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说木叶》优秀教案三篇Word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14873254       资源大小:23.67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说木叶》优秀教案三篇Word文档格式.docx

    1、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教师:杜甫的登高一诗中有两个千古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试问:其中的“落木”何意? 学生思考后明确:“落木”即“落叶”。那杜甫为什么不说“无边落叶萧萧下”呢?“木”和“叶”有何区别呢?让我们一起阅读林庚的说“木叶”来解开这个“谜”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难懂的诗句。教师巡视并协助解决。 2学生再读课文,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段意。 四人一小组交流后明确: 第1自然段,以众多诗人作品中的“木叶”形象作引子,引出议论话题。 第2自然段,探寻古诗中多用“木叶”的理由,排除了诗人们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由“木叶”而“落木”,指出古

    2、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如此丰富多彩。 第3自然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区别。 第4自然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第5自然段,说明“木”为什么有这个特征。因为诗歌语言在概念的背后,还躲着暗示性,它仿佛是概念的影子。 第6自然段,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第7自然段,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综上所述,全文大致能够分为三个部分。第13自然段为第一部分

    3、,列举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个现象,就是“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第46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说明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第7自然段是小结。 三、具体研习课文 出示投影: 思考下列问题,然后自由发言。 1“木”与“树”的意味有什么异同? 2“树叶”与“木叶”的潜在意味有何不同? 3“落木”与“落叶”的意味有何不同? 4“木叶”与“落木”的意味又有何区别? 5“木”在形象上有哪些艺术特征? 学生甲:“木”就是“树”,在概念上是一致的。但在意味上,“木”一般是在秋风叶落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而“树”则要借助树叶的多来表达饱满的感情。 学生乙:

    4、“树”与“叶”都有繁密、湿润的意味,合起来并不比单用意蕴丰富。“木”与“叶”则不同,“木”有疏朗、干燥的意味,“木叶”暗示落叶的微黄、干燥,传递出疏朗的清秋气息。 学生丙:以曹植美女篇为例,“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而“落木”比“木叶”还进一层,不但触觉上有干燥之感,而且连“叶”字所保留的清秋气息和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学生丁:“落木”比“木叶”更显得空阔,少了“叶”便少了清秋的绵密之意,完全是一片悲凉、凄清。 学生戊:“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第一,“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它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使读者更多地想到了树干,而很少想到叶子,

    5、“叶”所以常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这排斥暗示着落叶。例如,“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扫高木”,显然是叶落的景况,显出“落木千山”的空阔。第二,“木”还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于是“木叶”就自不过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而清秋的气息。至于“落木”,则比“木叶”显得更加空阔。“木叶”中“叶”带有绵密的意思,“落木”则连“叶”这个字所保留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四、探究阅读 古代诗歌中,类似“木叶”的意象不胜枚举。例如:松、竹、梅、兰、草、柳等。让学生试析某一意象在不同诗歌

    6、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以“柳”为例: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注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种纤腰学不成。 注:乐游苑:又称乐游原。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士女节日游赏之处。 鉴赏:咏柳诗,用碧绿的色彩,生动的比喻,新奇的想象,描绘了春柳生气勃勃的葱茏景象,赞美了春风,赞美了它给我们带来的喜悦。这首小诗,色彩明丽,构思新巧,从春风绿柳展开想象,用人们常见的生活细节,拟人化地刻画了春柳的形象,显示了

    7、春天的无限生机,使人感到清新爽目。 柳诗是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绝。本来是东风吹得柳枝飘动,诗中却用一“逐”字,说柳枝在追逐东风,写出柳枝的蓬勃生机。“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即销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摇。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又回到眼前的柳上来,用春日之柳的繁盛衬出秋日这柳的枯凋。 垂柳是一首韵味很浓的咏柳诗,它不但惟妙惟肖地写活了客观外物之柳,又含蓄地寄托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情。开篇极写垂柳婀娜多姿与纤柔飘逸,然后笔锋一转,另辟蹊径,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抒发诗人托物寄兴的情怀。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表面上“咏柳而贬美人

    8、”,实质上把矛头指向以皇帝为首的官僚集团,针砭时弊,畅快淋漓。 五、课文总结 作者林庚是学者,也是诗人。他以深厚的学养与丰富的联想力,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作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使我们对古诗词中艺术的精微之处有了更深的体察,值得我们很好借鉴。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二。篇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提升鉴赏古典诗歌的水平。 2能使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水平分析同类诗歌语言艺术现象。 3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唤起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 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9、 教学重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教学难点: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实质则是谈中国诗 歌语言艺术具有暗示性的重要特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设想:课前学生要充分自主预习,能借助段落的中心句,把握主要自然段的大意。使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一起欣赏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屏幕显示):广阔的苍穹上突然上演一出绝世的舞蹈。然后,一个“雁字”,接着一个“雁字”。我呆在那里,无法动弹,直到夜幕徐降,芦苇荡的尽头响起了母亲的呼唤声。 年少的我,并不知这里边有一种民族文化哀愁。后来,我在古代名篇中,读到了“雁阵惊寒”,顿时感到了一种彻骨的诗意。于是,我一次又一次

    10、仰望天空,努力寻找大雁的影子。不过,我失落了,它们越来越少,“雁阵惊寒”般的名篇也很少问世 是谁偷走了“雁字”的影子? 又是谁,荒芜了文化的天空,扼杀了我的诗意? (2007年高考江苏卷怀想天空) 一种美好事物的消亡,代表着一种生活情景的消逝,这位敏感的作者对此充满了叹惋和怅惘。请大家找一找古诗文中包含大雁这个美好意象句子。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寒塘坐见秋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唐.赵嘏寒塘 渔舟唱晚

    11、,响绝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这些诗句寄托着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信息的期盼。但大雁何以能表现这种情感?今天我们在学习说“木叶”的过程中就会得到更深刻的启示。 二、整体感知 1、全文谈了怎样一个文学现象? 文学语言或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 2、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第五段。 3、请大家说说作者是怎样阐释暗示性的? 树繁茂枝叶密密层层浓密 木树干落叶 4、回到开头,大家回答刚才的问题大雁何以能表现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信息期盼的情感?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浓浓的思乡之情 提示:大雁是候鸟,定期南飞北返,春秋迁移。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就容易使

    12、那些滞留外乡,不能按期定时回家的游子,对比自己,每每牵动起思乡之情,生发出无尽的乡思、乡情。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思念远方亲人,期盼亲人的信息我国古代有”鸿足传书”的传说,因为古人与外出的亲人之间难通音讯,所以又让大雁承担了“信使”的使命。 对以上两句诗的理解,暗示性起了重要作用。 三、梳理探究 1、作者通过什么发现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木叶” 2、作者在文中说“木叶”就是什么意思?“树叶” 3、那么诗歌中是怎样使用这些意象的?(依课文顺序,学生寻找诗句;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树:为何不说树叶?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叶:难

    13、道为了简练?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木叶:树叶为何无人过问? 九月寒砧催木叶, 无边落木萧萧下,落木:为何对“木”如此不肯放弃? 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4、第一个艺术特征 木:落叶、空阔、疏朗;树:繁茂、层密、浓阴 “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外形上的) 5、第二个艺术特征木头门栓、棍子、桅杆透着黄色、干燥、疏朗的清秋气息 树:树干叶子褐绿色湿润饱满、缠绵 “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色泽上的) 四、巩固延伸 在我国诗歌中,“梅”“柳”“草”等,都具有暗示性,能引起联想。试举例说明。 示例(一):梅 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临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生长


    注意事项

    本文(《说木叶》优秀教案三篇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