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邓中甲教授《方剂学》讲稿Word文档格式.doc

    • 资源ID:15042445       资源大小:3.45MB        全文页数:55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邓中甲教授《方剂学》讲稿Word文档格式.doc

    1、18、止嗽散(二)。第二节:辛凉解表、银翘散(一)19、银翘散(二)、桑菊饮、麻杏石甘汤20、麻杏石甘汤(二)、越婢汤、柴葛解饥汤。第三节:扶正解表、败毒散(一) 21、败毒散(二)、参苏饮、麻黄附子细辛汤(一)22、麻黄附子细辛汤(二)寒下:大承气汤23、各论第二章泻下剂、第一节:寒下法、大承气汤及附方24、温下法、温脾汤、大黄附子汤。 第三节:润下法、麻子仁丸、济川煎(一) 25、济川煎(二)、第四节:逐水、十枣汤。第五节:攻补兼施、黄龙汤 26、第三章:和解剂、第一节:和解少阳、小柴胡汤、大柴胡汤(一) 27、大柴胡汤(二)、蒿芩清胆汤 。调和肝脾、四逆散(一) 28、四逆散(二)、逍遥

    2、散(一)29、逍遥散(二)、痛泻要方(一)30、痛泻要方(二)第三节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及附方 第四章清热剂 清气分热 白虎汤 31、竹叶石膏汤。消营凉血、消営汤及附方、犀角地黄汤32、第三节: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凉隔散、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 33、仙方活命饮(二)第四节:清脏腑热、导赤散、龙胆泻肝汤(一)34、龙胆泻肝汤(二)、左金丸、苇茎汤、泻白散、清胃散(一)35、清胃散(二)、玉女煎、葛根芩连汤、芍药汤(一)36、芍药汤(二)、白头翁汤 小结 第五节清虚热、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当归六黄汤(一)37、当归六黄汤(二)第五章:袪暑剂、治法特点、香薷散、新加香薷饮 38、清暑益气汤。第六

    3、章:温里剂、第一节:温中袪寒、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一)39、吴茱萸汤(二)第二节:回阳救逆、四逆汤、参附汤 40、第三节:温经散寒、当归四逆汤及附方、阳和汤 41、第七章:补益剂 第一节:补气、四君子汤及附方、补中益气汤(一) 42、补中益气汤(二)、生脉散、玉屏风散、完带汤(一)43、完带汤(二)、第二节、补血、四物汤及附方、当归补血汤及附方(一) 44、当归补血汤及附方(二)、归脾汤45、第三节:气血双补、炙甘草汤剂附方 第四节:补阴、六味地黄丸及附方(一) 46、六味地黄丸(二)、左归丸、大补阴丸及附方47、一贯煎 。补阳、肾气丸(一)48、肾气丸及附方(二)、十补丸、右归丸 。

    4、第六节:阴阳双补、地黄饮子。第八章:固涩剂 49第一节固表止汗 牡蛎散 第二节敛肺止咳 敛肺散 第三节涩肠固脱 真人养脏汤 四神丸 50、第四节:涩精止遗 桑螵蛸散 第五节:固崩止带 固冲汤、固经丸、易黄汤(一) 51易黄汤 第九章安神剂 第一节重镇安神朱砂安神丸 第二节滋养安神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 52、第十章:开窍剂 第一节:凉开 安宫牛黄丸、紫雪丹53、至宝丹 第二节:温开 苏合香丸 54、第十一章:理气剂 第一节:行气 越鞠丸、瓜蒌薤白白酒汤、枳实薤白桂枝汤55、半夏厚朴汤、天台乌药散、暖肝煎 第二节:降气、苏子降气汤(一) 56、苏子降气汤(二)、定喘汤、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 57、

    5、第十二章:理血剂、第一节:活血祛瘀之桃核承气汤、气滞血瘀之血府逐瘀汤 58、气虚血瘀之补阳还五汤、复元活血汤59、温经汤、生化汤、失笑散60、桂枝茯苓丸 第二节:出血止血、血热出血之十灰散、咳血方61、小蓟饮子、槐花散、黄土汤62、第十三章:治风剂 第一节:疏散外风、川芎茶调散、大秦艽汤、小活络丹 63、牵正散、玉真散、消风散、小结 第二节:平息内风概述64、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一)65、镇肝熄风汤(二)、天麻钩藤饮、大定风珠66、第十四章:治燥剂 第一节:轻宣外燥、杏苏散、桑杏汤67、清燥救肺汤 第二节:滋阴润燥、增液汤、麦门冬汤(一)68、麦门冬汤(二)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 第十五章

    6、袪湿剂 第一节:燥湿和胃、平胃散69、平胃散及附方、藿香正气散 第二节:清热祛湿、茵陈蒿汤(一)70、茵陈蒿汤及附方、八正散、三仁汤71、三仁汤(二)、甘露消毒丹、连朴饮、当归拈痛汤 72、二妙散 第三节:利水渗湿、五苓散及附方、猪苓汤(一) 73、猪苓汤(二)、防己黄芪汤 第四节:温化寒湿、苓桂术甘汤74、真武汤及附方、实脾散(一)75、实脾散(二)、萆薢分清饮 第五节:祛风燥湿、羌活胜湿汤及附方、独活寄生汤(一)76、独活寄生汤(二)第十六章:祛痰剂 第一节:燥湿化痰、二陈汤及附方、温胆汤(一) 77、温胆汤(二)第二节:清热化痰、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 第三节:润燥化痰、贝母瓜蒌散78、贝

    7、母瓜蒌散(二)第四节:温化寒痰、苓甘五味姜辛汤、三子养亲汤 79、第五节:治风化痰、半夏白术天麻汤 章结 第十七章:消食剂、保和丸、枳实导滞丸80、健脾丸、章结 第十八章:驱虫剂、乌梅丸81、总结、方剂学的性质和任务、中西医对药理的认识之差别82、中医用药量的特点、剂型举例、煎服方法、配伍特点、中医方药毒副作用分析及控制 方剂学 01讲方剂学充分体现了中医的特色,集中反映在它在临床上体现出整体动态的特点。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思想,动态的思想,在方剂学中反映得非常突出。 因此,它是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在学科的重视上很大差别的一个方面。现代医学重药轻方,它是以药物为基本单元,即使有方,也把它还原为

    8、药。中医学有轻药重方的特点,有些人说,重药更重方。 第一部分:绪言讨论三个问题1. 什么是方剂,方剂学。2. 方剂学的性质,学习方剂学的目的与任务。3. 方剂学的学习方法。什么是方剂、方剂学?有些人误解为处方签上写上几味药,那个药物群体,就说“这个方剂怎么样”。把任何一个处方和方剂等同。这是不恰当的。因方剂有很严格的规定性的。“方”有规定,规矩的意思。“以规成圆,以矩成方”,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剂”字在战国以前与“齐”是相通的。工具书中解释“剂”为“排比而整齐谓之齐”,“ 参差而无杂谓之齐” “排比而整齐”指事物排列当中,不管它有的是高矮、有的是多少,它都有一定的整齐度。有一定的规矩,这叫“

    9、剂”。既使是高高低低的,参差不齐了,但是它符合一定的规定性,也叫“剂”。由此可见,方剂是以药物按一定的规矩和方法组成的。汉书 艺文志里,第一次提到了这个“方”的规定性,它涉及到组织方剂时要考虑到药物的寒温,也就是药性了,针对疾病的具体情况,经过一些炮制加工调配,水火之剂,达到“通闭解结,反之于平”,达到治病目的。方剂应该是在辨证论治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成结构的要求(君臣佐使),妥善配伍而成。方剂不是一个简单的药物拼凑或者堆砌,也并非任何一张处方都可以被称为符合要求的方剂。方剂学是一个学科的名称,方剂学是阐明和研究治法和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它强调两个问题:

    10、(1)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和方 剂的理论。中医药学历来用理法方药四个环节来概括它。理是理论,包括生理脏像学说为代表、病理病因病机学说为代表,以及 治法、方剂、中药。方剂学讨论的方面不仅仅是方,还在法。研究法与方这两个环节。(2)方剂学不仅研究理论,还非常强调临床运用。在理论与临床运用方面探讨治法和方剂的本质,探讨它的运用规律。方剂学的性质,学习方剂学的目的与任务从这个学科的性质来讲,划为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往往也把它叫做主干课。中医方剂学在传统学习中是个桥梁课。是以前面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作为它的基础,后面紧接着是临床课程即中医内、外、妇、儿各科,是使学员从基础跨越到临床的一个

    11、过渡。过去师带徒往往先读本草,后背汤头,就上临床。学汤头、学方剂是随师上临床过程当中学习。传统中医的教学没有象现代的大生产式的教育体制,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到临床课这样一个比较系统的过程。所以从传统学习当中来看,中医学的方剂学是一个桥梁课。学习方剂学的任务是通过一定数量常用方剂的讲授和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和临床组方的能力,为以后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教材里根据方剂的不同性质把方剂分为三类 : 基础方 、代表方、 常用方。基础方是历代方剂学发展过程当中,总结的一些针对基础病机、基础证型所确立的方剂。临床较少单独以那几味药使用,它反映了病机共性。代表方是

    12、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一些医学流派或者一些医学大家,在理论上创新的同时,相应临床上产生的,代表这种理论的典型的方剂。 象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集中反映了李东垣“甘温除热”治法。又比如象朱丹溪的大补阴丸。集中反映了他学术思想方面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补阴学派的思想。代表方的学习要结合它的学术思想的特点来理解它。常用方是经过很多年临床运用中被公认的,确定有效的方剂。这三类方剂可以互相兼跨,很多的常用方本身就是代表方,有些基础方也具有代表方的特点,也可以兼跨,也可以集中单独反映哪一个方面的方剂。每一类的方剂在学习的要求上是不同的。总之,通过学习,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分析、运用方剂的能力

    13、,特别是在临床组方的能力,能够为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方剂学的学习方法1. 紧密连系已学各科知识 2. 正确处理理解与记忆的关系。3.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课堂实际上只进行了一半,更主要的是要在临床上学习,今后工作过程当中,还要不断地通过实践去反复深化、理解。4. 背诵一定数量的方歌。方歌类型有三:(a) 以汤头歌诀为代表的(即是以)汪昂的汤头歌诀的编写方法为代表的这一类方歌,它有方名,功用,主治,药物组成,简明扼要比较全面、比较实用。成为人们首选。(b) 以陈修园的长沙方歌括金匮方歌括为代表的方歌编写方式。它把药物的用量比例,或者是绝对用量,都编在里面。 对于深入研究经方,研究张仲景的方,

    14、以在临床运用中深入体会,是比较有效的。很多人在初步学习以后提高的阶段,喜欢背陈修园的这类方歌。它没有方名,时间久,方背得多了以后,就互相混淆起来。比如有的方还好说,酸枣仁汤,按照长沙方歌括酸枣二升先煮汤,茯知二两佐之良,芎二甘一相调剂,服后恬然入梦乡”。药量比例都有,安神方面的功能也反映出来了。幸好第一味药君药酸枣仁,大家容易背出来。但是换一个方,“泽胶猪茯滑相连,咳呕心烦渴不眠”,时间久了,这是个什么方呀。就想不起来猪苓汤这个方名了。(c) 趣味方歌类,只适用应付考试,后面的效果很差的。例:暖肝煎“乌龟狗肉香又香,加点茯苓和生姜”。到后来香又香都是什么香呀,早就不知道了。5. 加强预习和及时复习。总论 第一章 方剂学的发展简史在中国古代的医籍当中,方书占得最多。每一个时期有每一个时期的特点,教学要求突出两个方面:(1)了解每一个时代特点,(2) 在每一个时代选择有代表性的方书作为重点学习了解的内容。从先秦开始,到近五十年分为七个历史时期,到清为止选出14本方书。应该掌握是什么时代,历史意义,它的特点、作者,(1)


    注意事项

    本文(邓中甲教授《方剂学》讲稿Word文档格式.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