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论述题Word格式.docx

    • 资源ID:14487990       资源大小:26.64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论述题Word格式.docx

    1、既是音乐机构,又是最高乐官。在严密的礼乐制度的职官体系中, 大司乐所属乐职人员有1463人,主要施行音乐行政、音乐教育和 音乐表演三种职能。又大司乐、乐师、大师、小师、磬师、钟师 等乐官、乐工。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作为乐官的大司乐有 很高的社会地位。他们被赋予了崇高的社会职能与社会意义。 大司乐主调其音,以音乐之事教育贵族子弟。板腔体戏曲、曲艺音乐中的一种结构体式。又称“板式变化体” 。即以对称的上下句作为唱腔的基本单位,在此基础上,作各种节奏、速度的板式变化,如散板、流水板、一板三眼、一板一眼等。梆 子、皮黄系统的剧种是板腔体的代表。曲牌体亦称“联曲体”或“曲牌联缀体”。属于套曲结构。即

    2、以曲牌为 基本单位,将若干只不同的曲牌联缀成套, 构成一出戏或一折戏 的音乐。在以梆子、皮黄为代表板腔体音乐出现以前,曲牌体音 乐史戏曲音乐的主要结构体式, 也是说唱音乐和器乐曲的主要形 式。海青拿天鹅简称海青,在元代已流行,是目前能确定创作年代最古老的 一首琵琶独奏曲。该曲运用了多种琵琶弹奏技巧, 描写海青捕捉 天鹅时的激烈场面。全区共十八段,分引子、主题及尾声三大部 分。每段基本上采用合尾的形式, 旋律张弛结合,节奏松紧相间, 生动地描写了蒙古人民紧张有趣的捕猎生活。7、碣石调?幽兰传自南朝梁代的丘明(493-590年),是我国唯一用文字谱保存下来的古曲,现存谱式原件是唐人手写的卷子谱,

    3、存于日本京都西贺茂的神光院,是我国迄今所见最古老的琴谱。据统计,全谱 分为四拍(即四段),224行,共有4954个汉字。从谱中可见纯律 在古琴演奏实践中的应用。“碣石调”,是指乐曲的曲调形式,源 于相和歌瑟调曲中的陇西行;“幽兰”,即指乐曲所表现的内 容,抒发了抑郁沉思的情怀,音调古色古香,富有文人气质。梨花大鼓产生于清代末叶,主要流行于山东境内。早期音乐以农村民歌 小调为素材,以两片破裂的犁铧互击作为伴奏。发展后,伴奏乐 器新增三弦、四胡、小鼓等,并利用谐音改名为梨花大鼓,约于 19世纪下半叶进入城市。其内容多为民间大套故事, 音乐朴素淳 厚。有南口、北口之分,南口着名艺人有王小玉姐妹,曲调

    4、刚健明快,唱腔婉转华丽,长于抒情;北口以郝老凤(又称何老凤)最为着名,曲调浑厚质朴,咬字有力,富于乡土气息。雅乐以礼乐制度为基础,西周实际上也建立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比较完善的宫廷雅乐体系, 对后代影响非常深远。雅乐是我国古 代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锁演奏的音乐。 主要用于郊社、 宗庙、宫廷礼仪、乡射和军事大典等各个方面的音乐,它是周代 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雅乐首先强调的是它的教育意义, 用 来配合道德方面的宣导。音乐风格中正平和、庄重肃穆,曲调一 般较简单、节奏缓慢,演奏以齐奏为主,充分体现了它的“乐教” 功能。因而,雅乐素来为历代统治者推崇, 并被奉为音乐的正宗。楚辞是战国时

    5、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形成并流行的一种歌曲体裁, 实际上也是我国古代南方音乐文化的代表。 它以楚国的历史、风俗、 音乐、方言等为其背景,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其音乐文化的特 点在于它的“巫风”,实质上是楚地原是祭神歌舞的延续。现存 于楚辞中的很多篇章就是在民间祭祀乐歌的基础上创作的, 如九歌、离骚、天问、招魂等。太常寺是我国圭寸建社会掌管礼乐的最咼行政机关。 隋代太常寺是监管雅 乐和俗乐的机构。唐代太常寺规模更是空前, 其月工竟占到全国 人口的千分之几,其下隶属了“大乐署”、“鼓吹署”两个机构。梨园唐玄宗于开元二年(714)在内庭设立的音乐机构,因设于禁苑 附近的梨园而得名,以演习法曲为主。一个设于

    6、长安宫廷中,主 要表演法曲并试奏唐玄宗新作;一个是西京太常寺所管的“太常 梨园别教院”,一个是东京洛阳太常寺所管的“梨园新院”。另外 宫中的梨园还附设有一个“小部音声”,由30多个未满15岁的儿童组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梨园解散。俗讲佛教徒在宣讲教义时为了使更多的百姓乐于接受, 便利用讲故事的方法佛教哲理通俗化,这种方式称为“俗讲”。诸宫调宋元时期一种大型的说唱形式,由北宋民间艺人孔三传所创。 它因运用多种宫调而得名,是一种说唱相间,以唱为主,表演情 节复杂的长篇故事的说唱音乐形式。其结构庞大,曲调丰富,适 合表达复杂的社会生活内容。 由很多套曲牌组成,每套曲牌是用 一个宫调,不同套的

    7、曲牌则使用不同的宫调。 音乐来源主要是唐 宋以来的大曲、去自己北方流行的民间乐曲。伴奏乐器主要用鼓、 拍板、笛等。减字谱由文字谱发展为减字谱,是古琴记谱法的一个划时代的变革, 这一变革是唐代曹柔完成的。他用减字笔画拼成某种符号作为 左、右手在古琴上弹奏手法的标记,是一种只记弹奏音位与方法 而不记音名的记谱法。它的出现,是古琴发展史上的质的飞跃。 晚唐琴家陈康士、陈拙即用减字谱整理了大量琴谱, 是指流传于后世。这种记谱法一直沿用至今而未被取代, 它为我国琴曲的保存与琴艺的传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参军戏产生于东晋石勒时期的一种有故事情节和角色表演的戏剧形 式。“参军”是官职,

    8、创设与曹操统治时期。它以诙谐笑谑为主, 其中扮演被戏弄对象的角色叫“参军”,执行戏弄任务的角色叫“苍鹘(hu)在唐代得到很大的发展。如李商隐形容他的小儿“忽复学参军,按声唤苍鹘”,可见其被喜爱的程度。这种戏剧 直至宋元杂剧兴起后,才被取而代之。相和歌相和歌是两汉及魏、晋时对民间歌曲作艺术加工形成的歌、舞、 大曲等音乐的总称。汉代时由北方兴起。相和歌最初的表演形式 是没有伴奏的歌谣,即“徒歌”;后逐步发展为i “一人唱,三 人和”的“但歌”。在“但歌”中加入乐器伴奏,即成为“丝竹 更相和,执节者歌”的“相和歌”。它不仅取一人唱,众人和的 应答形式,而且加入了乐器伴奏,唱的人还要敲打一种节奏性乐

    9、器一一节。由其发展过程可见,相和歌有着深厚的民间音乐基础。 作为一种俗乐歌曲,其内容和形式均有广泛的群众性。代表作如 江南、短歌行等。相和歌的最高发展形势为多段体的相合 大曲,是有歌、有舞、有但曲(即器乐曲)的歌舞大曲形式。相 合大曲可分为三个部分:1. “艳”(分有词、无词二种),一般在曲前,起到引子的作用,音乐婉转抒情,舞态优美。 2.“曲”和“解”,为相和歌的主体部分,“曲”即歌曲;“解”是每段歌 曲之后器乐伴奏的舞蹈部分,速度快,情绪热情奔放。 3“趋”、“乱”,常用于一曲末尾,是整个大曲的高潮部分。后来“趋” 逐渐取代了 “乱”。伴奏乐器主要有笙、笛、节、鼓、琴、瑟、 琵琶、争等。中

    10、国古代音乐史论述题曲子的来源、创作方法和体裁形式。曲子是在民间歌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歌曲。 音乐部分称“曲子”,歌词部分称“曲子词”,简称“词”。曲子萌芽于隋, 渐兴于唐、五代,进入两宋则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曲子的主 要来源是继承隋唐以来的民歌、曲子或大曲、法曲的片段。其创 作方法主要有两种:(1)依乐填词:依据已有的曲调来填配新词, 这是最常用的创作方式。已有曲调可分为传统古曲、外来乐曲、 民间曲调三种类型。依乐填词的方法: “减字”:减少歌句字数,即以多音配一字,将某些字的节拍拖长;“偷声”:增加歌句字数, 即分割少数的音来配合多数的字;“摊破”:在歌句间插进歌句, 即增加新的乐

    11、句或扩展原有乐句;“犯调”:将属于不同曲牌的乐 句连接成为新曲牌,亦指转调。 ( 2)自创新曲:根据当时流行曲 子的题材和风格特点自创新曲,即“自度曲”或“自制曲” 。曲 子的体裁形式主要有令、序、歌头、引、近、慢等。 “令”指较 短小的曲牌。“慢”指较长大且委婉抒情的曲牌。引、近、序和 歌头等都是从大曲中摘取的片段。论述戏剧声腔昆山腔的发展历程。 昆曲简称昆腔,最初是今江苏昆山一带民间流行的南戏清唱强 调。明嘉、隆年间,魏良辅等一批曲家在唱腔上对昆山腔作了进 一步加工提高,并吸收海盐、弋阳腔的音乐成分,使之成为明代 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改革后的昆山腔曲调细腻 婉转,轻柔舒缓,

    12、被称为“水磨腔” 、“冷板曲”。伴奏以弦锁、 萧管、鼓板等三个类别的乐器集合在一起,采南北之所长,组成 了完整的乐队伴奏。 剧本的创作及其搬演也是昆山腔产生重要影 响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而这一环是由梁辰鱼完成的。 他所创作的 浣纱记 是昆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改良后的昆腔很快流 传到北方,在流传过程中,昆山腔不断吸收南北曲之精华,使之 成为戏曲之集大成者。 长生殿和桃花扇被称作明清传奇 的压卷之作。乾隆中叶,昆曲过渡到折子戏盛行的阶段。清代后 期,各种地方戏曲蓬勃发展, 而昆曲却由于剧本内容和形式脱离 群众,在艺术上趋于僵化,逐渐走向衰落,但在很多剧种中,仍 保留了很多的昆腔剧目和较多的昆

    13、曲曲牌。 昆山腔在我国戏曲发 展史可谓承前启后,产生了深远影响。论述唐代坐部伎与立部伎有何特点。 它们是晚于多部乐想成的唐代宫廷燕乐,多为唐代的创作乐舞, 始于唐太宗时期,奠定于武则天时代,最终确立于唐玄宗时期, 内容以歌功颂德为主。 立部伎于堂下立奏共有八曲: 安乐、太 平乐、破阵乐、庆善乐、大定乐、上元乐、圣寿乐、 光圣乐。少则 64人,多达 180同人女,规模宏大,伴以擂鼓, 气势磅礴。坐部伎于堂上坐奏,共有六曲: 燕乐、长寿乐、天授乐、鸟哥万岁乐 、龙池乐、小破阵乐。最多 12人, 少则 3人,闲雅抒情,优美细腻。4、论述元杂剧的艺术特征并分析导致其衰落的原因。 由于元代特殊的社会环境

    14、, 杂剧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阶段在剧本结 构、表演、音乐方面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以“折”为基本结 构单位,一般为一本四折。有时为了剧情的需要,在开头或者折 与折之间加入了一个“楔(xi e)子”起序幕或者过场的作用。 如果内容长大,则采用多本制,可分为二本、三本乃至五本连续 表演。表演由曲、宾白、科三部分组成。角色的分工非常严格, 不同性别、年龄、身份和性格的人,均有不同角色担任。音乐一 般每折使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 每套曲子由三四支甚至二三十 支曲牌组成。折与折之间,使用不同的宫调。其音乐素材大多来 自唐宋大曲、说唱音乐及民间歌曲等。在音节形式上,元杂剧用 七声音阶,旋律常用四度以上的大跳音程进行,节奏明快,具有 典型的北方风格。伴奏常用琵琶等弹拨乐器以及锣、鼓、板、笛 等,风格刚劲雄健。论述我国民间音乐木卡姆的艺术特征并简单谈谈如何保护 传承其音乐文化。木卡姆是维吾尔族的大型器乐歌舞套曲。 除少数是六套以外, 一 般都有十二套,又称为“十二木卡姆” ,以喀什地区最为典型。 内容多是歌唱爱情, 反映人们痛恨黑暗势力和追求幸福生活的意 愿等。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论述题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