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docx

    • 资源ID:12185583       资源大小:238.45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docx

    1、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四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实验原理(1)保持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跟合外力的关系.()保持合外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3)作出aF图象和-图象,确定其关系2.实验器材小车、砝码、小盘、细绳、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天平、米尺.3.实验步骤(1)测量:用天平测量小盘和砝码的质量m和小车的质量.()安装:按照如图1所示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即不给小车牵引力).图()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块,使小车能匀速下滑.(4)操作:小盘通过细绳绕过定滑

    2、轮系于小车上,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断开电源,取下纸带编号码.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小盘和砝码的质量m,重复步骤.在每条纸带上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测加速度.描点作图,作aF的图象.保持小盘和砝码的质量m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重复步骤和,作a-图象.1.注意事项(1)平衡摩擦力:适当垫高木板的右端,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正好平衡小车和纸带受到的阻力.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让小车拉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匀速运动(2)不重复平衡摩擦力.(3)实验条件:mm.(4)一先一后一按:改变拉力或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3、且应在小车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2.误差分析(1)实验原理不完善:本实验用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m代替小车的拉力,而实际上小车所受的拉力要小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摩擦力平衡不准确、质量测量不准确、计数点间距测量不准确、纸带和细绳不严格与木板平行都会引起误差.3.数据处理(1)利用x=aT及逐差法求a.(2)以a为纵坐标,为横坐标,根据各组数据描点,如果这些点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说明与F成正比(3)以为纵坐标,为横坐标,描点、连线,如果该线为过原点的直线,就能判定a与m成反比.命题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例 某次探究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合力F和质量m的关系实验.图2()图甲所示为实验装置图.图乙为某次实

    4、验得到的一段纸带,计数点、B、C、D、E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砂和砂桶质量,进行多次测量.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随拉力F的变化图线,如图3所示图中直线没有通过原点,其主要原因是_.图(3)保持砂和砂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中砝码质量,进行多次测量,得到小车加速度、质量及其对应的的数据如表中所示:实验次数3678小车加速度/(s-2).901.721.41.2510750.50.30小车和砝码质量m/kg20.29.3040.5007110.67/kg4003.3032.5001.4.000.60a请在

    5、图坐标纸中画出a图线.图4b.根据作出的a图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答案(1).43()实验前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充分)(3).如图所示b.图线为过原点的直线,表明在合外力一定时,加速度跟质量成反比变式 (1)我们已经知道,物体的加速度a同时跟合外力F和质量两个因素有关.要研究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需采用的思想方法是_.(2)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她想用砂桶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为了减少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她先做了两方面的调整措施:图5a用小木块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垫高,目的是_b.使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目的是使拉小车的力近似等于_.(3)该同学利用实验中打

    6、出的纸带求加速度时,处理方案有两种:A.利用公式a计算.根据逐差法利用计算两种方案中,选择方案_比较合理.答案 (1)控制变量法(2)平衡摩擦力 砂桶的重力 ()B变式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现提供如图6所示的实验装置:图6(1)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A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砝码及砝码盘的牵引下恰好做匀速运动B.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C.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D.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越大越好(2)在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7所示的纸带,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1 s,且间距x1、x、x3、x4、x5、x已量出分别为309 cm、343 cm、77 m、4.

    7、10 cm、4.44 cm、77 m,则小车的加速度a_ m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7()有一组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一定,探究加速度与所受外力F的关系,他们在轨道水平及倾斜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F图线,如图8所示图线_是在轨道倾斜情况下得到的(填“”或“”);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_kg图8答案()B(2).34 (3) 0.5解析 (1)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以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和摩擦力抵消,那么小车的合力就是细线的拉力,故选项A错误;细线的拉力为小车的合力,所以应调节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故B正确;实验

    8、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后由静止释放小车,故选项C正确;实验时,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一些,但不是越大越好.故D错误.(2)根据逐差法得:=0.3 ms2(3)由图线可知,当=时,a0,也就是说当细线上没有拉力时小车就有加速度,所以图线是在轨道倾斜情况下得到的,根据Fma得aF图象的斜率k=,由F图象得图象斜率k=2,所以m=0.5 kg.命题点二 教材实验创新实验装置图创新/改进点1实验方案的改进:系统总质量不变化,改变拉力得到若干组数据.2.用传感器记录小车的时间t与位移,直接绘制xt图象.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实验中的某些参量,确定某些规律.1.用传感器与计

    9、算机相连,直接得出小车的加速度.图象法处理数据时,用钩码的质量代替合力,即用am图象代替aF图象.1.用光电门代替打点计时器,遮光条结合光电门测得物块的初速度和末速度,由运动学公式求出加速度.2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该装置可以测出动摩擦因数实验方案的改进:弹簧测力计测量小车所受的拉力,钩码的质量不需要远小于小车质量,更无需测钩码的质量1.气垫导轨代替长木板,无需平衡摩擦力.2.力传感器测量滑块所受的拉力,钩码的质量不需要远小于滑块质量,更无需测钩码的质量.3用光电门代替打点计时器,遮光条结合光电门测得滑块的末速度,由刻度尺读出遮光条中心初始位置与光电门之间的距离,由运动学公式求出加速度.例2 (1

    10、全国卷3)某物理课外小组利用图9中的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之间的关系.图中,置于实验台上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其右端固定一轻滑轮;轻绳跨过滑轮,一端与放在木板上的小滑车相连,另一端可悬挂钩码本实验中可用的钩码共有N=5个,每个质量均为.010 kg.实验步骤如下:图9(1)将5个钩码全部放入小车中,在长木板左下方垫上适当厚度的小物块,使小车(和钩码)可以在木板上匀速下滑.(2)将(依次取n=,,,5)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其余N个钩码仍留在小车内;用手按住小车并使轻绳与木板平行释放小车,同时用传感器记录小车在时刻t相对于其起始位置的位移s,绘制st图象,经数据处理后可得到相应的加速度a()

    11、对应于不同的n的a值见下表.n=2时的st图象如图1所示;由图求出此时小车的加速度(保留位有效数字),将结果填入下表.n1245a/(ms-2)2050.81.00图1(4)利用表中的数据在图11中补齐数据点,并作出an图象.从图象可以看出:当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图11(5)利用a图象求得小车(空载)的质量为_kg(保留2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9.8s-2).(6)若以“保持木板水平”来代替步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标号).an图线不再是直线B.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不过原点C.n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的斜率变大答案 (3)0.3(4)见解析

    12、图 (5)044(6)解析 (3)因为小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将图中点(2,0.78)代入s=at2可得,a=0.39 ms2.(4)根据描点法可得如图所示图线.(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ng=(M5),则,图线斜率=,可得=. kg(6)若保持木板水平,则小车运动中受到摩擦力的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ng-(M5m-m)=(5m),解得a=-,直线的斜率变大,图象不过原点,选项B、正确.变式3 在用DIS研究小车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某实验小组先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重物通过滑轮用细线拉小车,在小车和重物之间接一个不计质量的微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发射器)随小车一起沿水平轨道运

    13、动,位移传感器(接收器)固定在轨道一端,实验中力传感器的拉力为F,保持小车包括位移传感器(发射器)的质量不变,改变重物质量重复实验若干次,得到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如图()所示图12(1)小车与轨道的滑动摩擦力Ff=_N.()从图象中分析,小车包括位移传感器(发射器)的质量为_ g.(3)该实验小组为得到a与成正比的关系,应将斜面的倾角调整到n _.答案(1)0.67 ()0(3)0.1解析(1)根据题图(b)可知,当F0.6 时,小车开始有加速度,则Ff=67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则a-F图象的斜率表示小车包括位移传感器(发射器)质量的倒数,则M kg= g0.67 kg()为得到a

    14、与F成正比的关系,则应该平衡摩擦力,则有:Mgsn Mgcos 解得:tn =,根据FfMg得:0所以an =01变式4如图1所示为某同学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两个相同质量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板上,前端各系一根轻质细绳,绳的一端跨过光滑轻质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中可放砝码两小车后端各系一条细绳,一起被夹子夹着使小车静止.打开夹子,两小车同时开始运动;关上夹子,两小车同时停下来,用刻度尺测出两小车的位移,下表是该同学在几次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图1实验次数车号小车质量()小盘质量(g)车中砝码质量(g)盘中砝码质量(g)小车位移(cm)甲50005乙50101302甲501001275乙

    15、501010143甲1001乙5010请回答下述问题:(1)在每一次实验中,甲、乙两车的位移之比等于_之比,请简要说明实验原理_.()第一次实验控制了_不变,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可得出的结论是_.(3)第二次实验控制了_不变,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可得出的结论是_.(4)第三次实验时,该同学先测量了甲车的位移,再根据前两次实验结论,计算出乙车应该发生的位移,然后再测量了乙车的位移,结果他高兴地发现,理论的预言与实际符合得相当好.请问,他计算出的乙车的位移应该是_答案 ()加速度见解析(2)小车质量 小车加速度与拉力成正比(3)小车所受拉力小车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30 cm解析(1)由于两车运动时间

    16、相同,由=at2,知甲、乙两车的位移之比等于加速度之比,即甲x乙=a甲a乙.()第一次实验中控制小车质量不变,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小车加速度与拉力成正比.(3)第二次实验中控制小车所受拉力不变,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小车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4),=,得x乙30 cm.命题点三教材实验拓展以“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为背景测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例3甲、乙两同学均设计了测动摩擦因数的实验.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图14(1)甲同学所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14甲所示.其中A为一质量为M的长直木板,B为木板上放置的质量为m的物块,C为物块右端连接的一轻质弹簧测力计(水平放置)实验时用力将A从的下

    17、方抽出,通过C的读数F即可测出动摩擦因数.则该设计能测出_(填“与B”或“A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其表达式为_(2)乙同学的设计如图乙所示他在一端带有光滑轻质定滑轮的长木板上固定有、B两个光电门,与光电门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带有遮光片的物块在其间的运动时间,与跨过定滑轮的轻质细绳相连的轻质测力计能显示挂钩处所受的拉力.实验时,多次改变砂桶中砂的质量,每次都让物块从靠近光电门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读出多组测力计示数F及对应的物块在两光电门之间的运动时间t.在坐标系中作出F的图线如图丙所示,图线的斜率为k,与纵轴的截距为b,与横轴的截距为c因乙同学不能测出小车质量,故该同学还应该测出的物理量为

    18、_.根据该测量物理量及图线信息可知物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表达式为_.答案()A与 (2)光电门A、B之间的距离x解析(1)当A达到稳定状态时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与B所受的滑动摩擦力Ff大小相等,B对木板A的压力大小等于的重力mg,由Ff=FN得,=.(2)物块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位移x=at2.可得: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对于物块,-g=a则:F=+mg则图线的斜率为:mx,纵轴的截距为:bmg;与摩擦力是否存在无关,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变式5如图15所示,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装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在水平实验台上,木板上有一

    19、滑块,滑块右端固定一个动滑轮,钩码和弹簧测力计通过绕在滑轮上的轻绳相连,放开钩码,滑块在长木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图15(1)实验得到一条如图16所示的纸带,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由图中的数据可知,滑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_ 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16(2)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处理纸带,得到滑块运动的加速度;改变钩码个数,重复实验.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纵坐标,以加速度a为横坐标,得到的图象是纵轴截距为的一条倾斜直线,如图17所示.已知滑块和动滑轮的总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则滑块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_.图答案(1)2.4 ()解析(1)加速度a m/s2. /s2(2)滑块受到的拉力FT为弹簧测力计示数的两倍,即:T2F滑块受到的摩擦力为:Ffm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T-fma解得力F与加速度a的函数关系式为:F=a+由图象所给信息可得图象截距为:b=解得:.


    注意事项

    本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