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小学科学课实验培训讲义五六年级年级.docx

    • 资源ID:12545173       资源大小:53.06KB        全文页数:4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科学课实验培训讲义五六年级年级.docx

    1、小学科学课实验培训讲义五六年级年级小学五、六年级科学实验培训讲义永安小学 李玉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可以说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而观察实验又是科学探究的核心。在小学科学课中,有大量的实验活动。无论是学生的实验还是演示实验,我认为教师都要事先亲自做一做,观察一下操作方法是否得当,实验时间是否充足,活动材料是否科学,实验难度是否合适,知识储备是否充足,因为课程中的实验往往有理想化的倾向,而教师凭着生活中的经验对要做的观察实验定势化,势必会造成实验的不成功或部分成功,从而影响了学生上课时的积极性和探究欲,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本次

    2、培训的目的就是要为我们的科学老师提供一个熟悉并熟练对各种实验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在这里我们要像我们的学生一样,认真的去完成每一个实验,同时,我们还应该是一个研究者,结合我们的平日教学对实验中的每一个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你的看法,或者是在实验材料的准备和搜集方面有哪些独到的做法,我们不妨做以交流,使大家得到共同提高。五年级上册教材:1、种子发芽实验 实验目的:1、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知道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2、学习只改变一个变量的对比实验,明白对比实验的作用。3、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分组实验材料:绿豆种子16粒;塑料种植杯8个;标签8张;塑料勺1个;纸巾8块;滴管1支;可密封的塑料袋1

    3、个;大头针或剪刀1个;不透明的盒子1个;烧杯2个;一些水、土壤;实验分析:本课的课题向学生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学习的内容是“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正如前边经历的大部分课一样,在这个显性目标之下,还同时包含着一个隐性的能力结构目标,即让学生经历控制所研究的变量,设计对比实验的过程。围绕上述目标教材安排了“提出要解决的两个问题、讨论用实验证明种子发芽条件的方法、设计并制定实验方案”三个主要活动内容。而在这三个活动中,讨论用实验证明种子发芽条件的方法是本课活动的重点与难点。要引导学生讨论“用实验证明种子发芽条件的方法”这一中心活动,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确认识到, “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有些条件便于控制,适

    4、合我们进行研究,而有的是难以控制或观察的。”书本第3页中,提示“光、温度、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在教学中有一些学生提出了改变土壤这个条件,我们认为如果学生通过研究发现种子的发芽情况和土壤关系不大,也是有意义的科学结论,没有必要刻意排除它。另外,也有小组提出了研究空气、养分这两个条件,这里就涉及到了如何引导的问题。在学生将小组的想法变成文字,将设计的方案付之实践,并按方案进行操作之前,还涉及将方案中的步骤进行细化,使其更具操作性,这也是实验的效果怎样的关键所在。三个条件的实验方法和过程,有不少环节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细化和明确:1、教材提示把绿豆种子种在纸巾里而不是土壤里。2、“给一

    5、组种子加适量的水,一组种子加很少的水”:“适量”是多少?我们在教学时,有学生思考了一下说“很少是5滴,适量是30滴”,但因为垫上了厚厚的纸巾5滴和30滴都是有问题的,学生是预计不到的。另外是用滴管还是其它器材要控制,也要引导学生计划好。也有些小组有可能会提出,对照组不浇水,或是其中一组把种子完全浸入水中,这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分析这样做,有没有什么问题?这样做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这样做得到的结果是否符合问题的需要?其它不改变的条件也要让学生具体说明,如怎么让两组种子处在同样的光照和温度下?3、“一组种子放在常温中,一组种子放在低温环境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常温是指室内的温度,低温是指低于室内的

    6、温度。于是碰到了如何创造低温环境的问题,学生自然会想到冰箱的冷藏室,很可能教室中没有冰箱,如果让学生把实验带到某位家中去操作,便又碰到了怎样让小组其他成员也参与实验观察的问题,这些教师事先都应该有打算和安排。最后,要让学生明确不改变的条件有哪些?怎样操作才能保证两组种子获得相同的水和光照。这里要注意一点,放在冰箱中的绿豆是处于黑暗中的,所以对比组也要处在黑暗中。4、“一组种子受到光照,一组种子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在这一实验中,改变光照的条件学生比较容易控制,但是“水和温度”两个不变条件在实验过程中较难把握好。教师用书中提示两组种子都应放置在南边的窗下,其中要求放在黑暗环境中的种子要用盒子罩住。

    7、在具体操作时,教师事先要提醒学生注意到晒在阳光下实验器材中的水可能会被晒干而影响实验的进行。因此,这时的实验盒应该选择大一些的,纸巾也要多垫一些,并随时注意水分蒸发情况。5、如果有小组提出要研究土壤,我们觉得是有价值和可行的。 教材上的图提示了实验所需器材及配备的过程。盒子可以发动学生收集大一些的果冻盒,但为了体现实验的公正性,同一组对比实验的盒子应该相同。 在动手之前,还需要让学生明白怎样一步一步地操作?如每个盒子放多少纸巾、怎样折、怎样放、种子怎么种到纸巾里、每个盒子里滴多少水、配备好器材后怎么保管等等,再开始动手实验。 如果只凭两粒种子的实验现象,很可能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因此教材提示每个

    8、盒子里种两粒绿豆,要分别标注上1号和2号,便于观察与记录,这个1 和2怎么标上去?怎么才能保证两组器材不会因为疏忽而搞混?这些细节问题都需要我们教师提前想清楚。当一切准备妥当后,再让学生参照教材第4页上的图示配备实验器材。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1、多少时间观察一次?有学生说1小时,也有说1天的,除了刚种下去的第一个小时,绿豆的变化快一些外,之后的变化过程是比较缓慢的,所以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早、中、晚及临睡前观察4次差不多。另外,晚上怎么办,也要由教师向学生事先解释清楚。 2、观察的过程将持续4-5天,在此过程中,水会蒸发,要提示学生及时补充水分,但除研究水的小组外,两组绿豆补

    9、充的水分必须是相同的。 对实验进行观察和记录需要学生从播种起,经常地观察后记录绿豆种子在实验盒中的情况。从试验的情况看,当室温在25左右时,播种1个小时后就可以观察到绿豆种子胚芽处膨胀并起泡,6-7个小时可以见到胚根,个别种子24小时时胚根可长达1CM左右,种皮开始开裂。4天左右可见真叶。2、绿豆芽的生长对水的需求实验目的:通过“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实验” (根的向水性)体会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所需材料:培养皿1个、纸巾1块、绿豆种子5颗、滴管1支、一些水;实验分析:这个实验建议由老师来做,让学生来观察实验的结果。所以在上课前老师要提前3-5天把这个实验准备好。在向学生演示该实验时,可以拿一组

    10、放在投影仪下让学生观察,也可以让每小组都有一组,然后再介绍实验的方法: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这个实验的现象是绿豆芽的根都向纸潮湿的一端生长,体现了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操作提示:1、纸巾要垫的稍厚一些,如果太薄滴少量水后就会全部阴湿;2、可在滴水前将培养皿一端垫高一些;3、发芽的绿豆种子在摆放时应注意方向及位置。3、蚯蚓的选择实验目的:1、通过对比实验,了解蚯蚓生活需要的环境条件。 2、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实验材料:长方形扁纸盒2个、蚯蚓15条、小铲子1个、湿巾1块、干土、湿土;实验分析:在蚯蚓的选择一课中,学生将经历两个实验,第一个实

    11、验是把蚯蚓放入半边明半边暗的纸盒里,观察蚯蚓往哪边爬。在这个实验中,盒子里的温度、湿度条件都一样,只有光的条件不一样。实验步骤:找一个长方形的盒子,把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盒盖的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将捉来的蚯蚓5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操作提示:1、涂成黑色的纸盒可用空的“光学实验盒”替代。2、盖上盖子后可用不透明物品(如书本)盖住盒子的一半。3、操作时注意不要让学生把光源挡住。第二个实验是把蚯蚓放在干土和湿土之间,观察蚯蚓往哪边爬。在这个实验中,只有土的干湿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实验步骤:找一个盒子,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

    12、端铺湿润的,一端铺干燥的。将捉来的蚯蚓10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反复多做几次。操作提示:1、课前让学生自己准备蚯蚓,能让他们对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提前有所了解。2、干湿土要界线分明,不宜提前铺装;3、课前应做好珍爱生命教育,保护好还未实验的蚯蚓。 4、影子的特点实验目的:1、探究在光源的照射下,物体影子变化的特点。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实验材料:手电筒25个、约5厘米高的长方形小木块25个、屏25个、铅笔25支、尺子25个;实验分析:探究在光的照射下影子的变化规律是光和影一课的教学重点,该活动分为三个小的活动,教科书P25页

    13、分别用图和文字说明了实验的方法和要求:1、“影子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的实验方法:将木块放在桌面上,用手电筒从不同的位置照射。在桌面上分别画出木块的影子。操作提示:l 只改变光源的方向和位置(照射的角度),不改变光源离物体的远近;l直射时如果看不见影子,把物体稍微提起来一点,这时影子最短。2、“影子的大小和物体离光源的距离有关”的实验方法:用手电筒照射距离墙面不同远的三个木块。在墙面上分别画出它们的影子。3、“影子的形状和物体被照射面的形状有关系”的实验方法: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个长方体,分别画出它们在墙上或桌面上的影子。操作提示:1、实验用的小木块可用“厘米立方体”替代。2、可换用

    14、其它物体再做实验,影子会更加生动有趣。5、验证光的传播路线实验目的:推测和验证光直线传播的特点,然后去解释影子的成因。实验材料:手电筒25个、同样大的卡纸100张、空心弯管和直管各25个;剪刀25把、美工刀25把、铅笔25支实验分析: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教科书上介绍的很清楚,且操作简单,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阅读实验方法和步骤,自行操作。实验方法和步骤:1、在三张长方形卡纸的同一位置打一个洞,大小约为一枚硬币。把这些卡纸分别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上,每张卡纸之间间隔15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15厘米的地方,再放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2、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

    15、己最近的卡纸前一定距离,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这时我们在纸屏上发现了什么?(现象:光线能够前进到最后的屏上,形成一个明亮的光斑)在记录纸上画出光前进的路线。3、把第二或第三张卡纸(第一张除外)向左或向右移动5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上的小孔,这时在纸屏上发现了什么?(现象:因为不是所有的小孔都在一条直线上,手电筒射进第一个小孔就被挡住,所以光屏上没有光斑。)用箭头标出光前进的路线。4、用其他的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线。操作提示:1、如果没有夹子可以通过折叠的方法让卡纸立在桌面上。2、画光前进的路线可让学生在图中的卡纸上直接用箭头标出。3、做验证实验时要注意,不论是直管还是弯管,不

    16、能用内壁反光强的器材,否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6、光的强弱与温度实验目的:观测认识光的强弱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光强温度高,光弱温度低。实验材料:小镜子数面、温度计数个实验分析:要探究太阳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首先得解决怎么得到强弱不同的光的问题。教科书提供的实验方法是分别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将阳光发射到纸上(或者是墙面上),这样就得到明亮程度不同(也就是强弱不同)的光斑。怎么知道光强与光弱时温度有什么不同呢?采用的方法是用温度计测量。实验观察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这一点可通过目测比较光斑的明暗,然后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进行这个对比实验,可以有多种

    17、安排,比如分别设“不用镜子组”“一面镜子组”“三面镜子组”“五面镜子组”,各组先把本组数据记在教科书的表格中,然后收集其他组的数据也记在表格中,最后根据大家的数据画出柱状图。也可以在一组中进行两种情况的对比,比如两面镜子和四面镜子。注意事项:1、不管哪种方式,几个对比组的镜子数差异大一些较好。2、实验的成果影响到结论的得出,因此要确保实验的成功。首先是器材的准备,关键是温度计。学生用的温度计一般有些差异,教师要事先经过挑选和配对,使对比实验中的温度计对同一温度的显示要基本一致。3、选择观测的地点最好是一个比较大的场地,有一面或几面较长的背阴的墙面,能容纳全班所有的实验组,这样的条件比较一致,也

    18、便于教师的巡视和管理。4、学生的分组分工相互合作非常重要,比如要让4个或5个学生每人手拿一面镜子把光集中到一点,没有很好的合作是不行的。5、为了便于把光集中到一点,可在镜后站硬纸片,让学生能立在地上,先大致对准某一点,然后再适当地调整角度使光斑重叠在一起。6、进行本课教学按进度应该是在10月中旬以后,天气比较凉爽,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建议上课时间选择在上午且阳光明媚的日子进行。7、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实验目的:从物体颜色和受光照射角度探究怎样才能获得太阳更多的光和热。实验材料:白色纸、粉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的纸袋各1个、黑色纸做成的纸袋3个、温度计8支。实验分析:这个实验有两方面

    19、的内容,一是探究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方法是把不同颜色的纸对折做成纸袋,分别插上温度计平放到阳光下,比较它们的升温情况。由于是对比实验,要求除了纸的颜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如摆放的地点、方式、时间等尽量保持一致。探究的第二个问题是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方法是把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分别按和地面水平、垂直、和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看那个升温快。同样这也是对比实验,要求三个纸袋除了摆放的角度不同外,其他条件要尽量保持一致。操作提示:1、两个实验都是对比实验,就要注意对相同条件和不相同的条件的控制。2、在一组实验中几只温度计对相同温度的显示情况要相同。所以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很重要,教师要对

    20、温度计进行挑选。方法是:把温度计放在同一杯热水中或者是阳光下的同一地点,隔一段时间(比如10秒钟)看温度上升情况,挑选比较接近的5支或3支为一组。3、在实际教学中还发现,纸袋制作的大小、纸的薄厚对升温情况也有影响,所以在选材上教师要更加注意,尽量保持一致。测量不同颜色的纸在阳光下的温度变化中,可以采用包装温度计的外壳(涂上不同的颜色)来代替纸袋。由于它的形状、大小、厚薄、材质相同,温度的变化就只能是由于颜色不同造成的。自己动手制作的纸筒很难保证一致性。8、模拟地球的内部运动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理解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的运动方式,以及怎样导致地表形态的巨大变化。实验材料:几块颜色不同

    21、的毛巾和橡皮泥、长条形泡沫塑料块实验分析:这个实验是在讲解地壳的板块运动时,由教师演示或学生分组而做的一些模拟实验。1、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巨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撞) 模拟实验的方法是,把不同颜色的毛巾叠在一起,用手从两边往中间推,模拟板块的挤压会形成褶皱。实验中的毛巾也可以用报纸裁成长条形摞成一叠来代替。 2、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比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模拟实验的方法是: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叠在一起,从中间往两边拉伸,模拟岩层断裂和错位。或用一块长条形泡沫塑料块,侧面染出不同的层次表示地层,在上面画一条河,然后从中间斜着切开,模拟两块岩层的上下错动、水平错动等不

    22、同错位方式,从而形成悬崖、峭壁、瀑布、湖泊等不同地形。 9、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实验目的: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 并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实验材料:小的岩石块25块、酒精灯25个、镊子25、烧杯25、水、石膏粉适量、豌豆种子50颗、小碗或盘子25、带盖塑料瓶25、碎砖块适量。实验分析:教科书用图片和简单的文字介绍了实验的方法,实验分别是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这三个模拟实验,是学生与教师一起寻找证据的过程,难度有所不同。“冷和热的作用“的实验方法:将烧热的岩石立即放入冷水中,反复几次。“流水的作用”的实验方法:将几块岩石放入有水的塑料瓶内剧烈晃动。“植物根的作用”的实验方

    23、法是:将石膏糊倒入一杯中,撒上几粒豌豆,再倒入一些石膏糊,将结成块的石膏糊放入盛水的盘子里,观察豌豆发芽后的石膏。注意事项:做这几个模拟实验,选材很重要,实验中所需的岩石质地不能太硬,可以选用风化了的岩石,或者砂岩(磨刀用的),实验效果会好一些,此外还可选用坚硬的花岗岩,只要反复几次,手就能把它剥落下来,也可以选用砂岩,它在冷热作用下容易破碎;做“冷和热的作用”这个实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避免烫伤,观察时不要凑太近,以免加热时爆出的岩石颗粒溅入眼睛,同时要有耐心,岩石加热的时间稍微长一点,然后马上放入水中冷却,再加热再冷却,多反复几次,我们就可以看到水中会有许多岩石的颗粒。另外实验前要注意

    24、提醒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用镊子夹住岩石时,注意使用的力度大小。做“流水的作用”这个实验时,选用沉积岩或碎砖块放到塑料瓶中摇晃,既不会担心打破瓶子,又能很快看到岩石被磨下的细细的沙粒,水变浑浊了,岩石棱角变光滑的现象。 “植物的作用”这个实验需要教师提前做好,课堂上让学生观察现象即可。 10、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实验目的:通过模拟下雨,观察雨水对土地侵蚀。实验材料: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2两个、小铲子1把、降雨器1个、水、接水容器(烧杯)2个实验分析:这里的模拟实验如何操作教材上(P55页)作了详细地指导。实验方法如下:在一个长方形塑料盒中用掺有少量沙、石的土堆一个斜坡地形

    25、,并用小铲子稍稍拍紧,再在土的边沿造一个垂直的“悬崖”。另准备一个饮料瓶,在瓶盖上扎一些小孔,做成喷水器。在饮料瓶中装满水,盖上瓶盖。把装有“悬崖”的盒子放在废报纸上,在报纸上铺塑料模,并把盒子的一端垫高。用手挤压喷水器,让水喷洒出来。注意尽量让“雨水”降落到斜坡的土上,观察“雨水”降落到“地形”上时会发生什么现象。我们在指导学生实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一是观察雨前的土地和雨后的土地有什么不同,二是观察径流与雨水有什么不同。雨后的土地表面可以明显地看到一些较大的颗粒,那些黏土、细沙等较小的颗粒被雨水带走了,而径流与雨水相比,很明显的可以看到水里含有大量的土壤颗粒,水非常混浊,这两

    26、种现象都证实了雨水对土壤的侵蚀作用。提示:这个实验和后面几个实验中所用降雨器可用饮料瓶制作、有孔塑料水槽可用一次性餐盒或大盘子替代。还可以选用装实验器材的盒子如磁铁实验盒、电流实验盒等等,把它们在角落边穿一个洞即成。11、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认识降雨量大、土地坡度大、无植被覆盖是造成土地严重被侵蚀的主要原因。实验材料: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生长的土1块、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2两个、小铲子1把、降雨器1个、水、接水容器(烧杯)2个实验分析:本课是上节课的延续,通过对比试验验证影响土壤侵蚀程度的因素,其中重点是植物的覆盖、坡度的高低、降雨量的大小。实验所用的器

    27、材、装置其实和上面“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一课差别不大,所不同的是实验要设两个组,各组选择的研究课题不一样,因此器材的数量和种类略有差别。实验前,要注意提醒学生要严格按研究计划操作,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及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的控制。具体情况是:“植物的覆盖”实验中,土地的坡度、降雨量的大小要相同,不同的是一块土坡上无植物覆盖(实验组),另一块土坡上有植物覆盖(对照组)。“坡度的高低”实验中,两块土坡的土质一样且都没有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一样,不同条件是两块土坡的坡度,一个放置的倾斜些,即坡度大一些(实验组),另一个放得平缓一些,即坡度小一些(对照组)。“降雨量的大小”实验中相同条件是两

    28、块土地的坡度一样,且都没有植物覆盖,不同条件是降雨量的大小,让一个度坡上的降雨量大一些(实验组),另一个土坡上的降雨量小一些(对照组)。 注意事项:1、实验前要提醒学生注意实验中的公平性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开始后就不要动土地模型,注意用容器接住径流,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不同现象。2、实验器材的准备上,降雨量和斜坡坡度这两个问题比较好解决,有植被覆盖的斜坡要麻烦一些,需提前准备,比如在斜坡上栽种植物或播撒种子,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要保证植物的成活,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挖取一块草皮来替代。12、河流对土地的作用实验目的:通过模拟河流的实验,了解河流有侵蚀作用,还有沉积作用,了解因为侵

    29、蚀和沉积带来的地形地貌变化。实验材料: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生长的土1块、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2两个、小铲子1把、降雨器1个、水、接水容器(烧杯)2个、尺子1把、饮料瓶1个实验分析:教材中对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的模拟实验器材、方法和步骤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和说明(P60)。实验步骤如下:1、在盒的一端用土堆一个一边高一边低的斜坡,并稍微拍紧。注意空出盒的三分之一不要装土,然后在斜坡上用小棍挖凿宽、深都约为1厘米的“河道”。2、在塑料杯子底部侧面扎一个直径约2毫米的小孔,用木块垫在杯子下方,使出水孔对准河道。用大饮料瓶装满水缓缓地向杯内倒水,保持杯内的水始终是满的。在实验盒的出水口处准

    30、备用桶接住流下来的水。3、水流出来了,河流形成了。观察河水流动速度的变化及地形的变化,当一瓶水倒空了,河流不再流动时,仔细观察河道和土地。值得注意的是,实验用的土最好是混有少量沙的土,这与前一课的实验一样,为便于观察到实验现象,堆成的斜坡要有一定的弧度,呈圆弧形,有陡坡,有缓坡,使流水在上下游的流速有所变化。实验时,在向河流注水时,要确保杯子的出水口对准河道,注水开始后,要保持杯子中的水始终是满的,确保水的流量不变。为了让效果明显,观察得更清楚,实验时间可以长一些,一瓶水后可接着再到一瓶水。实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要观察什么,该怎样记录实现象,这些在教材中均作了提

    31、示,尤其是怎样记录,教材中以图画和符号的形式作了具体指导。13、暴雨对我们的家园有什么影响实验目的:通过模拟活动让学生关注如何减少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保护自己的家园。实验材料:湿润并混有少量沙石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1个、小铲子1把、降雨器1个、水、接水容器1个、建造模型房屋的材料、绿色植物等实验分析:这是一个模拟实验,但从全班的角度来看,也是一个对比实验,要求学生利用前面所学知识,在一个大盘子里建造一个有山地有平原的地形,然后选择地形中的一个地方建造房屋。这个家园要尽量减少暴雨对土地的侵蚀和引起的灾害。各组的设计和制作是不同条件,而相同条件是什么呢?教材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实验中,每组的什么条件应该保持相同,为什么?相同的应该是降雨的多少和强弱,但具体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从器材上想办法:用相同的喷壶,装的水一样多,喷壶的孔数一样多,孔的大小相同,这样或许相对能更公平些。当然,如果有较大的喷水装置,把各组的模型放在一起,集中淋雨,那效果就更好了。14、安装动力小车实验目的: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实验材料:实验用小车27辆、粗线25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回形针弯制)25个、铁垫圈若干、橡皮筋50根、气球(气球嘴带活塞)25个、组装支架用的铁皮条和螺丝钉25实验分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科学课实验培训讲义五六年级年级.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