,结晶情况,特殊的结构和构造(如鲕状结构、晶粒结构、生物结构、碎屑结构、竹叶状构造、斑点状构造,虎斑状构造等),层面特征及可溶性与岩溶现象等。 沉积岩的构造 按层理的稳定性分为平行的、斜层的及波状的,按层厚则分为:巨厚层(h1m),厚层(0.5mh1m),中厚层(0.1mh0.5m),薄层(0.01mh0.1m);微层(页片理)(0.001mh0.01m),显微层(h0.001m)。 沉积岩按胶结物分为 硅质、铁质、钙质及泥质等。 结合具体工程,对上述各种岩类,应着重描述软弱夹层,如页岩、泥岩、石膏、煤层、泥炭等,研究其分布、层位、层次层间接

    20、触性质、厚度和延续等情况。岩浆岩类 对侵入体应描述其与围岩间的穿插和接触关系,接触带特征,所处的构造部位和构造环境、流线、流面、析离体和捕虏体等情况,并根据岩性,岩相特征,划分出岩相带,描述岩床、岩墙、岩脉的风化破碎情况和软弱矿物的富集带等。 对喷出岩应描述喷发与溢流的形式,岩性岩相的分异变化规律,构造情况,注意喷发或溢出次数及各次间的间歇情况,玄武岩中熔碴、气孔等。 岩浆岩的结构:、按结晶程度分为:全晶质、半晶质及玻璃质结构;、按结晶颗粒的相对大小分为:等粒及斑状;、按结晶颗粒的绝对大小分为:粗粒(5mm);中粒(1-5mm);细粒(1mm);微粒(0.2mm)。岩浆岩的主要构造分为:块状、

    21、带状、流纹状、气孔状及杏仁状等。变质岩类 对千枚岩、板岩类应注意片状、板状劈开的情况,泥质、炭质、钙质等软弱夹层,千枚岩的软化,板岩的泥化等情况。 对片岩类应注意片理、原岩层理、劈理的产状及各自的发育程度,各向异性及破裂劈开的情况;软硬矿物或片状矿物的富集和风化情况,沿片理的滑动蠕变情况,对泥质钙质片岩,还应注意其风化、泥化情况和失水崩裂现象。 对片麻岩类应描述片麻理构造,岩石的均一性和变化规律,软硬矿物的含量及其风化特性,软弱变质岩带或夹层,并结合变质作用,考虑其与侵入体、岩脉和区域构造的关系。 对混合岩类应考虑混合岩化程度,混合岩的类型,及其演变情况,必要时进行混合岩带的划分。 大理岩与钙

    22、质岩石应注意溶蚀情况。 变质岩的结构分为:碎裂结构,变余结构及变晶结构等。 变质岩的主要构造有:块状、千枚状、片状、片麻状、及条带状等。对松散土层的描述 对碎石类土应描述名称、颜色、成因类型、物质成份、颗粒级配、形状、风化程度、磨圆度,充填物的成份、性质及含量,潮湿程度与密实程度等。 对砂类土应描述名称、颜色、物质成份、颗粒级配、成因类型,粘性土含量,密实程度和潮湿程度等,以及干燥和潮湿时的状态。对粉土应描述名称、颜色、成因类型、结构特征、密实程度、潮湿程度等。 对粘性土应描述名称、颜色、成因类型,含有机物的性质及含量,结构特征、稠度、以及亲水与失水时的状态,当区分新老粘性土时尚应判定其堆积时

    23、代。注 意 ! 工程地质的有关术语: 岩石-指单一的不包含明显结构面的岩石块体。 岩体-工程影响范围内,有相当体积的岩石天然地质体。 结构面-岩体内具有一定方向,延伸较长,厚度较小的地质界面或裂面。如层面、片理面、节理面、断层面、层间错动面等。粘性土野外鉴定的步骤:首先用刀将新鲜湿润的土芯破开,观察颜色、夹杂物(较大)、光泽反应及土层结构等;再用手按、捏、搓条,查看状态、夹杂物(较小)和粘性等。 粘性土的野外鉴别:a、粘土:湿润时用刀切、切面很光滑,手捻摸时、有滑腻感、且感觉不到有颗粒的存在,湿土能搓成小于0.5mm的土条(长度不短于手掌);干土时坚硬、类似陶器碎片,锤击方可打碎且不易击成粉末

    24、。b、粉质粘土:湿润时用刀切、切面规则、稍有光滑面,手捻摸时、感觉有少量细颗粒、稍有滑腻感,湿土能搓成0.5mm的土条(长度不短于手掌);干土时用锤易击碎、用手难捏碎。 c、粉土:湿润时用刀切、无光滑面且切面粗糙,手捻摸时、感觉有细颗粒存在或感觉粗糙,湿土能搓成23mm的土条(长度不短于手掌);干土时用手易捏碎。 土的颜色不能用“土黄色”,常见的几种黄色有:桔黄色、棕黄色、浅黄色、灰黄色、褐黄色、黄褐色等。软弱面的岩芯鉴定和描述: 1、断裂面(带)岩芯的鉴定和描述 a名称:如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断层泥等; b颜色:如单色,复色,形容色; c物质组成:包括夹杂物、填充物、胶结物的成分,形

    25、状,大小等;d断裂带结构:指断裂带物质的破碎、胶结程度;e断裂面的力学特征:檫痕,镜面,阶步,挤压,揉皱及其方向等;f岩层的倾角:上盘,下盘,断裂面(带)等;含水情况。 2、滑动面(带)岩芯的鉴定和描述 .土质滑坡滑动面(带)的岩芯鉴定和描述 a. 注意研究软弱面(带)的位置,这些软弱面(带)是土层的薄弱环节,往往是滑动面(带)的位置,应仔细描述其物质组成; b.观测地下水与软弱面(带)的关系,地下水软化土体,若两者联系密切,滑动面(带)往往发生在这些地方,应仔细描述其可塑状态;c.仔细观察软弱带物质组成及夹杂物等,并将该段岩芯晾干,用锤轻轻敲开,若见有檫痕和滑面时,应用刀剖开滑面测量起倾角;

    26、d.注意发生缩孔现象和套管变形的部位,并进行丈量和记录,这些地方往往是滑动面的位置。 .岩质滑坡滑动面(带) 的岩芯鉴定和描述 a 、与司钻者密切配合,记录好软弱带和空洞的位置;b.仔细观察软弱带的物质组成并与上、下地层的岩芯相比较;c.观察软弱带颗粒的形状特征,如棱角的损坏、挤压痕迹等;d.观察和测量软弱带(面)上下岩层倾角的变化情况及其关系;e.地下水的情况:如初见水位,稳定水位等;f.及时注意孔壁掉块、套管变形位置的深度丈量和记录,这些地方往往是滑动面的位置。 铁路工程岩土分类及其性质的划分仅列出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中常用的分类标准及部分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

    27、程(TB10041-2003) 土的分类及名称 土的颗粒分组 碎石类土 颗粒直径d(mm) 漂石(浑圆或圆棱)或块石(尖棱)大d800, 中800d400, 小400d200 卵石() 200d60 粗圆砾()60d20 细圆砾()20d2 砂类土 砂粒 粗2d0.5 中0.5d0.25 细0.25d0.075 粘性土 粉粒 0.075d0.005 粘粒 d0.005 砂类土的划分砾砂 粒径大于2mm颗粒的质量占总质量的25-50%。 颗粒比高粱米粒大粗砂 粒径大于0.5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 颗粒比小米粒大中砂 粒径大于0.25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 颗粒与砂糖近似细

    28、砂 粒径大于0.075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85%。 颗粒与粗玉米粉近似粉砂 粒径小于0.075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 颗粒与小米粉近似 注:定名时应根据粒径分组,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粘性土的划分 塑性指数Ip 注:Ip=WLWp WL液限p塑限粉质粘土 10Ip17 粘土 Ip17 粘性土塑性状态的划分 液性指数IL 坚硬 IL0.0 N63.532 硬塑 0.0IL0.5 32N63.58软塑 0.5IL1.0 8N63.52 流塑 IL1.0 N63.52标准贯入锤击数粘性土:坚硬 N63.535 拇指压不动 硬塑 35N63.518 拇指压有凹坑 可塑 18N6

    29、3.57N63.54 食指压有凹坑 软塑 4N63.52 食指可插入岩芯 流塑 2N63.5岩芯可缓慢塑流,成扁圆形砂类土的密实程度的划分密实 Dr0.67 N63.530 中密 0.67Dr0.4 30N63.515稍密 0.4Dr0.33 15N63.510 松散 Dr0.33 N63.510动力触探锤击数 土的密实程度碎石类土的密实程度应根据结构特征、地貌、自然坡形态、开挖及钻探情况确定。 碎石类土密实程度的划分 密实N63.532 骨架颗粒交错紧贴连续接触,孔隙填满、密实。天然陡坡稳定,坎下堆积物较少。镐挖掘困难,用撬棍方能松动,坑壁稳定。从坑壁取出大颗粒处,能保持凹面形状。钻进困难,

    30、钻探时,钻具跳动剧烈,孔壁较稳定。中密10N63.520 骨架颗粒排列疏密不匀,部分颗粒不接触,孔隙填满,但不密实 。天然坡不易陡立或陡坎下堆积物较多。天然坡大于粗颗粒的安息角。镐可挖掘,坑壁有掉块现象。充填物为砂类土时,坑壁取出大颗粒处,不易保持凹面形状。钻进较难。钻探时钻具跳动不剧烈,孔壁有坍塌现象。 稍密5N63.510 多数骨架颗粒不接触,孔隙基本填满,但较松散. 不易形成陡坎,天然坡略大于粗颗粒的安息角。镐较易挖掘。坑壁易掉块,从坑壁取出大颗粒后易塌落。钻进较难。钻探时,钻具有跳动,孔壁较易坍塌。 松散N63.55 骨架颗粒间有较大孔隙,充填物少,且松散。锹可以挖掘。天然坡多为主要颗

    31、粒的安息角。坑壁易坍塌。钻进较容易。钻进中孔壁易坍塌。 岩石和岩体的分类 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划分 极硬岩: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难击碎;浸水后大多无吸水反应未风化或微风化的花岗岩、片麻岩、闪长岩、石英岩、硅质灰岩、硅质胶结的砂岩或砾岩等 硬岩:锤击声较清脆,有轻微的回弹,稍震手,较难击碎;浸水后有轻微的吸水反应弱风化的极硬岩;未风化或微风化的熔结凝灰岩、大理岩、板岩、白云岩、灰岩、钙质胶结的砂岩、结晶颗粒较粗的岩浆岩等。 较软岩:锤击声不清脆,不回弹,较易击碎;吸水明显,浸水后指甲可划出印痕 强风化的极硬岩;弱风化的硬岩;未风化或微风化的千枚岩、云母片岩、砂质泥岩、钙泥质胶结的粉砂岩、砾岩、泥灰岩、页岩、凝灰岩等。 软岩:锤击声哑,无回弹,有凹痕,易击碎;浸水后手可掰开 弱风化-强风化的硬质岩;弱风化的较软岩和未风化或微风化的泥质岩类:泥岩、煤、泥质胶结的砂岩和砾岩等。 极软岩:锤击声哑,无回弹,有较


    注意事项

    本文(施工工程地质岩芯描述细则及范例.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