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风病中医辩证论治Word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14542194       资源大小:58.71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风病中医辩证论治Word文档格式.docx

    1、二、中风病的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中风的发生,不外乎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主要因素在于患者平素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兼之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或房室劳累,或外邪侵袭等因素,以致气血运行受阻,经脉痹阻,失于濡养;或阴亏于下,肝阳暴涨,阳化风动,血随气逆,挟痰挟火,横窜经络,蒙闭清窍而卒然仆倒,半身不遂,而发中风。 (一)内因内因在中风发病中起主要作用,已为临床实践所反复证实。(1) 情志失调 情志即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情志是机体对外界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情况下,不会使人致病。只有长期情志变化刺激,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中风的发病。 七情中

    2、,又惟忧思郁怒为最甚。 至于悲恐惊吓,精神紧张或情志异常波动,常为中风诱发因素。(2) 劳累过度 本病亦可因操劳过度,形神失养,以致阴血暗耗,虚阳化风扰动为患。再则纵欲伤精亦是水亏于下,火旺于上,发病之因。 中风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这和人过中年以后,机体日趋衰弱,阴血日趋亏耗不无关系。 (二)外因 外因在中风发病过程中亦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有时甚则成为中风发病的主要因素。外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醇酒,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引起肝风,夹痰上扰,可致中风发病。 (2)气候变化 中风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与季节气候变化有很大关系。入冬骤然变冷,寒邪入

    3、侵,可影响血脉循环是容易发病的。(三)、发病机制 祖国医学对中风发病的机理认识为以下几方面。(1) 内风动越 内风因脏腑阴阳失调而生。火极以生风,血虚液燥可以动风。内风旋转,必气火俱浮,迫血上涌,致成中风危候。是中风发生、发展变化中最基本的病理变化之一。(2) 五志化火冒,筋骨不用,而卒倒无所知也。多因喜、怒、思、悲、恐之五志有所过极皆为热甚可以发生卒中。 (3) 痰阻经络 痰分风痰、热痰、湿痰。风痰系内风旋动,挟痰横窜脉络,蒙闭清窍而发病。热痰乃痰湿郁而化火,湿痰则常由气虚而生,多在中风恢复期或后遗症时,因气虚湿痰阻络而见半身不遂,言语不利诸证。 (4)气机失调 气机失调多指气虚,气郁,气逆

    4、。对中风发病,李东垣有“正气自虚”之说,为中风发病之主要病机。 (5)瘀血阻滞 瘀血,是指体内的离经之血或血运不畅,停蓄于机体某一部位的血液。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瘀血的形成,可因气滞、气虚、血寒、血热等使血行不畅或血热妄行等造成血离经脉,停蓄为瘀。瘀血而成,阻滞经络而发中风。三、中风病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 中医症状学的研究是中医现代化的标志。症状学所揭示的是患者自身所感受到的各种异常和不适,或由医生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是机体病理变化的外部表现。以下就中风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作简要的论述; (一)头痛 头痛是中风病的常见症状之一。据统计头痛在出血性中风的发生率约为5060,在缺血性中风中的

    5、发生率约为525。根据祖国医学传统理论认为,中风病中头痛的出现,主要由肝阳上亢,瘀血阻络,痰浊上蒙,中气虚弱与血虚阴亏所致。现就以上几种类型出现的头痛做临床鉴别: (1)肝阳上亢头痛,是因为怒气伤肝,肝火上扰,或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清窍被扰所致。其特点为:头痛以胀痛为主。并较剧烈,伴眩晕口干面赤,烦燥易怒,怒则加重,耳鸣胁痛,舌红少苔或苔黄脉弦有力。 (2)瘀血阻络头痛,多因久病入络,血滞不行,或有败血瘀结脉络。疼痛如刺,痛有定处,病势缠绵,舌质紫黯,舌面或舌边有瘀点或瘀斑,脉细涩或沉涩。 (3)痰浊头痛,多因素有痰湿,复因肝风内动,挟痰上蒙所致。其特点:头昏沉作痛,伴眩晕,胸脘满闷,呕恶痰涎

    6、,舌苔厚腻,脉弦滑。 (4)中气虚弱头痛,由中气虚弱,清阳不升,脑失其养所致。头脑空痛,绵绵不已,伴身倦无力,气短懒言,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舌质淡红,苔薄自,脉虚无力。 (5)阴虚血亏头痛,由营血不足,阴血不能上荣于脑所致。头痛隐隐,伴头晕,目涩昏花,面色晄白,心悸失眠,爪甲不荣,舌淡苔薄,脉细涩。 以上论述的五种头痛,临床中前三种类型多见于中风的急性期,后两种类型多见于中风的恢复期或后遗症期。(二)头晕 头晕是中风病常见症状之一。祖国医学理论认为中风病中出现头晕症状,主要是由风火上扰,痰湿中阻,阴虚阳亢,中气不足,心脾血虚,肾虚精亏等六种原因引起。由于其病机的不同,而临床表现各异,其鉴别方法

    7、是: (1)风火上扰头晕,由气郁化火,风阳内动,使风火相煽,上扰清窍所致。头晕头胀,面赤易怒,烦燥少寐,舌红苔黄,脉弦数等。 (2)阴虚阳亢头晕,以阴虚为本,阳亢为标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头晕目涩,心悸失眠,或盗汗,手足心热,口干,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或弦细。 (3)痰浊中阻头晕,由湿聚生痰,痰湿中阻,上蒙清阳而致。头晕,头重如蒙,胸闷恶心,纳呆,形体困倦,或嗜睡,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滑或弦滑。 (4)中气不足头晕,由中风日久,久卧伤气,年事已迈,脾胃虚弱所致。头晕,面色晄白,体倦懒言,神疲纳减,自汗便溏,舌淡脉细等。 (5)心脾两虚头晕,由脾胃虚弱,气不生血,心失濡养所致。头晕眼花,心悸怔忡

    8、,健忘失眠,面色无华,唇甲色淡,脉细弱。 (6)肾精不足头晕,由年老肾虚,肾精不足。髓海空虚所致。头晕耳鸣,精神萎糜,记忆减退,腰膝酸软,遗精阳萎,舌质谈红,苔薄白脉弦细。 临床中前三种表现多见于中风的急性期,后三种表现多见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三)神昏 神昏是以神识不清,不醒人事,呼之不应,甚则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为临床特征的常见内科急症,亦为中风病常见症状之一。闭与脱的鉴别点在于: 闭证以神昏时牙关紧闭,肢强掌握,面赤气粗,痰涎壅盛为特点。脱证以神昏时目合口开,手撒遗尿,鼻鼾息微,汗出肢冷为特点。 然而中风病人在临床的表现,往往是虚实挟杂,内闭外脱,既有痰浊壅盛,上蒙清窍之实,又有气血耗散

    9、,神不守舍之虚,临证中必须详细辨证,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而立法用药。(四)谵语 谵语是以神志不清,胡言乱语为特征的一种症状。多见于出血性中风患者。(五)呕吐 呕吐出现于中风病的急性期。中医认为是胃气上逆的表现,当中风脑部有病变时,可通过经络影响于胃,使胃失和降而发生呕吐。呕吐来势较猛,有喷射之状,或干呕无物,因本症状多由肝阳上亢引起,故临床上除呕吐见症外,还多兼见头痛,神昏,面红目赤,脉弦有力等。(六)半身不遂 半身不遂指单侧上下肢瘫痪,不能随意活动而言,简称偏瘫,是中风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引起半身不遂的原因很多,临床治疗中需详加鉴别。 (1)风中经络与肝阳化风半身不遂。由于正气不足,脉络空虚

    10、,腠理疏松,风邪仍得以乘袭,风中经络,气血痹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或患者素体痰浊内盛,外风引起痰湿流窜经络,而引起半身不遂。(2)痰火内闭与痰湿内闭半身不遂。二者均属痰涎壅盛阻滞经络, (3)阳气虚脱与阴脱阳浮半身不遂。二者皆属脱证此乃危候,由于神识不清,确定半身不遂在于何侧每遇困难。(4)气虚血瘀与肝肾亏虚半身不遂。二者常见于中风的后遗症期。气虚血瘀者,由于气虚无力推动血液循行而瘀阻经脉,肝肾不足者,精血不足,筋脉失养。以上几种类型表现,前三种多出现在中风的急性期,后者常见中风病的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七)半身麻木 半身麻木是指麻木仅见于半侧肢体者。既是中风常见症状之一,也是中风的重要先兆。中

    11、医理论认为半身麻木主要由中气虚弱,营血亏虚,肝风内动,痰湿阻络引起。其临床鉴别如下: (1)中气虚弱半身麻木,由劳力过度,饮食不节或药物攻伐太过,以致中气受损,元气不充而致。 (2)营血亏虚半身麻木,由房劳过度,阴精损伤以致阴血亏虚,筋脉失荣所致。 (3)肝风内动半身麻木,由肝阳素旺,阳亢生风,风窜经络,经络失荣而致。 (4)痰湿阻络半身麻木,由脾不化津,滓蓄成湿,湿聚为痰,痰伏经络所致。(八)肢体抽搐 抽搐是指肢体四肢不自主的抽动,甚则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为特征的一种症状。中风病出现肢体抽搐,大多伴有神昏。(1)中风肝火痰热而发抽搐者, (2)中风因肝风痰浊而发抽搐者, (3)中风因肝肾阴虚而

    12、致抽搐者。(九)语言障碍 语言障碍是指包括因舌体强硬,活动不灵而致语言蹇涩,谈吐不清,或发音不能,声音嘶哑而言。也称为失语 。由肝阳上亢,痰邪阻窍,风痰阻络,肾虚精亏引起。(十)二便不调(一)小便不调 小便不调包括小便短黄,清长,频数,刺痛,余沥,失禁,隆闭,不畅及小便混浊等。中风病患者小便不调主要以小便失禁和余沥为主,若发病前无前列腺肥大情况的,很少出现隆闭现象。 在中风急性期,由于意识昏蒙,无论脱证和闭证,小便失调多以失禁为临床表现。对其辨证治疗,应根据所出现的证候来判断,若患者以闭证为主要表现,就应给开窍;若患者以脱证为主要表现,应给于固脱。中风后遗症期所出现的小便失禁,小便余沥,多由肾

    13、气不足,精血空虚,下元不固,膀胱不能约束尿液所致。 (二)大便失调 中风病所出现的大便失调,以大便秘结表现者为多。其病因多由胃肠积热,阳明腑实和血虚津亏,大便失润所致。一般临床所见,前者由中风引起一时性大便失调,而后者一病前既有习惯性便秘病史。(十一)瘫痪侧手足肿胀 瘫痪侧手足肿胀,在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常可见到。该症出现预示着肢体偏瘫难以恢复。中医理论认为该症主要是由气血运行不畅痰湿瘀血留于经络肌表所致。五 中风病中医治法 祖国医学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对中风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理论和特色,积累了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中风病的治法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抓住风、火、痰、瘀、虚等病机要点,形成了一整套独

    14、特的治疗法则。(一)开窍固脱法 本法适用于中风病急性期的中脏腑患者,因中风入脏腑主要表现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的特点,病情危重该法为急救法则。 中风中脏腑者,以昏仆、神志不清为特点,有闭证和脱证之分。闭证属邪闭于内的实证。乃风火痰瘀病邪亢盛,气机郁闭于内,清窍蒙闭,故急宜开窍祛邪。脱证属阳气暴脱的虚证,乃五脏元气衰微欲脱的险证,常由闭证转化而来,急宜回阳固脱。根据病人邪实之属性,临床常用以下具体治法: (1)清热熄风开窍醒脑法:主要用于风火上扰清窍之中脏腑者。病机为肝阳暴涨。阳升而风动,血随气逆而上涌,蒙闭清窍,症见突发不省人事,神志恍惚或昏愦,呼之不应,半身不遂,面赤身热,肢体强痉拘急,躁扰不宁,舌质红绛


    注意事项

    本文(中风病中医辩证论治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