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黔张常铁路9标龙潭镇大桥6x32m连续梁支架预压专项方案.docx

    • 资源ID:12056810       资源大小:41.61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黔张常铁路9标龙潭镇大桥6x32m连续梁支架预压专项方案.docx

    1、黔张常铁路9标龙潭镇大桥6x32m连续梁支架预压专项方案目录1、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 11.1 编制依据 11.2 编制原则 11.3 编制范围 12、工程概况 12.1 工程简介 22.2 工程地质特征 32.3 水文特征 32.4 交通条件 32.5 气候特征 32.6 连续梁主要工程数量 43、施工部署与资源配置 44、施工总体方法及准备工作 54.1、连续梁施工方法及步骤 54.2、准备工作 55、施工方案及工艺 76、施工进度计划 117、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118、安全注意事项 12(6x32)m连续梁支架预压专项方案1、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1.1 编制依据1.1.1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

    2、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10241号;1.1.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1.1.3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1.1.4新建黔张常铁路线龙潭镇大桥施工图(黔张常施桥-130)、黔张常施桥参-24;1.1.5本单位施工现有的机械设备、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以及工程施工中积累的经验和科技成果;1.1.6现场施工调查报告。1.2 编制原则1严格遵守国家、铁道部施工技术规范、规程、验收等技术标准。2全面响应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要求。3确保施工质量、工期和安全。4 争创行业一流,建造优质工程。5 坚持文明施工,注重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6力求施工方案的适用性、先进性相结合。1.3

    3、 编制范围本方案适应于黔张常铁路QZCZQ-9标龙潭镇大桥6x32m连续梁施工。里程为DK276+949.05DK277+142.45,7#13#墩连续梁施工。2、工程概况2.1 工程简介龙潭镇大桥全长0.507Km,起讫里程DK276+714.55DK277+222.21。该桥位于常德市桃源县境内。龙潭镇大桥连续梁中心里程DK277+045.75,跨度为6X32m,连续梁最高墩身为8号墩,高度为29.5米,梁体采用支架现浇法浇筑施工。梁体采用的等高度变截面箱梁,一联总长193.2m,边支座中心至梁端距离0.6m,计算跨度为(32+32+32+32+32+32)m,箱梁截面采用单箱单室直腹板,

    4、箱梁中心处梁高为2.792m。本连续梁采用A型梁,梁宽12m,底宽6m,悬臂长3m,顶板厚0.380.68m,底板厚0.30.6m,腹板厚0.51m,边支座及中支座中心横向间距均为4.8m,全联在中支点和边支点处设置七道横隔板,横隔板均设过人洞,中支点处横隔梁厚1.5m,边支点横隔梁厚1.3m。箱梁两侧腹板与顶底板相交处均采用圆弧倒角过渡。梁体设计为纵、横向预应力体系,纵向按全预应力构件设计。纵、横向预应力采用钢绞线。连续梁桥型布置示意图见图2-1 图2-1连续梁桥型布置示意图2.2 工程地质特征桥址区第四系全新统冲击粉质黏土(Q4),软塑-硬塑,II级普通土。白垩系上统上组砂岩夹泥岩(K22

    5、),砂岩中厚层状构造,泥岩薄层状构造,泥质结构,节理较发育,风化层,IV级软石,0=400kpa,完整岩石,IV级软石,0=600kpa,碎裂岩,IV级软石,0=600kpa。2.3 水文特征沿线地表水系发育,水质良好,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冲沟内为第四系孔隙水,水位埋深24m,水质良好,对混凝土不具侵蚀性。2.4 交通条件龙潭镇大桥6x32m连续梁位于常德市桃源县龙潭镇,施工道路主要通过S227省道,乡村道路直接进入连续梁施工现场,交通运输条件便利。2.5 气候特征据桃源县气象资料显示:沿线属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型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6,最冷月(一月

    6、)平均4.5,最热月(七月)平均28.4,极端最高气温40.6,极端最低气温-15.8。年平均降水量1437.2mm,年最大降雨量2167.2mm,年最小降雨量837.9mm,降水多集中在4-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年平均蒸发量1184.3mm。年平均风速2.1m/s,最大风速19.3m/s(瞬时)。2.6 连续梁主要工程数量表2-6 连续梁主要工程数量表序号工程项目单位合计11.25m钻孔桩根/m66/15142承台砼m31987.23墩柱数量m34093.84连续梁长度m195.63.1.施工队伍部署和任务划分龙潭镇大桥连续梁由第一架子队负责。架子队管理人员组织表序号姓名岗位职责1施

    7、工负责人赵富2队长方勇3领工员田延领4技术主管盛文治5试验员周震6安全员张守林7质检员胡小龙8材料员王凯9技术员王震3.1.1 劳动力组织劳动力调配计划详见:表3-1劳动力计划表。表3-1 劳动力计划表序号工种人数1普工102木工63电焊工14起重工25电工16机械司机37架子工6合计29人3.1.2 机械配备表3-2 机械设备表序 号名 称单位数 量备 注1发电机台12吊车台23沙袋运输车台24电焊机台25塔吊台14、施工总体方法及准备工作4.1、连续梁施工方法及步骤连续梁梁体采取分段现浇法施工,具体施工方法及步骤如下:a.墩身施工完毕,地基处理,搭设第1孔及第2孔1/4跨支架,按120%设

    8、计重进行预压,消除非弹性高变形,记录弹性变形,调整预拱度,现浇第一孔和第二孔1/4跨梁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张拉本段预应力束;b.搭设第2孔剩余3/4跨及第3孔1/4跨支架,按120%设计重进行预压,消除非弹性高变形,记录弹性变形,调整预拱度,现浇第二孔剩余3/4段和第三孔1/4跨梁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张拉本段预应力束,拆除第一施工段支架;c.搭设第3孔剩余3/4跨及第4孔1/4跨支架,按120%设计重进行预压,消除非弹性高变形,记录弹性变形,调整预拱度,现浇第三孔剩余3/4段和第四孔1/4跨梁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张拉本段预应力束,拆除第二施工段支架;d.搭设第4孔

    9、剩余3/4跨及第5孔1/4跨支架,按120%设计重进行预压,消除非弹性高变形,记录弹性变形,调整预拱度,现浇第四孔剩余3/4段和第五孔1/4跨梁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张拉本段预应力束,拆除第三施工段支架;e.搭设第5孔剩余3/4跨及第6孔1/4跨支架,按120%设计重进行预压,消除非弹性高变形,记录弹性变形,调整预拱度,现浇第五孔剩余3/4段和第六孔1/4跨梁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张拉本段预应力束,拆除第四施工段支架;f.搭设第6孔剩余3/4跨,按120%设计重进行预压,消除非弹性高变形,记录弹性变形,调整预拱度,现浇第六孔剩余3/4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张拉本段预应力

    10、束,拆除第五施工段支架;g.拆除第六施工段支架,静置60天,然后进行桥面系施工。4.2、准备工作4.2.1.作业准备4.2.1.1内业资料准备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识审核连续梁施工图纸,并组织开展技术培训,澄清有关连续梁支架预压的技术问题,依据相关规范及技术标准编制连续梁支架预压施工技术交底书,制定支架预压施工相关操作安全交底及措施,对操作人员进行交底,培训。4.2.1.2外业技术准备完成预压沙袋的称量工作,核算不同级预压沙袋数量。4.2.2.技术要求连续梁(每浇筑梁段)支架预压施工前,完成对支架搭设、安装验收,对关键部位构件的焊接质量以及整体情况进行检查。5、施工方案及工艺5.1连续梁托架预

    11、压施工5.1.1连续梁支架预压荷载计算为保证梁段的线型与设计一致,除提高支架钢管立柱、工字钢横梁、纵梁的刚度,还应进行预压,消除支架非弹性变形,观察弹性变形及基础沉降情况。预压采用堆积砂袋的方法:根据分析,毎跨32m梁体混凝土体积为326.27m3,共计326.27*2.65*1.2=1037.5吨,按照梁体重量分配计算进行支架预压。5.1.3.施工程序、工艺流程5.1.3.1施工程序施工准备装沙、称重运输至施工区域沙袋分级加载支架分级变形测量完成预压分析预压数据判定预压结果。第一浇筑梁段:(7-8#)跨+1/4(8-9#)跨第二浇筑梁段:3/4(8-9#)跨+1/4(9-10#)跨第三浇筑梁

    12、段:3/4(9-10#)跨+1/4(10-11#)跨第四浇筑梁段:3/4(10-11#)跨+1/4(11-12#)跨第五浇筑梁段:3/4(11-12#)跨+1/4(12-13#)跨第六浇筑梁段:3/4(12-13#)跨5.1.3.2施工工艺流程第一浇筑梁段:(7-8#)跨+1/4(8-9#)跨预压重量为(1.2倍浇筑梁段重量,扣除8#墩顶梁端重量)。预压过程分级进行,第一级60%(605)T,第二级加载至100%(1007.8)T,第三级加载至120%(1210)T。每级持荷时间60min,期间做好沉降观测。第二浇筑梁段:3/4(8-9#)跨+1/4(9-10#)跨预压重量为(1.2倍浇筑梁段

    13、重量,扣除9#墩顶梁端重量)。预压过程分级进行,第一级60%(474)T,第二级加载至100%(791)T,第三级加载至120%(964.5)T。每级持荷时间60min,期间做好沉降观测。第三、第四、第五浇筑梁段支架预压同第二浇筑梁段。第六浇筑梁段:3/4(12-13#)跨预压重量为(1.2倍浇筑梁段重量)。预压过程分级进行,第一级60%(396.4)T,第二级加载至100%(660.6)T,第三级加载至120%(792.8)T。每级持荷时间60min,期间做好沉降观测。预压加载过程中,各级加载后静停1h测量竖向及横向变形值。全部加载完成后静停24h后开始分级卸载,并逐级观测弹性变形值。5.2

    14、预压施工技术要求5.2.1预压前检查验收支架搭设、拼装完毕,组织项目部质量检查小组成员检查验收,安全员检查安全设施,发现不合格部位,及时返工或返修处理;测量组对支架的垂直度、标高、水平位置、各吊点的初始位置、底模的预拱度等测量记录,将测量结果报安质部及工程技术部,并上报至质量检查小组,以作为最初的数据。5.2.2预压加载过程中注意对称、均匀加载。5.2.3加载墩袋数量以及堆码密度每个墩袋装砂质量进行准确称量,标在每个墩袋的表面,利于加载时进行计算。加载时有专人计算所加荷载,保证加载准确。5.2.4加载顺序每侧加载区域均分三级均匀进行加载,分别按总荷载重量的60%、100%、120%在底板位置进

    15、行均布加载。加载过程,支架横桥向,沙袋放置时要对称、质量均等,防止支架横桥向荷载偏差过大,导致倾覆。预压加载时,先进行纵向加载,纵向加载时从混凝土结构端部开始向外侧缓慢布载,纵向加载延结构中心线进行;然后进行横向加载,横向加载时,从混凝土结构中心线向两侧进行对称布载。5.2.5预压结构测点记录5.2.5.1监测点布置分段现浇连续梁桥线形监测断面设在每一节段的支点截面、1/8、1/4、3/8、1/2、5/8、3/4、7/8截面,纵桥向测点布置如图5-1所示。每个监测断面上布置两个对称的高程观测点,如图5-2所示,不仅可以测量箱梁的挠度,同时可以观测箱梁是否发生扭转变形,标高测点用专用沉降观测标作

    16、为标记。测点布置原则: 测点离梁段端部10cm; 易于保护;尽量使测量工作减少,如立一次仪器即可以测试全部测点的高程,这样也可以减少转仪器(置镜点)引起的误差。图5-1每跨梁体线形监测点布置示意图图5-2横桥向断面现形监测点布置示意图 图5-3 连续梁桥平面位置监测测点5.2.5.2预压数据记录第一级加载前先对各监测点进行测量,读取初读数。每级加载完成后,先停止下一级加载。第一级加载结束,静置1h,期间对支架结构变形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当相邻两次监测位移平均值之差不大于2mm时,进行二级加载,二级加载结束后,静置1h,测量记录、位移变化计算同上级加载。三级加载过程宜缓慢进行,随时进行观测,

    17、发现问题立即停止加载。三级加载全部结束后,静置24h,期间进行支架变形测量并记录,相邻两次监测位移平均值之差不大于2mm时,方可进行预压荷载卸除。测量基准点:静载试验需要测试的数据主要是支架挠度,测量时对各测量点作详细标记。试压测量:加载过程分三级:O60%100%120%,每个中间过程均需要测试相应的数据,卸载完毕后,将数据汇总,报质量检查小组、安质部、工程技术部。具体操作程序如下:在加载60%荷载时应对支架底模的所有标记点进行测量,做好记录,发现变形过大时立即停止加载,对支架结构进行分析、补强后方可继续加载。加载100%荷载重复以上过程然后加载至箱梁施工荷载状态的120%,测量记录,观察支

    18、架受力情况。全部预压荷载加载完成后,静置24h,期间进行支架变形测量并记录,相邻两次监测位移平均值之差不大于2mm时,即可认为稳定,此时可以卸载,卸载按120%100 %60%0逐级卸载,卸载时每级卸载均得观察,每级卸载完成后,做好记录后再卸载至下一级荷载,支架完成全部卸载后,测量记录支架各监测点的位移量。所有测量记录资料要求当天上报安质部和工程部,现场发现异常问题必须及时上报。5.3.预压结果分析5.3.1结构预压分析连续梁支架结构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结构形式、几何尺寸满足梁体施工要求。对支架进行预压的目的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方面:实测支架结构等受施工荷载引起的弹性变形;检验支架的

    19、承载力和稳定性。5.3.2根据测量数据进行支架结构分析和计算结果,得出本桥各节点底模的立模标高。6、施工进度计划序号梁段名称时间132+1/4x32m(支架预压)4天232m支架预压4天33/4x32m(支架预压)3天7、施工技术保证措施7.1、支架变形观测控制支架预压的监测包括以下内容:a、预压荷载施加前,测定出监测点标高;b、每级加载后监测点标高;c、卸载12h、24h后监测点标高,直至稳定。d、卸载后监测各监测点标高,并计算支架各监测点的弹性变形量;e、计算支架各监测点的非弹性变形量。7.2、卸载人工配合塔车吊运砂袋均匀卸载,卸载采用一次性卸载,卸载要对称、均匀、同步。卸载完成后记录好观

    20、测值以便计算支架综合变形。根据观测记录,整理出支架变形结果,根据结果调试支架模板标高。观测数据表明变形稳定后,整理出观测数据,在完全卸载后,必须观测支架变形直至回弹稳定。7.3、观测记录7.3.1、每次观测均记录观测时间,各监测点高程,计算变化情况。7.3.2、卸载后,回弹变形稳定后,停止观测,整理观测数据,提供给监控单位。8、安全注意事项8.1、支架预压前,应做好防护,防止操作人员坠落。8.2、所有在支架上操作人员应戴安全帽,系安全带。8.3、不适宜高空作业的人员不得进行高空作业。8.4、有五级及以上大风时禁止高空作业。8.5、预压过程如果遇雨,应将所有预压荷载的沙袋覆盖,避免雨水进入增加预压荷载,导致危险。8.6、预压施工过程中安排专人进行吊车、塔吊指挥、吊装作业,沙袋荷载预压范围安排专人进行沙袋摆放,保证沙袋放置时对支架结构不产生较大冲击,尽量一次摆放到位,摆放位置且要在梁体纵向、横向对称。8.7、预压施工过程中,派专人进行支架结构各杆件部位进行检查,保证预压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注意事项

    本文(黔张常铁路9标龙潭镇大桥6x32m连续梁支架预压专项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