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投入产出分析教案.docx

    • 资源ID:12379149       资源大小:77.77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投入产出分析教案.docx

    1、投入产出分析教案投入产出分析教案*电话:85211556(家)E-mail:*.cn2009年3月4日开课时间:双周的周三上午8:30 11:30学生:华南师范大学2008级产业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参考书目1杨树庄主编: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施指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年1月版。2毛林根编著:产业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版。3钟契夫主编:投入产出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年9月版。4李冠霖著:第三产业投入产出分析,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年3月版。5许宪春、刘起运主编:中国投入产出分析应用论文精萃,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5月版。6投入产出表任选。7线性代数任选。8其他

    2、有关投入产出分析的书籍。*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与电脑演示相结合2教师分析与学生思考相结合3堂上听课与堂下操作相结合*教学要求1掌握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熟练掌握对投入产出有关指标的经济学分析。3能够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习要求1每人能有电脑上机。2获得Excel、Lotus软件,并熟悉基本功能及运算操作。3获得一定数量的投入产出表。*教学安排教学时间共10周,其中,前八周教学,第九周复习、解答,第十周上机考试。*一、投入产出表的演示要点:对投入产出表进行感性认识,把握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内容、产业分类等。(一)1997年度中国投入产出表(二)1995年度日本投入产

    3、出表二、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认识(一)投入产出分析的产生和发展国外:里昂惕夫(1905年 1999年)1931年首创 二战后的普及和推广 1990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编制了投入产出表。国际投入产出协会(International Input-Output Association (IIOA))founded in 1988,参见http:/www.iioa.at/一些国际组织或者官方网站都会提供投入产出表下载。国内:我国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研究投入产出分析 80年代初试编投入产出表 中国1987年投入产出表并决定每五年编制一次 现在已经有1987年、1990年、1992年、199

    4、5年、1997年、2000年、2002年、2007年比较完整的投入产出表。中国投入产出学会(The Chinese Input-output Association, 简写CIOA)成立于 1987 年3月(挂靠单位: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参见(二)投入: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品在进行生产时所投入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动力、各种服务,以及所投入的劳动力、上缴的利润和税金等。(三)产出: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及其分配使用去向。(四)投入产出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情况的缩影。(五)投入产出分析:用一定的方法,对投入产出表能反映出来的经济关系作出研究的过程。三、投入产出分析的

    5、经济学基础(一)产业分类的理论与实践1三次产业分类法。产业是指国民经济某些性质相同的行业的集合体。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产业”概念与“行业”、“部门”概念等价。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A.G.B.Fisher)于1935年在他所著安全与进步的冲突首先提出了“第三产业”的概念。随后在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Colin Clack),继承了费希尔的研究成果,在1940年发表了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进一步论述了三次产业划分理论,明确而又全面地区分了国民经济结构的三大产业部门。从50年代后期开始,西方经济学界和西方国家的统计部门普遍接受和采用了三次产业分类法。现在联合国统计署的国际标

    6、准产业分类法的理论基础也就是三次产业分类理论。关于三次产业,目前认识比较统一的是:国民经济按照产业发展顺序、产品特性可以分为第一产业(Primary Industry)、第二产业(Secondary Industry)和第三产业(Tertiary Industry)。其中:第一产业是指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是指广义的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关于“服务业”的概念2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ISIC)。标准产业分类法是指联合国为统一世界各国产业分类,于1958年制定颁布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

    7、类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of All Economic Activities(ISIC)。随后经过1958年、1968年、1989年的三次修正。联合国的标准产业分类法到目前为此共有四个版本,包括ISIC(1948年),ISIC Rev.1(1958年),ISIC Rev.2(1968年),ISIC Rev.3(1989年)。参照联合国的标准产业分类体系,各国制定了相应的产业分类方法。例如,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产业分类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

    8、ification(ANZSIC),以及欧共体一般产业分类体系General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within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NACE)。比较突出的是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在ISIC的基础上制定了北美产业分类体系North American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ystem(NAICS)。3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法中国的产业分类体系一直是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下进行的产业分类。产业分类就是按照主产品同质性的原则,对基层单位进行的行业分类。所谓基层单位就是在

    9、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类型生产活动的生产单位。目前,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严格地采用产业分类的定义还比较困难,所以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暂根据我国现行的标准行业分类来确定产业分类。(1)编码方法采用线分类法,将社会经济活动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和小类四级。与此相对应,本体系编码主要采用层次编码法。门类在体系中与大类的联系并不紧密,它的编码与大、中、小类的编码方法独立。具体他说,门类采用了字母顺序编码法,即用 ABC顺次表示门类;大中小类依据等级制和完全十进制,形成三层四位数字码的产业类别标识系统。但大类在参与层次编码的同时,又采用了数字顺序编码法,即代码前两位表示大类,从01开始依据分

    10、类体系的排列次序按升序给大类赋码;代码的前三位和前四位分别表示中类和小类,每层代码从1开始编,按升序其乍列,最多编到9。如82表示大类“信息、咨询服务业”,822表示中类“咨询服务业”,8223表示小类“会计、审计、统计咨询服务业”。由于在分类的每一层设立了带有“其他”字样的收容类。为了能够标识这些类别,每层都用特殊的数字表示。即大类代码为。99”时,表示大类的收容类;中类和小类的代码未位数字为“9”时,分别表示中类和小类的收容类。如果大类或中类不再细分,则它们后面的代码补“0”直到第四位。各层尽可能留有空码,以适应今后增加或调整类目需要。(2)我国旧的国民经济分类与代码表(GB/T4754-

    11、199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4754)自1984年首次制定,1994年第一次修订实施以来,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统计、计划、财务核算、工商、税务管理等各个领域,对我国的统计工作,行业和部门管理起到了规范化、标准化的作用。(3)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我国涌现出了许多新兴行业。诸如信息技术、商务经济、资源与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服务业活动迅速发展,旧的标准已不能明确规定这些活动的行业类别。为了准确反映我国现阶段经济活动的分类状况,加强与国际分类标准的衔接,1999年经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

    12、局同意,国家统计局正式立项,开始了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4754-1994)的修订工作。(4)新旧产业分类的区别与联系新标准按照国际通行的经济活动同质性原则划分行业,大量充实了第三产业的新兴活动,新增加了“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国际组织”六个门类。经过调整与修改,新标准共有行业门类20个,行业大类95个,行业中类396个,行业小类913个。增减相抵,比1994年的标准共增加了4个门类、3个大类、28个中类、67个小类。新标准基本上反映了我国目前行业结构状况。产生的新问题:如何有效地

    13、进行时序比较。(5)关于产业化的认识(6)关于新兴服务业的认识(参考NAICS)(7)关于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高端服务业的认识(8)关于服务业现代化的认识(9)关于第四产业、第五产业的认识(10)关于文化产业的认识(11)关于物流业的认识(12)关于旅游业的认识另外,“产业”还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例如,按生产要素(劳动力、资金、技术)聚集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研究过程中还会涉及到“旅游业”、“新兴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信息服务业”、“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产业服务业”等概念。还有,关于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战略产

    14、业、支柱产业、基础产业、朝阳产业、夕阳产业、上游产业、下游产业等产业名称的认识。参见:北京产业结构调整研究国家统计局局长张塞曾经说过:“要准确地把握哲学的基本原理,而不是罗列哲学语言。比如,有些分析经济形势的报告,堆砌很多辞藻,什么“症结所在”、“关键所在”、“重点所在”、“中心环节”、“主要问题”、“主要矛盾”、“突出矛盾”等等,尽收报告之中。看起来用的似乎都是哲学的语言,但认真推敲却不符合哲学原理。其结果常常是作者振振有词,决策者不知所措,读者迷惑不解,操作者不得要领。”4投入产出表中的产业分类法。投入产出表中的分类法是以三次产业分类法为基础,在标准产业分类法的具体指导下进行的产业分类。投

    15、入产出表一般有大表、中表和小表三种。大表一般在100个产业(行业)以上,中表在50个产业左右。小表在10个产业左右。(二)服务产品理论李江帆教授的第三产业经济学确立了服务产品理论是对第三产业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服务产品理论认为,人类通过劳动会产生两大类成果:一类是以实物形式存在的实物劳动成果,称为实物产品(Goods)。另一类是不采取实物形式的非实物劳动成果。称为服务产品,简称服务(Services)。服务产品只要不是“废品”,就具有非实物使用价值。而且只要服务产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作为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也就具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在社会生产体系中,第一、第二产业主

    16、要生产实物产品,第三产业则基本生产服务产品。社会产品内容的更新与扩大,突破了传统政治经济学研究限定的“物质产品”的界限,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全社会投入与产出的状况。为一般均衡论找到了理论基础,也为将第三产业纳入投入产出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经过服务产品理论对经济体系认识的充实和完善,社会总产品的内容得到扩充,即社会总产品(C+V+M)=实物产品(Goods)+服务产品(Services) 实物形式生产资料(a) 生产资料() 服务形式生产资料(b)社会总产品 实物形式消费资料(a) 消费资料() 服务形式消费资料(b)案例:服务产品理论的解释力1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GD

    17、P的计量包括服务产品(2)服务业参与国民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分配和再分配体系中,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对传统经济学理论对一些问题的认识的深化(1)为什么会存在负利率?理由:存款利率货币资金使用权转让费率银行吸存服务费率资金供求的影响(2)为什么贷款利率高于存款利率?存款利率货币资金使用权转让费率 银行吸存服务费率资金供求的影响贷款利率=货币资金使用权转让费率 + 银行贷款服务费率资金供求的影响(3)保险的等价交换性理由:每一个“经济保障”商品的价值量构成为:每一份保险合同使保险人承担的期望损失额(概率)保险公司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转移价值保险从业人员自身的价值保险从业人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18、。(C+V+M)(三)均衡论任何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的产生都有其历史渊源,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也是如此。实际上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之源可以追溯到在十八世纪中叶由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之一的魁奈提出的经济表思想。该经济表实际上就已经包含了对国民经济各产业的投入产出关系的思想。十九世纪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L. Walras)提出的“一般均衡论”已经把国民经济各产业的投入产出关系联系起来考察,从而奠定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在这一基础之上列昂惕夫提出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并将国民经济各产业的投入与产出列成一个棋盘式的表格(投入产出表),利用线性代数作为工具,来研究国民经济各产业的相互关系。1均衡(Equil

    19、ibrium)。均衡是指国民经济体系中各种相互对立或相互关联的力量在变动中处于相对平衡而不再变动的状态。均衡本来是力学中的概念,指一物体同时受方向相反、力量相等的两个外力作用而形成一种静止的状态。均衡作为经济活动中的一种相对稳定状态,往往由于制约均衡状态的各种力量经常处于变动之中而难以达成。均衡只是经济系统在运动中所处的一种状态,并不是评价经济状况优劣的标准。它只是表明各种相互对立或相互作用的力量刚好处于稳定状态。但就在这一稳定状态下,我们可以分析和把握国民经济中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均衡分析对于把握经济变量之间的均衡关系及其变动方向,有其方法论上的价值。2一般均衡(General Equi

    20、librium)与局部均衡(Partial Equilibrium)。一般均衡又称全部均衡,是指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各个市场、各个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局部均衡是不考虑所分析的经济体系内某一局部以外因素的影响时,在这一局部所达到的均衡状态。局部均衡分析是相对于一般均衡分析来说的,由于局部均衡分析都是以“其他情况不变”的假设为基础的,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影响其对许多问题分析的有效性。例如我们利用投入产出表对某一行业进行价格波及影响分析时都是假定其它行业的价格不变,只有这一行业的价格变化而对其他行业价格产生的影响。一般均衡分析方法考虑的各个因素都是联动关系,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21、。例如投入产出分析中对某一产业的影响力的计算就是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运用。3均衡论与投入产出的关系。投入产出表反映了国民经济各产业(行业)之间在某一时期的一种均衡状态。虽然这一均衡状态不一定是经济运行最好的结果,但在这一均衡的状态中,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数学分析方法把握国民经济各产业(行业)之间的相互的数量关系。在投入产出分析过程中,一般均衡分析与局部均衡分析都会涉及。区别:(1)时点与时期的关系,投入产出表是时点表,但反映前后5年这一时期的情况。(2)如何认识最优结构、结构合理化、结构优化、结构高级化4只有考虑到服务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关系的均衡,才能称为真正的一般均衡。四、投入产出分析的数学基础(

    22、一)行列式(代数和)1二阶行列式2三阶行列式3n阶行列式(二)矩阵1mn矩阵2n阶矩阵3矩阵乘法4单位矩阵I5矩阵的逆AB=BA=I注意:n阶矩阵A为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为A是非奇异矩阵,即A的行列式不等于零。五、投入产出模型理论。(一)基本原理。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格式如下图:投入产出表一般模式(三次产业分类) 产出 (使用价值的分配)投入 (价值的形成)C+V+M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进口其他总产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间使用合计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最终使用合计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合计固资形成存货增加合计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小计中间投入第一产业第象限xij第象限MiYi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间投入合计增加

    23、值固定资产折旧第象限Nj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增加值合计总投入Xj(二)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1)中间投入+最初投入(增加值)=总投入(2)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3)总投入=总产出问题:为什么总投入=总产出?(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一个东西从两个不同角度的反映)(三)投入产出分析的经济前提假设。前提1:每个产业(行业)用同一种生产技术生产一种同质的产品。也就是说,国民经济中的各个产业(行业)被抽象为一个单纯生产某种产品(服务)的集合体或者说是“纯产业(行业)”。这个假设的意义在于把每一个产业(行业)与每一个(类)产品(服务)之间建立了一种一一对应关系。只有这样投入产出表才能正确反映

    24、国民经济各产业(行业)的产品(服务)的来源与去向。(保证各行业之间的线性关系)前提2:在一定时期内各产业(行业)的产品(服务)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是不变的,即在一定时期内各产业(行业)的产品(服务)的生产的消耗水平的不变的。这样,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变的。(一般可以反映前后5年的基本情况)前提3:各产业(行业)的投入与产出之间成正比关系。(对非实物服务产品的认识非常重要)前提4:各产业(行业)的运行机制和发展制度是相同的。这种假设的意义在于,每一个产业(行业)的变化都相应地受到其他产业(行业)的变化而在某一运行机制下自动地发生变化。但许多非市场化的行业,包括垄断性行业、行政

    25、管制的行业均与市场原则冲突,在分析现实经济问题时必须加以注意。(四)投入产出表的合并与整理根据研究需要,可以将投入产出表进行不同的产业分类调整。演示:投入产出表的调整方法1从大的投入产出表变为小的投入产出表(三次产业表)2按一定目的进行产业分类调整(教育业、物流业、旅游业、文化业)六、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指标(一)基本情况反映1产业结构:考察三次产业及其内部各行业的增加值比重中国投入产出表反映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低于统计年鉴反映的比重(投入产出表更为准确,以及服务价格问题)2增加值构成:(1)通过增加值构成考察某一产业的属性(劳动密集型、高税收行业、高利润行业、高折旧行业)(2)例如:通过计算增

    26、加值结构考察第三产业不同行业的体制因素影响产出的程度。3进出口(地区间的调入与调出情况)案例:关于产品(服务产品)的进出口1农产品的进出口:2工业品的进出口:3服务产品的进出口:服务贸易是服务产品的国际贸易,即服务产品的进口与出口。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是一对概念。由于服务产品的特殊性,其贸易形态有四种:1、跨境交付。例如,美国航空公司为中国提供客、货运输服务。2、境外消费。例如,中国人到美国旅游购物、读书。3、商业存在。例如,美国在中国开设银行、保险公司。4、自然人流动。例如,美国人在中国当教师、做医生。以上所举例子都是美国服务产品向中国的出口。发达国家由于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服务产品出口能力大

    27、,因此希望通过扩大服务贸易来刺激经济增长,这是他们近年来通过WTO谈判积极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服务贸易市场的经济目的所在。通常来说,城市服务业一般具备较强的对外输出能力。2000年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出口情况行业出口额(亿美元)出口比重(%)行业出口额(亿美元)出口比重(%)服务业304.3100计算机和信息服务3.561.17运输36.7112.06专有权力使用费和特许费0.80.26旅游162.3153.34咨询3.561.17通信服务13.454.42广告、宣传2.230.73建筑服务6.021.98电影、录像0.110.04保险服务1.080.35其他商业服务70.8423.28金融服务

    28、0.780.26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收益2.850.942000年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进口情况行业进口额(亿美元)进口比重(%)行业进口额(亿美元)进口比重(%)服务业360.31100计算机和信息服务2.650.74运输103.9628.85专有权力使用费和特许费12.813.56旅游131.1436.4咨询6.41.78通信服务2.420.67广告、宣传2.020.56建筑服务9.942.76电影、录像0.370.1保险服务24.716.86其他商业服务61.1716.98金融服务0.970.27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收益1.730.48案例:从广东投入产出表看如何扩大一个地区服务业的发展扩大服务输出能力服务业的布局要求:集中性与网络化相结合。一般会以中心城市为极点形成向外辐射的网状布局。泛珠三角背景下广东服务业的发展:1加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力度。2


    注意事项

    本文(投入产出分析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