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小初高学习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2 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16161130       资源大小:80.66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初高学习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2 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文档格式.docx

    1、扬州、成都等南方城市逐渐繁荣,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4.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表现西汉:由于开通陆海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唐朝: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专门管理外贸。南宋: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元朝:泉州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明清:对外贸易逐渐萎缩,政府只开放广州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2)特点:以朝贡贸易为主;以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为目的。特别提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四大特点(1)前期以陆路为主,后期以海路为主。(2)官方贸易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加强友好往来。(3)对外贸

    2、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4)对外贸易促进了民族融合。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商周社会上出现了商业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封建统治者以此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战国首倡: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限制工商业发展。西汉时期: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明清时期:明太祖强调“厚本抑末”;清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继续实行专卖制度。(3)影响: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是“海禁”政策的延续,二者都是“重农抑商”政策在对外关

    3、系上的反映。原因表现影响明朝“海禁”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一方面,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另一方面,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清朝“闭关锁国”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认为天朝大国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不许片板下海易错提醒“海禁”与“闭关锁国”的区别(1)“海禁”是指明清时期严厉禁止私人出海贸易,海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朝贡贸易”。(2)“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如清政府特许广

    4、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古代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商朝以贝作为货币。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商朝人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2)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从商朝铜币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形状很多。战国时期,不仅各诸侯国各自铸货币,而且在一个诸侯国内的各个地区也都自铸货币。秦统一中国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延续到民国初期。(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汉初,听任郡

    5、国自由铸钱,这既造成了货币的混乱,又使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比天子。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上林三官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营,这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二十四铢为一两)。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渊改革币制,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5)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北宋时,随着交换的发达

    6、,货币流通额增加,但铁钱的使用极为不便,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宋真宗时,在政府的许可下,由成都十六家富户共同经营。“交子”不但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考点一古代中国商业与城市的发展1.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变化的趋势(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时期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界限。(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一般人民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3)交易媒介的变化: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为媒介;再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北宋时出现

    7、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关系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5)商人地位的变化:商人由社会地位低下,到宋元明清时期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古代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始终没有改变。(6)生产关系的变化:明清时期出现雇佣性质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7)政治环境及政策对商业的影响逐渐加深。2.古代中国城市发展变化的规律(1)从城市功能看,唐朝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2)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宽,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

    8、府的直接监管。(3)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4)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呈现相应变化;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多分布在江南地区。要求: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材料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作“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行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的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9、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主要信息:_答案特点:以工商业活动为主要功能(经济功能加强);辐射范围广,分布密集;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1.宋代的商业城市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发现问题材料反映出宋代市的特点,这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命题角度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唐宋时期市的发展变化及特点。2.明清商帮淮扬盐商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

    10、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发现问题材料反映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奢侈之风,这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命题角度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与思想习俗的联动。考点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1.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异同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不同点时间封建社会初期出现,并贯穿封建社会始终明代中期出现,到清朝进一步加强目的促进农业发展,稳固封建统治基础抑制中外交往,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作用在封建社会前期和王朝初期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末期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

    11、来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但限制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导致中国的落后相都是封建统治者实行的经济政策;都重视农业、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都促进了传统经济的发展;都导致了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下降2.古代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分析下面的材料,论证说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材料对于中国来说,十三行的出现维护了天朝的规制,而对西方商人来说,十三行却遮断了他们同中国民间和官方的联系。虽然这种做法常常引起西方人的愤懑,但在冲突没有激化之前,中国的君主和官、绅、商都不会觉察到其中的毛病。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论证:_答案(1)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广州十三行对外进行贸易。(2)“闭关锁国”

    12、政策,虽然维护了清朝的封建统治,但是遮断了西方商人与“中国民间和官方的联系”,引起西方人的不满。(3)对于“闭关锁国”政策,统治阶级没有认识到其危害,最终导致了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1.明清时期商人的营商致富动机(明清时期)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发现问题材料反映

    13、出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这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命题角度明清时期商人营商致富动机的成因及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不利因素。2.“海禁”政策下的“百货不通”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论南洋事宜书发现问题“海禁”政策导致了沿海居民的贫困化。命题角度如何评价“海禁”政策;“海禁”政策的社会影响。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题号2017全国,27全国,24全国,25、262016全国,262015全国,27201420131.命题点:社会史观

    14、明朝经济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2017课标全国,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出明代玉制器皿的使用从上层社会专属到普通人家的变化,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与君主专制的加强无直接对应关系,故A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2.命题点:时空观念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课标全国,24)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

    15、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答案A解析从地图可以看出陶和曹鲁都位于山东,均为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故A项正确。争霸战争往往不利于经济交往,故B项错误;交通条件可以影响地方经济发展,而不可能“决定”,故C项错误;地图信息未体现城市规模与商业繁荣的关系,故D项不符合题意。3.命题点:政治重心的转移对国内市场的影响(2015课标全国,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

    16、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解析明成祖迁都北京,实现了政治重心的北移,客观上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促进了贸易的发展,故选B项。明成祖时期国家早已统一,故A项错误;迁都有利于跨区域贸易的发展,明清时期出现了以徽商和晋商为代表的商帮,故C项错误;南宋时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这种经济格局一直到明清时也未改变,故D项错误。4.命题点:宋代“交子”出现的社会影响(2014课标全国,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

    17、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中“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可知B项的结论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5.命题点:中外结合清代对外贸易的发展课标全国,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题干材料反映了清初实施海禁以前,中外贸易在民间表现突出,但外国货物在中国很少,外国银钱已在民

    18、间流行开来,体现了中国货物出口增多,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居于优势地位。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无法体现外来货币是否干扰了中国市场,排除B项。也无法体现自然经济受到冲击或清朝统治出现问题,排除C、D两项。社会环境对商品经济的影响(2018全国卷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一,27)据晋书食货志记载:“及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至明帝世,钱废谷用既久”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北魏商品经济不发达B.社会动荡,经济破坏C.五铢钱出现急剧贬值D.政府大力提倡实物交易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用谷帛代替铜钱进行商品交换,不能体现出商品经济不发达,故A项错误;从材料时间,可知是三国时期,当时战乱不断,社

    19、会动荡,金属货币价值不稳定,故商品交换以物易物,故B项正确;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导致五铢钱贬值,不适应商品交换需要,故五铢钱贬值不是导致材料中以谷帛进行交换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政府提倡实物交易也是迫于金属货币更新快,易贬值,故不是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趋势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七,28)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粮、棉、茶等一般的民生用品在转运贸易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流通量和流通范围较以往有所扩大,流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这种状况表明中国()A.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增强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C.生产力水平出现质的飞跃D.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解析中国

    20、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B项错误;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虽然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标志,但这并不意味着生产力水平出现质的飞跃,故C项错误;农产品由农村流向城市是自古代城市产生以来就存在的经济现象,“流通量和流通范围较以往有所扩大”并不代表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故D项错误。从居民身份构成分析明代社会结构的变化(2016合肥三模,26)下图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该图反映了()A.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B.租佃关系开始确立C.商人群体社会地位较低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解析按照图片所示,当地工场工人占到将近三分之一的比例,表明工场手工业在当地的社会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故

    21、A项正确。古代本末观念的冲突湖南长沙一中高考模拟,25)战国时商鞅主张重农抑商,西汉时桑弘羊认为农商并重、本末俱利,宋代以后反对重农抑商的思想家明显增加,认为工商皆本。这些古代商业思想()A.与历代商业政策的调整基本一致B.都站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立场C.是古代经济发展迟滞的主要原因D.揭示了“本末”观念的长期存在答案D解析材料中桑弘羊主张农商并重,宋以后主张工商皆本,这些商业思想与历代重农抑商的商业政策不一致,故A项错误;商鞅变法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便有政府干预经济的思想,故B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及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起阻碍作用,但不是古代经济迟滞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对外贸易

    22、对闭关锁国政策的冲击乾隆二十年,一些原在广州贸易的英国商船来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材料表明()A.清初注意防范中外交往B.中外贸易冲击着原有的管理体制C.清初为了增加收入开放D.清朝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已被打破解析根据“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可知其目的是防内,故A项错误;根据“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可知国家根据对外贸易的情况在不断地调整政策,故B项正确;题中没有明确数据说明收入的多少,故C项错误;根据“照粤关之便”可知能够对外贸易的地方并不普遍,故不能否定既定的政策,故D项错

    23、误。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7赣州高三摸底,25)管仲被称为“商业经济的鼻祖”。他主张:“丹砂之穴不塞,则商贾不处。富者靡之,贫者为之”,下列选项最接近材料观点的是()A.“寓税于价” B.“俭则伤事”C.工商皆本 D.统制经济解析“寓税于价”是指通过对百姓的必需品加税销售,以达到不加新税而增加国家收入的目的,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富者靡之,贫者为之”可知管仲鼓励富人的消费以保证穷人有工作可做,这与“俭则伤事”相近,故B项正确;材料未强调工商业的作用,故C项错误;根据“丹砂之穴不塞”可知管仲主张国家不人为地堵塞利源,并不主张统制经济,故D项错误。2.(2018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

    24、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考冲刺模拟,25)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文景时期商业发展状况时说“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这说明文景时期商业的发展()A.强化了政府的抑商政策B.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瓦解了封建小农经济解析根据材料“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可知,文景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已出现日益松弛而非强化的迹象,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关于政府财政收入的阐述,故C项错误;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奠基时期,故D项错误。3.(2017威海高三期末,6)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

    25、其时”。这种生产体现的特点是()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C.精耕细作 D.因地制宜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男耕女织”的生产特点,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种植五谷、树桑、种菜及养家畜等,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自给自足的特点,故B项正确;精耕细作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因地制宜的特点在材料中未涉及,故D项错误。4.(2017常德二模,27)武后时,官员张衡在市场购买食品受到御史的弹劾。唐德宗时,宰相刘宴入朝时在路旁购买胡饼吃,群僚对此毫不奇怪。这反映出唐朝()A.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B.城市人价值观念的变化C.前后期吏治有天壤之别D.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解析唐朝时依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

    26、误;材料中张衡与刘宴均购买食物,但前者遭弹劾,后者群僚则不觉为怪,说明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城市人已接受到市场购买食物的生活方式,故B项正确;材料与吏治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不足以反映社会开放程度,故D项错误。5.(2018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联考,26)唐代诗人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中曾谈到江淮间的草市,谓“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由此可以获悉()A.突破政府对商品交易的时间限制B.促进了江河沿岸富家大户的形成C.草市交通便利,政府往往任其发展D.唐朝后期草市已获得了一定发展解析据材料可得草市突破了商品交易的地域限制,不是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得江淮草市设在临近富家大户

    27、居住地,B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B项错误;政府政策在材料中无涉及,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得唐后期已有草市,并已获得了一定发展,故D项正确。6.(2017云南二模,26)南宋末年,吴自牧创造了一句后来非常著名的谚语: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从中我们可以判断在南宋()A.茶叶的种植已经遍及全中国B.米饭取代了面食的主食地位C.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基本确定D.商业发展促使饮食习惯趋同答案C解析茶叶的种植已经遍及全中国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米饭取代了面食的主食地位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与现在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基本一致,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饮食习惯,故D项错误。7.(2017深圳二模,27)明朝初年政府“命在京兵马指挥司并管市司,每三日一次,校勘街市斛斗、秤尺,稽考牙侩(中间商)姓名,时其物价”。此举意在()A.垄断城市商业贸易B.强化重农抑商政策C.维护市场公平交易D.征税补充军费开支


    注意事项

    本文(小初高学习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2 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