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专升本《政治经济学》课程考核大纲.docx

    • 资源ID:12072237       资源大小:21.46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专升本《政治经济学》课程考核大纲.docx

    1、专升本政治经济学课程考核大纲专升本政治经济学课程考核大纲一、参考教材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七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月出版。二、考试要求 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在揭示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一般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运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运行,以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关系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把握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全面认识资本运行和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

    2、问题,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以及认识在这一趋势下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从而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三、考试内容 第一篇 导 论识记: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第二篇 商品与货币第一节 商品1、识记:商品;价值;商品的价值量;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使用价值;劳动生产率2、理解: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第二节 货币1、识记:货币;价值形式;价格;价值尺度2、理解:货币的产生;货币流通量的决定;货币流通规律3、运用:货币的本质及职能 第三节 价值规律1、识

    3、记:价值规律2、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及作用表现形式3、运用: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对社会经济的作用第四节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1、识记: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市场机制;买方市场;卖方市场 2、理解:商品经济的产生 ;商品经济与经济的关系 3、运用: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 市场机制及其作用第二篇 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1、识记:资本总公式;劳动力;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2、理解: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商品的特点3、运用:资本的总公式的其矛盾及其解决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识记

    4、:劳动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形成过程2、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3、运用: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第三节 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1、识记: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2、理解:资本的本质;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 3、运用:剩余价值率表明了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第四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1、识记: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规律2、理解: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3、运用: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第五节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1、识记: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名义工

    5、资;实际工资2、理解: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3、运用: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的关系第四章 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1、识记: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2、理解: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资本积累的影响因素;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必然性3、运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也是生产关系的扩大再生产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及其提高趋势1、识记: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累;资本集中;相对人口过剩2、理解: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3、运用: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1、识记: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6、资本主义基本矛盾2、理解: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3、运用: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贫困第五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1、识记:产业资本;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2、理解: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3、运用: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1、识记:资本周转;资本周转时间;固定资本;固定资本磨损;固定资本折旧;折旧费;折旧率;年剩余价值率2、理解: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3、运用:资本总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1、识记:社会总产品;社会生产两大

    7、部类;外延扩大再生产;内涵扩大再生产2、理解: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3、运用:生产资料生产要优先增长第四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识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2、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3、运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的特点第六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和具体形式第一节 利润和平均利润1、识记:利润;利润率;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生产价格2、理解:决定和影响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剩余价值转化成利润;价值转化成生产价格 3、运用:生产价格没有否定价值规律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识记:商业利润;商业流通费用2、理解

    8、:商业资本的形成;商业资本的作用3、运用:商业利润的来源和产生的具体途径第三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1、识记:借贷资本;利息;利息率;银行利润;股份公司;股票;股票价格2、理解:借贷资本的本质;利息的本质;银行利润的形成和来源;股票的价格决定3、运用: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第四节 资本主义地租1、识记:资本主义地租;级差地租;绝对地租2、理解: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源泉 ;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源泉3、运用:资本主义土地价格的决定 第三篇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第七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发展1、识记:垄断;垄断利润;垄断价格;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2、理解: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国家垄

    9、断资本主义的形成3、运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与局限性第八章 垄断资本全面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1、识记: 国际卡特尔;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世界经济一体化2、理解:经济全球化及主要表现形式;经济一体化及其主要组织形式;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3、运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第九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1、识记:食利阶层;食利国;货币信用制度危机2、理解:金融寡头在经济上实现其统治的形式;垄断资本主义的多种危机交织并存;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第十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0、和社会主义的本质1、识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2、理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社会主义的本质;我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3、运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的本质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1、识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2、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含义、主体地位和实现形式;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和作用3、运用:认识和把握混合所有制经济;分析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性质及地位和作用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

    11、市场经济1、识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资源配置;市场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理解: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作用;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3、运用:经济体制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相互关系;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1、识记: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2、理解: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3、运用:正确处理国家与国有企业的相互关系;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社会成员的个人收入分配1、识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按生

    12、产要素分配2、理解:我国现阶段非按劳分配形式;先富和共富的关系3、运用:我国现阶段的几种非按劳分配形式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商业和金融1、识记:生产要素市场;产权市场;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渠道;金融体系2、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特征;商品流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运用:我国现阶段怎样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现阶段怎样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1、识记:对外开放;自力更生外汇;外汇汇率;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2、理解: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引进先进技术的必要性3、运用:我国为何要实行和怎样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第二十一章

    13、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1、识记: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均衡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2、理解:我国财政政策的经济职能;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任务和主要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方式及手段3、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第二十二章 社会主义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1、识记: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各尽所能;按需分配2、理解: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差别3、运用:社会主义发展到共产主义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运的必然结果四、试卷题型和分数结构 政治经济学考试时间为90分钟,在综合课考试满分150分值所占比例50%即75分,具体题型和分值如下

    14、:1.单项选择题:102分20 分 2.多项选择题:102分20 分 3.简答题:38分24分 4.论述题:111分11 分 试题难易适中,其难易比例为:较容易题约40%,中等难度题约50%,较难题约10% 。专升本国际贸易考试大纲一、参考教材1.薛荣久.国际贸易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第五版。2.李晓燕.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3.张纬.国际贸易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4.王启云.国际贸易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二、考试要求国际贸易以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活动为研究对象,在揭示国际贸易产生的

    15、一般原理基础上,阐述了贸易利益、贸易政策、贸易壁垒以及基本贸易实务等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掌握古典、新古典和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原理,深刻认识国际贸易对贸易参与国整体、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影响,把握国际贸易政策、贸易保护措施的制定与效应,全面了解国际贸易组织的基本运行机制、规范,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一般流程,并能基于一般原理分析各类国际贸易现象。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 导 论1、识记:(1)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的含义;(2)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的定义;(3)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的定义;(4)对外贸易量的含义;(5)对外贸易差额的含义。2、理解:(1)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2)国际贸易的分类;

    16、(3)影响外贸依存度的因素;(4)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的关系;(5)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3、运用:(1)对外贸易依存度的计算;(2)联系实际列分析国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异同。 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利益1、识记:(1)国际经济传递的概念;(2)经济全球化的概念。2、理解:(1)对外贸易在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2)国际贸易对企业的作用;(3)国际贸易与国民福利。3、运用:分析对外贸易给人们生活带来哪些影响。第三章 国际分工1、识记:(1)国际分工的概念;(2)垂直型分工和水平型分工的概念;(3)里昂惕夫之谜;(4)协议型国际分工;(5)产业内贸易理论;(6)超保护贸易理论;(7)

    17、需求相似理论。2、理解:(1)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2)二战以来国际分工的特点;(3)国际分工发展的条件;(4)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5)要素禀赋理论的内容;(6)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7)战略性贸易理论的内容。3、运用:分析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战略选择。第四章 世界市场1、识记:(1)世界市场的含义;(2)贸易条件的含义;(3)包销的含义;(4)寄售的含义;(5)补偿贸易的含义;(6)加工贸易的含义;(7)国际竞争力的含义。2、理解:(1)当代世界市场的构成;(2)当代世界市场的特点;(3)企业进入世界市场的渠道类型;(4)企业进入世界市场的的发展阶段特点;(5)国家全球竞争战

    18、略。第五章 世界市场的价格1、识记:(1)国际价值的概念;(2)贸易条件的含义;(3)净贸易条件指数的概念;(4)出口购买力指数;(5)单项因素贸易条件;(6)双项因素贸易条件。2、理解:(1)影响国际价值量变化的因素;(2)世界市场价格的作用;(3)影响贸易条件变化的因素;(4)当代大类国家与地区的贸易条件。 3、运用:(1)贸易条件指数的计算;(2)分析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化及其趋势。第六章 国际贸易政策 1、识记:(1)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2)重商主义;(3)贸易自由化;(4)新贸易保护主义;(5)当代国际贸易政策的特点。2、理解:(1)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2)二战后贸易政策的演变;(3

    19、)保护幼稚工业的理论与政策;(4)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及影响;(5)贸易自由化的原因与影响。3、运用:结合实际讨论中国应实行的对外贸易政策。第七章 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1、识记:(1)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的类型;(2)国际商品协定的类型。 2、理解:(1)最惠国待遇原则;(2)国民待遇原则。第八章 国际贸易促进1、识记:(1)出口促进的含义;(2)出口信贷的含义与种类;(3)出口信用保险的概念;(4)倾销与外汇倾销的概念;(5)出口管制的含义;(6)出口退税;(7)经济特区与保税区。2、理解:(1)国家可以采取的出口促进的相关政策与措施;(2)倾销对一国市场的影响及对倾销行为的抵制。3、运用:

    20、中国可以采取的促进出口的政策与措施。第九章 关税1、识记:(1)关税的含义;(2)进口附加税;(3)反倾销税;(4)反补贴税;(5)海关税则;(6)有效保护度;(7)关税减让;(8)从量税、从价税和混合税。2、理解:(1)关税的作用;(2)关税的分类;(3)关税有效保护理论的政策意义;(4)关税减让谈判的基础与原则。3、运用:关税有效保护率的计算。第十章 非关税壁垒1、识记:(1)非关税壁垒的含义;(2)绝对配额;(3)关税配额;(4)进口许可证;(5)外汇管制;(6)绿色贸易壁垒的含义;(7)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8)“自动”出口配额制。2、理解:(1)非关税壁垒的特点与作用作用;(2)技

    21、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与发展趋势;(3)绿色贸易壁垒的成因与形式;(4)进口配额制的影响。3、运用:讨论中国应对非关税壁垒的策略。 第十一章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1、识记:(1)知识产权的概念与范围;(2)国民待遇原则;(3)最惠国待遇原则;(4)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5)知识产权保护制度。2、理解:(1)知识产权的特点;(2)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形成与发展;(3)当代世界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原因;(4)知识产权保护的特点与手段。3、运用:结合实际分析中国应当采取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与措施。第十二章 国际服务贸易1、识记:(1)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2)国际服务贸易的类别;(3)国际服务贸易

    22、壁垒的概念;(4)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含义。 2、理解:(1)当代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2)当代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3)国际服务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4)国际服务贸易壁垒的种类;(5)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原因;(6)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表现;(7)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效应。3、运用:结合实际分析中国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 第十三章 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1、识记:(1)国际投资的概念和种类;(2)国际投资的特点;(3)跨国公司的概念;(4)对外直接投资自由化;(5)垄断优势理论;(6)内部化理论;(7)国际生产折衷理论。2、理解:(1)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2)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与应考

    23、虑的因素;(3)对外直接投资的效应;(4)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与贸易的影响;(5)战略联盟理论的背景与内容。3、运用:分析中国企业开展对外投资的战略选择。 第十四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1、识记:(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2)关税同盟;(3)贸易创造效果;(4)贸易转移效果;(5)大市场理论的含义;(6)欧洲联盟;(7)亚太经合组织;(8)北美自由贸易区。2、理解:(1)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原因;(2)二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点;(3)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4)关税同盟的效果。3、运用:讨论中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中的战略选择。 第十五章 世界贸易组织1、识记:(1)WTO的基础;(2

    24、)关贸总协定;(3)WTO的基本原则;(4)WTO的作用。 2、理解:(1)WTO的基本原则;(2)WTO在世界经济贸易协调中的地位与作用;(3)多哈回合谈判的目标与面临的困难;(4)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特点与作用;(5)WTO贸易政策审议机制的作用。3、运用:讨论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机遇与挑战。 四、试卷题型和分数结构 国际贸易考试时间为90分钟,在综合课考试满分150分值所占比例50%即75分,具体题型和分值如下:1.单项选择题:201分20 分 (含部分实务题)2.多选题:102分 20分3.简答题:38分24分 4.论述题:111分11 分 试题难易适中,其难易比例为:较容易题约35%,中等难度题约50%,较难题约15% 。


    注意事项

    本文(专升本《政治经济学》课程考核大纲.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