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文始祖伏羲出生成纪考26372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16289319       资源大小:35.84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文始祖伏羲出生成纪考26372文档格式.docx

    1、就像钱穆先生说的:“亦有骤视若两传说确切相反,不能并立,而经过一番新的编排与解释,而得其新鲜之意义与地位者。”关于伏羲的出生地帝王世纪曰: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足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都陈。燧人氏没,庖牺氏代之,继天而生,首德于木,为百王先。帝出于震,未有所因,故位在东方,主春。拾遗记曰:春皇者,庖牺之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洲。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伏羲生成起,徒治陈仓,又曰仇夷山,四面绝立,太昊之治也。诗含神雾曰:大足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庖牺。按帝王世纪之说,伏羲氏母为华胥氏,华胥氏在雷泽

    2、履大人足迹而怀孕生伏羲于成纪;按拾遗记之说,伏羲母在华胥之洲被青虹绕身有娠而生伏羲。综合两说的共同结论应是,伏羲出生地成纪,应在华胥氏族住地及雷泽周围这个大的区域内。成纪(成起)到底在何方?一、成纪西方说一些典籍记载的成纪是在甘肃的天水。司马迁在史记孝文帝中曾提到过“成纪”。他说:“十五年,黄龙见成纪”。司马迁虽然没有说出成纪的具体地望,但十五年黄龙所现的成纪,应该在距西汉都城长安不远的地方。从汉书地理志看,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所设的右扶凤管辖的二十一县中,还没有成纪县。二十一年后,即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所置的天水郡中就有了成纪县。看来西汉成纪县的设置,与黄龙见成纪有关。到

    3、了后魏酈道元的水经注疏渭水中,就明确地说出了:“故渎东迳成纪县故城东,帝太皞庖牺所生之处也。”明确了帝王世纪所说的“生伏羲于成纪”的“成纪”,就是天水郡的这个成纪。到了唐代,伏羲生于天水成纪似乎已成定论。唐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载:“成纪县,本汉旧县,属天水。伏羲氏母华胥,履大人足迹,生伏羲于成纪,即此丘也。根据现今地理学家的研究,汉时成纪县的具体地理方位是在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的治平乡。冯绳武先生在甘肃地名的初步研究一文中说:“作为县治的成纪,从汉以来至少迁移过三次。最早的成纪县治在静宁县治平乡的刘家河村东南约一华里处,即治平成纪。唐开元中因地震将秦州牖今天水市牍州治迁到显亲川,成纪亦由旧治小

    4、坑川牖治平牍移至显亲川,此为显亲成纪。大中后秦州州治、成纪县治一并南迁,依雄武牖天水牍建秦州,州与县倚,此为秦州成纪。”现在的天水成纪,是唐宣宗大中年间(公元846850年)由秦安城北迁移过来的,因此,天水的成纪不是汉时的成纪,汉成纪在今平凉市辖区内。但无论现今的平凉还是天水,汉武帝时都是天水郡辖地。在探讨伏羲出生地成纪时,还结合“雷泽” 、“华胥”、“仇夷”这些地望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判断。有的学者还认为,伏羲之母怀孕之处的雷泽就是甘肃陇南境内的仇池,雷泽就是仇池的别名。原因有二:其一,武阶备志山水部中计道:“仇池在成州上录县南。”汉书中又讲道:武都天池大泽在县西。颜师古注:经由天池大泽故谓之都

    5、。其二:仇池山下的西汉水上游有一地方叫雷坝,就是雷泽之旁的一个伴生地名。不管这种观点如何,仇池原属成纪管辖,在古成纪范围内。(李建成:伏羲文化概论第8990页,甘肃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成州上录确有仇池山,括地志载:“陇右成州、武州皆白马氐,其豪族杨氏居成州仇池山上。” 按照伏羲西方说,雷泽就是仇池,在成州上录县南;拾遗记有泰皇伏羲“所都之国,有华胥之洲,其母游其上”伏羲母华胥氏居住在华胥山之渚,在今甘肃庆阳市与平凉市境内的沿河地带;而伏羲母为华胥氏,所履大人迹的在雷泽,就在今甘肃秦安以北的庄浪。按照这些说法,雷泽、仇池、华胥都与汉成纪所在的静宁县不远。(太皞伏羲:浸润天水的文明印迹,兰州晨

    6、报2010年6月10日)关于伏羲母华胥氏,除上说在甘肃庆阳与平凉境内外,还一说在陕西蓝田。太平寰宇记云:“蓝田山,古华胥氏陵在县西三十里。”今蓝田也确有华胥氏的遗足迹。这里有华胥镇、华胥渚、华胥陵、华胥窑。三皇庙上的石碑还刻有“古华胥伏羲娠地”。有的伏羲西方说学者还认为华胥氏之华,即华夏之华,西岳华山之华。“华字当得华山”,“夫中条之山者,盖华岳之体也。”华山、华阴之“华”,在今陕西西安市的东部。如此说来,伏羲母华胥氏即华族,而华山,或者说离华山不远的蓝田,是华胥氏的圣地、祖地。根据上述文献记载,一些学者又不断地用考古学、民俗学、传说故事论证伏羲故里在天水。伏羲母怀孕处雷泽、仇池也在离成纪不远

    7、的地方。伏羲母华胥氏在华山或蓝田。闻一多在伏羲考一书中,用了一节的篇幅论述“伏羲与葫芦”,认为伏羲与女娲都是葫芦的化身。而无论治平成纪,还是显亲成纪、秦州成纪,都在葫芦河的两岸,这似乎验证了伏羲出自天水郡之说的正确性。上个世纪70年代,在天水大地湾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大面积的原始村落遗址,学者王若冰说:“作为实物依据,大地湾不仅复原了此前我们无法想象的华夏先祖在混沌初启时的生活场景,而且还给山海经里女娲补天和唐代司马贞史记索引中补三皇本纪中关于伏羲创世的历史寻找到了实物依据。”(见: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2010、6、10)在现今的天水市区,有一座规模很大的伏羲庙,明成化年间建成,从明到清,九次重修

    8、拓建,据说明朝时朝廷钦定为全国祭祀伏羲的中心。天水西北的三阳川有卦台山,相传是伏羲画八卦处,此处有始建于金代的伏羲庙。另外在秦安泰山庙上还有座伏羲庙,在此附近的甘谷有古凤台和秦州画卦台。2006年,在静宁县李店乡出土一陶壶,肩部刻有“成纪容三升”铭文,考古部门鉴定为汉代陶器,并把在此处发现的古城址定为成纪故城遗址,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进一步证明古成纪就在今静宁县的治平乡与李店乡交界处。从目前地上的建筑遗存看,天水的规模最大,秦安次之,静宁最少。这恰恰反映照了成纪故城在三次迁徙过程中,规模最大者为最晚。静宁应是汉文帝时的成纪所在地。综合上述各种历史的论据,人文之祖伏羲出生甘肃天水成纪,似乎已

    9、成了历史的定论。所以上个世纪90年代,江泽民视察天水工作时,为古成纪题写了“羲皇故里”的碑文。尔后,天水市发起成立了全国性社团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将全国数十家社科院、博物馆和综合大学,以及数百名专家、学者凝聚在一起,推动了伏羲文化的研研究。1992、1995、2001、2003、2005,先后五次在天水召开 了海内外学者参预的伏羲文化研讨会。2005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公祭人文始祖伏羲的大典升格为省级公祭。2006年7月3日,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天水市人民政府和甘肃省文化厅承办的公祭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在天水举行,出席公祭仪式的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甘肃省的主要领导、全国道

    10、教协会会长、台湾两岸和平发展研究会会长、全球华人联合会主席以及各省市代表、海外侨胞、港澳台代表,以及专家学者5000多人。祭文中的“渭水泱泱,陇阪逶迤,大哉羲皇,发祥成纪。”公祭仪式和祭文表明,在我国文化领域里,伏羲故里在天水成纪,已成为铁定的事实。二、对伏羲出生天水成己的讨论汉时的成纪确实在天水,更准确地说,汉时天水郡确有成纪县或者说成纪这个地名,这在汉书地理志里有明确记载。但汉时或者说汉书中的这个成纪,就一定是伏羲所出生的那个成纪吗?从伏羲出生到西汉,中间有着几千年的时间间隔,伏羲时还没有文字,我们先人的交流还处在很原始的耳口相传的阶段。因此,伏羲出生地的成纪位在何方,文献记载中有很多不确

    11、定性,甚至于是互相矛盾的,因此需要对众多的资料和研究的成果进行综合的分析判断,从而找出更为合理的结论。尽管伏羲出生地在天水的历史结论有很多合理性,从文化建设的角度目前似乎也已成定论和热点,但这个结论与我国史学界的主流观点明显相悖。史学界的主流观点虽然未必就一定正确,但那些权威的史学家们之所以坚持他们的观点,必有其一定的科学依据,因为他们的观点也是从研究他们已掌握的历史资料中得出的结论。例如:蒙文通在古史甄微一文中引左传:“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昊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后说:“太昊之胤,胥国于济、兖之间,知风姓诚东方之民族也。”“而海岱之间,实为其根据地。”(中国现代学术精典廖平

    12、、蒙文通卷第386、388页,河北教育出版社会性996年版)徐旭生先生在我国古代部族三集团考中说:“据我们现在的意见,太皞氏族在东方,属于东夷集团。”(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第55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中说:“居住在东方的人被称为夷族,太皞是其中一族的著名酋长。”(中国通史第一册第14页)大量文献资料表明,伏羲氏族的根据地在东方。左传昭公十七年:“陈,大皞之虚也。”陈,今河南淮阳。五代蜀杜光庭录异记卷八:“陈州为太皓之墟。东关城内,有伏羲女娲庙。”“东关外有伏羲墓,以铁固之。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施大皞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任,在今

    13、山东济宁附近的泗水之滨;宿,在东平县东,须句,在东平县西,都在济水下游;颛臾,在平邑县东。太皞族裔都分布在济水流域和汶泗一带。尚书大传洪范五行传:“东方之极,自竭石东至日出搏木之野,帝太皞。淮南子时则训:“东方之极,自碣石山过朝鲜,贯大人之国,东至日出之次,榑木之地,青土、树木之野,太皞、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山海经海内经:“名曰建木(也就是东海的搏、扶木),百仞无枝太皞爰过,黄帝所为。帝王世纪:“燧人氏没,庖牺氏代之,继天而王,首德于木,为百王先。”东方于五行中属木,四时中属春,行次皆最先。日出东方,太皞之位。史记秦本纪:“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汉儒又称泰皇为泰帝。颜师古汉书

    14、注云:“泰帝者,即泰昊伏羲氏也。”白虎通曰:“王者功成封禅必于泰山者何?万物之始,交代之处也。”泰皇,主春,德木,位在东方,万物之始也。泰山,王者之始交代处。吕氏春秋大乐:“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太一(泰一)是泰皇的化身。泰(太)昊伏羲氏之泰,与泰山之泰同源,泰山乃泰(太)昊的发祥地。封禅书云:“泰一泽山君地长用牛。”史记索引:“云:”泽山,本纪作峄山。泽山君地长,谓祭地于峄山,同用太牢,故曰用牛。”意为泰一与峄山君同祀。峄山,尔雅曰:“鲁国邹县有峄山”。因此祭泰一、峄山君,都在泰山周围。孝经钩命诀:“伏羲乐曰立基,一云扶来。”立基,立己、来(莱)己、斄己。今寿光和日照有己地;扶来,即浮来,在

    15、今沂水县,左传隐公八年“公及莒人盟于浮来。”杜预注;浮夸风来,己邑。左传郯子曰:“太皞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帝王世纪有“庖牺氏,蛇身人首。”列子:“庖牺氏,蛇身人面。”原古的先人,对龙、蛇、虫、蚕,不可有明确的界定。有的学者还认为,太皞風姓,風族的图腾也是虫。而虫、蛇、蚕的甲骨文是巳,巳与己通。少皞为己姓之祖。己、巳、龙、蛇、蚕,虫,都是太皞、少皞族的图腾符号,都是东夷族的图腾符号。太皞应为史学界公认的东夷族首领。太皞、少皞之皞,或写作昊。说文:“皞,皓旴也。从日皐声。”段玉裁注:“皞”的本意就是太阳始出时发射而出的灿烂光辉。,属于大汶口文化类型的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器上有一字为

    16、“ ”。李修松、陈怀荃、王树明等学者均认为,该字所表达的意思是太阳在耸峙的群山之巅高高升起,透过云气发射出灿烂光辉。这是“皞”源于东夷的又一证明。(李修松:淮夷探论,东南文化1991年第二期;陈怀荃:东方地区风、赢、偃部落群发展概势,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第3期;王树明:上述种种史料表明,伏羲太(泰)皞的发祥地、根据地,在东方,在泰山周围。三、成纪曹州说与太皞伏羲氏出生地相关的还有雷泽、华胥、九夷这些地名和氏族名。关于这些地名、氏族名的西方说,上面已作了详细介绍,这些地名、氏族名也有东方之说,也就是文献和传说中,这些地名和氏族名,也在东方,具体说在曹州大量出现。1、关于雷泽 太平御览引诗含

    17、神雾:“大足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庖牺。”宋均注曰:雷泽地名,华胥伏母。郑玄注:雷夏兖州泽。禹贡:“济、河惟兖州”,言兖州在黄河与济水之间,即今河南东部与山东西部的交界地。尚书大传曰:“舜渔于雷泽”,郑玄注:雷泽,今属济阴。济阴即今山东荷泽地区。“夸河又左径雷泽北,其泽薮在大成阳故城西一十余里,即舜所渔也。泽之东南即成阳县。“雷夏即泽,灉、沮会同。”传曰:“雷夏,泽名。灉、沮二水,会同此泽。”地理志:“雷泽在济阴成阳县西北。”括地志:“雷夏泽在濮州雷泽县郭外西北。”通典:“雷泽县本汉成阳县。”胡渭按:今山东兖州府曹州东北六十里有成阳故城,北与东昌府濮州接界。雷夏在曹之东北,濮之东南。上述各种典

    18、籍中记载的雷夏的方位完全一致,这应是“大足迹出雷泽”之雷泽,在古兖州府曹州东北的成阳。汉成阳故城在今荷泽市区东北30公里的胡集村一带。顺便说一句,大足迹出雷泽的“雷泽”在成阳故城附近,成阳之“成”与成己之“成”似乎有些关联。2、关于华胥氏 关于华胥氏的称谓和地望比较复杂。华胥氏之“华”是否一定就是华夏之“华”,这是个既需要资料证明,也需要研究方法更新的问题。华胥之“华”也许不是“华夏之“华”。伏羲氏传说过于久远,因为当时还没有文字,关于有关伏羲的人名、地名、氏族名,求其音比求其字更为可靠。例如华胥氏,帝王世纪曰“华胥氏”,庄子、路史曰赫胥氏、赫苏氏。“赫”,齐地今读huo,“和”,也读huo,

    19、即“活”音。华、赫、和,音同义同。徐锴说文系传云:“华本音和,故今人谓华表为和表。”华也读敷,诗本音“灼灼其华”,注:华音敷。唐韵古音亦音敷。郭璞“江东谓华为敷”,陆德明:“古读华如敷,不独江东也。”敷、伏音同,华胥氏或许就是伏胥氏、伏羲氏,遁甲开山图就载华胥氏也袭伏羲之号,因同属一个大的族团。 华、瓠同音同义。“匏,瓠也。”幽风七月:“八月断壶。”传云:“壶,瓠也,又作华。”瓠、华古音同,瓠,葫芦也。这就引申出一个非常玄妙而重要的问题,即瓠子河的含义。水经注疏对瓠子河的源头和流迳地域作了详细论述,但为什么命名为“瓠子河“?没有说明。但水经已经揭示了”瓠“与”华胥氏的关系。 水经注疏云:“瓠子

    20、河出东郡濮阳县北河,瓠子河故渎,又东迳桃城南。”按方舆纪要:桃城亦即姚城区因姚墟而名。应劭曰:姚墟与雷泽相近,世称为姚城是也。“瓠河又右迳雷泽北,其泽薮在大城阳县故城西北一十余里,昔华胥履大迹处也。其陂东西二十余里,南北一十五里,即舜所渔也。(会贞按:五帝本纪:舜渔雷泽。)泽之东南即成阳县。” 如此说来,濮阳东的瓠子河流经的桃城、雷泽、阳城也就是华胥氏履大足迹而有娠处。这样瓠子河之“瓠”即与前文有葫芦河之“葫”同义。也就是说,这里就是华胥氏族或者说是华胥之洲的所在地。而这个“华胥”与“雷泽”是紧密相连、同在一个区域的。瓠子河再往下流,“其东北者为济河,其东者为时水。”总之。瓠子河会入了济水,而

    21、济水也是好多河流会聚一起。拾遗记载:禹入一深数十里洞穴,见一蛇身人面之神,即羲皇,授禹八卦之图,禹曰:“华胥生圣人子是耶?“答曰:”华胥是九河神女,以生余也。”华胥是九河神女。如果将上述诸文献记载模糊化,瓠子河、雷夏泽、济水、九河、华胥洲等,这些地名笼统地表明了伏羲母华胥氏怀孕地,是河、济下游那片河湖纵横交错的水中一高地上,即华胥地域的一洲(尔雅:“水中可居者曰洲。” )上。路史云:华胥氏死,“葬朝阳”。寰宇记曰:“赫胥氏墓,在临济东故朝阳城内一里,今章丘。”章丘县志载:古朝阳城内有赫苏氏陵。朝阳故城在故章丘县城北五里。 但列子所述之华胥氏所在地就有些神秘莫测。列子黄帝篇云:黄帝“游华胥之国。

    22、华胥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说明华胥之国距齐国几千万里。这位列子在论说华胥国的地望时,是以齐国为中心来说西和北的。古有齐为天下之中心说,水经注疏云:淄水“又东迳临淄县故城南,东得天齐水口,谓之天齐渊。” 这恐怕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东方族团的一种地理观念。守敬按:“解道彪齐记临淄城南有天齐泉,五泉并出,言如天之腹齐。”如果以临淄为天下中心的话,华胥之国在弇州、台州西北,其大体方位也是在濮阳以东这个区域。列子所说的这些地名是黄帝梦游之地。但梦境中总有现实的影子,是把现实梦幻化了。梦中的弇、台虽不是州名,但确有此地。弇,说文:“弇,盖也。” 段玉裁注:“古奄、弇同用,复、盖同

    23、义。” 周礼考工记:“弇声郁作奄。弇、奄一字。”山东莘县有弇山;古奄国在今山东曲阜旧城东。台,古史帝系考:“邰有二邰,有武功之邰,稷国也;有齐鲁间之骀,姜国也。”泰山周围皆有弇和台(邰)。因此,与弇、台相邻的华胥氏,也应离泰山不远。模糊地判断,与上述说的雷泽、瓠河、济水也不远,大体属于一个区域。 综上文献所述,伏羲出生地成纪应在濮阳以东的成阳地区,即今荷泽地区。那么伏羲出生地成纪在何处?对成纪的理解有二,一是一个地方的名称,二是同一地区的两个地名。路史载:伏羲“生于仇夷,长在起城。”是说伏羲生在仇夷(或曰仇池、九疑),元和郡县志云:“武都之仇池山,在今成州界。后魏平仇池于仙陵山东置武都镇。废帝

    24、改置武州。”“武州,禹贡梁州之域”,仇池,或者成州,在古梁州;长在起城,起、己同义,起的本字是“己”,即长在己(或曰成己(纪),汉成纪县在秦州,而元和郡县图志曰:“秦州,禹贡雍州之域。”这些记载说明,伏羲出生地与成长地不是一地,仇池的“成”在梁州,成纪的“己”在雍州。根据此理,雷泽在城阳,古郕国所在地,即元和郡县图志所云:“雷泽县,本汉成阳县,古郕伯国。”因此雷泽也就是“成” 。地理志注云:“成阳在定陶。”而定陶就是济阴郡曹州;古时济阴曹州还有一地名,己氏邑,汉时为己氏县。在今曹县城东南23公里的楚天集(旧称楚丘集)。因此,古定陶、古曹州界内既有“成”也有“己”,再综合雷泽、华胥之说,说古定陶

    25、、古曹州是伏羲出生地,与文献记载非常吻合。四、成纪泗水说伏羲出生的成纪是在甘肃天水,还是在山东曹州,看来都有足够多的文献依据。从已使用的这些文献依据上很难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判断。已故著名山东文字、考古、历史学家王献唐先生,从另一个视角分析,做出了个与众不同的判断,他说:各书所记雷泽,大抵相同。其言济阴郡成阳兖州泽皆指濮县东南之地而言。濮州地在鲁西,鲁西一带,在山东各处都称洼下,历代类为水区。皇古多水,此处即有陆地,亦只可供一部水国之人居处。技术和渔业未发明以前,原始民族多就高原居处,为世界各民族通例。濮县一带既有伏羲遗迹,必为伏羲或其族人经历之处,与前所述成纪相同。而此伏羲之东方民族,原始必不

    26、发源于洼下之濮县,而必别为高耸之地可避水灾者。以前泰皇一名,及各种习俗,并奉祀伏羲诸国之地证之,必为泰山一带,其地固在山东为最高区域也。泗水县治东七十里,有伏山,字亦作服、作负、作陪、作浮、作包,亦名浮邱,俗曰关山。北连艾山,至此入雷泽,湖起为历山。其言伏山者,伏即伏羲之伏,伏族居此。又有一山,亦名莱山,所居有泽,因名莱泽,音转作雷泽。泗水之雷泽,亦名服泽,服即伏山之伏,伏族所居。此泗水为伏羲发迹故乡之证一;雷泽之东南有扶犁山,亦曰抛犁山,又有浮来山,亦曰包来山。路史太昊记:“爰作荒乐,歌扶徕。”伏羲之歌,既以扶犁族地之名为名,同时泗水有扶犁山,妇有浮来山,此泗水为伏羲发迹故乡之证二;泗水治东

    27、南六十五里,有萯首山,即陪首山。山麓起伏而北,至雷泽西滨;一支东北与伏山相接;一支转折西南行为陪尾山。书禹贡:“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自夏以还,即有其称。皇古既有陪尾,音字又与伏山、陪首、伏泽诸名相通,地域相合,时次又符,此泗水为伏羲发迹故乡之证三;泗水治东北四十五里有华胥山,俗讹为黄粟山,又曰黄山,曰黄山寨。山下东南有黄沟,即古华渚,西有华村,即汉泰山郡之华县旧区。华胥履迹之说,实出含神雾、钩命诀诸纬书,而此讳书多出于齐人,为东方羲农故族相传之旧说。华古读为敷,胥出于莱,华胥即风莱。华县地正在华、胥境内,以风居之,故可单名为华。汉就其地置县,即以旧名名之为华,知此华胥之名,汉前已然,正与伏山俱来,非出后世附会。此泗水为伏羲发迹故乡之证四;泗水治城西,逾泗有风后岭,岭上有风后庙。风后即伏羲之族裔后为后者。伏羲奉祀四国,颛臾在费县西


    注意事项

    本文(人文始祖伏羲出生成纪考26372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