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docx

    • 资源ID:11418118       资源大小:24.86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docx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钟卫华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定义述评1. 领袖人物给马克思主义下的定义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这一定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来加以界定的, 突出了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但是没有揭示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和本质, 也没有揭示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同时会被人误解为只要是马克思的言论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会把马克思主义不同时期形成的成熟的、 不成熟的观点都当作真理性的东西。 斯大林则认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的科学, 是关于被压迫和被剥削群众的革命的科学, 是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切国家中胜利的

    2、科学, 是关于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 ”这个定义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本质属性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但同样没有揭示马克思主义这门完整科学的研究对象,只强调了自然和人类社会,而把思维领域排除在外。可见,列宁和斯大林是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定义的。2. 国内学者给马克思主义下的定义国内学者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并根据自己的知识、 阅历和思维方式, 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定义, 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高放认为马克思主义是 “国际无产阶级领袖和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 ”这个定义是简洁的一个定义, 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某

    3、些1精髓,但不够完整。吴江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历史科学, 是一门迄今为止我们所获得的具有最高视野的阐述人类历史发展的科学, 也就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大史学,其中包括着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这一定义有其合理性,但同样会让人发生误解,很多人就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产物, 随着特定历史条件的消失和环境的变化,对今天马克思主义是否还适用提出了质疑, 甚至以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产物来否定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适用性。段若非也给马克思主义下了一个定义,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世界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特别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 更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4、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这一定义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言, 并没有反映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状况, 并且这个使用了“特别是、更特别是”的递进副词,这就“把关于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论,看成不是马克思主义特别、 更特别的内容;即使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论,也被看成不是马克思主义更特别的内容。”程恩富则认为,经过数十年国内外知识界对马克思主义定义的探讨和争论,可以给出马克思主义四层面的新定义: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 恩格斯创立和后继者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从创立主体层面界定),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术思想和科学体系 (从学术内涵层面界定) ,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

    5、及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指导思想和科学体系(从社会功能层面界定) ,是关于人生信仰和核心价值的社会思想和科学体系(从价值观念层面界定) 。”除此之外, 还有梅荣政、赵家祥、梁树发、郭大俊、桑志达等学者也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给出了自己的答案。2以上几种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有合理和创新的地方。但是,相比较而言,本人认为程恩富从四个方面来定义马克思主义, 是对马克思主义比较科学、全面、完整的概括。第一,这个定义既强调了这一理论的创立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又强调了后继者对这一理论的发展及贡献, 解决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否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问题。 第二,点明了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任何一门

    6、科学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 也有自己的研究对象,这个对象就是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第三,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实现人的解放的理论, 但人的解放必须根植于实践的过程中, 人的解放是一个过程, 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自己的政权,剥夺剥夺者,并发展生产力,实现共产主义才能最终完成。第四,第一次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信仰和价值体系。 马克思主义既是一种人生信仰,也是进步社会传播核心价值的重要基石。二、马克思主义的内涵阐释1.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后继者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这是从创立和发展的主体层面来界定什么是马克思

    7、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时代需要与继承人类文明成果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了相当的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已基本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特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以后, 整个资本主义的物质财富像泉水般涌现出来。 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巩固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另一方面也使其自身的内部矛盾不断显现出来。自 1778 爆发局部经济危机后,经济危机就周期性显现, 劳资矛盾不断激化, 工人运动频频爆发。 这促使生活在这一3时代的马克思、 恩格斯去思考这些现象产生的背后原因, 并在吸收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及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 特别是批判地继承了

    8、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创立以后, 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这种丰富和发展首先是马克思、恩格斯本人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不断充实和完善。 其次,其继承者根据不同的国情和实践对马克思主义作出的丰富和发展。 而第二种情况又表现为两个层次:一是领袖人物层次,二是学者层次。从领袖层次讲, 列宁首先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 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深刻分析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历史条件的前提下, 创立了帝国主义论。在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作斗争的过程中, 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以及马克思主

    9、义国家学说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新的理论概括。 在总结俄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基本原则。 十月革命胜利后, 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帮助中国的知识分子重新思考中国的命运和前途, 并导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 并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除苏联和中国外,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如朝鲜、越南、古巴、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人物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马克思列

    10、宁主义与朝鲜实际相结合形成的金日成 “主体思想”,与越南实际相结合产生的“胡志明思想”,与古巴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卡斯特罗思想等, 以及未执政的许多国家共产党领袖 (或领导集体) 的马克思主义各国化的重要思想, 均属世界不断发展着的广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4从学者层次讲,一大批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也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改革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为例, 刘国光的“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与计划的相融理论” ,于祖尧的“社会主义经济是特殊的市场经济理论” ,苏星的“社会主义股份制理论” ,许涤新和刘思华的 “马克

    11、思主义生态理论” ,张薰华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地租理论”,洪远朋的“经济利益综合理论”,程恩富的“新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创新理论” 等等,均属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理论和中国特色经济学的学术话语体系。在国外,斯威齐的“劳动与垄断资本理论”,巴兰的“增长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哈维的“新帝国主义理论”,曼德尔的“晚期资本主义理论”,宇野弘藏的“经济学三段理论”,伊藤诚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理论”等等,都在不同角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除经济学外,各个领域的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其他方面也进行了丰富发展, 把马克思主义学术思想推向新的阶段。总之,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 一是各国领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

    12、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形成了符合本国国情的立党立国、 治党治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二是以各国马克思主义学界围绕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哲学、政治学等学术理论, 构建和完善具有本国马克思主义特色、 本国风格、 本国气魄和本国语言的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各国政界和学界密切联系,相互支持,良性互动,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并取得了丰硕成果。2.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 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术思想和科学体系这是从学术内涵的层次来定义的。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意识形态理论, 同时也5是关于自然、 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术思想。 马克思主义以自然、 社会和思维发展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揭

    13、示了这一研究对象的一般规律, 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为核心, 包括政治、文化、历史、社会发展与自然的关系等诸多领域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 由于受社会生产力水平、 阶级根源和认识根源的制约,尽管在一般世界观上长期存在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 但这种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要么不彻底,要么两者是分离的。因此,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哲学,总体上是以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占统治地位的。 在社会历史领域,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尽管人们试图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的本质作出解释, 但是由于自觉不自觉地坚持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没有去考究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背后

    14、的原因是什么,不能正确说明或不愿意说明人民群众的活动在历史发展当中的作用。因而,在社会历史观方面,也只能是唯心的、不科学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吸收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 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 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 并把它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 终于发现了过去看来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 不过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和人的自觉活动结果, 从而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回答了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唯物史观创立以后, 马克思、恩格斯以它为指导, 从资本主义社会最常见的商品入手,通过分析研究,发现了劳动二重性,创建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15、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经济学史上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它把生产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揭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对立的根源, 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回答了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6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 英法等国家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 并对未来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作了许多天才的构想, 但由于认识不到资本主义雇佣的本质, 不懂得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不懂得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 因此他们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只能是一种空想。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为指导,把无产阶级解放

    16、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发现了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 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从而使空想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 回答了无产阶级向何处去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上进行的三大研究,获得了三大发现,创造了三大理论, 揭示了自然界、 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一门完整严密的科学。但这门科学是开放和与时俱进的。马克思指出:“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 ”恩格斯曾告诫保恩斯特: “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作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作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它就会转变为自

    17、己的对立物。”恩格斯还强调:“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 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这就是说,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提供的是一般原理和基本方法, 它是一个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和现存的条件, 一方面要对马克思主义这门科学不断进行丰富和完善, 另一方面要不断开拓创新。 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反映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保证其理论的完整性和科学性。3.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指导思想和科学体系7这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功能角度来加以定义的。

    18、 马克思主义既是革命性的,又是建设性的。马克思主义一方面有指导无产阶级起来革命、 推翻旧制度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有指导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如何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功能。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从理论上说, 马克思主义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 辩证法为什么会引起资产阶级的恼怒和恐怖?这是因为: “辩证法在对现存的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 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不仅辩证法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和批判的, 整个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也是革命的和批判

    19、的。 唯物史观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昭示了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阐明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根源。科学社会主义则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以及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在实践上, 马克思主义引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 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 “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 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 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前,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而马克思主义不仅在于解释世界, 更在于改变世界。

    20、 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的理论, 而是行动的指南。 马克思主义和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形成了列宁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总之,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那一天起,8就在全世界的工人阶级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并指导世界工人阶级兴起了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具有建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辩证唯物论强调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搞建设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邓小平讲:“实事求

    21、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 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如矛盾理论使我们正确认识到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的解决能够使其他矛盾迎刃而解;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理论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正确看待各种社会矛盾之间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要求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我国的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理论告诉

    22、我们, 一方面要对外开放, 另一方面要始终把发展的力量建立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之上。 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和诸范畴以及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对社会主义建设都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第二,唯物史观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阐明了人类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不管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是马克思主义的后继者,都非常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 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之后, 就必须“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 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 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 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

    23、产9力的总量。”邓小平讲: “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不仅要发展生产力,而且要解放生产力,并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作为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之一。 只有发展生产力, 才能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和实现共同富裕,使社会主义走向成功。唯物史观在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建设方面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第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以及在劳动价值论中所揭示的有关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一般理论,有关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理论, 资本循环与周转的理论, 社会再生产理论,等等,都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总之,

    24、马克思主义不仅是革命的、解构的;也是建设的、建构的,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指导思想和科学体系。4.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生信仰和核心价值的社会思想和科学体系这是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念层面来定义的。 马克思主义既是一种人生信仰,也是进步社会传播核心价值的重要基石。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涵盖理论、 学术、政治和生活等多种信仰在内的进步思想体系。而就这里要阐述的日常生活的信仰来说, 马克思主义者都是无神论者。 马克思在 23 岁时就确立了对无神论的信仰。他在自己的博士论文中明确指出了卢普达克把哲学带上宗教法庭的错误性。 并借普罗米修斯之口, 表达了自己反对一切神灵的

    25、唯物主义观点。他说: “普罗米修斯的自白总而言之,我痛恨所有的10神就是哲学自己的自白, 是哲学自己的格言, 表示它反对不承认人的自我意识是最高神性的一切天上的和地上的神。 不应该有任何神同人的自我意识相并列。 ” 在致阿尔诺德卢格的信中要求梅因要更多地在批判政治状况当中来批判宗教,而不是在宗教中来批判政治状况。 “因为宗教本身是没有内容的, 它的根源不是在天上,而是在人间, 随着以宗教为理论的被歪曲了的现实的消失, 宗教也将自行消灭。 ”与马克思确立无神论信仰相比, 恩格斯无神论信仰的确立则经历了更为曲折的过程。恩格斯出生于虔诚的基督教信仰家庭, 从小就受严格的宗教教育,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启

    26、蒙思想的影响以及自身的社会实践感受, 恩格斯也逐渐由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转变成一个无神论者。写于 1843 年的英国状况标志着恩格斯无神论信仰的确立。他说: “信仰逐渐淡化,宗教随着文化的日益提高而瓦解,但人还是没有看清, 他正在把自己的本质当作一种异己的本质来朝拜, 并加以神化。”他认为,宗教的本质不过是人和大自然的全部内容的剥夺,并把它转给彼岸之神的幻影, 然后彼岸之神大发慈悲, 把一部分恩典还给人和大自然而已。列宁在继承马克思、 恩格斯科学无神论思想的基础上, 把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思想继续推向前进, 并指出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里宗教存在的根源。 “劳动群众受到社会的压制, 面对时时刻刻给普

    27、通劳动人民带来最可怕的灾难、 最残酷的折磨的资本主义(比战争、地震等任何非常事件带来的灾难和折磨多一千倍)捉摸不定的力量,他们觉得似乎毫无办法, 这就是目前宗教最深刻的根源。 ” 毛泽东小时候受其母亲的影响, 也有过一段对神笃信的心路历程。 但随着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毛泽东的世界观也发生根本变化, 逐渐成为无神论者。 从以上概述我们可以看出, 不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还是后继者,无产阶级的领袖人物都是无神论者, 这种无神论的信仰源自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信仰。而对于人生价值的追求, 马克思主义者都把为全人类谋福利作为自己的理想11和人生目标,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28、,并把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形成了为人民服务这一进步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 中学时代的马克思就确立了为人类的幸福生活而工作的理想, 并辩证地论述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内在统一关系。他讲: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会彼此敌对、互相冲突,一种利益必定消灭另一种利益;相反,人的本性是这样的: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他强调: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

    29、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 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 而面对我们的骨灰, 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以自己的诺言选择了为全人类的解放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始终把人类解放的“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而实现了自身的完美。恩格斯出生在一个工厂主家庭, 生活条件优越。 但他放弃了 “资产阶级的社交活动和宴会、 波尔图酒和香槟酒, 把自己的空闲时间几乎全部用来和普通工人交往”。这样做,他感到既高兴又骄傲。之所以感到高兴,是因为他在了解工人的实际生活时度过了许多愉快时光。 感到骄傲,是因为这样一来他就有机会对这个受压迫遭诽谤的工人阶级给以公正的评价。 正是这种为工人阶级利益而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人

    30、生价值追求,使恩格斯成为值得人们尊重的一代伟人。列宁受家庭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 在中学时代就树立了与沙皇专制制度作斗争的人生志向,并为此遭受了反动的沙皇政府迫害, 走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道路,但从未改变解放劳苦大众这一人生理想, 并最终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2中国共产党的历届领导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并把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形成了以 “为人民服务” 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观和价值体系。毛泽东讲: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

    31、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 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 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党的根本宗旨,强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 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他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精神。邓小平则指出: “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 ”他反复强调,我们的工作要以“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拥护不拥护”、 “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考虑一切问题和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则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


    注意事项

    本文(什么是马克思主义.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