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15.docx

    • 资源ID:11539708       资源大小:51.15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15.docx

    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15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15)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李贺其一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其四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注释】箨(tu)落:笋壳落掉。长竿:新竹。茂陵:地名。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看母笋是龙材”和李凭篌引中“空山凝云颓不流”皆属侧面描写。B.“鸟重一枝入酒尊”句,言鸟栖竹枝之景映入酒樽,表现出清冷孤寂的心境。C.两首

    2、诗中都运用比喻,一状新竹之形,一摹老竹之声,生动形象,耐人寻味。D.相较于第二首中“惹碧云”的古竹,作者更喜欢第一首中“抽千尺”的新竹。(2)竹是诗歌常见意象,寄托诗人情志。两首诗都写到了竹子,请分别分析“新竹”与“古竹”这两个意象,并简要概括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成长启示。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梦(唐)杜牧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孤鸿秋出塞,一叶暗辞林。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秋夜高空凄清的声音和捣衣砧上清冷的月色,营造了清冷却又高远的意境,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B.颔联写思妇因对远戍边塞的丈夫的

    3、深切思念而无法成眠,唯有在清冷的秋夜中体味深沉的孤独与痛苦。C.颈联“孤鸿”出塞、秋叶辞林,季节的更替,牵动着边塞和家乡两地的人,为尾联思妇给丈夫寄征衣的行为做铺垫。D.这首诗虽写了思妇的孤枕之苦,但并没有流露出悲戚哀怨的情感,诗句中暗暗流露着作者的爱国思想。(2)有人建议把诗歌尾联修改为“晨寄征衣去,迢迢织女心”,使诗意简明显豁。你觉得这样修改好不好?为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送董元达谢逸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顔。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大梁城里定

    4、相见,玉川破屋应数间。【注】玉川:唐卢仝,号玉川子,家中贫穷。(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六句意即董元达归来之后,曾被先皇在延和殿召见,他在廷对的时候,议论慷慨,连天子也为之开颜。B.九,十句写董元达南行之后,将越过浪涛滚滚、蛟龙怒吼的长江,乘舟而去,不知何时能归,深寓惜别之意。C.诗歌最后两句表明将来一定会在大梁城中相见,到时董元达应该只有几间破屋,暗示董元达日后生活的穷迫。D.全诗表达了送别友人的磊落旷达之情,不作临别涕泣之语,也包含了对董元达遭遇的深切同情和惋惜之意。(2)这首诗中的董元达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高阳台

    5、送陈君衡被召周密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东风渐绿西湖岸,雁已还、人未南归。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注】周密的友人陈君衡被元王朝征召,将要前往大都赴任,周密作此词为他送行。周密在宋亡以后隐居不仕。方回:贺铸的字。词人在此处以贺铸自比。(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前三句“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以豪放的笔调描绘出送别时凄凉、冷清和萧瑟的景象。B.“茸帽风欹”写友人头上戴的皮帽被郊野的风吹得略略倾斜,

    6、一个“欹”字,极为传神地勾画出人物志得意满的神气。C.下阕前三句阔大而凄清的景象与上阕中“叠鼓清笳”的欢快氛围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下面的抒情做铺垫。D.这首词中词人既写了眼前的实景,也写了想象中的虚景,虚实相合,深沉委婉地表达了词人复杂难言的思想感情。(2)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王维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注释】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冕旒: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冠,这里指皇帝。仙掌:掌为掌扇

    7、之掌,也即障扇,宫中的一种仪仗,用以蔽日障风。衮龙:犹卷龙,指皇帝的龙抱(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首句先写“鸡人报晓”,引出下句“进翠云裘”,表现宫中官员各遵职守,工作有条不紊。B.颔联“万国衣冠”后着一“拜”字,通过地位上尊与卑的对比,表达了使臣对大唐王朝的崇敬。C.颈联通过写日色才临,仙掌即动,充分显示皇帝的骄贵,小中见大,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D.本诗按照时间顺序,由上朝前到早朝结束,描绘了皇庭早朝时的庄严肃穆、气派非凡。(2)前人评价此诗“气象阔大”“盛丽极矣”,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江上阻风雨(唐)岑参气昏雨已过,突兀

    8、山复出。积浪成高丘,盘涡为嵌窟。云低岸花掩,水涨滩草没。老树蛇蜕皮,崩崖龙退骨。平生抱忠信,艰险殊可忽。江上阻风(清)宋琬睡起无聊倚舵楼,瞿塘西望路悠悠。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注】此诗大约是大历二年(767年)六月岑参从成都赴嘉州刺史任,船在岷江上为风雨所阻时所作的。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被诬陷下狱三年。清康熙十一年(1672)冤情得以昭雪,年近花甲的宋琬被起用,授与四川按察使。本诗即写于赴任途中。(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琬的江上阻风首句“无聊”直接点明此时的心情,“倚舵楼”是他此时心理的真实写照。B.岑参的江上阻风

    9、雨,前两句点题,江上风雨欲来,舟泊岸边,诗人滞留。C.宋琬诗写瞿塘峡山势险要,诗人西望,长路漫漫,不见尽头!一语双关表面写瞿塘峡的险要景观,实际是指仕途虽经历坎坷,终峰回路转,可以宏图大展。D.“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新奇。(2)“积浪成高丘,盘涡为嵌窟”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3)这两首诗都以行舟水上,行程因风雨受阻为内容,而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渡江云周邦彦 晴岚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到山家。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清江东注,画舸

    10、西流,指长安日下。愁宴阑、风翻旗尾 , 潮溅乌纱。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注】宋哲宗执政,新党因政治局势的改变而被重新起用,周邦彦被召回汴京,途径荆州时作了此词。晴岚:晴日山中的雾气。委曲:曲折延伸。指长安日下:是指向北宋王朝的都城汴京。旗尾:象征着党派和官禄。(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 A.“晴岚”三句选取了晴日山中薄雾铺满大地、雁阵起飞的景象,形象地传达出春回大地的信息。B.“骤惊春在眼”句承前而来,写词人看到大雁北飞骤然意识到春天已经来到,“借问”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C.“千万”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千丝万缕的杨柳已吐新绿是实写,柳

    11、条渐抽渐长可藏遮栖鸦是虚写。D.词的上片写春回大地的景色,下片写进京途中的所见所感,上下两片采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表情达意。(2)本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送梓州李使君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注】梓州:李使君的赴任之地,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文翁: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曾举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境大化。(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大处落笔,想像李使君赴任之地的自然风光: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大树和杜鹃的啼声。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起势不凡。B.颔联从细处

    12、着墨,表现山势的高峻突兀和山泉的雄奇秀美:一夜透雨过后,山间飞泉百道,远远望去,好似悬挂在树梢上一般。C.颈联“汉女”“巴人”“橦布”“芋田”等紧扣蜀地特点,而且征收赋税、处理讼案为李使君就任后职事,以此入诗十分贴切。D.诗的前两联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后两联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意在表现蜀地物产丰富,民风淳朴,易于治理。(2)尾联颇有特色,请从思想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加以赏析。 9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蝶恋花散花楼送客纳兰性德城上清笳城下杵,秋尽离人,此际心偏苦。刀尺又催天又暮,一声吹冷蒹葭浦。把酒留

    13、君君不住。莫被寒云,遮住君行处。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1)这两首诗歌从题材上看都属于_诗,第一首诗歌所写的景物季节是_。 (2)“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和“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两句共同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赏析。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催试官考较戏作(节选)苏轼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注释】此诗为熙宁五年,诗人任杭州通判监考贡举时作。宋制贡举的考试放榜例在中秋节,这一年却延迟至八月十七日放榜。组练:指军队。(1)下面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为催促试官考较而作,却从描写钱塘江大潮入手,构思别致新颖。B.诗人用“鲲鹏水击”、“组练长驱”两个比喻表现江潮气势磅礴、壮美雄奇。C.诗的五、六句将红旗与青盖、黑沙与白浪进行对比,突出江潮盛况非凡。D.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阅卷考官的催促,希望考官们点起蜡烛加班阅卷。(2)这首诗题为“戏作”,但其中包含真情。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自金陵如丹阳道中有感王安石数百年来王气消,难将前事问渔樵。苑方秦地皆芜没 , 山借扬州更寂寥。荒埭暗鸡催月晓 , 空场老雉挟春骄。豪华只有诸陵在,往往黄金出市朝。【注】此诗作于1066年(治

    15、平三年)春,闲居江宁已三年的王安石聊发游兴,骑马东行游丹阳,沿途访友寻古。化用古人诗句。李白金陵诗:“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古殿吴花草,深官晋绮罗。”刘长卿的诗:“金陵已芜没,函谷复烟尘。”东汉末刘繇曾将扬州治所设在曲阿(丹阳)。建康图经言:“鸡鸣埭在青溪西南潮沟上,过沟有埭,名鸡鸣。齐武帝早游钟山射雉,至此,鸡始鸣。”场:射雉场。南齐书东昏侯纪:“置射雉场二百九十六处,翳中帷帐及步障,皆袷以绿红锦。”元和郡县图志载:丹阳有齐高帝的泰安陵,武帝的景安陵,明帝的兴安陵,梁武帝的修陵,文帝的建陵,简文帝的庄陵等多座。(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对历史悠久的古帝王之

    16、都金陵的总体感受,“王气消”三字为全诗定下了伤感的基调。B.颔联,当年的苑方秦地般的美景已消失了,一度为扬州治所的丹阳繁华也已寂寥不见了。C.尾联,写盛极一时的王朝黄金散尽,如今只剩下帝王的陵寝,充满了人财两空的哀伤。D.这首七言律诗,词句警策,典故丰富,内容深邃,充满历史的纵深感和兴替的沧桑感。(2)请简要赏析颈联“荒埭暗鸡催月晓,空场老雉挟春骄”。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塘路中李群玉山连楚越复吴秦,蓬梗何年是住身。黄叶黄花古城路,秋风秋雨别家人。冰霜想度商於冻,桂玉愁居帝里贫。十口系心抛不得,每回回首即长颦。注李群玉(808-862),字文山,澧州(今湖南灃县)人,晚唐诗

    17、人,工书能诗,不乐仕进。开成初,东游吴越,又曾西入三峡。大中八年,裴休为相,荐之,徒步入京,进诗三百首,授秘书省校书郎,后请告东归,复东游,卒于洪州。此诗为李群玉离乡赴京之作。商於:为古代秦楚边境地域名。桂玉:喻昂贵的柴米。(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两句即景抒情。诗人看着远处峰峦叠嶂,山路漫漫,不禁感慨自身漂泊流离,犹如飞蓬断梗,飘荡无定。B.颔联紧承首联,对仗工整。第三句承接第一句,第四句承接第二句,“黄叶黄花”对应“秋风秋雨”,上句写路途环境,下句寓离人心情。C.颈联两句指明时间。“冰霜”二字写出诗人在秋日离家后于寒冷的冬日抵京,因清贫无居处而心情苦闷。D.尾

    18、联两句和首联相呼应,并照应诗题,表明缘由。诗人的频频回首、蹙眉长叹的动作和神态颇具画面感。(2)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唐)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注】淑气:和暖的天气;黄鸟:即黄莺。蘋:一种多年生水草。(1)对这首诗所属类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酬和诗B.怀古诗C.五律诗D.近体诗(2)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A.精巧生动B.质朴平易C.委婉含蓄D.典雅庄重(3)王夫之认为,画线部分没有融情入景。你是

    19、否认同这一看法?请结合全诗具体内容作分析。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 , 望长安南山陆游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注】高兴亭:亭名,在南郑(南宋抗金前线)内城西北,正对当时的金占领区长安南山。此时陆游在南郑担任军务。灞桥:与后文“曲江”同在长安境内,为唐代长安名胜。(1)下列对本词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开篇两句分别描写了瑟瑟秋风、漠漠边城、哀切角声、冲天烽火、耸立高台等景物,凸显了边地雄浑、悲壮的景致特征。B.“悲歌击筑”一句,以荆轲刺秦,易水送别之事

    20、表达了收复中原无望,国家前路茫然,悲观失望的情绪。C.“应待人来”中“应”字特别强调了肯定的语气,全句虽未直接点明战争战事,但词人坚定的信念却溢于言表。D.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可以看出这首词表现出了词人怀才不遇的愤慨以及对建功立业的渴望。E.词人月夜登高望远,内心的激情奔腾激荡,借所见所闻写出心中的忧思,突显了陆游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2)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是如何抒发的?请简要分析。 15阅读下面的清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纳兰性德春云吹散湘帘雨 , 絮黏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柳烟丝一把,瞑色笼鸳瓦。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注)湘帘:用湘妃竹编制的帘子。

    21、鸳瓦:即鸳鸯瓦,上刻有鸳鸯,故称。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词开头写春日傍晚,雨收云散,飞絮粘在蝴蝶的翅膀上,使它欲飞还住,渲染出幽婉凄迷的氛围。B.“人在”两句,写主人公独立高楼之上,感受到从四面八方吹来的和煦春风,写出登楼赏春的雅兴。C.“柳烟”两句,进一步写出杨柳青青,如烟似雾,暮色冥冥,烟笼鸳瓦,都如愁绪笼罩在楼中人心头。D.这首词写景细腻生动,抒情含蓄委婉,末句以景语作结,不直接道破,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2)这首词结尾为什么要说“休近小阑干”?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看法。 16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

    22、完成问题。 田园乐(二首)王维其四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其五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萋萋”“落落”使用叠词,不仅表现了春草的茂盛和青松的高直,而且韵律和谐。B.“绿”用赏心悦目的颜色、“寒”用诗人的舒适感受来表现诗人生活在此间的愉悦。C.“山”是远处的山峰,因山下有“远村”;“孤烟”衬托出人,写此处人烟稀少。D.“独树”“孤烟相对.“高原”“远村”比邻,营造出孤寂冷清、高远深邃的意境。(2)“牛羊自归村巷”和“一瓢颜回陋巷”两句分别通过“巷”体现了描写对象怎样的特点?表达了

    23、诗人怎样的情感? 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贺新郎刘过 弹铗西来路。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想雁信落、家山何处?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记当年、击筑悲歌,酒酣箕踞。腰下光芒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更忍对,灯花弹泪?唤起杜陵风月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歌此恨,慰羁旅。注战国策记载,冯谖怀才不遇,牢骚满腹,曾靠在柱子上弹铗唱道:“长铗归来乎,食无鱼。”(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词上片开头三句写“西来”途中的情景,“几番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相加,也暗含 词人羁旅漂泊的艰辛。B.词人希

    24、望鸿雁作使传递书信,可是家乡遥远,音信全无,更令人生出韶华已逝、功业未建 的无限感慨。C.下片首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委婉地写出了自己功业无着落的现状,又引出了对当年 豪情壮志的回忆。D.“词之言情,贵得其真,从下片看,这首词像是写给一位朋友,倾吐郁郁衷怀的,所以真情毕露,挥洒无余。(2)本词运用了多种抒情方式,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赏析。 1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溪 居柳宗元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注释:指在冉溪居住的生活。诗人贬谪永州司马后,曾于此筑室而居,后改冉溪为“愚溪”,在今湖南省永州市东南。簪组:古代

    25、官吏的饰物。簪:冠上的装饰;组:系印的绶带。榜(bng):船桨。(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与陶渊明中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面意思相近,实则情味不同。B.颔联作者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着笔,“闲依”与“偶似”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醉心田园,隐逸闲适的诗人形象。C.全诗结构严谨,文脉晓畅,诗歌以“溪居”为题,首联即点明“溪居”原因,后三联具体写溪居生活。D.全诗语言不假雕琢,自然恬淡而又含蓄深沉,作者身处贬谪困厄之境,发出的却是清夷淡泊之音。(2)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价此诗为“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19阅读下面

    26、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石鼻城苏轼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注】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曾经是古战场的石鼻城,如今一派太平的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B.颔联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受,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C.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地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D.尾联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2)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

    27、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 2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曲江二首(其一)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江上小堂梁翡翠,苑边高家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注释】曲江:又名曲江池,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建。唐玄宗并完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成为唐代长安城著名的游览胜地。(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飞花”“风”的意象写出了暮春的景色,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惜春情绪。B.颔联下句是说不要因感伤太多而讨厌喝酒,正面的意思是多喝酒来消愁吧。C.颈联实写景色,虚写时

    28、世,承上启下,为下面直抒胸臆和寄寓慨作了铺垫。D.诗人将全部的哀思寄子曲江这一实物,从侧面写出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2)请从写景和抒情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是如何做到尽得“含蓄”之妙的。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诗歌鉴赏1(1)D(2)新竹拔节千尺、脱却尘泥,寄托了作者的凌云之志;古竹梢可拂云、挺拔坚韧,表现出作者对自身处境的感叹;启示我们即使遭遇坎坷,也不能泯灭凌云之志。 【解析】【分析】(1)本题解析: (1)D(2)新竹拔节千尺、脱却尘泥,寄托了作者的凌云之志;古竹梢可拂云、挺拔坚韧,表现出作者对自身处境的感叹;启示我们即使遭遇坎坷,也不能泯灭凌云之志。 【解析】【分析】

    29、(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D项,“作者更喜欢第一首中抽千尺的新竹”错,第一首写新竹晶洁如玉,生机勃勃,茁壮挺拔,要挣脱壳箨的束缚,要向上生长,若容许它尽情生长,一夜之间拔节挺长千尺,表达作者对它的喜爱;第二首写古竹矫天挺拔,梢可拂云,老竹叶坚硬而挺,相互碰撞,声音清脆,表达对古竹的喜爱;作者并没有对新竹与古竹进行比较,“作者更

    30、喜欢第一首中抽千尺的新竹”,于文无据。故选D。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意象,同时考查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诗中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意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第一首,“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写笋的生长愿望,进一步刻画笋的内美,这两句的意思是,假如容许它尽情生长,一夜之间拔节挺长千尺,它自然会脱却尘泥而直插青云之上,这里就表达了新竹冲上九霄的豪情壮志,它不甘心于埋没园泥之中的现状,诗人把新竹刻画得具有这般美好的形象和美好的内心,是托物咏志,表达诗人虽然命途多舛,遭遇坎坷,但是没有泯灭雄心壮志,希望会实现自己的拔地上青云的志愿。第二首,诗的开头两句“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意为老竹虽老,仍矫天挺拔,梢可拂云,而自己年纪并不大老,却只能像家居茂陵时的司马相如一样,甘守清贫,可表现出作者对自身处境的感叹。谈成长启示时,要结合新竹和古竹的形象特点及作者的生活经历、志趣感情,可写“我们即使遭遇坎坷,也不能泯灭凌云之志”。 故答案为:D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15.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