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苏州市产业结构特征及主导产业选择条件分析.docx

    • 资源ID:12318775       资源大小:121.80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苏州市产业结构特征及主导产业选择条件分析.docx

    1、苏州市产业结构特征及主导产业选择条件分析苏州市产业结构特征及主导产业选择条件分析淮阴师范学院 城市与环境学院 081 殷泽敏1 前言产业结构是一定历史条件与特定环境的产物,它总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的深化而不断演变1。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产业结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苏州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于这种“苏州经济模式”,从产业结构方面分析,不难发现它快速发展的背后存在许多潜在危机。对于这种模式的弊端,需要从产业机构以及主导产业选择等几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2 苏州市产业结构特征2.1 苏州经济发展情况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地带,东邻

    2、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全市面积848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20世纪80年代,苏州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实现了经济从农业为主体向制造业为主体的转变,90年代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成为国内吸引外资最多的城市之一2。2008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629.75万人,其中市区238.21万人;400多万外来暂住人口,总人口突破1000万人。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01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三产业增加2437亿元,比上年增长15.0%。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6,62.0和36.4,第一产业比重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降低

    3、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2.2 苏州产业结构演变情况分析经济增长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不断演进的过程。2000年到2008年,苏州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已经由5.9%降至1.6%,第二产业在2005年经历了一个高峰后有所跌落。第三产业经历了几次波动,2005年降到31.2%后回升,之后持续上升。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变动符合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结构演进规律。苏州产业结构演变具有以下两个特点:GDP总量稳步增长。苏州GDP总量增长迅速,2000年GDP总量为1540.68亿元,到2008年,苏州GDP总量达到6701.29亿元,提升了4.35倍。

    4、产业结构总体水平不断优化。2000年以来,苏州各产业发展迅速,产业结体水平有很大的提高。苏州产业结构的演变情况见下面两张图表。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苏州第一产业 GDP所占比重不断减小,第二产业GDP所占比重逐渐提高,第三产业趋于稳定,产业结构水平正在不断优化。苏州产业结构演变情况表(单位:%)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第一产业比重(%)5.95.24.42.72.22.21.91.71.6第二产业比重(%)56.556.858.263.265.766.665.463.762第三产业比重(%)37.63837.434.132.131.232.734

    5、.636.4注:数据来自苏州统计年鉴2.3 苏州市产业结构特征及存在问题一是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第二产业远高于钱纳里“标准产业结构理论”的标准。二是外商投资结构对苏州的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有直接影响。2005年底,外商投资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0.2、91.2和8.6,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外商投资选择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占绝对优势。三是苏州产业主要是外资主导型,外资是苏州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导力量,本地企业投资相对较少。四是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同时并存。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纺织业等传统产业规模都较大,但高新技术产业所占的比重正在不断扩大。2.4 苏州产

    6、业结构优化对策在现代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转变和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越来越明显。钱纳里的标准模式揭示这样的经济发展规律:产业结构随着人均GDP水平的提高而出现产业结构优化的趋势,表现为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以苏州市人均GDP的现在水平,苏州市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已经到来,产业结构的调整进入一个关键时期。产业结构应该向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方面转变3。积极引导外资投向第三产业,提升产业层次,是产业升级和优化的重要方向。3 苏州主导产业选择3.1 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基础3.1.1 主导产业的概念和特征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较多地吸收先进技术、有较高的生产效率、保持较高的增

    7、长速度,并且是能影响全局、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能通过其前后向关联与旁侧关联带动整个经济增长的产业部门。主导产业的特征有多层次性、综合性和序列更替性。3.1.2 主导产业的选择意义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合理和主导产业的正确选择。主导产业既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驱动轮,也是形成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的核心。主导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对产业结构的性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其选择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主导产业本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正确地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有利于制定主导产业的发展政策,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从而实现经济快速增长4。3.

    8、1.3 主导产业的选择原则地区主导产业选择必须坚持四个基本原则:一是发展趋势原则,表明主导产业的选择应该符合未来发展规律;二是基础支撑原则,表明主导产业的选择应该有利于形成未来的主导产业;三是系统协调的原则,表明主导产业的选择应该具备扩散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品质;四是可持续原则,表明主导产业的选择应该是生态、环保、符合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5。3.1.4 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选择主导产业,首先要涉及的就是选择标准问题,目前常见的选择基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赫希曼基准,是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中,依据投入产出基本原理提出的以后向联系水平确定主导产业的准则。其意义在于:突出后向联系意

    9、味着主导产业部门的选择以最终产品的制造部门为主,这样主导部门的市场需求就有了保证;主导部门具有强烈的中间产品需求倾向,这又为支持主导产业部门增长的中间投入部门提供了市场。2.罗斯托基准,是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其著作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中提出的。他将主导产业部门在经济起飞中的作用概括为三个方面:后向联系效应、旁侧相应、前向联系效应。3.莜原两基准,是日本产业经济学家莜原三代平在产业结构与投资分配中提出的,包括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率基准两方面。收入弹性高的产业部门有更加广阔的市场,而生产率的上升体现着产业部门的高技术进步率6。以上这些理论基准从不同的方面考察了主导产业的选择,虽然都有一定

    10、的缺陷,但仍具有普遍适用的意义。3.2 苏州市主导产业选择分析3.2.1 指标体系的选取经过认真研究,笔者通过2个指标来分析苏州市工业各产业的比较优势,进而确定苏州的工业主导产业。这2个指标是工业总产值产业专门化率和区位商。资料选取了2008年的苏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年均从业人口数据。作为对比,还选取了2008年高于苏州一级的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年均从业人口数据。3.2.2 工业总产值产业专门化率根据产业专门化率公式,对江苏和苏州39个同类产业工业总产值进行计算,并按产业专门化率大小从高到低对苏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业部门进行排列,得出以下数据,如下表。苏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1、工业总产值产业专门化率排名 单位(亿元)项目江苏工业总产值苏州工业总产值产业专门化率排名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9679.445986.562.141 1家具制造业135.580.72.062 2化学纤维制造业1199.03559.661.616 3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88.2839.061.532 4造纸及纸制品业892.7383.921.489 5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153.94476.751.430 6水的生产和供应业60.7523.071.315 7塑料制品业1101.29370.581.165 8橡胶制品业552.52182.891.146 9印刷业

    12、和记录媒介的复制189.3358.731.074 1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6282.091931.981.065 11燃气生产和供应112.1133.791.043 12纺织业4777.511428.691.035 1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5225.931407.020.932 14专用设备制造业1808.674820.923 15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366.2992.370.873 16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909.62481.370.873 17食品制造业298.2574.630.866 1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032.5487.390.830 19通用设备制造业4145.359

    13、34.550.780 20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424.4686.340.704 2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672.52305.30.632 2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6470.171069.920.572 23金属制品业2584.97425.410.570 24农副食品加工业1484.15227.360.530 25医药制造业828.98115.360.482 2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416.67459.430.466 27有色金属矿采选业4.860.630.449 28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277.31340.424 29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379.84247.640.360 3

    14、0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造业687.2746.140.232 31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062.3569.090.225 32饮料制造业395.9825.480.223 33非金属矿采选业108.551.590.051 34烟草加工业288.990.730.009 35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42.5600.000 36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85.9200.000 37黑色金属矿采选业70.4100.000 38其他矿采选业000.000 39总计64497.0618630.13注:部分数据来自江苏统计年鉴2009和苏州统计年鉴2009由表中可以看出,苏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产业专

    15、门化率大于1的有13个部门,按产业专门化率从大到小排分别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塑料制品业,橡胶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燃气生产和供应,纺织业。这13个部门可以说是苏州的专门化部门,且是按照专门化程度从高到低排列的。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家具制造业的产业专门化率已经超过了2,专门化程度比较高。3.2.3 区位商根据区位商公式,对江苏和苏州39个同类产业年均从业人口进行计算,并按区位商大小从高到低对苏州

    1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业部门进行排列,具体数据如下表。苏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区位商排名 单位(万人)项目江苏年均从业人口苏州年均从业人口区位商排名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0.980.932.953 1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42.3197.022.122 2家具制造业4.543.052.091 3塑料制品业25.1611.161.380 4化学纤维制造业11.545.091.373 5造纸及纸制品业10.874.241.214 6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13.95.241.173 7有色金属矿采选业0.160.061.167 8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5.521.132 9专用设

    17、备制造业35.812.381.076 10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5.85.411.066 11橡胶制品业10.863.631.040 12纺织业120.9139.111.007 1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2.483.910.975 1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66.2420.750.975 15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0.390.120.958 16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4.714.30.910 17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71.2217.840.780 18金属制品业41.6910.120.755 1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8.75.960.646 20通用设备制造业73.5

    18、14.750.624 21食品制造业6.081.170.599 22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510.470.583 2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52.679.480.560 24医药制造业12.132.140.549 25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7.91.390.548 2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2.485.630.539 2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47.057.650.506 28燃气生产和供应0.980.10.318 29饮料制造业6.610.470.221 30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造业18.61.220.204 31农副食品加工业12.990.810.194 32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

    19、60.130.156 33非金属矿采选业3.430.110.100 34烟草加工业0.580.0020.011 35煤炭开采和洗选业9.9200.000 36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8900.000 37黑色金属矿采选业1.1700.000 38其他矿采选业000.000 39总计926.85297.84注:部分数据来自江苏统计年鉴2009和苏州统计年鉴2009由表中可以看出,苏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区位商大于1的也有13个部门,按区位商从大到小排分别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塑料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

    20、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橡胶制品业,纺织业。这13个部门在苏州的集中程度大于江苏的平均水平,是苏州的专门化部门和产品输出部门。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家具制造业的区位商已经超过2,集中化程度较高。3.2.4 产业规模一个区域是否形成了主导产业,简要的衡量标准是产业专门化率或区位商。但是,产业专门化率或区位商都只是反映了区域专业化的相对程度,并不能完全反映区域的实际专业化程度。产业专门化率和区位商大于1的产业部门可能总体规模很小,这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产品在区内所占的比率将会非常的

    21、小。这种产业部门难以成为区域的主导产业部门,真正能成为区域主导部门的专业化部门(产业专门化率,区位商1),必须具有较大的规模,在本区域产业部门和全国相应部门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7。所以,笔者还计算了苏州各产业的工业总产值比重,以下是比重排名表,显示了各产业部门的规模大小。苏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各产业工业总产值比重排名 单位(亿元)项目工业总产值比重排名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5986.5632.134%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931.9810.370%2纺织业1428.697.669%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407.027.552%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069.925.743

    22、%5通用设备制造业934.555.016%6化学纤维制造业559.663.004%7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87.392.616%8专用设备制造业4822.587%9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481.372.584%10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476.752.559%1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459.432.466%12金属制品业425.412.283%13造纸及纸制品业383.922.061%14塑料制品业370.581.989%1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05.31.639%16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47.641.329%17农副食品加工业227.361.220%18橡胶制品业182.89

    23、0.982%19医药制造业115.360.619%20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92.370.496%21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86.340.463%22家具制造业80.70.433%23食品制造业74.630.401%24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69.090.371%25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58.730.315%26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造业46.140.248%27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39.060.210%28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340.183%29燃气生产和供应33.790.181%30饮料制造业25.480.137%31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3.070.124%32非

    24、金属矿采选业1.590.009%33烟草加工业0.730.004%3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0.630.003%35煤炭开采和洗选业00.000%36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00.000%37黑色金属矿采选业00.000%38其他矿采选业00.000%39总计18630.13100%注:部分数据来自江苏统计年鉴2009和苏州统计年鉴2009以5%作为较大规模分析,超过5%的有6个产业。比重由大到小分别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3.3 主导产业的选择分析与建议为了有一个直观的叙述过程,笔者把苏州区

    25、位商1、产业专门化率1、比重5%的产业部门单独罗列出来,见下图。首先,主导产业必须要有一定的规模,没有规模或是很小的规模是无法在经济发展中其主导作用的,所以苏州市主导产业可以在这6个产业中选择。笔者把这三个指标中的相同产业用相同颜色标注出来,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占了32.134%,远远超过了其他产业部门,且区位商和产业专业率都高居前列,是主导产业中的最重要部门,第一支柱产业。其次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纺织业由于所占比重也比较大,具有主导产业的规模,且区位商和产业专门化率也1,所以也认为属于主导产业。其他产业由于不满足规模范围或是区位商和产业专门化率1,没有

    26、达到成为主导产业的条件。其次,根据对苏州主导产业的选择分析,可以发现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紧跟高新技术潮流的先进制造业的壮大是苏州市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也可挖掘产业发展潜力。但以纺织业为代表的低创新投入的传统产业只能被动接受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法则,两极分化比较显著。最后,对于实施这些主导产业的发展战略,提出以下建议:1.优化发展环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出台和实施相应的产业扶持政策。2.大力集聚高端项目,加强与跨国公司新一轮战略合作,着力引进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项目。3.完善产业链,瞄准产业链的

    27、关键缺失环节和急需引进的行业、产品和技术,积极实施“补链工程”。鼓励企业、研发机构、高校组建产业联盟,推动“产业集聚区”向“产业生态圈”发展。4.拓展与央企、民企的战略合作,注重发挥财团、理事会等平台优势,加强与央企在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金融、物流等领域的全面战略合作,引进一批有自主品牌、有规模实力、有创新能力的民营企业。结 论苏州的主导产业对投资的依赖度较大,属于外资主导型,特别是占据工业总产值将近1/3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外资引进的非常多。从产业结构分析也可以看出,苏州主要是依靠投资来促进产业部门的增长,投资是拉动苏州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并且,投资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

    28、了产业结构的布局。过度的投资,会诱发经济的剧烈波动,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为了使苏州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对苏州投资和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亟待解决。参 考 文 献 1夏伟依,杨明华. 当前苏州产业结构的现状及演变J. 市场论坛,2006(4): 37-41.2杨海华. 苏州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互动关系评析J. 长三角职教,2010(1): 55-59.3田静. 苏州产业结构与进一步增长的矛盾J. 东方企业文化百家争鸣,2010(1): 171-172.4赵雪霞,蔡海智. 浅析龙岗区工业主导产业的确定与培育J. 龙岗经贸,2007,(12)5施秀搏,李瑞帅. 江西产业结构分析与主导产业选择J. 现代商贸工业,2011,(6): 79-81.6严康. 武汉市产业结构演变及主导产业


    注意事项

    本文(苏州市产业结构特征及主导产业选择条件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