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教育史》胡金平版教学内容大纲.docx

    • 资源ID:11404393       资源大小:115.21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教育史》胡金平版教学内容大纲.docx

    1、中国教育史胡金平版教学内容大纲04级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教育史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Chinese Education总课时:48 理论课时:48 总学分:3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1、课程性质:中国教育史是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学位课程。2、课程开设的目的:通过学习中国教育史知识,使学生对教育专业和教师职业有较深入的了解;引导学生在把握中国教育发生、发展和变迁基本历程和趋势的基础上,形成既继承优秀教育传统、又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历史借鉴和教育科研能力,以适应未来教师工作的需要。3、课程主要任务:掌握中国教育发展

    2、的基本线索与常识;引导学生把握中国教育的历史特点、地位与得失;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借鉴。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要以唯物和辩证的历史观为教学指导思想。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发展趋势,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与理念去指导、研究教育教学问题。3、教学过程要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指导自学,师生互动”的师生关系,也要形成“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的方法。为此,教师应注意既“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开展学术讨论和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第一章古代学制篇第一节文教政策一、古代文教

    3、政策的变迁1、秦以前文教政策的变迁(古代教育奠基时期(1 “政教合一,学在官府”(”奴隶”制时代(2 “百家争鸣,学在四夷”(春秋战国,过渡时期(3 “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秦代,“封建”制初立2、两汉-南北朝“封建”文教政策确立与发展(古代教育发展时期(1 “兴儒倡学,官私并荣”(汉代(2 文化教育的自发性(魏晋南北朝3、唐宋文教政策的完备化(古代教育繁荣时期(1 “三教并用,教育鼎盛”(唐代(2 “重文尊士,理学广传”(宋代4、元明清文教政策的专制性(古代教育衰落期“思想控制,文教如网”。二、我国古代文教政策的基本特点1、政府重教,视为统治之道。2、文教政策有鲜明政治性,服务政治、德育(人

    4、伦道德教育为重。3、重视官学(主要是大学,容纳私学,形成一定的互补性。4、学校教育与取士选官制度的合一。5、贯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者并重的精神。第二节官学制度一、教育的起源与学校的产生1、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原始教育的幼稚性及其特点。2、学校产生于文明时代之初(1 学校产生的历史条件(2 学校的起源与产生途径“庠”养(老与教的合一;“校”、“序”军体教育活动;“成均”音乐教育(与祭祀有关。二、奠基时期的官学1、“奴隶”制时代官学及其代表:周代(见示意图(1学校系统。(2学生:修业、入学年龄与资格。(3教育内容:德、行、艺(六艺、仪。(4教师:官师一体。西周官学系统示意图:南学(成均天子设北学

    5、(上庠大学辟雍(太学中央:国学诸侯设东学(东序(泮宫西学(瞽宗西周官学小学塾(闾设庠(党设地方:乡学序(州设校(乡设2、“封建”官学的胚胎:战国“公室养士”(例:齐国稷下学宫三、古代官学制度的确立与发展1、汉代的官学系统(1 “封建”及古代官学制度的确立:汉武帝兴官学(前124年建太学(2 官学系统(见示意图大学:太学中央特殊学校:鸿都门学(文艺专科学校小学:四姓小学(贵族学校汉代官学学(郡设校(道邑设地方庠(乡设(小学序(聚设2、汉代太学概况学生;教授;教学;考试。四、古代官学制度的完备:唐代1、官学系统(见示意图:唐代官学系统示意图:直系官学中央地方东宫崇文馆_门下省弘文馆 | 国子学 |

    6、 太学 | 四门学府学市学尚书省礼部国子监律学(长史 县学| 书学州学镇学唐代官学 | 算学 | _广文馆_祠部崇玄学太卜署卜筮学府医学市医学中书省太医署医学州医学镇医学小学漏刻学秘书省司天台天文学历数学校书郎校书学太卜寺兽医学类型:专修儒经;专门学校(含实科学校;2、学校类型与分级特殊学校分级:研究院;大学;专科;小学3、官学的各项制度(1学生:入学资格;入学年龄与年限;(2 教师及其考核; (3 师生见面礼; (4 假期;(5 修课规定;(6 考试; (7 学生学籍管理; (8 教育行政体制。4、唐代官学特点:“封建”官学走向成熟的标志(1形成了完备的官学系统(类型、级别等。(2各级教育行

    7、政和各种教学管理制度臻于完善。(3入学资格等级森严。(4形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实科学校(其中医学特别发达。(5学校与科举的关系十分密切。(6学校教育对外空前开放,周边国家纷纷前来留学。五、古代官学制度的发展与衰落(五代清1、入学资格放宽,教育对象扩大。2、学校类型与教学内容更加多样、丰富。3、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的发展。4、日益成为科举的附庸第三节私学制度一、古代私学发展概述(春秋战国之际兴起1、基本线索2、发展原因二、经师讲学1、两汉经师讲学的初兴:董仲舒、郑玄2、宋代经师讲学的发达:胡瑗(安定“苏湖教法”三、书院制度兴衰1、书院起源(唐末五代的庐山国学2、书院兴衰基本线索3、书院在组织管理和教学

    8、上的特点(1 教学、研究、藏书与议政多功能的合一。(2 以“讲会”制度展开学术争鸣。(3 教学活动实行门户开放。(4 注重学生的自学和自主能动性。(5 师生关系融洽。四、蒙学教育(私立为主1、蒙学的出现与变迁:概念名称;趋势2、蒙学的教师:身份地位特点3、蒙学的教育内容与教材:分类;特点;评析4、蒙学的教法特点第二章古代考试(取士篇第一节早期任官取士制度述略一、先秦的取士办法1、三代的“世卿世禄”制2、春秋战国的“养士”制度二、察举制(汉宋初1、汉代选士制度种种:察举、任子、征辟、太学考试入仕等2、西汉的察举制(武帝时立:主要科名演变与废止评价三、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1、曹魏的九品中正制(文

    9、帝时立:实行目的;选士办法;评价2、选士制倒退原因第二节科举制(隋-清一、科举制的产生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考官取士制度1、科举制的主要特点2、科举制产生的原因3、科举制的创立(有9种观点二、唐代的科举制1、考生及报考办法2、考试科目与方法(1 考试科目: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书、明算(2 考试内容与方法内容:经书、时务、诗赋。方法:帖经、口义、墨义、策问、作诗赋。3、应试生涯4、唐代科举的作用与影响三、宋代科举制的改革与发展1、宋初科举制的发展(1 严格考试。(2 增加取士名额。(3 对科举出仕的规定。(4 改岁举为三年一举。2、王安石改革科举:(1“三舍法”。(2改革考试形式四、明清

    10、科举制的八股化与没落1、明清科举制的进一步完备2、明清科举的内容与文体:八股文介绍(1898年废止3、科举制的废除(1905年第三章古代教育思想篇第一节孔子及其教育思想一、生平与教育活动二、孔子的教育观1、教育作用论:治国之道、修身之道。2、教育对象论:有教无类。3、教育目的论:育“君子儒”;子夏:“学而优则仕”。三、孔子教育的内容:文行忠信1、思想道德。2、处世原则。3、新“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4、孔子不教:鬼怪、科技、兵战。四、孔子的主要教学原则与方法启发式(首创1、启发诱导。2、因材施教。3、学思、知行并重。4、实事求是。5、博约兼顾,由博反约。五、孔子论教师和教学态度1、

    11、诲人不倦,无讳无隐。2、以身作则,身正为范。3、学而不厌,教学相长。4、无常师,百事问。5、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第二节孟子及其教育思想一、生平与教育活动二、孟子的教育观1、教育作用论:存心养性德政治国2、教育目的论:育明人伦之士、大丈夫(重“内圣”、道德。3、教育内容论:“申之以孝悌之义”三、孟子的主要教学原则与方法存养式、内发式1、学而重思,深造自得。2、循序渐进,顺其自然。3、专心致志,持之以恒。4、重视启发,寓教于事。四、孟子的道德教育原则与方法1、持志养气。2、意志锻炼。3、严于责己。4、改过迁善。第三节荀子及其教育思想一、生平与教育活动二、荀子的教育观1、教育作用论:化性起伪调一民众

    12、2、教育目的论:治国人才(重“外王”、治术3、教育内容论:“礼”与“法”三、荀子的教学思想渐积式、外铄式1、思而重学,强调力行。2、循序渐进,积善积学。3、解蔽救偏,兼陈中衡。4、虚一而静,专心有恒。四、荀子论教师1、君师并称。2、近师与好师。3、师云亦云,尊师从师。4、教师的自身修养。第四节学记中的教育思想一、礼记简介二、学记的教育思想世界上首部教育教学理论专著1、教学相长。2、启发诱导。3、豫时孙摩。4、长善救失。5、尊师重道。第五节董仲舒及其教育思想(略一、生平与教育活动二、董仲舒的教育观:“性三品说”三、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略四、董仲舒的教学思想五、董仲舒的道德教育思想第六节朱熹及其

    13、教育思想一、生平与教育活动二、朱熹的教育观1、教育宗旨与目的。2、分段教育理论:小人之学、大人之学。三、白鹿洞书院教条(揭示简介1、办学宗旨:“五教之目”。2、教学步骤:“学之序”。“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3、修身原则:“修身之要”。4、行事原则:“处事之要”。5、交往原则:“接物之要”。四、教学经验与读书法(善教亦善导教学之道读书之法(1 专一有恒 (1 居敬持志 (2 着紧用力(2 循序渐进 (3 循序渐进(3 明理力行 (4 切己体察(4 温故知新 (5 熟读精思-(5 善于启发 (6 虚心涵泳(6 因材施教第七节王守仁及其教育思想一、生平与教育活动:“破山中贼”与“破心中贼

    14、”二、王守仁的教育观三、教学原则与方法1、读书为明心。2、鼓舞式蒙学。3、自求自得,独立思考。4、知行合一。第八节王夫之及其教育思想一、生平与教育活动二、王夫之的教育观三、王夫之的道德观:“理欲统一,理在欲中”四、教学原则与方法1、行先知后,知行并进。2、学思结合,博学审思。3、循序渐进,渐积不息。4、自勉乐为,自修自得。第四章近代教育改革篇(1840-1949第一节近代教育的艰难探索一、晚清教育的变迁(1840-19111、概述:(1 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张之洞:“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15、2 太平天国革命派洪仁玕:“自古名人姓字标,岂关逞智负辛劳。顶天报国存公道,便是才谋德最高。”(3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2、洋务运动中的教育改革(19世纪60-90年代(1 办新学堂; (2 留学教育3、清末“新政”的教育改革(1901-1906(1 废除科举制(1905(2 颁行新学制“癸卯学制”(1904(3 修订教育宗旨(1906二、民国时期的教育变迁(1911-19491、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改革(1911-1916(1 革命前的办学活动(2 临时政府的改革措施(“壬子、癸丑学制”(3 北洋军阀的教育复古2、“五四”运

    16、动至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改革(1915-1927(1 “五四”前后的教育改革思潮(2 学校教育的改革实践(3 1922年的学制改革(“壬戌学制”(4 重要的办学活动3、大革命失败后国统区的教育变迁(1927-1949(1 修订“三民主义”教育宗旨(2 学校教育的“强化”措施(3 2,30年代的乡村教育三、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实践(1919-19491、新民主主义教育及其开端2、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方针、特点与经验第二节近代学制的变迁一、清末“癸卯学制”(1904:1、由来2、图表(见示意图3、要点“癸卯学制”示意图28岁通儒院(5年实高范优分科大学堂(3-4年业等7学级年21岁堂师高等学堂、大预(3年本中

    17、科等师初中学堂(5年预实516岁范级科业年学艺高等小学堂(4年实初堂徒业级9年7岁初等小学堂(5年蒙养院(不限二、民初壬子、癸丑学制(12,13年学制:1、由来2、图表(见示意图3、要点壬子、癸丑学制示意图24岁大学院(不限研究科本科大研究科学分科 (3-4年 7高本专门本年师科修大学预科学校学科17岁科 ( 3 年 校专初师实甲413岁(5年 业种中学校(4年 补年习乙种实业高等小学校(3年 科76岁初等小学校(4年年蒙养院(不限三、壬戌学制(1922年新学制:1、由来2、图表3、要点壬戌学制示意图:24岁大学院(不限大学6年18岁专门学校校(4-6年 职高级中学(含职业科、师范科师6年12

    18、岁校初级中学校(3年范高级小学校(2年6年6岁初级小学校(4年4岁幼稚园(2年附:中国教育史专题思考题第一章:一、试述我国古代文教政策的基本特点。二、评述我国历史上官学与私学之关系,试结合当今教育改革谈谈看法。三、唐代官学主要有哪些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它的完备化?四、概述我国古代官学发展的主要特征。五、概述唐以后官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六、试述书院制度在组织管理和教学上有哪些特点。七、试评述古代蒙学教法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影响。八、概述胡瑗“苏湖教法”要点并进行评价。九、从我国古代私学发展的历史看民间办学需要哪些基本条件?第二章:一、概述中国古代选仕制度变迁的趋势,谈谈您对考试制度改革的见解。二、对

    19、唐代科举制度进行评价,兼评析教材观点。第三章:一、简述孔子在教育上的主要贡献(教育观、教学原则与方法。二、试比较分析孔子、孟子与荀子教学思想的差异及其原因,并进行评价。三、试比较分析孔子、孟子与荀子教师论的差异及其原因,并进行评价。四、学记的教学思想概述。五、评述朱熹的分段教育理论。六、简述王守仁的教学原则与方法。七、概述王夫之的教育观。八、古代有哪些人性论观点,如何评价?九、古代的学思观主要有哪些流派?教育中学思关系的实际走向如何?十、古代的知行观主要有哪些流派?教育中知行关系的实际走向如何?十一、请您分析一下,古代德育理论对今天有哪些借鉴意义?第四章:一、清末新政教育改革与辛亥革命时期的基

    20、本内容及其比较。二、“五.四”时期学校教育改革有哪些内容?三、解放区、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特点如何?四、近代三大学制及其异同如何?第五章:一、概述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二、概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三、概述陈鹤琴的教育思想。第三节近代教育行政机构的变迁一、清末教育行政机构的变迁(19051、中央:以学部取代国子监2、各省:设提学使司3、府厅州县:设劝学所二、民国初年教育行政机构改革1、中央:以教育部取代学部(19122、各省:以教育厅取代提学使司(19173、市县:以教育局取代劝学所(1923三、北伐时期的教育行政机构变革(19271、中央:设大学院取代教育部2、地方:设大学区取代教育厅四、部厅制的恢复(

    21、1928与民国初年部厅制的区别:隶属行政院而非总统。第五章近代教育思想篇第一节蔡元培及其教育思想一、生平与教育活动二、关于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五育并举三、自由主义的办学思想1、“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2、“教育独立”的观点及其实验3、民主办校原则四、“平民教育”思想与工学运动1、平民教育思想2、首倡女子高等教育3、提倡工学运动五、“自然主义”与“个性教育”思想1、对“封建”传统教育的批判2、教育要尚自然、展个性的观点3、个性教育在北大的实践第二节陶行知及其教育思想一、生平及其教育活动二、教育救国论三、生活教育论四、普及教育的思想五、民主教育理论六、儿童中心说第三节陈鹤琴及其教育思想

    22、(略一、生平与教育活动二、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三、活教育基本理论1、教育目的论:“培养现代中国人”2、课程论:“活教材”、“活课程”3、方法论:“从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四、“活教育”理论评价四、学时分配表: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教材:王凌皓主编中外教育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2、教学参考书: 注:备注带*者为较重要的参考书。六、有关说明1、先修课程:中国文化史。2、适用专业:教育系小学教育专业。3、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思考与借鉴;文献检索;讨论交流;一定的研究能力。4、大纲说明:理论课时将随见习、节假、讨论等占用课时情况相机微调。5、考核形式:(1期末闭卷。(2平时开卷:课堂讨论。6、执教者与制订人:蒋明宏。修订时间:2016年1月。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教育史》胡金平版教学内容大纲.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