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年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docx

    • 资源ID:11602880       资源大小:68.72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年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docx

    1、学年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当今社会上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经济按自己的轨迹运行,无需哲学的指导”。下列对经济学家是否有世界观的判断认识正确的是A. 没有,世界观就是哲学,经济学家不是哲学家B. 没有,经济学家没有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 有,经济学家的世界观都是不自觉的状态D. 有,世界观人人都有,经济学家也有自己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答案

    2、】D【解析】世界观人人都有,经济学家也有世界观,A、B项错误;经济学家的世界观都是不自觉的状态说法绝对,C项不选;世界观人人都有,经济学家也有自己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D项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2. 下列说法不属于世界观的是A. 人能够认识世界B. 太阳东起西落C. 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D.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答案】B【解析】本题是一道反向选择题,要求选择不属于世界观的选项。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能够认识世界”是人们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看法,属于世界观,A项不选;“太阳东起西落”是人们对自然界中的太阳的看法,不是对整个世界的看法,不

    3、属于世界观,B项应选;“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看法,C、D项属于世界观,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点睛】世界观是阐释事物本身的性质和状态,即是什么,世界是怎么样的,重点谈对世界的认识。方法论是阐释人们对待事物的方法和态度、即怎么看,怎么做,重点谈方法。3.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下列内容属于方法论的是A.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B. 存在就是被感知C.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D.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

    4、方法。AB D都是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都是世界观,均应排除;C正确且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本题考查世界观和方法论。4. 关于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哲学就是世界观 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A. B. C. D. 【答案】B【解析】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正确;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就是世界观”观点错误,不选;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并不是,混淆了世界观与哲学的概念,不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正确,应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5. 下列关于

    5、哲学的认识,正确的是A.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B.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C. 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 世界观并不是人人具有,只有哲学家才有世界观【答案】C【解析】哲学不一定都是科学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缩小了哲学的外延,A项不选;哲学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不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B项错误;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C项正确;世界观人人都有,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C。【点睛】哲学有正误之分,不要认为凡哲学都会起到积极作用。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被认为是最正确的哲学,但也不能认为它达到了哲学发展的

    6、顶峰,它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6. 爱因斯坦说:“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这句话说明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A. B. C. D. 【答案】D【解析】哲学是“科学之科学”观点错误,不选;世界决定方法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这体现了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正确;“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这体现了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正确

    7、,故本题答案应为D。【点睛】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7. “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与“没有感情,何来景物”两者的根本分歧是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C. 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D. 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答案】B【解析】“没有景物,何来感情”强调了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观点,“没有感情,何事景物”强调了意识决定物质,是唯心主义观点,两者的根本分歧是“感情”和“景物”,即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B

    8、项正确;A、C、D项描述的不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8. IMO(国际流星组织)发布的流星年历详细列出了流星雨出现的时间、辐射点、亮度指标等。人类对天文现象的预报反映了哲学基本问题上的A. 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B. 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问题D.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问题【答案】A【解析】人类对天文现象能够进行预报,这说明人的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这体现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反映了哲学基本问题上的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A项正确;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问题均不是材

    9、料所反映的,B、C、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点睛】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也叫统一性)是指思维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如果认为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存在(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这种观点被称为可知论,如果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思维与存在不具有同一性),这种观点被称为不可知论。9. 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正确的是()都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都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对物质概念的理解是相同的 都对人们认识世界具有指导意义A. B. C. D. 【答案】B【解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都

    10、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它们在基本观点上都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都对人们认识世界具有指导意义,正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不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反映的客观实在,三者对物质概念的理解不是相同的,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10. 新华网最近刊文称,“人生必须放下四样东西”。其中,具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的观点是放下烦恼:快乐其实很简单 放下狭隘:心宽,天

    11、地自然宽放下懒惰:奋斗改变命运 放下压力:累不累取决于心态A. B. C. D. 【答案】C【解析】“快乐其实很简单”观点没有体现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不选;“心宽,天地自然宽”认为“心”决定了“天地”,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的体现,应选;“奋斗改变命运”没有体现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不选;“累不累取决于心态”认为“心态”决定了“累不累”,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应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点睛】如何判断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凡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凡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天道)的外化和表现的观点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11. “宇

    12、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这是斯蒂芬霍金在他的大设计一书中提出的观点。从世界观上看,与该观点一致的有赫拉克拉特:世界是由一团火组成的康德:人是万物的尺度黑格尔:整个世界都是“绝对观念”的产物泰勒斯:世界由水构成A. B. C. D. 【答案】B【解析】材料中“上帝没有位置”是说上帝创世说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是唯物主义观点的体现。“世界是由一团火组成的”“世界由水构成”都体现了唯物主义观点,与材料中的观点相一致,正确;“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材料中观点不一致,不选;“整个世界都是绝对观念的产物”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与材料中观点不一致,不选,故本

    13、题答案应为B。12. 一提起哲学就少不了“两个对子”,它们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A. B. C. D. 【答案】A【解析】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指的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正确;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不是指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点睛】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具有从属的意义,故哲学的基本派别应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3. 列宁曾经指出:“聪明的唯心论比愚蠢的唯物论更接近于

    14、聪明的唯物论。聪明的唯心论即辩证的,愚蠢的唯物论即绝对的,不发展的。”对这一论断理解 正确的有旧唯物主义具有局限性,唯心主义对认识世界更具有推动作用谬误中渗透着真理的成分,唯心主义比旧唯物主义更科学聪明的唯心论坚持了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聪明的唯物论指的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的唯物主义A. B. C. D. 【答案】D【解析】“唯心主义对认识世界更具有推动作用”观点错误,不选;谬误中不包含真理的成分,唯心主义比旧唯物主义更科学的观点也不正确,不选;聪明的唯心论是指它坚持了辩证法观点,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正确;聪明的唯物论指的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的唯物主义,正确,

    15、故本题答案应为D。14. 19世纪4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激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在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中逐渐成熟起来,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突出的表现是英国的宪章运动、德国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和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适应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斗争需要而产生的。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A. 使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B. 有其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C.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 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使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观点夸大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A项不选

    16、;材料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B项不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适应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斗争需要而产生的”,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并没有说明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项不选,D项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15. 下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其产生具有必然性,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细胞学说等三大发现及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从哲学上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唯物辩证性质的条件已经成熟全盘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部分A. B. C. D. 【答案】A【解析】马

    17、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必然性,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正确;细胞学说等三大发现及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从哲学上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唯物辩证性质的条件已经成熟,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全盘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只是吸收了二者的“合理内核”,不选;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部分并不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条件的角度来分析的,不符设问要求,故本题答案应为A。16. 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最科学、最完整、最严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下列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完整性的选项是A. 以新的实践观为基础B. 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C.

    18、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D. 建立了百科全书式的完备的知识体系【答案】C【解析】“以新的实践观为基础”并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整性,A项不选;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并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整性,B项不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哲学在历史观上是唯心的,这导致了唯物主义的不完整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整性,C项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并不是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17. 新修改的党章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和马列主义、毛泽

    19、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A. 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B. 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D.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18. 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是某城市新开通的地铁二号线美国亚洲再平衡战略价值规律某学校制定的2017-2022学校发展五年规划A. B. C. D. 【答案】B【解析】新开通的地铁线已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属于物质范畴,正确;美国的亚洲再平衡战略、某校的五年规划均是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并为人的意识所左右,不属于物质范畴,属于意识范畴,不选;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

    20、的基本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属于物质范畴,应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19.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下面对物质的这一定义理解正确的是物质具有客观性物质具有可知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具体事物的总和A. B. C. D. 【答案】A【解析】“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体现了物质具有客观性,正确;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体现了物质具有可知性,正确;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征,错误;物质并不是具体事物的总和,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A。20. 201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7年经济工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会

    21、议明确,2017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会议要求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改变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要尊重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否定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B. C. D. 【答案】B【解析】人类社会是物质的,这点无法改变,错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基于原有的农业供给侧结构不合理,是在承认原有供给侧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这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正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基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进行的改革,这体现了对人类社会物质性的尊重,正确;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是否定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而是体现和尊重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不选

    22、,故本题答案应为B。21.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因势而建,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其造园准则运用的哲学思维有通过人类活动改造自然环境,使之适应建筑艺术发展的需要取各种建筑艺术的优势,在园林设计中实现各类艺术的融合以客观自然环境为基础进行园林设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尊重自然规律、建筑规律,将艺术融入自然和人文景观A. B. C. D. 【答案】D【解析】改造自然环境并不是为适应建筑艺术发展的需要,而是为了适应实践的需要,不选;“在园林

    23、设计中实现各类艺术的融合”并不属于哲学思维,不符设问要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以客观自然环境为基础进行园林设计,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正确;“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尊重自然规律、建筑规律,将艺术融入自然和人文景观,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22. 康德在其撰写的宇宙发展史概论中指出:“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这一观点A. 否认了意识现象的存在,陷入了“一元论”的泥潭B. 承认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C. 认为意识能够创造物质,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D. 否认了自然界的物质性,把宇宙看成是意识的产物【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观点并没有否认意识现象的存在,A项

    24、不选;“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这一观点承认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B项正确;这一观点是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并不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C项不选;这一观点并没有否认自然界的物质性,把宇宙看成是意识的产物,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23.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句诗不仅道尽千古兴亡,也形象说明A. 物质是运动的载体B. 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主体C. 城市是社会运动的主体D.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答案】A.【点睛】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

    25、动则会导致唯心主义。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也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24. 下列观点正确反映运动和静止关系的是A.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B. 江河竞注而不流C. 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D.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答案】D【解析】“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否认了相对静止,没有正确反映运动和静止的关系,A项不选;“江河竞注而不流”否定了运动,没有正确反映运动和静止的关系,B项不选;“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是脱离物质谈运动,它没有正确反映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与运动和静止关系无关,C项不选;“静即含动,动不舍静”体现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对运动和静止关系的正确反映,D项正确,故本题答

    26、案应为D。【点睛】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25. “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 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 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 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D. 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这句话并没有表明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A项不选;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B项错误;“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早螟蝗,率皆有法”是说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并没有强调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C项不选,D项正确。第卷 非选择题(共

    27、50分)26. 据新华社报道,2017年9月19日,墨西哥中部莫雷洛斯州发生7.1级地震,目前已造成至少273人死亡。面对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损失,人们议论纷纷:第一种人认为,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第二种人认为,天灾已成定局,过一天算一天吧;第三种人认为,天灾不可避免,但事在人为,我们应该把损失降到最低。(1)哲学的基本派别是什么,二者的观点分歧是围绕着什么问题展开的?(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上述三种人分别属于什么哲学基本派别?其根本观点各是什么?【答案】(1)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二者是围绕着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2)第一种人认为“天命不可违”,属于唯心主义派别;第二种人认识

    28、到“天灾已成定局”,但消极等待,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第三种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方向。因此第二种和第三种均属于唯物主义派别。【如果学生答出的是哲学基本派别的具体形态,可酌情给分2分。】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解析】本题以墨西哥地震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1)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者的根本分歧是围绕物质

    29、和意识谁是世界本原问题展开的。(2)回答本题,考生可从三者观点分别属于唯心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派别进行分析说明。三者的根本观点考生可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角度进行回答。27.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

    30、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结合材料,试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分析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正确性。【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科学发展观正确反映了当今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科学发展观是贯穿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统领社会和经济发展全局,才能推动社会变革,推动时代的步伐。【解析】本题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考生可从它第一次实


    注意事项

    本文(学年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