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浅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新闻史教材的内容更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资源ID:14791776       资源大小:19.89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浅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新闻史教材的内容更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2006年1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四次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创新的理念和创新的追求已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那么新闻史教材是否需要创新呢?答案是肯定的。一、现有教材内容体系的不足据笔者了解,现在本科使用的中国新闻史教材有十余种,每套教材各具特色,都有可取之处。然而,我们今天在全球化背景下以新世纪的目光重新审视这些教材,又不无遗憾。从中国新闻史领域的研究成果、时代发展的需要与教材的关系来看,现有的中国新闻史教材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现在多数新闻院校使用的是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出版的教材。虽然20世纪80

    2、年代以来,新闻史研究已经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新闻史教材的改进却落后于研究。中国新闻史教材的编撰基本上仍在政治史和革命史的框架中进行,如篇章结构、编写体例基本上以中国革命史为主线,而不是从新闻事业本身的发展规律去写新闻史,因而存在时代的局限性。在许多新闻史教材中,难以找到关于新闻的论述,大多是从言论性文章中分析报纸与作者的政治思想表现,除非认为某类新闻报道能够充分说明其所表现的思想立场才是例外。还有许多新闻媒体成功的经营管理经验、经济宣传报道、商品行情和广告方面等很少介绍和涉及。另外,一些新闻史教材内容只从古代邸报讲到1949年,邸报之前的新闻传播活动及当代新闻事业涉及太少。在媒介介绍方面

    3、,更多是介绍报刊,而对广播、电视方面介绍较少,更不用说网络了。在介绍报刊方面更多的是介绍党的机关报,而对于晚报、都市报等大众化报纸只是寥寥数语,轻描淡写,这种现象与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大众化报纸的发展状况很不适应。在某些中国新闻史教材中,介绍新闻媒介、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时,内容的详略处理往往不是根据它在新闻史上的重要地位(当时的社会反响,对日后新闻事业的影响等)来决定,而是取决于它在政治上的正确程度或是否进步。凡是政治倾向进步的媒体详尽介绍,不顾及它在历史上存活时间长短、社会影响大小。而对中立的、对立的媒体活动介绍得很少,尤其对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进程中起到重要开启、推动作用的民营报刊、商业报

    4、刊,如申报新闻报大公报世界日报等报刊的创办及发展讲得很少,只是简略地介绍一点梗概。更不用说国民党报刊了,其实国民党统治时期,它主办和统辖的新闻媒介不下百余种(抗战胜利后超过1000家),在抗战时期,国民党报刊在正面宣传上也起了一定的作用,而对这些,中国新闻史教材上难以见到。在新闻人物的介绍方面,对革命宣传家们的介绍往往详尽,而对那些在政治观点或办报理念上被认为是不够“进步”的报人和新闻学者,尽管他们在新闻研究或新闻实践方面作出过不小贡献,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教材对这类人物的介绍往往不详。如成舍我,作为我国现代新闻史上杰出的报人和新闻教育家,解放前曾参与创办和编辑10多种报刊,解放后去了香港、台湾

    5、,继续办报和从事新闻教育工作,教材对他的介绍也只是寥寥几行字。而对于国民党的“新闻统制制度”介绍得很细致,且重点放在叙述国民党对异己报刊的迫害封杀上。当然这些是事实,应当如实介绍。但另一种情况也应有所涉及,即当时办报办刊手续简单,创办报刊相对容易,封杀的情况虽然时有发生,但同一种报刊改头换面、东山再起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总之,新闻史教材的种种问题,使新闻史无法体现出新闻的个性特征,这已经严重影响了新闻史在新闻教育中的地位。二、教材内容更新的必要性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全球化一体化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业已走向世界。从世界范围看,各国都在进行着文化传播、新闻传播等方面的竞争,用文化、舆论影响世

    6、界已成为大势,有人称其为“无硝烟的战争”。这种战争除了需要经济实力和技术手段外,还需要大量的顶尖级新闻人才,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从中国国内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看,各级各地媒体发展迅速,媒体竞争十分激烈,目前媒体竞争更多表现为内容的竞争,这种竞争的根本来源于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尤其是专业教育,需要在新闻学专业课程中融入先进的专业知识、专业经验等。现代新闻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才?英国传播学者SSpdichal和CSparks提出21世纪的传播人才应该具备4个方面的素养:广博的知识、客观的视角、批评的态度、准确的判断,以及具备3种才能清晰准确的写作才能、传播才能以及创造才能。新闻史在专业教育中能

    7、否发挥作用?“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新闻史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为初学者提供了丰富的新闻历史经验教训,能帮助学生认识过去与现在及其联系,从而提高对社会的认识和分析判断能力,而这一能力是当代新闻从业者最为重视的。学习新闻史,还可以把握新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趋势,提高对社会发展的预测能力。美国现代新闻事业之父普利策曾说过:倘若一个国家是航行在大海上的船只,那么新闻记者就是站在船头的了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作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就必须有预测能力。另外,新闻史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

    8、义教育,使学生具有关注历史、社会、人生的人文主义精神。特别是历史上大量的优秀新闻工作者的品格和事迹,对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观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习新闻史的主要依据是教材,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优秀的教材作基础。新闻史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新闻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历史分期和历史评价等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相关的研究成果不断见诸学术刊物。丁淦林曾经自豪地说:“在新闻传播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中,中国新闻史已经成为基础扎实、稳定发展的学科。”而从现有的中国新闻史教材看,很多研究新成果没有在教材上体现出来。如对历史上民营媒体、商业媒体的研究成果颇多,且近来研究的范式发生了变化,从以

    9、往的革命范式中转变出来了,出现了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成果很少在教材上体现。对国民党媒体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但新闻史教材却一如既往难以体现。当代新闻史部分的研究成果颇多,同样在新闻史教材上体现出来的也是其中的一点点。可见新闻史教材建设与学术研究严重脱钩。新闻史教材要适应新闻学教育培养人才的需要,就要创新,要与时俱进,要跟上学术研究的步伐,为培养新闻学专业人才服务。因此,新闻史教材内容更新已成必要。三、教材内容体系更新的建议(一)从纵向上拓展新闻事业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有自己的分期标准,在教材编排体例上应跳出中国革命史分期的框架,力求有所创新,回归新闻本位,强调新闻主体意识,按照

    10、新闻事业自身的发展规律,构建一套完整的中国新闻事业史的理论体系。其实,新闻史教材编写在这方面也有过尝试,但成果很少。如1999年1月,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吴廷俊着的中国新闻传播史稿,该书在体例上有所创新,作者对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分期是以主流传媒为依据,将中国新闻史从古代到1949年共划分为五个时期:古代报纸的发展时期,在华外报的发展与垄断期,国人自办近代报刊的高潮期,中国现代新闻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两极对立新闻事业发展时期。这种划分方法更符合新闻事业的发展规律和特点。2001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黄瑚着的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这本书继承了前辈学者在中国新闻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某些方面又有所发

    11、展和创新,也尝试依据中国新闻事业自身发展规律重新进行历史分期。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李秀云撰写的中国新闻学术史,摒弃了以往的新闻史分期方法,将中国新闻学从1834年至1949年百余年演化过程划分为前新闻学的历史考察、中国近代新闻学的建立、战时新闻学的兴起、纯粹新闻学与大众新闻学的分野四个阶段。尽管她提出的新闻学术史的分期仍有商榷之处,但还是能够为中国新闻史的分期提供借鉴。南开大学李喜所教授的评价:“该书不囿陈说,超越学术界一般按照政治史分期研究中国新闻学发展过程的现有理论格局,突破阶级分析的传统理论框架,具体以新闻学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转变为标志,按新闻学理论形态的变迁为基本线索,以新闻学特有的概

    12、念、范畴、原理为分析框架从而揭示了新闻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令人耳目一新。”可见,中国新闻史教材在编排体例上,究竟是沿袭革命史的分期方法还是按照新闻传播自身发展规律去探索并正确划分新闻史的发展阶段,是值得探讨的。另外,中国新闻史教材力求古今贯通,邸报之前的新闻活动以及1949年以后的新闻事业要加入进去,特别是当代新闻事业,对学生迅速适应未来的工作有很大帮助。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中国新闻传播业发展相当快速,无论是报刊业、广播电视业都发展很快,尤其是还出现了新媒体网络,新旧媒体相互融合,共同发展。那么新闻史教材应该要加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闻事业的变化和网络的内容,体现时代的特色,与时俱进,让学生

    13、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新技术的变化和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从宏观上树立新闻传播观念,而不要等到十几年以后,再来“回顾”这段历史。(二)从横向上充实新闻事业中国新闻史教材应该有全面系统丰富的中国新闻事业方面的知识,不仅要有每个时期新闻事业总的成就与不足,还要有充实这个时期新闻事业的新闻事件、新闻媒体和活跃在新闻界的人物等,这样教材内容才显得有血有肉,丰富饱满,学生学习才会有兴趣,才会既见森林又见树木。新闻史在介绍新闻媒介、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时应当以其在当时社会中的实际影响力作为取舍、详略的主要标准,力求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不乱贴政治标签,不乱扣政治帽子,对新闻史上有争议的一些问题、人物和报刊,在表述自己

    14、看法的同时,也在行文和注释中介绍其他不同的看法,以便读者择善而从。当代新闻事业中还需要增加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研究的新成果,对有特色、有成绩的新闻媒体、新闻人物的介绍要详尽,好的新闻管理经验、新闻传播理念等要有介绍,这部分内容对于新闻学专业学生来说非常有借鉴意义。另外,新闻教育的兴旺、新闻制度的逐步健全等内容也要在新闻史教材上有所体现。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刘焕宇的21世纪中国新闻史研究扫描一文从媒介史研究方面、报人新闻活动和新闻思想方面、媒介经营管理以及新闻制度史方面等,对21世纪以来中国新闻史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根据需要进入中国新闻史教材,为初学者提供关于新闻史方面的思考和研究的角度或方法。新闻史教材要想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天下谁人不识君”,还要做到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必须将学术性、思想性和可读性有机地融为一体,使读者不仅能开眼界,长见识,受启发,而且感觉文采斐然,轻松有趣。总之,新闻史教材的编写应该要适应时代的需要,着眼于全球,体现中国的国情和现实,抓住根本,夯实基础,注重创新,为培养学术并举的新闻学专业人才服务。


    注意事项

    本文(浅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新闻史教材的内容更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