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医内科学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

    • 资源ID:13077072       资源大小:287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医内科学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

    1、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药:葱豉汤加味或荆防败毒散加减。2、 风热感冒辛凉解表,清肺透邪银翘散加减3、 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 体虚感冒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汤化裁咳嗽: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症。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一个主要症状,又是具有独立性的一种疾患。有声无痰谓之咳,无声有痰谓之嗽,有声有痰谓之咳嗽。张景岳景岳全书咳嗽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病机关键: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辨外感与内伤:外感咳嗽,多是新病,常突然发生,病程短,初起多兼有寒热、头痛、鼻塞等肺卫症状,属于邪实。内伤咳嗽,多是宿病,常反复发

    2、作,迁延不已,常兼他脏病证,多属邪实正虚。外感咳嗽以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治当祛邪扶正,标本兼治。分清虚实主次处理。外感咳嗽: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加减内伤咳嗽:1、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2、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清金化痰汤加减3、 肝火犯肺清肺泻肝,化痰止咳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4、肺阴亏耗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加减哮病: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引触,导致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致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哮鸣有

    3、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朱丹溪丹溪心法首创“哮喘”病名。证治汇补 哮病曰:“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哮病的诱因:宿痰内伏于肺,复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引触,以致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致。夙根: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根本,痰的产生责之于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转输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以致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哮病发生的“夙根”。此后每遇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过度等诱因导致气机逆乱而发作。以上各种病因既是生痰聚浊之原因,又是引起哮病发作的诱因。正如景

    4、岳全书喘促所云:“喘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鉴别诊断:喘证:喘证与哮病的病因病机不同,喘证由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或劳欲、久病,致邪壅于肺,宣降失司所致,或肺不主气,肾失摄纳而成;哮病乃宿痰伏肺,遇诱因引触,致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而成。临床表现亦有明显区别,正如医学正传哮病指出:“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夫喘促喉间如水鸡声谓之哮,气促儿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哮病与喘证都有呼吸急促的表现,但哮必兼喘,而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而言,喉中有哮鸣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为哮病治疗的基本原则。

    5、发作期:1、 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2、 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3、 浊哮化浊除痰,降气平喘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4、 风哮疏风宣肺,化痰平喘华盖散缓解期1、 肺虚补肺固卫玉屏风散2、 脾虚健脾化痰六君子汤3、 肾虚补肾摄纳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喘证是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致的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严重者可发生喘脱。临证指南医案喘云:“在肺为实,在肾为虚”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气无所至,肾失摄纳。喘证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治疗以虚实为纲分证论治实喘1、 风寒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2、 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3、

    6、痰热遏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4、 痰浊阻肺化痰降逆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 肝气乘肺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6、 水凌心肺温阳利水,泻壅平喘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虚喘1、 肺气喘补肺益气补肺汤合玉屏风散2、 肾气散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3、 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加紫石英、灵磁石、沉香、蛤蚧等。肺痈:金匮要略首先提出肺痈病名肺痈的病理演变过程,根据病情的发展而表现为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四个阶段。热壅瘀血,血败肉腐。肺痈属实热证,治疗以祛邪为总则,清热解毒,化瘀排脓是治疗肺痈的基本原则。1、 初期:疏散风热,清肺散邪2、 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3、 溃脓期排

    7、脓解毒加味桔梗糖加减4、 恢复期养阴益气清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加减 溃脓期,此期为病情顺逆的转折点,其关键在于脓液能否通畅排除。肺痨肺痨由于痨虫侵蚀肺叶而引起的一种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临床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特征。 中医对肺痈的认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汉代以前认为本病属虚劳病的范围;二是汉至唐代认识到本病具有传染性;三是宋代以后对其病机的认识和理法方药的运用日趋系统全面。治疗原则:补虚培元,治痨杀虫1、 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清热杀虫月华丸加减2、 阴虚火旺补益肺肾,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3、 气阴耗伤养阴润肺,益气健脾保真汤加减4、 阴阳两虚温补脾

    8、肾,滋养精血补天大造丸加减肺胀:肺胀是由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叶胀满肺体胀大,不能降的一种疾病。病象:咳、喘、痰、肿。体征:胸中膨大胀满(桶状胸),面目四肢浮肿。肺胀的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水饮与血瘀互为影响,兼见同病。肺胀的病理性质多属标实本虚,但有偏实,偏虚的不同,且多以标实为急。1、 外寒里饮温肺散寒,涤痰降逆小青龙汤2、 痰浊阻肺3、 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4、 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5、 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补虚汤合参蛤散。6、 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芩散痰饮:病因为寒湿浸渍,饮食不节,劳欲所伤,或素体阳

    9、虚,肥胖湿盛,或年老多病等,以致肺脾肾气化功能失调,三焦水道不利,水液失于正常运化、输布,停积而为痰饮。痰饮之病理性质总属阳虚阴盛阳虚阴盛痰、饮、水、湿痰多由热煎熬而成,分有形、无形之痰。有形者,形质厚浊,咳咔可见;无形者,无处不到。痰之为病,病证复杂。饮主要因寒积聚而成,为稀涎,饮之为病,多停留于体内空腔或体位低下之处。水为阴邪,有阴水、阳水之分,为清液,水之为病,可泛滥体表、四末;湿为阴邪,其性粘滞,但无定体,可随五气从化相兼为病。但痰、饮、水、湿同出一源,均为水液不归正化,停积而成,在一定条件下又可相互转化。温阳化饮。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宗旨。饮留胃肠者

    10、为痰饮,饮留胸胁者为悬饮,饮停胸肺者为支饮,饮溢四肢者为溢饮。痰饮1、 饮停于胃和中蠲饮小半夏加茯苓汤2、 饮邪化热清热逐饮甘遂半夏汤3、 饮留于肠攻逐水饮已椒苈黄丸。防己悬饮1、 邪犯胸肺和解少阳,宣利枢机柴枳半夏汤2、 饮停胸胁十枣汤3、 气滞络痹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4、 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泻白散或合沙参麦冬汤支饮温肺化饮方药;溢饮解表化饮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致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心神不宁,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包括心悸和怔忡。1、心悸与怔忡:病因病机症状惊悸多由外因所致惊恐恼怒而发心之用病(功能性)心跳多居心中(胸中表现为心中促动不安

    11、)怕惊恐,以时作时止为特点怔忡多由内因而发心竭过劳而作心之体病(器质性)心跳上喉,下及腹范围大,表现为躁动不安,惕惕然如人将捕之,做无休止2、辨脉象变化:心动过速型心悸:可有一息六至之数脉,一息七至之疾脉, 一息八至之极脉,一息九至之脱脉,一息十至以上之浮合脉,脉率过缓型心悸,可见一息四至之缓脉,一息三至之迟脉,一息二至之损脉,一息一至之败脉,两息一至之夺精脉。补益气血,调理阴阳,以求气血调畅,阴平阳秘。养心安神,重镇安神之法。1、 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加琥珀、磁石、朱砂2、 心脾两虚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3、肝脾阴亏滋补肝肾,养心安神一贯煎合酸枣仁汤加山萸肉4、心阳不振温补心阳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5、 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利水芩桂术甘汤6、 血瘀气滞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7


    注意事项

    本文(中医内科学学习笔记Word文件下载.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