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二节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

    • 资源ID:11362401       资源大小:22.33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二节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

    1、第二节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二节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_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二节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一、教学目的: 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升高温度时化学活动性; 了解碳各种单质物理性质差异虽大却具有相同化学性质; 初步了解化学反应伴随的能量变化; 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掌握单质碳可燃性和还原性。二、教学重点:碳单质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教学难点:碳单质与氧化铜、二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反应。三、教学用具:小黑板、投影机。四、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碳的几种单质,碳的单质有哪一些呢?其中炭黑可用于制造墨水,如我们使用的碳素墨水,用碳素墨水书写的字长时间不变色,而蓝色墨

    2、水易变色?为什么呢?这个原因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关于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附学习目标: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升高温度时化学活动性;了解碳各种单质物理性质差异虽大却具有相同化学性质;初步了解化学反应伴随的能量变化;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掌握单质碳可燃性和还原性。学生自学、教师巡堂指导附自学提纲: 我国古代用墨书写的字画,年深日久为什么不变色? 回忆碳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不是碳与氧气反应都生成二氧化碳? 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观察实验5-4,说出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 碳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吗?如果能,会生成什么? 没有化学反应热,这个世界

    3、会变成什么样子?具体做法:学生根据自学提纲阅读课文,阅读时注意看不懂的内容,并对看不 懂的内容作好标记;老师巡堂分类指导,同时观察、了解学情;师生共同研讨自学提纲,对自学知识进行强化。巩固练习,强化知识练习:A.单项选择: 北宋黄庭坚用墨书写的字“笔意”二字至今仍完好如初这是因为 ( )。 A墨不易褪色 B.碳不溶于水 C.碳有还原性 D.碳在常温下性质稳定 某黑色固体加热后变成红色物质,同时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 体, 这种黑色固体是( )。 A.氧化硐 B.木炭C.铜、木炭混合物 D.氧化铜木炭混和物 碳与氧气化学性质相似之处是( ) 可燃性还原性 氧化性 都是单质都难溶于水 A. B.

    4、 C. D.B填空: 写出由碳生成一氧化碳的两个化学方程式,前者说明碳有 性,后者说明碳具有 性。 黑火药由木炭、硫粉、火硝(KNO3)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点燃爆 炸后生成硫化钾、氮气和二氧化碳,写出化学方程式 。C.选做题: 下列变化中单质碳作还原剂的是 ( )。 A. C CO B. C CO2 C. CH4 C D. CO2 CO 用木材做桩,常将埋入地下部分烧焦 ,目的是 ( )。 A.烘干木材 B.使木材变更结实 C. 烧死虫子 D. 形成化学性质稳定的炭层 相同质量的碳完全燃烧生成CO2和生成CO所消耗氧气质量的比 为( )。 A. 2 : 1 B. 1 : 2 C. 14 : 1

    5、1 D. 11 : 14 有A、B、C、D四种单质,通常情况下A、D是无色气体,B为 红色固体,C是灰黑色固体,进行实验: 在D中加热B,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物质E。 C与E混合高温下得到B和一种无色气体。 气体A与E加热反应得到B和一种常温下是元色液体物质。 推断A、B、C、D并写出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小结: 单质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升高温度时化学活动性; 碳各种单质物理性质差异虽大却具有相同化学性质; 碳单质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布置作业。附板书设计: 1教学教案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电子云的含义2、使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3、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6、,4、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教学重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导学题纲1、电子为何不会被原子核吸引到核内?2它的运动的是否有如卫星一样有特定的轨道?3我们看到的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演示意图中有多少个电子。4总结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1什么是电子云,2是一种物质?7能量大稳定还是能量小稳定?原子希望自己稳定还是不稳定?8根据已有知识分析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多少个9总结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引言我们知道在原子内原子核的质量很大,体积很小,犹如足球场上的一粒沙就集中了足球场的质量一样,而电子的质量很少。1、电子为何不会被原子核吸引到核内?提示;人造卫星为何不跌回地球,人又如何把卫星召回地

    7、形学生活动:电子高速运动现在我们分析一下我们熟悉的最快的卫星与的电子的运动情况比较一下速度半径(m)质量Kg卫星7,96400n吨电子220010-10911*10-31(我们享受到的最快的交通工具是飞机n*102(m/s)我们电子的速度一下子就到北京了在那么小的范围,高速度运动,1秒钟电子要转多少个圈,2它的运动的是否有如卫星一样有特定的轨道?仪器演示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分析(,而我们的肉眼只能接受0。几秒的事物变化就如看电影我们都已经分析不出它的不连续性。学生必须记住我们所看到的现象只有一个电子在运动)3、学生活动:总结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师生共同活动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1)运动空间小

    8、。高速运动。(1)运动时没有固定的轨道。(2)在离核远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少,(3)近的地方出现机会多。再次演示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情况,引出电子云的概念4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的一定范围内出现,好象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人们形象地称它为电子云。观察书本P124页强调(1)图中只有一个电子(2)每个小黑点的意义(3)小黑点的稀、密代表的含义5.分析如卫星一样离子地球远的运动速度大,还是近的速度大?运动速度大运动能大,则相对能量较大。离核近的电子层能量低,离核远的能量高分别叫第一电子层、第二电子层.或K、L、M?。6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能量大稳定还是能量小稳定?原子希望自己稳定还是不稳定?

    9、(1)电子尽量先排能量低的电子层,(2)再排能量高的。分析就如同一个国家生活安定的地方当然大家都想去,但这是不现实的每个地方的人口密度是有限的,所以每个电子层能容纳的电子数也是有限的。学生活动根据已有知识分析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多少个(3)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4)最外层不(5)能超过8个(6)次外层不(7)能超过18个类推倒数第三层不(8)能超32个电子。练习东方高考配套,第一题。第二题。写出Br,SMg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写出K,F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老师分析-有些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较复杂,我们主要学习主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118号,日后再详细分析)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1外

    10、电子运动的特征:高速无固定轨道(多出现于)离核近处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电子尽量先排能量低的电子层,再排能量高的。(2)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3)最外层不能超过8个(4)次外层不能超过18个类推倒数第三层不能超32个电子。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对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推动作用;2、认识学习和研究化学的意义;3、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增强学习化学的责任感。能力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孩子们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的能力,一些课外实验的开展则锻炼了他们的探究动手能力,并以此训练他们善于发现,善于总结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和物质。探究目标:丰富的探究活动,多

    11、样的教学手段,帮助孩子们去认识化学的作用,认识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探究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团结协作,于劳动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重、难点: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促进社会发展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回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设计:引言: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象“有趣的化学”、“漫游化学世界”,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者由学生自己课前收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通过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当然也可利用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引入。(看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自学:阅读课本物质的“为什么?”实验一:碳酸

    12、氢铵的受热分解小结: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摆脱愚昧和无知(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其他内容,如封建的一些迷信和FLG等)实验二:水的污染和净化实验三:铁制品的锈蚀小结:化学在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讨论:目前人类面临的几大污染问题小结:适当介绍绿色化学幻灯:化学促进科技发展的一些资料(也可以书本为蓝本介绍)讨论:就今天学习的内容,你能谈谈化学与我们的关系吗?总结:化学科学是极富魅力的科学,它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为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希望同学们勇敢的跨入化学科学的殿堂,积极进取努力学好化学!布置作业:、列举四位著名的化

    13、学家及其主要成就、列举三项当代社会面临的三大问题、列举三项古代著名的化学工艺及其出现的最早年代、找到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常见塑料(有机玻璃、聚酯材料、聚苯乙烯等材料)的初步认识方法课后自评: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最早发现的朝代制造青铜器商代瓷器东汉末代到六朝冶铁炼钢春秋战国黑火药唐朝造纸汉代酿酒殷周之际碳酸氢铵加热水+二氧化碳+氨气元素符号:碳C;氢H;氧O;氮N化学式:水H2O;二氧化碳CO21、举例四位著名的化学家及主要成就2、举例三项当代社会面临的问题 【目的要求】:1.认识氢气的物理性质,重点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并结合性质了解氢气的用途。2理解点燃氢气前为何要先验纯的原理,掌握验纯的方法。

    14、3从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4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推导问题解决问题,综合及归纳等思维能力。5使学生初步树立量变引起质变以及对立统一辨证唯物主义思想。【重、难点】:氢气的化学性质【教学方法】:实验引导,观察分析,结合多媒体直观形象化,学生为主体。【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一台;实验室制取氢气仪器一套;试管;铁架台;尖嘴和长玻璃管各一个;酒精灯;塑料罐;烧杯;火柴;氧化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提问:一般来说,空气中不含有的气体有:A氧气B氢气C稀有气体D水蒸气(学生回答)引言:为什么空气中一般不含有氢气呢?因为它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很少,主要存在于化合物中。

    15、为了获得氢气,上节课我们用什么方法制取了氢气?(展示一瓶氢气)它是什么颜色什么气味的气体?这属于氢气的什么性质?(学生回答)氢气还有其它什么性质呢?氢气又有何用途?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演示实验:完成氢气吹肥皂泡的实验。提问:我们看到肥皂泡迅速上升,这说明了氢气具有什么性质?(学生回答)学生活动:阅读课本53页第一自然段(阅读后由学生回答总结氢气的物理性质)引言:在化学上更重要的是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那么,氢气有什么化学性质呢?氢气在常温下性质稳定,但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演示实验:完成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的实验。投影:观察思考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什么现象?产生什么物质?

    16、如何用文字表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从实验中得出氢气具有什么化学性质?播放CAI录相: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师生活动:结合观察思考题及放大的实验现象,学生回答及写文字表达式,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氢气的可燃性。引言:是否点燃氢气都能安静地燃烧呢?让我们观察一个实验。演示实验:完成氢气和空气混合引燃爆炸实验。学生讨论:1对比爆炸实验和燃烧实验,在反应原理上有何特点?2同样是氢气和氧气的反应,为何产生不同的现象呢?请回顾第一章学习的爆炸的知识思考讨论。(先分组讨论,然后选代表回答,教师评价)播放CAI动画:演示并解释为什么纯净的氢气与不纯的氢气点燃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引言:是否只要氢气中一旦混有空气,

    17、点燃就一定会爆炸呢?讲解:爆炸极限知识及使用可燃性气体的安全知识。引言:在实验室,我们在点燃氢气前必须进行验纯工作,否则易引起爆炸。我们怎样才知道氢气是否纯净呢?请看演示实验。演示实验:边演边讲实验室检验氢气纯度的操作方法及判断方法,并向学生说明此操作是很安全的。学生活动:学生用笔代替试管模拟操作,让一位学生上台演示验纯操作并判断是否纯净。引发思考: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经检验不纯而需要再检验时,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然后才能再收集检验,否则易发生危险,这是为什么呢?演示实验:用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点燃听到尖锐爆鸣声后,将试管横放浸入水中,让水从试管口缓缓流入,将管内未熄灭的火焰赶

    18、出,并用纸条置于管口点燃,纸条可燃烧。提问:为什么纸条会燃烧?说明了什么问题?用排水法收集时,需要这样做吗?(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5页注解)小结:请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要点,教师予以补充。作业布置:课本58页第2题1、2、3(第二课时)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氢气的哪些性质?点燃氢气前为何要先验纯?氢气还有什么化学性质呢?演示实验: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投影:思考讨论1实验观察到什么现象?2为什么氧化铜会变成铜,而氢气却变成水?3在反应中氢气发生了什么反应,表现了什么性质?氧化铜又发生了什么反应,表现了什么性质?4氢气和氧化铜两者存在什么反应关系?5试管口为何向下倾斜?通过氢气的导管为何要插到试管底部?6为什么要先通人氢气后加热,实验结束后要继续通入氢气直至试管冷却为止?播放CAI录相: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结合录相播放,学生思考讨论上述问题)加热板书:氢气十氧化铜铜十水(置换反应)(H2)(Cu0)(Cu)(H20)电脑CAI动画: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教师边播放边组织讨论并讲解)板书:(2)还原性(写在文字表达式上方)-用于冶炼金属&n12下一页


    注意事项

    本文(第二节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