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韩语语法2.docx

    • 资源ID:12058057       资源大小:39.95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韩语语法2.docx

    1、韩语语法241表示意志的惯用型- 表示“被决定为”、“被安排”的意思。多用于过去时。如: . (安排)让我学韩国语。 . 规定这儿不准吸烟。42表示意志的惯用型-() 表示决定要做某件事。如: .我决定干完这件事,马上就走。 ? 他究竟决定怎么办?43表示意志的惯用型-() 表示预定要做某件事。如: . 预定会议要开半个月左右。 ? 哥哥打算怎么办?44表示意志的惯用型-() 表示计划要做某件事,与“() ”的意思基本相同。如: .工人们计划提前一个月完成今年的任务。45表示能力的惯用型- 这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格式,用于动词末尾,相当于汉语的“不能不”、“不得不”的意思。也可以说成“+ ”。

    2、.( .) 为了招待客人,不能不喝酒。 ( .)有课不得不早起。46表示能力的惯用型- 这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格式,用于动词末尾,相当于汉语的“不能不”、“不得不”的意思。也可以说成“+ ”。 .( .) 为了招待客人,不能不喝酒。 ( .)有课不得不早起。47表示该当的惯用型-(,) 表示“应当”、“必须”。如: .从明天起,必须六点钟起床。 . 必须是一个非常健康的人。! .朋友们!要勇敢,在困难面前胆怯是不行的。为了表示强调,“”后还可加添意词尾“”。构成“ ”。 . 外语只能从字母学起。“”与终结词尾“,”连用时,“”可省略,“,”直接附加于“(,)”后: . 这个当然也应当做。 . 他

    3、也应该去。“”常与“,”等副词搭配使用。 . 应当忠实地执行国家的任务。48表示完了的惯用型-(, ) 用于他动词末尾,表示该动作坚持到底得到结果的意思。如: .尽一切力量把掉进水里的小孩救了出来。, ? 顺锦啊,你从哪儿找出这本书的? . 怎么想也想不出来。49表示持续的惯用型- 用于动词末尾。表示一个动作经常或反复进行。如: 30 .每天总是比上下班时间早三十分钟就来了。 .我们早上总是做广播操。50表示持续的惯用型-(,) 用在谓词末尾,表示某一行动、状态从过去向现在持续地进行或变化着,其意思相当于汉语的“过来”、“下来”、“起来”。 .冬天到了,天气渐渐地冷下来了。 .我进大学已快一年

    4、了。 .51表示持续的惯用型-(,)用在自动词(包括被动形)末尾,表示动作完成后的结果状态持续着。如: . 许多运动员来到了运动场。 . 相哲坐在凳子上。 ? 挂在墙上的大地图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啊? . 春吉去了教室。52表示引用- 与“”、“ ”不同,它主要用在基本阶终结词尾后(体词谓词形“”与“”连用时一般变成“”)。能与“”连用的终结词尾如下:1)表示间接引语。如: . 昨天问哥哥什么时候回家来,他回答说今天来。 . 就说是有,也不给你。2)当所引用的原话是以基本阶终结词尾终结的,后面要用“”表示引用。这时的“”也就表示直接引语。如: “ ” . 他说:“一起去”。爸爸问儿子:“你什么时候

    5、动身?”3)表示称谓的内容。相当于汉语的“叫做”的意思。如: ? 他的名字叫什么?4)表示间接引用的同时,又是下面事实的理由、根据。这时实际上是“ ”的省略(省略了“”)。(1)与否定性的谓语搭配使用。如: () .不能因为说是好人就没有缺点了。() .不能因为说是老师,就什么都知道。 ? 难道说你就干不了那个吗?(2)与肯定的叙述搭配使用。如: () .因为说是英洙来,我也出来迎接了。 () .朴先生等了很久,想到时间已到,为什么还没来,就着急了。5)表示轻蔑,有“所谓”的意思。这时,只用于体词谓词形“”后,构成“()”。如: . 家里哪儿有什么人啊!虽然请你来了,也没有什么好吃的。 .所谓

    6、吃的也就只是些野菜。6)在口语中,常用在句子末尾,终结一句句子。表示:(1)对别人出乎意料的说法进行反问。如:, ? . 什么,这是你的?不,是我的。, ? .什么已经离开了?刚才还碰见呢。? ? ? 什么?车来了?在哪儿?(2)表示自己过去与事实不符的预想。如: . . 我还以为都动身走了呢。(原来)还有几个人留在这儿呢。 . .我还以为下雨了。(原来)出了太阳,天可好了。53表示引用- 与“”一样,也是用在除基本阶以外的终结词尾后,表示直接引语。它与“”的不同点是:它不能用在单个词后;另外,除了后续与“说话”、“认为”有关的一些动词外,可直接后续动词“”。如: “, . .” . 他回答说

    7、:“是,知道了,一定按命令执行。” “ .” . 弟弟说:“我根本还没有着手做习题呢。”54表示引用- 1)主要用在除基本阶以外的终结词尾和不带终结词尾的词和词组后,表示直接引语。它后面主要连接与“说话”、“认为”有关的动词如“, ”等,但不能用动词“”。如: “, ?” . 英哲看到一个大嫂丢了什么,非常着急的样子,就走上前去问,“大嫂,你怎么啦?” “” . 他流下了激动的眼泪,只叫了声:“妈妈”,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 他说:“快!”2)用在声态副词后,表示动作的声态。如: “!” .他砰地一声关上了门出去了。“” .开始哗哗地下起了暴雨。 “!” . 他哈哈地笑了一阵,又接着说了

    8、。55表示罗列-() 1)用于动词后,以“”的形式出现,表示罗列差不多同一时间要做的两个以上的动作。常表示较繁忙的样子。这时它前面不能加时制词尾。如: .嫂子又要做晚饭,又要打水,忙乎了一阵子。 .护士又要给病人注射,又要喂病人药,很忙。2)表示快要达到某种应有的程度。 .葡萄园里结满了快要成熟的串串葡萄。 .妈妈从菜地里摘了快要红透的西红柿回来了。56表示罗列- 1)罗列两个动词,表示两个相对的动作交替轮番地进行。这时“”要重复使用。如: .孩子们前前后后地爬上了山。 . 母女俩久别重逢,你一言我一语,谈了个通宵。2)罗列说话的内容。这时也要复用,相当于汉语的“啦啦”。如: .你对啦,我对啦

    9、,两个人在那儿争吵。 .有的说好,有的说坏,嚷嚷了一阵子。3)表示推测估计的内容。常以“”的形式出现,后面则是表示心理活动的一些动词如“,”等。如: .妈妈以为儿子今天要回来,在家等了一天,都没有回来。, ? 今哲呀,你还没动身?我以为你已经走了呢4)表示一种推理的关系。先提出一事实,以此作为前提、根据,推引出下面的结论。常用于反问句。如: ? 老人们也都出去干活,我怎能不出去呢?57表示目的意图-用法与意思和“”同,表示意图(但不能像“”那样和各种词尾合用)。常用于书面语中。如: . 明天离开这儿。 .他想在这儿呆一个时候。 .这次会,想要听听各位先生的意见。58表示目的意图-(),() 前

    10、面不能加时制词尾,只用动词,表示意图。它后面的动词主要是“,”等一类动词。特别是常与“”结合在一起,构成“ ”。在句子中构成目的状语。相当于汉语的“要”、“想要”。如: () . 我想学外国语。 () . 他不想去那儿。 () . 他也想在这事情上插一手。 () .哥哥转了好多书店,想买那本书。“ ”与终结词尾、接续词尾、定语时制词尾的连用:“ ”的“ ”可以省略,这样,就使“()”后能直接加上终结词尾、接续词尾或定语词尾。 1)“()”与终结词尾的合用: .我一定要有成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 哥哥,你想干啥? ? 姐姐对这个问题赞成吗?2)“()”与接续词尾的合用:( ) . 想去的话就去

    11、吧。 ( ) ? 真的,要想完成那样的工作,得花费多少精力啊? ( ) .只有一间房,想躲也没地方躲。 . 我不想像他那样干。 ( ) .他想去外面玩玩,又没去。3)“()”与定语词尾“”、“”使用: .为了提前完成任务,曾想要回家的人也决定不回去了。 ( ) . 我一心想要抓狍子,不由扣动了扳机。59表示目的意图-() 前面不能加时制词尾。只用于动词,表示前一动作是后一动作的目的。后一动作是与“来、去”有关的表示趋向的动词如“,”等。相当于汉语的“去(来)干什么”。在句子中作目的状语。如: . 吃饭去。 . 他去车站迎接客人了。 . 去图书馆看报来着。60表示让步- 表示对过去的既成事实作相

    12、反的设想(现实本已不是如此,但设想它是如此),结果会是怎样。这时,它前面要加“(,)”,终结谓语主要是以“()”等形式表示。如: . 如果你用温和的态度好好地问他为什么要去那儿,他本来会跟你讲清楚来龙去脉的。 ().要是早讲了的话,就不会有这种事。 .你要是早一些来,就不会错过火车了。 .要不是他,就不会这么快获得成功。61表示让步-()前面不能加“”。1)表示选择性的让步。与“()”同,能通用。(1)选取前一事实,舍弃后一事实。相当于汉语的“宁愿也不”。如: .中国人民宁愿决一死战,也不想出卖自己国家的自由和独立。 .山路凹凸不平,宁愿走着去,不想坐车。 (2)与其它事实相比,宁可选取该事实

    13、,以保证后一事实实现。相当于汉语的“宁愿也要”。如: .宁愿粉身碎骨,也要坚守国家的秘密。 2)表示转折性的让步。相当于汉语的“尽管也”。如: .尽管下雨了,我们还是出发了。 . 尽管手受伤了,还是上班了。3)表示一般性的让步。相当于“就是也”。如: ?山就是再高,只要坚持爬,会上不去吗? 62表示让步- 前面不能加“”。表示假设性的让步。如: . 就是害怕,我也不闭上眼睛。 . 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沉着。 .就是他们去了,那工作也完不了。 . 再难也必须完成。在终结词尾“”后,还常用“”、“”,表示让步,相当于汉语的“就算是也”。如: .就算病都好了,也要小心才是。 . 就算东西多,也不能浪

    14、费。63表示假定条件- 只用于口语。1)表示假定条件。如: . 要参观的话,快起来。 .他也要去,有什么托付的事,就跟他说吧。它比“()”使用的范围窄,可以用“()”来代替它,但用“()”时不一定都能用它来代替。2)表示推理性的条件,能与“()”、“”通用。常与时制词尾“(,)”结合使用。如: .知道错了,就应该好好检讨。 . 认识了错误,就应该及时改正。 .理论上已经懂了,就应付诸实践。64表示假定条件- 1)用于动词及个别形容词,它前面不能加时制词尾。表示对某一意图的假定,与“ ”、“”的意思同。如: ? 要去长安街的话,乘这路电车吗? .要在十天内完成这一工作的话,必须加紧干才行。有时也

    15、连接同一动词。如: .他威胁说:“要让你死就花,要让你活就能活”。2)用于“”的末尾,表示“也就是说”的意思。构成插入语。如: .也就是说,这是我们组的荣誉,同时也是我们班的荣誉。“”本来是“ ”的缩略形。因此除了上述意义外,有时它还保有“ ”的本来意思。如: ( ) (.)老师要是说一起去的话,他也会毫无二话地去的。65表示假定条件-() 用于动词及个别形容词,它前面不能加时制词尾。表示对某一意图的假定,与“”的意思同,相当于汉语的“想要的话”。主要用于口语。如: .要搞好研究工作,必须先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理论。 .要去延边的话,先得坐火车去长春。也可采取“()同一动词命令式”这一形式,表示“

    16、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吧”。如: . 想看就看吧。 . .想走就走吧,我们将按我们那样干下去。66表示假定条件-1)表示可能实现的假定条件(用在现在时或将来时的句子中),以便由此引出应当或希望产生的结果。终结谓语往往是命令式、共动式或表示希望的陈述式。如: .要是去那儿的话,把这件事情好好和姐姐谈一谈。 .要是有时间,不妨再来一次。 .工作完后,请来我家一趟。 . 如果是你的,就拿走吧。上例中,“”可以换成表示同样意义的“()”。 2)表示推理,即肯定前面的事实,由此推论也必须肯定后面的事实。常用于表示反问的疑问句中。相当于汉语的“尚且何况”,“岂能”。如: ?小弟弟尚且干得不错,大哥哥还能

    17、干不了? ?这个都很大,那个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 这个还不懂,何况那个呢?3)表示假定前面的事实成立的话,就必须进行后一动作,与上述“()”第四个用法相同。如: .理论上懂得了,就应该付诸实践。 . 如果错了,就应该道歉。67表示方式程度- 只用于书面语。1)表示原因。可与“()”通用,但书面语色彩更浓。如: .颐和园的风景很美,去观览的人怎么会少呢? . 他是我们很好的榜样,我们应该认真地好好向他学习。2)表示一种推理关系。先提出一事实,以此作为前提,根据,推引出下面的结论。常与副词“,”等连用,终结谓语具有反问的意思。相当于汉语的“既然”、“既然难道”。如: ?小孩也懂得爱护国家财产,何

    18、况大人呢?体词谓词形后,也可用“”代替“”。如: ?我们是骨肉同胞,难道能坐视不管?“”可与表示同一意思的“(,)”通用,口语里常用后者。 68表示方式程度-() 主要用于书面语。表示原因,相当于汉语的“因为所以”。如: .因为他工作勤奋,所以经常受到朋友们的称赞。 .河水很深,所以我们不得不坐船渡过去。 .本产品未加防腐剂,购买后请立即食用,或放入冰箱保藏。69表示方式程度-() 表示两件事实的比例关系,相当于汉语的“越越”。如: .气候越好,庄稼长得越好。 .越是困难复杂的时刻,越要沉着。为了表示强调,还可与“()”搭配使用,构成“()()”。如: . 这本画报越看越有趣。 .天气越冷,越要锻炼身体。“ ”表示“日益”、“越来越”的意思。“”还可省略,只用“”即可。为了加强语气,还可说成“ ”。如: () . 都市人口日益增多。 .我们两国人民的友谊团结日益牢固。“”后加“”,构成“”,表示“尽可能”。如:


    注意事项

    本文(韩语语法2.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