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Word下载.docx

    • 资源ID:16339911       资源大小:228.95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Word下载.docx

    1、”这里的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货币。请同学们告诉我,如果你手里有了好多钱,你准备用它干什么?(自由讨论、发言)生:可以买自己喜欢的食品、衣服,可以买心仪已久的iPad、iPhone,可以买文具、书籍,可以去世界各地旅游教师概括:货币可以买来自己想买的商品。那么,货币为什么能购买商品呢?看来,我们要想揭开货币的面纱,就需要从商品入手了。(设计意图:用生活中关于钱的俗语、典故等引出问题,由学生熟悉的“钱”和“买东西”,引入经济学的“货币”与“商品”,这样设计,学生易于接受。)讲授新课探究一:“商品”是什么?展示课件:下列“东西”是商品吗?(1)自然状态的空气、阳光,医院里氧气瓶中的氧。(2)农民将自

    2、己生产的蔬菜拿到市场上出售,卖掉了2/3,剩下的1/3一部分留作自己用,一部分送给了亲戚。 (设计意图:用身边的例子,让学生去直观地感受。(学生讨论、判断、说明理由。教师点评:生活中我们离不开很多“东西”,如阳光、空气、水、食物等,这些都是我们所需要的。但有些“东西”,如空气,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是“免费的”,没有人花钱去购买空气,也就是说它不是人的劳动创造的,因而不是商品。但是,医院氧气瓶里的氧气是人们加工生产的,属于劳动产品,患者如果需要它,则需要花钱购买才能使用。由此可以得出:商品,首先必须是劳动产品。教师提问:那么,劳动产品就一定是商品吗?如上面的例子中,那位农民的蔬菜既有卖掉的,也

    3、有留作自己用的,也有送给亲戚的,这些都是商品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进一步明确:卖掉的蔬菜一定是商品,因为这部分劳动产品用来交换;留作自己用的和送给亲戚的不是商品,因为这部分没有用于交换。(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可能会出现分歧,可以争论、讨论)看来,并不是所有的劳动产品都是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于交换的时候,才能称作商品。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通过不同例子的相互对照比较,准确把握商品的含义。这是经济生活基础学习的第一步。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因为在新课标下此知识点不是重要知识点,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作延伸介绍)探究二:商品与货币是“孪生兄弟”吗?教师:现实生活中

    4、,我们经常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仿佛“钱”与“货”天生就是一对孪生兄弟,仿佛同时出现在我们面前。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学生讨论,回答。货币出现得比商品晚,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与物直接交换。物物交换虽然看起来简单、直接、便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这种交换方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越来越不能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学生模拟表演)山村里的“物物交换”的过程19世纪,非洲某集市上曾上演过这样一幕:卖牛奶的人喊:“买牛奶的人拿盐来换!”卖盐的人喊:“买盐的人拿矛来换!”而卖咖啡的人喊:“买便宜的咖啡拿红珍珠来换!”根据教材的图文问题,组织五位同学,让他们分别扮演:拥有牛奶者、拥有盐者、拥有矛

    5、者、拥有咖啡者、拥有红珍珠者。分角色扮演,体会复杂物物交换的困难和一般等价物出现的必要性。思考:1.如果拥有红珍珠的人需要的是咖啡,谁能成交?2如果这几个人都能成交,需要什么条件?3你能设想出让更多的人都成交的方法吗?(学生探讨、回答。教师总结:要想都能成交,必须相互需要对方的商品,这是很难实现的。这就客观上要求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即“一般等价物”的出现。(进而要求学生在书中找出一般等价物的含义,并朗读。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多媒体展示:【XX新闻】美国青年曲别针换公寓26岁的麦克唐纳是一家快餐公司的送货工,和女友居住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和美国千千万万的普通小青

    6、年一样,麦克唐纳买不起房子,不过他有更富创意的办法:学习原始居民,物物交换。麦克唐纳的交换故事开始于2005年7月。麦克唐纳有一枚特大号的红色曲别针,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为了通过这枚曲别针交换些更大更好的东西,他在当地的物品交换网站上贴出了广告。很快两名妇女用一支鱼形钢笔换走了他的红色曲别针。之后艺术家安妮罗宾斯用一只绘有笑脸的陶瓷门把手换走了他的鱼形钢笔。接下来他换到的东西的价值越来越大。发电机、百威啤酒的啤酒桶、一辆旧的雪上汽车、一次旅游机会最后,麦克唐纳从一位音乐家处得到了去工作室录制唱片的一份合同。麦克唐纳把这个机会“给”了凤凰城一名落魄的歌手,歌手感激涕零地“给”了他一套双层公寓。以

    7、上知识用于帮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也存在物物交换,只不过它不是商品交换的常态,只是个案。教师展示:“早期出现的一般等价物”这些商品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都曾经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角色。但是,它们都不是“最佳人选”。为什么它们都不是“最佳人选”呢?那么,这个“最佳人选”是谁呢?(学生讨论各种一般等价物的缺点,发现金银的优势。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比一比:贵金属金银与其他一般等价物比较有哪些优点?想一想:货币如何产生的,是神灵创造的还是圣贤发明的,还是历史的选择?教师小结:贵金属金银具有其他一般等价物所不具备的优点,因而,一般等价物逐渐固定在金银上,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

    8、时候,就产生了一个全新的概念“货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那么,这“来之不易”的货币都能够发挥什么作用呢?创设教学情景。探究三:课堂情景剧(价值尺度)课堂情景剧:让学生来表演顾客和商家,设置“商家标价”“顾客砍价”等系列环节。思考问题:1哪种衣服价值更大?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货币能起到这种作用?2卖衣服的人说出来的“价”和标价牌上写的“每件衣服白银”表现的是什么?3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看到真实的货币?这表明什么?(活动操作过程中问题的解决:在活动中学生很容易就可判断3两白银的衣服是价值最大的,很明显3两白银表现了衣服的价值,从而引出价值尺度这个职能,并

    9、明确这是因为它自身有价值。用白银表现这些衣服的价值称之为价格,通过“1件衣服3两白银”这个公式来分析衣服的价值与白银的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明确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为以后讲这个知识点作一个铺垫,使学生对此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师生共同总结:1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原因在于它本身作为商品,具有价值。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情况下,价格与价值成正比。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观念中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在此,教师要简单介绍我国货币单位的变化,使学生的认知和现实接轨。探究四:课堂情景剧(流通手段)情景一:木匠将自己生产的桌椅卖出去,然后购买木材回家。情景二:木匠将自己生产的桌椅卖出去,然后

    10、说:“暂时没有什么买的。”将钱带回家,过了几个月之后,他才到集市上购买粮食。探究问题:1木匠用桌椅换取货币,是最终目的还是一种手段?2与物物交换相比较,货币的出现对商品交换过程产生了什么影响?3如果木匠卖不掉桌椅,对他会有什么影响?他会不会接受观念上的货币?(在以上情景中学生可以明白,木匠用桌椅换取货币是为了买到自己再生产和生活消费所需的商品,因此货币在此起到一种媒介的作用,这就是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而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称之为商品流通。由两个情景和探究问题二,明确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不同,从而感知到货币的产生方便了商品交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由探究问题三结合教材关于“惊险跳跃

    11、”的探究题,让学生明确生产者要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否则无法进行再生产和生活。让学生了解作为现代企业要有竞争意识、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等。其间呈现以下知识点:1货币具有充当媒介的作用,即流通手段。2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称为商品流通。商品流通中买与卖的行为可在时空上分离。3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的作用,而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交换的形式。4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需要现实的货币。教师(展示课件并补充讲解):货币除了这两个基本职能,还有如下三个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特别是支付手段,它是伴随着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不同于流通手段。(由于这三个职能不是主干知识,只需让学生了解即可)

    12、课中小结:展示知识点及结构。(讲解货币演进的过程,并要求学生同步性思考)金银条块在流通中出现了哪些缺点呢?这些缺点人们是如何想办法克服的?为什么不足值的铸币还可以流通呢?铸币“不足值”又给了人们什么启示?探究五:从货币到纸币教师展示情景材料:水浒传中的人物用什么购物?教师补充讲解:宋代商业发达,原有的金属货币都笨重不便,极大阻碍了地区商品交易的发展,这就为要求有大量轻便货币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宋真宗年间,成都16家信誉较好、实力雄厚的商号制作了一种“纸券”,名曰“交子”,代替金属货币进行交易,16家商号保证随时按面额兑换金属货币,这就是最初的纸币的雏形。但是“交子”在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不能兑现的

    13、情况,引起诉讼和民众的不满。1023年,宋朝统治者禁止私人发行“交子”,改由国家发行,并储备大量的金属货币以备兑换,这是最早的纸币。1从“交子”的产生过程来看,它为什么能够购买商品?2私人发行“交子”存在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一问题?识记和理解纸币的含义。(“交子”之所以能购买商品,因为它能保证随时兑换金属货币,代替金属货币购买到所需商品,它是“价值符号”。私人发行不能保证兑换,信誉缺乏保证。所以,后来纸币就改为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课件展示:世界各国的纸币对于纸币的含义需讲解三点:发行权属于国家;国家授权于国家的中央银行发行;其他单位与个人无权发行。随手练:展示课件议一议:有同学说,为了使人们

    14、生活宽裕起来,我们可以要求国家多印些钞票,使人们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这样做行吗?(学生讨论、发言。教师讲解:金银开采不容易,印钱的成本可小多了,简单便捷。但如果市场的钱太多了,钱也就“不值钱”了。这就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纸币的发行量到底应当以什么为限度标准?一、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通货膨胀;二、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小结:展示课件并简要讲解。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过多地发行纸币,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而纸币的供应量过少,则有可能导致通货紧缩。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由货币自然过渡到纸币,符合货币发展的现实规律,也顺理成章地引出中学生心中的疑问:纸币的

    15、制造成本那么低,是不是可以随意发行纸币来解决贫困问题?从而把通货膨胀的概念介绍给学生。课堂辩论著名笑星巩汉林在小品鞋钉中有一句名言:“有人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可是我却认为,有钱能使磨推鬼!”对于这种金钱万能论,我们该如何看待?请大家展开辩论。正方:金钱是万能的。反方:金钱不是万能的。在学生充分辩论并发表见解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货币并不神秘,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其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是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谁都离不开它。正确对待金钱,就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要做金钱

    16、的主人,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不盲目崇拜金钱,不见利忘义,不能把金钱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应该有更高的人生追求。课堂小结知识结构与重要结论。体验践行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口头采访、问卷调查、上网查询等方式和途径,对家乡的货币发展历史进行研究,并积极撰写小论文,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课后作业收集有关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历史和现实案例,分析背后的原因,明了国家发行纸币的规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框题是经济生活的入门课,涉及的概念、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在学习中应该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感性材料去理解这些知识,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

    17、经济问题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根据新课程目标要求,本课要紧紧抓住货币的产生、本质、基本职能、纸币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涉及的其他相关链接知识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必展开。一旦展开,可能引发负面影响:一是冲淡主体知识学习,使学生越学越深,越不能理解;二是影响教学进度。教学中注意双向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生活现象中蕴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思考与分析,切忌机械记忆。材料一:中国货币的历史沿革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春秋时期,黄金已作为货币而出现,如子贡“家累千金”,越大夫范蠡“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都说明黄金已作为衡量财富的尺度、作为一般等价物而出现了。此外

    18、,春秋时出现了铜铸币。春秋时期黄金与铜铸币虽已出现,但在实际生活中似乎普遍使用得还不够。李剑农先生统计了左传中记载:“赏赐、馈赠、献纳、犒聘者二十九,或以器饰,或以车马牲畜,或以璧玉,或以帛锦,或以衣服,以生金者一,无以钱刀者”“言掳掠盗窃夺者十四,或禾麦米粟,或木材,或璧玉,或实用之兵器,或马,或钟,夺币者一,不言为钱,刀之币。”因此,对春秋时期货币的使用情况不能估计过高。战国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普遍使用,但当时处于金属铸币、贵金属货币和实物货币并用时期。到战国时期,除了黄金是各国的通用货币外,铜铸币是各国民间的通用货币。古代中国的货币体系以铜币为基础。更早的货币形式目前尚未被发现

    19、。最初的铜币形状多种多样,有刀币、布币、蚁鼻钱等很多形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全国的铜币以秦国的铜钱为标准。由于浇注铜币使用砂模,铸造好的铜币带有毛边,所以在其中央留有方孔,以便用木棍串联起来打磨修锉。这种特殊的形状使它被赋予很多象征性的神秘主义解释,有人认为铜币的圆形代表“天”,中央的方孔代表“地”。铜币上面通常带有铸造时的皇帝年号。金币在古代中国很罕见。春秋和战国时期,中国南方长江流域的楚国曾经使用过金饼和金片。但是在其他的地区和朝代里,黄金主要用于装饰和保值用途。公元前二世纪,西汉的汉武帝曾经发行过白色的鹿皮货币,用于赏赐贵族和军事将领。除了铜币以外,棉布、丝绸、大米等生活物资也曾经作

    20、为货币的计算单位(而不是实际的货币)用来支付官僚和军队的薪饷。唐朝以后,白银货币逐渐得到广泛流通。虽然国库和官方银库里的白银按照统一的成色与重量铸造成元宝以便存放,但是流通的白银却不是铸币,而是以零碎的块状流通,在市场上使用时要经过计算成色、称量重量这些烦琐的手续。大块的银锭要用夹剪切割,零碎的小块银锭需要在银匠那里重新铸造成更大的银锭。中国不使用白银铸币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政治的不稳定性,官方无法为发行的银币提供担保,同时由于战乱频繁,民众经常将白银窖藏起来,导致市场流通额不足以支持银本位货币系统。由于携带大量的铜币极其不便,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北宋时期,出现了称为“交子”的纸

    21、币。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之一。但是比起现代意义上的纸币来,它更像一种汇票。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沿用了纸币,并将其视为解决经济困难的妙法之一。他们不顾实际的货币流通额和经济水平,发行了大量没有保证的纸币,造成了最早的通货膨胀。元朝被由汉族人建立的明朝取代。其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位保守的农本主义者。他认为纸币是异族的东西,应该加以摒弃。但是明朝自己也发行了名为“大明宝钞”的纸币。这种纸币在民间很少使用。明朝中后期,白银开始大量流入中国,成为和铜钱一样普遍的金属货币。清朝时期,白银已经成为国家的主要货币单位(“两”)。清朝末年,墨西哥的银元开始在中国大量流通。光绪皇帝在位时期,中国铸造了自己的银币,并设

    22、立了户部银行,发行正规的纸币。1935年,中国实行法币制度,正式废除银本位。根据1936年中美白银协定,法币一圆等于0.265美元。中国大陆的现行法定货币叫人民币,由国家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辅币是角和分。一元为十角,一角为十分。元、角和分有纸币,元和五角及分也有铸币。元的票面有1、2、5、10、20、50、100元,角的票面有1、2、5角,分的面额有1、2、5分。人民币元的缩写符号是¥。材料二:【第一套人民币】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

    23、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 000元券6种、5 000元券5种、10 000元券4种、50 000元券2种。第一套人民币于1955年5月15日起停止流通。【第二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同时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110 000。第二套人民币共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10元11种面额,其中1元券有2种,5元券有2种,1分、2分和5分券分别有纸币、硬币2种。为便于流通,自1957年12月1日起发行1分、2分、5分三种硬币,与纸分币等值流通。1961年3月25日和1962年4月20日分别发行

    24、了黑色1元券和棕色5元券,分别对票面图案、花纹进行了调整和更换。由于大面额钞票技术要求很高,在当时情况下3元、5元、10元由苏联代印,该三种券种于1964年5月15日起停止流通,其余券种于1998年12月31日起停止流通,其中纸分币于2007年4月1日起停止流通。【第三套人民币】第三套人民币于1962年4月20日发行,共有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7种面额、13种版别,其中1角券分别有4种(包括1种硬币),2角、5角、1元有纸币、硬币2种。1966年和1967年,又先后两次对1角纸币进行改版,主要是增加满版水印,调整背面颜色。【第四套人民币】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健全中

    25、国的货币制度,方便流通使用和交易核算,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发行第四套人民币。共有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9种面额,其中1角、5角、1元有纸币、硬币2种。与第三套人民币相比,增加了50元、100元大面额人民币。为适应反假人民币工作需要,1992年8月20日,又发行了改版后的1990年版50元、100元券,增加了安全线。【第五套人民币】199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共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8种面额,其中1角、5角为硬币,1元有纸币、硬币2种。第五套人民币根据市场流通需要,增加了20元面额,取消了2元面额,使面额结构更加合理。


    注意事项

    本文(《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