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内蒙古主体功能区规划word无图版Word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15239030       资源大小:38.60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内蒙古主体功能区规划word无图版Word文档格式.docx

    1、本规划推进实现主体功能区主要目标的时间是2020 年,规 划任务是更长远的,实施中将根据形势变化和评估结果适时调整 和修订。第一章 规划背景 随着自治区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 国土空间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了实现科学发展,需要对国土空间 进行科学的评价,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区发展模式。战略性指本规划是从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对未来国土空间开发作出的总体部署。 基础性指本规划是在对国土空间各基本要素综合评价基础上编制的,是其它各类空间规划的基本依据,是制定区域政策的基本平台。 约束性指本规划明确的主体功能区范围、定位、开发原则、开发方式及开发强度等,对各类开发活动具有约束力。第一

    2、节 自然状况 自治区位于祖国北部,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资源富集。 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74至533,东经972至 1264之间,东西直线距离 2400 多公里,南北跨距 1700 多公里。东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接壤,南与河北、山西、陕西相连,西与甘肃、宁夏毗邻,北与蒙古和俄罗斯交界,国境线长 4221 公里。国土总面积 118.3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 12.3%。(图1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图) 地形地貌。地形以高原为主,海拔多在千米以上。大兴 安岭、阴山、贺兰山、龙首山山脉构成自治区的“脊梁”,将全 区分为北部高原、中部山地丘陵带、大兴安岭岭东丘陵平原、阴 山南麓河套土默川平原及鄂尔多斯

    3、高原。呼伦贝尔、科尔沁、 乌珠穆沁、浑善达克、毛乌素五大沙地由东向西分布。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齐和巴音温都尔五大沙漠分布在西部。(图 2 内蒙古自治区地形图) 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量 少而不均、寒暑变化明显。年降水量为 35550 毫米,由西向东递增;年均气温-4.49.8,热量分布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递增。春季风大雨少,夏季短促温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下降明显、霜冻早临,冬季漫长寒冷。年无霜期在 60160 天。全区日照时数普遍在 2500 小时以上。植被。植被类型总体上由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森林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燕山山脉的七老图山、阴山和贺兰山。

    4、草原由东向西依次为呼伦贝尔森林草原,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甸草原,科尔沁、锡林郭勒和乌兰察布典型草原,鄂尔多斯半荒漠草原和阿拉善荒漠草原。荒漠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市和巴彦淖尔市西部、乌海市和阿拉善盟。(图3内蒙古自治区地貌图)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富集,资源类型多样。水。全区河流水系分属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流域和西北诸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 547 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 408 亿立方米,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为 139 亿立方米。全区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为5812.2MW,其中黄河流域 2188.6MW,辽河流域 536.4MW,嫩江流域 1672.5MW,额尔古纳河流域 135

    5、4.3MW,海河、滦河(闪电河)及其它河流60.4MW。 (图 12 降水量分布图) 土地。按土地利用分类,全区农用地面积 9541.4 万公顷,建设用地面积149.2 万公顷,未利用土地面积1860.2 万公顷。耕地面积714.86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3公顷,居全国之首。森林。全区森林面积 2366.4 万公顷,占全国森林面积 12.1%,森林覆盖率为 20%。活立木蓄积量 13.6 亿立方米,占全国活立木蓄积量 9.1%,列全国第 5 位。草地。全区草原总面积8800 万公顷,草原植被盖度为 37.7%,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6800 万公顷,占全国可利用草场面积20%以上,列全国第一位。

    6、湿地。全区湿地总面积424.5 万公顷,占全区土地面积 3.7%,列全国第三位。能源和矿产。全区已发现各类矿种 143 种,查明储量的矿种 97种。截至 2009 年底,全区煤炭保有查明资源储量3465.9亿吨;天然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5094.8亿立方米;石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5329.8万吨;稀土氧化物查明资源储量7646.7 万吨,太阳能总辐射量13311722 千瓦时/平方米年,风能资源量9亿千瓦,其中技术可开发量1.5 亿千瓦。煤炭、稀土氧化物资源储量和风能资源可开发量均列全国第一位。灾害。全区自然灾害种类较多,区域性、季节性特征突 出,灾害共生性和伴生性显著。旱灾、雪灾、冰雹、冻融、病

    7、虫 害、草原森林火灾、沙尘暴发生频率较高,洪灾、地震等灾害偶 有发生。第二节 人口和生产力布局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重大跨越。2009 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9725.8 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 10.751.537.8,年末常住人口达到 2422.1 万人。人口分布。全区人口总体呈现出东多西少和南多北少的特征,阴山山脉以南、大兴安岭以东和以南地区,分布着 80%以上的人口,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50 人左右;阴山山脉以北、大兴安岭以西及贺兰山以西以北地区,分布着约 17%的人口,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10 人左右。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2009 年城镇化率为 53.4%。西部

    8、逐步形成呼包鄂城镇群,呼包鄂中心城区人口 322 万人,占全区城市市区人口的 39%,呼和浩特和包头市已达到特大城市规模;东部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拉尔、乌兰浩特、科尔沁、赤峰中心城区和锡林浩特等区域中心城市,城区人口208 万人,占全区城市市区人口的 25%。(表 1 各旗县市区人口分布表) 生产力布局。随着地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分工,生产力布局呈现出以城镇为中心,沿交通干线、沿重要河流、沿口岸及资源富集地区分布,经济逐步向中心城市集聚的特点。西部地区以呼包鄂为核心形成了能源重化工、稀土高新技术、冶金、装备制造和农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产业集聚区,2009 年该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区比重 69.2

    9、%。东部地区依托呼伦贝尔、霍(林河)白(音华)胜(利)、赤峰等资源富集地区,形成了能源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农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区比重30.8%。沿边经济迅速发展,满洲里口岸过货量2421 万吨,占全国对俄口岸过货量的65%;二连浩特口岸过货量 621.3万吨,占全国对蒙口岸过货量的 47%。产业逐步向开发区(工业园区)集中,国家和自治区级开发区(工业园区)43个,工业增加值 1894 亿元,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 42.1%(表2开发区(工业园区)名录),图13开发区(工业园区分布图) 基础设施布局。基础设施对经济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交通运输建设步伐加快,初步形成了横贯东西

    10、、畅通三北、联接俄蒙的公路、铁路、航空综合运输体系,2009年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 8700 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 15 万公里,民用机场达到 11 个。电网建成 9 条500千伏交流输电通道向华北和东北地区送电。水利建设以嫩江、西辽河、海河、黄河四大流域为重点,建成了一批水利枢纽、重点水库、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引水等蓄水、取水、 节水、调水工程。第三节 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容量、生态脆弱性、生态重要性、自然灾害危险性、人口集聚度、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优势度等指标,自治区国土空间和人口生产力布局具有以下特点:区位独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治区毗邻八省、接壤俄蒙,是国家向北开放的重

    11、要桥头堡、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和生态安全屏障,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新型煤化工基地、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和装备制造业基地、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土地资源丰富,适宜开发的面积少。全区约 2/3 的耕地 处于水土流失区域,荒漠化和土壤侵蚀现象严重,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 52.2%,承载能力较差,大规模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只能在有限的区域内展开。(图14 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评价图) 空间结构不合理,利用效率低。农村牧区居民点分散,城镇发展不足,工矿建设占用空间偏多,开发区占地面积较多且过于分散,空间利用效率不高,未能形成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格局。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环境问题凸

    12、显。资源开发粗放,产业链条短。煤炭回采率为45%,煤炭转化率为25%。有色、稀土等矿产资源开采水平低,冶炼加工能力差。环境污染严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水平高,水资源浪费严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为156立方米/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44立方米/万元,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 0.46,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图15二氧化硫排放分布图,图16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布图) 水资源相对短缺,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 1.8%,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但是时空分布极不均衡。降水主要集中在 6、7、8 三个月。地表水资源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

    13、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占全区的82.8,西部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图17人均可利用水资源评价图) 生态类型多样,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生态类型主要有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农田等生态系统。以草原、荒漠生态系统为主的生态脆弱区域面积较大,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 62.5%,其中较重度和重度脆弱区域占 36.7%。(图18 生态重要性评价图,图 19 生态脆弱性评价图) 自然灾害频繁,灾害威胁较大。全区受灾害影响的区域及人口较多,部分旗县位于自然灾害威胁严重的区域范围内,巨灾风险很大。频发的自然灾害加大了工业化城镇化的成本,并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许多隐患。(图20自然灾害危险性评价图) 区域、城乡发展不均衡,发展差距悬殊。人口分布与经济集聚不相协调。呼包鄂地区集中了全区 54.8%的经济总量,人口仅集聚了24.6%。全区人均生产总值最高旗县为最低旗县的 27.6 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最高旗县为最低旗县的 4.4 倍。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3.2 倍。城乡之间和不同区域之间公共服务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过大。(图21人口集聚度评价图,图22地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布图) 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滞后,基础设施瓶颈制约明


    注意事项

    本文(内蒙古主体功能区规划word无图版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