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东南亚地区的华文教育.docx

    • 资源ID:11820456       资源大小:41.33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东南亚地区的华文教育.docx

    1、东南亚地区的华文教育東南亞地區的華文教育夏誠華編撰壹、多樣性 早在18世紀,東南亞已出現華僑創辦的少數義學和私塾,19世紀這種義學、私塾、書室、書院等明顯增加。1901年3月17日印尼巴城中華學校的成立是一個重大歷史事件,之後東南亞各地的華僑學校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至20世紀40年代初期已遍地開花,廣及窮鄉僻壤。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經歷了大起大落的變化,即東南亞華校在40年代末至50年代出獲得空前發展,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遭到限制、排斥甚至取締而一落千丈,80年代中期以來又得到恢復和發展。 一、從規模方面來看,東南亞的華校不但占了全世界華校的絕大多數,而且其規模在世界各地的華校中是最大

    2、的,幾百人的學校相當普遍,上千人甚至幾千人的學校也為數不少,個別學校上萬人。例如,菲律賓的中正學院,已有61年歷史,現包括幼稚園至大學部(兩年制),1995-1996學年度的學生人數達6,465人(幼稚園1235人,小學2,507人,中學1,625人,大學702人,師資培訓班60人,其他336人),教職員人術525人。柬埔寨的端華學校,已有86年的歷史,二次大戰以前該校本部及一分校、二分校的學生共約4,000人。目前因校舍不足改為一間教室上下午兩班輪流上課,睌上還辦華文補習班。現在端華學校本部及其他分校的學生達12,000人。 二、辦學形式方面來看,東南亞地區的華校以全日制為主,屬正規的學校教

    3、育,已形成從幼稚園到大學的一整套教育體系,也有不少業餘華文班、華文家庭班。還有在馬來西亞檳城、吉隆坡、印尼雅加達、泗水泰國曼谷、越南胡志明市建有6所專收台商子女的臺灣僑校。從師資力量方面來看,東南亞地區的華校教師多數為專職,低學歷者多,師資來源缺乏。 東南亞國家的華文教育現狀都存在著程度不同的差異。例如,馬來西亞與印尼,前者擁有完整的、全日制的從小學到大學的華文教育體系,至1998年年底有1283所華文小學、60所華文獨中(1998年11月16日60所華文獨力中學全部獲得該國教育部頒發的永久註冊證,而不再需要每年更新註冊證)、3所華文學院(1988年8月23日獲准開辦的3年制大專南方學院、19

    4、97年9月24日獲准開辦的新紀元學院、1988年創辦的韓江新聞傳播學院),2001年,馬來西亞教育部批准馬華公會建立私立華文大學拉曼大學。還有馬來西亞華校董事會聯合會總會(董總),馬來西亞華校教師聯合會總會(教總),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節(每年12月18日),從而使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在世界華文教育中處於一個特殊地位。馬來西亞華人因而自豪地說本國是除中國大陸、臺灣、港澳地區以外唯一保留華文教育體系的國家。相比之下,曾經是東南亞華僑教育最發達國家之一的印尼,自政府於1967年關閉所有華校之後,該國華文教育一落千丈。蘇哈托執政時期禁用中文給印尼帶來嚴重後果,不但使當今45歲以下的華人大多不懂中文,甚至由

    5、於缺乏會華語的印尼人,印尼和中國官員會談時,通常需靠通曉印尼文的中方議員作翻譯。1998年5月蘇哈托下台以來,3屆印尼政府對華文教育政策進行了程度不同的調整,如哈比比總統于1999年5月5日頒布了批准複辦華文教育的第4號總統令,瓦希德總統在1999年12月又一次表示印尼政府已經不再禁止國內設立華校,同時他指出全球華人必須效忠地主國,但絕對不能放棄中華文化等。目前該國的華文教育重現生機(如至2001年3月雅加達的華文補習班有130個多個;印尼教育部以決定把學習華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作為高初中的選修外語課程等)。越南目前沒有正規的華文學校,只有補習性質的華文培訓中心(如華文普及中心、華文外語中心)

    6、,辦下午班或夜學,這些中心主要在胡志明市,不是華人社團辦學,而是在政府調控下由群眾組織(如華文教學輔助會,華文教師俱樂部)出面或由私人辦學。柬埔寨至2001年年底,全國共有華文學校70多所(均為華人社團辦學),學生超過5萬人,柬埔寨有關人士因此認為,該國的華文教育已進入一個新的黃金時代。貳、多樣性的原因一、海外華人最早移民東南亞 東南亞的華人教育與美洲、歐洲、澳洲等地區不同的原因,是中國人移居海外最早到達的地區是東南亞,因此這一地區的華文教育歷史最為悠久。中國人移居東南亞始於漢代,宋元至明代中葉移居這一地區的眾多,出現了聚居地,形成了早期的華僑社會。二是東南亞地區的華僑華人數量最多,約佔世界華

    7、僑華人總數的80%。人口是教育的基礎因素,東南亞的華文學校因而相應最多,是海外發展華文教育的主要地區。二、各國對華文教育的政策不同: 東南亞華文教育的大起大落,其原因既有各國所採取的政策是否妥當,也有華文教育本身存在的弊端,但前者是主要原因。印尼與馬來西亞、越南與柬埔寨的華文教育的處境不同,主要是當局的政策造成的。印尼蘇哈托執政期間,採取的是通過長期封閉華校實施強迫同化的政策,結果沒有成功,使該國的華文教育斷層達30多年之久。在馬來西亞,政府施壓使全部華文小學和部份華文中學接受改制,變成國民型學校,並採取了控制華校的不少措施。但是,馬來西亞不同于印尼:一是華僑華人約占全國總人口的1/3(199

    8、1至1999年8年間華人人口比例減少1.4個百分點。1991年為490萬人,占全國人口的28%。1999年為560萬人,占全國人口的26.6%)二是由華人組成的馬來西亞華人公會(簡稱馬華公會)是執政的國民陣線的重要成員。三是華校有全國性的聯合組織董總和教總,它們以代表全國各華校董事會與政府商討有關華校一切事宜、爭取華文教育在本國的平等地位為其宗旨之。四是印支三國在70年代後半期對華校都實行過封閉政策,但在80年代中期開始改革開放以後均調整了華僑華人政策,其中以柬埔寨、老撾較為寬鬆,因而華校恢復迅速;越南對華人仍有戒心,因而與柬、老兩國不同,沒有正規的華校,只有補習性質的華文培訓中心,華人社團不

    9、管理學校。參、發展階段 近年來,我們從報刊雜誌上發現關於海外華文教育的報導,如:漢語熱、中文熱、華文教育全球升溫、華文教育的春天、華文教育熱、華文教育的振興、華文教育的復興、華文教育重現生機等等。目前的海外華文教育與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相比,的確是出現了熱潮,海外華文教育興起與發展,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海外華文教育的興起與初步發展(17世紀末20世紀 20年代)。17世紀起,荷蘭殖民者佔領了今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當時稱為巴達維亞,荷蘭殖民者還佔領了馬來半島的馬六甲等地。由於商業的發達和中國人增多,17世紀末在巴達維亞創建了第一所華文私塾,稱為明城書院。19世紀後,在東南亞地區的一些

    10、大城市建立了華文學校,如新加坡1854年創建的萃英書院和檳榔嶼華商於1819年創建的五福書院。 現代華文學院的成立是20世紀初期。1901年3月17日,在巴達維亞成立了第一所正規的華文學校。現代華文學校與華文私塾不同的是它的課程設置,現代華文學校除了有文史以外,還有算術、地理、英文和體操等,採用漢語普通話教學。有的華文學校以中華學校為校名,表明華僑民族意識萌發。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前,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各地先後創見的新式華文學校將近100所。 第二階段:海外華文教育發展鼎盛時期(20世紀 20-30年代)。這一階段,應從兩方面來看。華文學校和學生數量增多,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在抗日救國運動中發

    11、揮了重要作用,這是一方面。1933年,泰國有華文學校600多所。1935年,馬來亞有華文學校658所。由於許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中國知識份子移居東南亞,使原有的師資得到了增強。教育思想與國內的同類學校一致,教科書以中國國內出版的教科書為藍本。由於日本加緊對中國的侵略,使海外華僑的民族意識增強,在抗日救國運動中海外華文學校發揮了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華文學校教學內容中滲透著愛國主義精神,使之日益成為華僑抗日救國的重要陣地,這樣一種情況使得華僑所在國當局感到擔憂,所以採取了限制華文學校發展的政策。如1920年英屬海峽殖民地政府頒布學校註冊條例,規定教科書要經當局審查方能使用,沒有註冊的學校和教師要受到

    12、懲罰。泰國1932年以後開始執行強制教育條例,規定華文課的教學時數,到1935年封閉了200多所華文學校。 第三階段:海外華文教育的衰落(20世紀 5.60年代-70年末)。二戰後東南亞華文教育潛伏著危機,到60-70年代全面走向衰落。衰落的標誌是華文學校數量大為減少,質量下降。1965年全世界華校共有5074所,但其中印尼的學校1344所已被封閉,緬甸223所華校停辦,實際上僅存3507所。70年代後半期印度支那局勢的急劇變化使越南、柬埔寨、老撾的430所華校未能倖存,實際上,華文學校只剩3,000所,比1954年的4,376所,減少了約1,300所。菲律賓1960年有華校163所,1975

    13、年所剩不到90所。馬來西亞的是東南亞唯一保留了華文教育體系的地區,但華文中學也只是居於無足輕重的地位。新加坡到1985年讀華校的小學生僅占2%。上述情況被人們稱為華文夕陽教育。這一階段華文教育的衰落,主要原因是華僑華人所在國對華僑華人有一種疑懼心理和不信任態度,對華僑華人採取同化政策。第四階段:海外華文教育的振興(20世紀80年代以後到現在)。由於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港台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20是繼80年代中期以來,世界上掀起了一股漢語熱,有人幽默地說中文有錢途,華文教育在海外得到長足發展,這種發展覆蓋地區廣,遍及五大洲。在不少國家,不但老一輩華僑華人創辦的華校得到恢復和發展

    14、,而且一大批新移民積極創辦中文學校,使國外學習漢語的人數不斷增加,海外華文教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肆、影響 一、促進了華文教育與華人的生存與發展相結合。二次大戰前的海外華僑教育,其宗旨是培養具有中華民族意識和祖國觀念的中國公民,以便落葉歸根。當時世界各地的華僑學校大多數是以中國學校為模式創辦的,從教學內容到教學方式、甚至教科書基本上是搬用中國的。因此,華僑教育的地區差異雖然也有,但不明顯。二次大戰後的海外華人教育,其宗旨與物件都發生了質變,已從中國的僑民教育轉變為居住國華僑華人的民族文化教育或多元民族教育,因而地區差異日益明顯。這種差異反映了華文教育不能脫離社會實際需要,而必須從各地區得實

    15、際情況出發,必須同居住國的國情、政情、社情、僑情緊密聯繫在一起,才能不斷發展。華文教育必須適應形式的變化,必須交給學生謀生的知識與技能,必須對華僑華人的生存與發展產生實際效果,促進他們在居住國落地生根,這樣的華文教育才能有凝聚力與生命力。因此,近10多年以來世界華文教育再恢復與發展的過程中注意涉取過去衰落時期的教訓,注意逐漸解決華文教育本身存在的問題,注意從實際出發確定辦學形式。東南亞的華校雖然已全日制為主,但教學內容也是多樣化,學生既學中文,也學居住國語言。既受中華文化教育,也受技術知識教育。 二、促進了華文教育向民族融合的方向發展。海外華文教育的地區差異表明,華文教育不僅僅是面對華僑華人,

    16、而且還應面對當地、面對其他民族的人民。華校的大門不只是向著華裔子女開放,還應向各族子女開放。華文教育不單具有民族性,而且要有社會性。華文教育要走出唐人街,要跳出華社的圈子向社會開放,把民族性與社會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各種文化互相吸收,而不是互相排斥。這樣可以讓其他民族的人民了解中華文化,將有助文化於增進相互之間的交流,減少對華裔的歧視,有利於華僑華人在當地爭取平等地位,有利於促進民族融合和多元文化的發展,在東南亞的一些華校,非華人子女就讀的不少。如馬來西亞的華文小學,至1998年有學生約62萬人,其中非華裔學生五萬余人(馬來族學生有4萬人)。老最大的華校萬象寮都學校,1995年5月在校學生的

    17、國籍是:中國籍337人,老籍704人(包括華裔子女),越南籍5人,泰國籍4人,法國籍2人,加拿大籍2人,美國籍1人,日本籍1人,柬埔寨籍1人,比利時籍1人。在菲律賓,華文學校中之非華族子弟很多由於華校水準比公立學校好些,有些菲人喜歡將子弟送到華校就學。華校大門向社會開放還體現在教材方面,如目前在柬埔寨華校使用小學的華文、數學課本、練習冊和教學參考書,是柬華理事總會與中國海外交流協會簽訂合約,由暨南大學華文學院與柬華理事總會合作編寫的,這套教材的內容注意結合柬埔寨國情,編入一定份量的有關柬埔寨的材料,採用規範的簡化自和中文注音(14冊華文課文每個字都加中文注音),但每冊之後也列出同冊生自的簡繁對

    18、照,達到教簡識繁,以簡為主,符合柬埔寨華人社會目前繁簡字並用的實際狀況。 三、促進了新華人社團的產生。華人社團、學校、報刊被稱為華社的三大支柱,它們相輔相成,互相促進。華文教育的發展及其多樣性,必然對新的華人社團產生起著促進作用,首先是直接促進了一大批華文學校、華文教師聯合團體的產生,其次是對近年新成立的華人經濟社團、文化社團、科技社團、參政社團等也起著間接的促進作用。新的華文教育社團的產生是以當地的實際情況為前提的,也呈現出多樣性。例如,在東南亞地區,華校是一脫華社舉辦和生存的,許多華人社團承擔著華校的領導任務,包括籌資建校,維持教學經費,參加董會,進行監督管理等。如1979年成立的泰國華文

    19、教師公會、1988年成立的泰國授課華文民笑聯誼會、1989年成立的越南胡志民市華文教學輔助會華語教學培訓中心以及該市華語教師俱樂部、1991年成立的菲律賓華教育研究中心、1993年成立的菲律賓華文學校聯合會等。 四、促進海外華文教育深入研究。近年來召開有關華文教育的研討會增多,如中國大陸多次召開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國際華文教育研討會、海外華文教育交流會、東南亞地區華文教育研討會;臺灣多次召開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東南亞華人教育研討會;東南亞國家多次召開孻雅華文教學研討會;歐美的中文學校近年來也已多種形式不時進行研討,大家就華文教學與漢與教學的關係、華文教育的師資培訓、教材編寫、針對學生的年齡與

    20、背景不同進行分層次教學、以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處理簡繁體、普通話與方言、中文拼音與注音符號的關係、發展網路中文教學等問題發表了意見;再如,關於今後華文教育的發展方向,不少學者提出華文教學要本地化,發展華文教育要立足當地,要主動進行自我調整以適應當地的需要,要爭取把它納入本國的教育體系,成為多元文化的一部份,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居住國政府的理解和支援,華文教育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從而獲得良好、持久的發展等等。伍、現況一、新加坡 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的最南端,為一略橢圓形的島國,面積約322平方公里,人口約310萬人。 新加坡華人面對的問題與東南亞其他地區的華人問題有所不同,期因素

    21、是新加坡華人的人口一直佔全新加坡人口的絕對多數及77.6%,而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及歷史因素使新加坡是位於被廣義馬來人和回教徒所居住之地區圍繞的一個小島,此項態勢迫使新加坡政府在處理當地種族問題時,除了內部因素如認同本土加強各民族對新加坡向心力,增進各民族的融合,使各民族有存異求同之觀念外更要考慮到外界因素,畢竟以東南亞作為腹地及依賴鄰國資源的新加坡,在水電及民生必需品必須俯仰由人之下,做好睦鄰政策才是最高目的,新加坡要以東南亞的眼光來看國際問題,而不是以華人的眼光來做價值判斷,因而尊重回教及馬來人,並提高馬來文和馬來語的地位等等,列為新政府必要的手段。 新加坡政府是透過三大理念,實施其語文政策,

    22、達到存異求同。1. 為尊重馬來族在馬來半島的地位,因此承認馬來語為國語,馬來文為國文。2. 承認馬來語、英語、華語漢淡米爾與為公共行政和教育施行的官方語文。3. 小學採取強迫性的雙語教育。 所謂1966年實施的雙語教學也就是由家長在四種官方語文中選擇兩種,其一為第一語文,另一為第二語文通常家長選擇英語為第一語文,母語為第二語文(例:華人選華語為第二語文,馬來人選馬來語為第二語文)其結果造成年滿10歲以上的新加坡人中絕大多數的華人、巫人、印度人都通曉英語(不含1966年實施雙語教學之前的民眾)。雖然發現雙語教育以及以新加坡歷史、地理、文化、政經、社會為題材的新教科書之採用,雖有利於消除各族紛歧,

    23、塑造新加坡國家意識,但也產生三項缺點:一、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留級、落第、棄學的人數激增。二、雙語教育造成學生只精通英文,而對母語逐漸生疏。三、西方文化衝擊青少年盲目地接受西方物質文明和功利思想,從而追求個人私利,罔顧公共道德,產生嚴重的代溝。尤其第二、三的缺點,迫使李光耀於1979年11月提倡華人講華語(北平語)運動其目的為講語言的同時並吸收儒家思想及亞洲價值,並因中國大陸及台灣在國際地位的日益重要,所以推動華人講華語,但其副作用為,造成馬來族、印度族等少數民族不斷意識到他們是少數民族,持續在主要民族的陰影下過日子,心生疑慮不安,並再產生新加坡為海外中國的疑慮,對那些接受英語教育的華人而言,並

    24、沒有能利用華語表達情感,因而造成壓力。在1990人口普查顯示,從1980年至1990年,華人在家講華語從13%增加到32.8%,而講方言的家庭則從52%降到46%,但同時講英語的華人家庭卻由10.2%增加一倍到達20.6%,顯示講華語的家庭數目和講英語的家庭數目同時增加。 新加坡,教育部長曾士生曾表示,新加坡正從多角度、多層次制定與推行一系列措施,以改進華文教學和培養華文精英。這些措施包括:成立華文課程與教學法檢討委員會,對華文課程、教學方法、師資培訓等進行全面檢討;邀請語言與課程方面的專家對華文課程、教學法測試提供專業意見;舉辦華文教學研討會,讓學有專長的專家學者發表論文,以提升華文教師的專

    25、業水平;與聯合早報合作,增設了華文創意教案設計獎,以鼓勵老師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放寬修讀高級華文的條件,讓更多語言能力較強的學生修讀高級華文;增設華文特別課程,讓在小學六年級會考中沒有報考華文的學生,包括馬來族和印度族的學生,修讀華文第三語文;在初級學院開辦中國通識課程,讓學生們對當代中國的發展狀況有比較透徹的暸解;擬定培養華文精英的計畫,每年培養一批精通雙語、雙文化的人才,以應付新加坡未來發展的需求;積極擴大新中兩國學生的交流專案,以擴展學生的視野,強化母語以及中華文化的學習;發放更多獎學金,讓更多的學生和官員到中國的大學留學深造;舉辦更多高層次的比賽與活動,如華語戲劇比賽或華語歌唱賽、華文

    26、網頁創作比賽等。二、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包括由砂勞越、沙巴、納閩聯邦直轄區組成的東馬來西亞,及由馬來半島11州、吉隆坡聯邦直轄區組成的西馬來西亞。總人口有2,271萬人,華人560萬人,占25%。華人是第二大民族,僅次於馬來人,由於官方語文是馬來語及英文,對於華語文的推行自然產生不利影響。另一方面,馬來西亞憲法中明文規定不得禁止或阻止任何人使用、傳授或學習任何其他語言,因此華語文成為當地國民教育(小學)的三種語文之一。但是到了中學階段,馬國政府對與華文中學就採取不補助、不承認、也不禁止的政策,來限制華文教學的發展;以一個民族、一種語言、一種文化政策來阻止華裔母族語言文化上的認同。更嚴峻的是199

    27、6年教育法令,其賦予教育部長對所有教育機構的豁免權,如果沒有得到部長的豁免,華文學校一夜之間將被連根拔起。目前有華文小學1,286間,列入國民教育體制,另獨立華文中學60所,獨立學院3所。馬國政府不承認學歷。馬來西亞華語教育由於華人的爭取非常發達,除台灣、大陸外,居世界第三位。(1) 國民型華小 大馬華人被公認為全世界除中國大陸、台灣、港澳之外,華文教育辦得最出色的族群,華語的流行不遜於港臺或中國大陸,大約85%的大馬華人把兒女送入華小獲得好評。華小的三語教學及數學程度比國小更高,已贏得友族的的讚許。近年來巫裔子女念華小的約有16,000名,而印裔大約有6,000名,共22,000名左右,占華

    28、小學生總人數大約有4%-5%。必須繼續維持華小,使它永不變質為當前的目標,目前的問題是向政府爭取大量培訓師資的機會,並在華人居民眾多地區開辦新的華小。(2) 華文獨中(獨中) 華裔必須繼續努力在獨中的初中階段除國英文科除外,全部採用華文課本以讓華裔子女鞏固母語教育的基礎,共具基本知識,同時探討以母語教育輔導生活技能科的可行性,若正課時間不夠,也可用每週幾節課補充教學的辦法作選擇性高中的那一組就別讀,因為高中畢業之後,文科和理科是準備升上综合大學的;而商職或工職科的高中畢業生如不就業也會有機會深造,學習一技之長,一方面畢業後即可就業,免於從學徒做起的苦惱;二來也同樣可以讓成績較佳而有經濟能力或獲

    29、得獎助學金者,不論文、理、工、商任何一組的高中畢業生都有機會升入大專院校深造。(三)國民型中學(國中) 華人已開始重視國中教育,因為即使獨中學生愈來愈多,但仍然會有很多華小畢業生進入免費教育的國民型中學就讀,同時華小的師資也多數來自國中,因此,國中畢業國中華裔學生的家長們多加入所屬學校的家教協會,以便推動校方改進教育。(四)獨中統一考試 華文獨中以統考為主,政府及其他公共考試為輔。照目前的情形,獨中統考文憑持有者,成績好的已有機會進入各國著名大學的理工科學系深造,獨中高中階段的商科課程,其中的簿記為會計學,商業概論為商業學,並增加經濟學一科以便讓高中畢業具備了直升大專商學院就讀的資格,而同時也

    30、向世界各大學要求,承認統考高中文憑。(五)南方學院 南方學院目前有學生大約300名,入學資格是以高中統考或SPM文憑的一些科目成績符合規定者,可免試或經或升學考試而被錄取,對於大馬華裔及其他友族獨中生或國中生提供了升學的管道。南院的開辦費與60間獨中一樣,是由馬華所捐獻。同時它也設立一筆教育資金,存本用息以補貼扣除學費收入後不敷的20%到30%的經常費,藉以減輕學生家長的負擔。(六)新紀元學院 開辦於1998年3月1日,是董教總支持的專科學校,受到華人社會及我國政府等各界的贊助,並與世界各國定有雙聯課程的契約,發展性甚大,目前有華文等四科,學生約有200名,該學院的情形與南方學院大致相同,但在

    31、獲得政府承認及華社後援方面南方學院更具優厚條件。(七)韓江學院 開辦於1999年3月1日,是北馬唯一的專科學校,由原有之韓江中學擴大而成,目前有華文等四科,學生百餘名,該學院與新紀元學校及南方學院大致相同,有其一定之發展性。 近年來,華文教育在馬來西亞展現了令人興奮的情景;首先是馬國前首相馬哈迪於其任內所提出2020宏願,要使馬來西亞20年後發展成為一個工業先進國。因此,中小學必須重視數理及工職科教學,大多數政府中的主幹政黨年輕一代領袖,主張馬來人要學習英語,走向國際,面向未來。 這樣一來,馬政府對華文中小學政策就開始鬆動,何況華小數學及珠算教學極強,均有助於馬來人掌握現代科技及國際貿易知能。

    32、 其次,近十餘年來,中國大陸及我國的經濟能力均不可忽視;尤其我國政府近年來採取南向政策,重視東南亞地區的經濟是我國施政的目標之一,不僅如此,當前的世界經濟重心逐漸移向亞太地區,使華文有日形重要的趨勢,也因此馬來人對華文開始重視,其多位領袖也曾有促請馬來人好好學習華語的指示。三、菲律賓 菲律賓目前人口約6,700萬人,華人約100萬人,占全賓人口1.5%。 二次大戰後菲國獨立,對華文學校並無故固定政策,未加任華文學校大體採用我國學制、教科書、教材,1960年以前,教師大多從台灣聘請,1955年六月,我國政府向菲建議創辦華僑師專,培養華文學校師資,1965年7月,中正中學與華師師專合併擴升為中正學院,並經中菲兩國政府正式立案。初創時,為兩年至初級學院,1966年改為四年制獨立學院,至此,菲國華文教育,下自小學起上至大學止,建立成完整之系統,有中、小學159所,女子職業學校2所、學校1所,合計162所學校,學生約6萬人,1972年6月15日,菲律賓教育部宣佈共有華文學校151所,包刮學院1所高中50所,學生合計6萬8905人


    注意事项

    本文(东南亚地区的华文教育.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