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版第1讲 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14128664       资源大小:130.83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版第1讲 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

    1、西周实行以王族为主体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走向崩溃,郡县制出现。(3)宗法制:为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等方面的继承问题,西周实行宗法制,宗法制以血缘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崩溃,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宗法制对后世影响深远)(4)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5)世官制:实行世卿世禄制,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血缘为标准)2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争霸与兼并战争;诸侯改革变法运动;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2、3.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发展(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君主专制制度秦朝皇帝制度: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创立,皇位世袭、皇权至高无上是其突出特征。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政事、监察、军务,彼此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便于皇帝专制集权。汉朝:汉承秦制;形成了“中外朝制度”,改变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君主专制得以加强。(2)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秦朝在全国推行,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取代了分封制,大大削弱了地方政权的独立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郡国并行制:西汉初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同时又实行封国制。郡国并行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管理,

    3、酿成“七国之乱”,直到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3)选官制度战国、秦朝和汉初: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爵位,商鞅变法,实行二十等爵制。这有利于国家选拔军事人才,满足了国家统一的社会需求。两汉:察举制。官吏察访适合的人才向中央举荐,官吏任免权最终由中央掌握,在实行之初,按人口比例举“孝廉”,并加以考试选用,给中小地主阶级及其他社会阶层提供了参政机会。(4)监察制度秦朝: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监理国家监察事务。汉武帝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东汉时刺史增加地方行政权和军权,东汉末年刺史成为州的最高长官。二、经济上从粗放经营到精耕细作1农业(1)生产工具:春秋战国之前,石器和木器是

    4、我国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刀耕火种;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标志着我国进入“铁器时代”;汉朝以后,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继续发展。(2)经营方式:中国古代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发展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3)土地制度:在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商周实行土地国有的井田制,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成为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4)租佃关系:战国时期产生,汉代较普遍。2手工业(1)夏商周时期:我国的“青铜时代”,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2)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开始出现,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并存。(3)汉代:开

    5、始用煤作为冶铁燃料;西汉丝绸远销欧洲,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发明了水排,用于鼓风冶铁。3商业(1)原始社会末期:以物易物的原始商业产生。(2)商朝:产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3)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工商业被官府垄断。(4)春秋战国时期: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黄金、白银开始用为货币;都会兴起。(5)秦汉时期:秦统一货币;汉代专供贸易的“市”出现,开通海陆丝绸之路。4经济政策重农抑商(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政策。(2)秦汉统治者都执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低下,阻碍了商业的发展。三、文化上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和科技文化的发展1西周时期文

    6、化上“学在官府”,即官府垄断教育;实行礼乐制度,即周礼。2春秋战国时期(1)思想:春秋时期,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无为而治”和朴素辩证法思想;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仁”“礼”的学说;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有儒、墨、道、法等学派,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科技:战国时期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战国时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算筹计算法。(3)文字、文学艺术:商代,汉字的完整体系形成,甲骨文是中国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春秋时期的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战国时期的离骚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3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儒学受到沉重打击;小

    7、篆成为官方文字。4两汉由“无为而治”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更能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科学:造纸术、九章算术(数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医学)和氾胜之书(农学)等。(3)文学:汉赋代表了汉代文学的最高水平,司马相如等人是比较著名的赋作家。1先秦的政治制度与经济、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1)与经济:分封制是国家强盛的政治保证,井田制是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两者是西周奴隶制国家的支柱。(2)与思想文化: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克己复礼”成为孔子主要的政治诉求。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反映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1

    8、)政治上:分封制崩溃,宗法制遭破坏;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奴隶制走向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国家出现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2)经济上: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新的赋税制度(如初税亩)及经营方式的改变、小农经济的形成,封建地主私有土地制度确立,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经济基础。(3)思想文化上:儒家、道家、墨家、法家诸子百家纷纷登场,提出不同的治国主张,为各国变法及治国提供了不同的思想观念。3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反映的经济、思想文化的特点(1)从经济上看: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大一统”思想直接影响了度量衡、货币、文字的统一;正是强有力

    9、的中央集权通过重农抑商政策,保护分散的小农经济,促进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度与小农经济的发展,却抑制了商业的发展。(2)从思想上看:法家的中央集权与统一的思想,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但法家残酷的集权思想导致了秦朝“焚书坑儒”局面的出现,摧残了文化,限制了人们的思想自由,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4古代的小农经济与政治、思想、科技间的关系(1)与政治:小农经济影响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封建小农经济需要一个专制集权的制度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兴地主阶级也需要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保护其土地所有制。(2)与思想: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

    10、男耕女织,从而形成重视家庭和谐、邻里和睦的伦理观念和“重男轻女”的尊卑思想。(3)与科技:一方面,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多集中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等领域,使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特点;另一方面,小农经济发展的缓慢性也决定了古代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技。5从社会现象角度考查统治政策的调整(1)从抑商政策角度考查对秦汉商业措施的认识。如汉代推行盐铁官营及专卖制度,这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要从统治稳定与商业发展角度,辩证地评价统治者实行专卖制度的影响。(2)从土地兼并角度考查汉代统治政策调整与庄园经济的特点。如汉武帝时通过刺史制度监督地方豪强地主势力;汉代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导致汉代地主庄

    11、园经济的扩大和集体耕作模式的形成等。6汉武帝时期促进“大一统”形成的措施及影响(1)政治:改革官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形成中外朝的中央机构;地方上,设置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监察;颁布“推恩令”,使王国问题得以解决;实行察举制,大量选拔人才,重视官吏的任用和考核,封建王朝达到鼎盛。(2)经济: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均输平准、盐铁专卖、“算缗”、“告缗”等经济政策,打击私营工商业者;同时加强对土地制度的管理,从经济上巩固了政治统治。(3)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崇儒学,提倡“大一统”思想,逐步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适应了汉武帝时期政治统治的需要。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

    12、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对应学生用书第18页)考向一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奠基真题引领已考视角1命题点:周代青铜器铭文的历史价值(2019全国卷)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B题干反映的是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字数、格式和内容情况。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意味着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故B项符合题意。周代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与商代一样,都是“金文”,并没有创造出全新的文字体系,故排除A

    13、项。题干没有涉及宗法制度,故排除C项。商周青铜器多用于祭祀,题干信息不能说明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故排除D项。2命题点:运用时空逻辑分析周代的历史文化现象全国卷)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 D山东C“雅言”是周王室使用的语言,而西周的统治中心镐京,在今陕西省境内,故选C项。3命题点: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战国时期经济的影响全国卷)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提取有效信息: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而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体现了秦国已经走向集权,C项正确。A项是对题干材料的错误解读;B项表述本身错误,分封制下君主权力有限;D项表


    注意事项

    本文(版第1讲 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