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届高三历史三模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16521751       资源大小:218.86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届高三历史三模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

    1、3.新唐书百官志记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之工,二年,矢镞竹漆屈柳之工,半焉;冠冕弁帻之工,九月。教作者传家技,四委以令丞试工,岁终以监试之,皆物勒工名。”材料主要反映了A. 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成为主要考核指标B. 工种技术的难易度影响工匠学制长短C. 产品主要用于交纳赋税和家庭的消费D. 技术传承开放性保证产品质量精美【答案】B【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不同工种有不同的学习时间,而学习时间的长短受到工种技术难易程度的影响,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供皇室和官府使用,并不投入市场;C选项错误,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供皇室和官府使用,并非用于交纳赋税和家庭

    2、消费;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教作者传家技”结合所学可知,这种师徒式、父子式、兄弟式的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并非是开放的。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4.宋朝高斯德有诗云:“客寓无田园,专仰买桑供。岂谓桑陡贵,半路哀涂穷。三百变三千,十倍价何穹。弃蚕满山谷,行当歌大东。”材料说明,宋朝A. 蚕桑业被大商人所操纵B. 蚕桑业受价值规律支配C. 自然经济逐步走向瓦解D. 丝织业不再由政府管理【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桑叶价格的剧增导致桑蚕养殖无法进行,出现“弃蚕满山谷”的局面,这说明宋朝蚕桑业受到市场价值规律的支配。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蚕桑业被大商人所操控,导致桑价上涨;C选项错误,自然经济逐

    3、步走向瓦解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丝织业与政府管理之间的关系。5.有学者认为,明中后期实际上形成了皇帝、内监、内阁的三角权力关系,皇权成为官僚利益的仲裁者这一角色,因此不再需要事必躬亲,甚至明中叶后在中央决策体系中皇帝已成为一种“垂拱而治”的模式,故此明代皇权“受制于臣下之多,也是历代不多见的。”该学者认为明中后期A. 皇权受到运行机制的制约B. 实现了权力的分权与制衡C. 政治的黑暗腐朽持续加强D. 君主专制不断的得到加强【详解】依据材料“明中叶后在中央决策体系中皇帝已成为一种垂拱而治的模式,故此明代皇权受制于臣下之多,也是历代不多见的。”可知,该学者认为明

    4、代皇权受到了运行机制的极大限制,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明代皇权受到限制,并非是实现了权力的分权与制衡;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该学者认为明朝中后期政治黑暗腐朽;D选项错误,该学者认为明代中后期君权受到限制,不是专制加强。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6.陈寅恪曾说:“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故其所处之环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明了,则其学说不易评论。”旨在强调A. 史料研究要考量作者政治目B. 不要轻易评论古人学说C. 史料研究与研究者的角度有关D. 要多层面地去研究史料【详解】依据材料可知,陈寅恪认为,要想评说古人的思想学说,必须先弄清古人所处的时世,否则无法评说。他强

    5、调的是要多层面地去研究史料。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对古人所处时代背景的研究,不是考量作者的政治目的;B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评说古人的思想学说时要多层次的研究其时代背景,并非强调不要轻易评论古人学说;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史料研究与研究者角度的关系。7.(庚子年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说:“为今之计,当先请皇帝复辟,另举西使中之贤者一人,入军机处,赞襄新政,则中国可安,而后患可免矣。次当限制中国乏军备,散其营伍,毁其制造各厂。须俟太后归政,罪魁重惩,方与退兵议和,万不可先退兵也。”该意图是A. 分而治之B. 以华制华C. 灭亡中国D. 瓜分中国【详解】依据材料“为今之计,当先请

    6、皇帝复辟,另举西使中之贤者一人,入军机处,赞襄新政,则中国可安,而后患可免矣。”结合所学可知,丁韪良极力建议列强废黜慈禧太后, 扶植光绪皇帝上台,重组一个亲西方的中国政府,体现了“以华制华”的意图,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丁韪良“以华制华”的意图,组建一个亲西方的中国政府,并非是扶植多个代理人,实行“分而治之”的策略; 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在中国扶植代理人,“以华制华”的意图,并未体现其灭亡中国的意图;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列强间接统治中国,“以华制华”的题意,并非推翻清政府,瓜分中国。8.“他”提出了“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新命题,强调“民主并非西方之体,而是用,自由才

    7、是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实质所在”,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人”。材料中的“他”A. 编撰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B. 著孔子改制考,宣扬托古改制C. 介绍进化论思想,倡导救亡图存D. 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培养新青年【答案】C【详解】依据材料中“自由为体、民主为用”、“民主并非西方之体,而是用,自由才是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实质所在”、“中国西学第一人”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他”指的是中国近代思想家严复,结合所学可知,严复除了肯定民主的“民权”价值之外,还认为民主的根本价值在于对自由的保障,严复还在中国宣传进化论思想,倡导救亡图存,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编撰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的是魏源,他并不主张学习

    8、西方的民主和自由;B选项错误,著孔子改制考,宣扬托古改制的是康有为,不是严复;D选项错误,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培养新青年的是陈独秀,不是严复。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9.国民党“一大”后,孙中山指出:“中国人对于家族和宗族的观念很深,家乡观念也很深,用这两种观念和家族宗族团体来联合成国族团体,比较外国用个人为单位,更为实在和容易联络。救中国危亡的根本方法,在自己先有团体,用三四百个宗族的团体来顾国家,便有办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借传统观念实现民族主义B. 民族主义观念呈倒退现象C. 主张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D. 强化家族和宗族传统观念【详解】依据材料“用这两种观念和家族宗族团体来联合成国族团体,比

    9、较外国用个人为单位,更为实在和容易联络”可知,孙中山主张借传统观念来实现民族主义,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中的民族主义观念是与国情相结合的,不是倒退;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主张;D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孙中山借助传统观念来实现民族主义,不是强化家族和宗族传统观念。10.下表据许涤新、吴承明编写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相关内容编制,它反映了近代中国产业资本的发展变化情况。项目1894年1914年1920年1936年(包括东北)1948年资本总额(亿元)1.2217.8825.7999.9165.50中国资本所占比重55.53%42.84%48.44%42.77%88.

    10、79%其中官僚资本比重39.14%26.76%25.96%22.27%64.13%注:本表“产业资本”主要统计的是工业资本和交通运输业资本对其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 政府的政策推动了1894、1914、1936三年资本总额快速上涨B. 中国资本总额最高峰出现在1936年与外资相比优势不明显C. “实业救国”思潮有力促进了民间资本在本国资本中占据优势D. 外国输华资本的下降、时局的动荡导致1948年资本总额下跌【详解】依据表格信息分析选项内容可知,1894年前清政府尚未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政府的政策不是推动1894年资本总额快速上涨的原因,A选项错误;中国资本总额最高峰出现在1936年,但仍不占

    11、优势,B选项错误;依据表格信息可知,官办、官僚资本在本国资本中占据优势,C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普遍衰落、中国国内时局的混乱导致1948年资本总额下跌,D选项正确。11.如图展示了某一时期重要的战役,当时“敌以酒井旅团向怀来涿鹿,以铃木旅团向宣化前进,以本间旅团向大同前进,期会师于来源广灵大同之线。”对此“我师今晚以三个团集结于冉庄,准备配合侧击该敌,另以师直属队之一部及独立团出动于灵丘以北活动”。此战役A. 开辟了敌后战场新局面B. 赢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C. 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D. 显示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详解】依据图示信息及材料可知,这次战争主要发生在河北,山西一带,反

    12、映的是太原会战的相关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在太原会战中取得的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这体现的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并非开辟敌后战场的新局面;C选项错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是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D选项错误,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共在战争后期敌后战场上体现出来的,与国民党主导的正面战场无关。12.1949年和1950两年间,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间的贸易曾一度恢复和发展,甚至出现了中国的公私贸易机构还同在华的外国工商业者,陆续订立了各种贸易合同及加工订货合同。但到1950年底,这些贸易基本就不存在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 苏联的大力援助B. 优先发展重工业

    13、C. 帝国主义的封锁D. 国民经济的调整【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与帝国主义之间贸易不存在的主要是帝国主义经济封锁的加剧,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1950年与帝国主义之间的贸易不存在,与苏联的援助无关;B选项错误,1953年我国制定一五计划开始优先发展重工业,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国民经济的调整是在1961-196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13.中国经济60年中写道:“自从1985年广东省的广州、佛山、江门、湛江等四个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城市,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从辽东半岛到广西沿海一线涌现了已经初步形成成片市场、经济具有很强活力的

    14、地区。”从中可以看出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上述四个城市开始B. 改革开放促进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起来D. 全方位、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详解】依据材料“中国从辽东半岛到广西沿海一线涌现了已经初步形成成片市场、经济具有很强活力的地区。”可知,改革开放促进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1984年就已经开始;C选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是在21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从辽东半岛到广西沿海一线涌现了已经初步形成成片市场、经济具有很强活力的地区,不能得出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14.

    15、雅典城邦“以有效的机制制约政治斗争,把它局限在和平有序的范围之内,阻止它演变为血腥的暴力惨剧,同时又要保持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良性竞争和对立,以利于社会批评、监督和纠正执政者的错误。”由此城邦A.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B. 实行陶片放逐法C. 扩大公民大会权利D. 发放工资和津贴【详解】依据材料“以有效的机制制约政治斗争,把它局限在和平有序的范围之内,阻止它演变为血腥的暴力惨剧,同时又要保持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良性竞争和对立,以利于社会批评、监督和纠正执政者的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雅典城邦实行的陶片放逐法,陶片放逐法规定,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的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他们予以政治

    16、放逐,其突出特点是由公民直接行使监督权,对全体公民进行监督,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陪审法庭的职责是受理公民投诉,不能制约政治斗争,批评、监督和纠正执政者的错误;C选项错误,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构,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不是弹劾制度,不能制约政治斗争,批评、监督和纠正执政者的错误;D选项错误,为担任公职和参与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不能制约政治斗争,批评、监督和纠正执政者的错误。15.马丁路德提出:“基督徒具有精神的属性,在精神方面,他们是自由的,只服从于上帝基督徒还具有肉体的属性,在物质方面,应当服从世俗权威,可以当兵,可以嫁娶,可以过任何世俗生活。”其主要目的是A. 主张

    17、因信称义B. 否定教皇权威C. 反对禁欲主义D. 强调王权至上【详解】依据材料可知,马丁路德认为,教徒在精神上只服从上帝,在世俗生活中要服从世俗权威,结合所学可知,这表明马丁路德主张信仰自由和世俗权威高于教会,实际上否认了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的教义和主张,其目的是否定教会的权威;C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马丁路德对教皇地位的否定,反对禁欲主义是其中的一个表现;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比较世俗王权和神权的地位。16.有学者认为:“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政治上独具特色,经济上国家主导,自上而下地推行福利国家建设,以解决社会矛盾既可以避免沙皇

    18、俄国式的专制,又可以避免英国和法国那样弱小、颓废和低效的民主政体的弊端。”该观点认为德意志第二帝国A.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B. 采取威权政治适应发展C. 建立健全福利国家制度D. 组建了独立的立法机构【详解】依据材料“既可以避免沙皇俄国式的专制,又可以避免英国和法国那样弱小、颓废和低效的民主政体的弊端。”结合所学可知,德意志帝国建立了缺乏议会民主制特征的君主立宪政治,其民主政治是虚,君主专制是实,这种威权政治适应了德意志发展的需要,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德意志第二帝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C选项不是材料主旨,错误;D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议会受

    19、皇帝制约,没有独立的立法权。17.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到:“在18151880年期间,英国经常存在于一种实力政治的真空之中,这很难说是夸张之词,这也是殖民军队能够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上的原因。不错,英国帝国主义有局限性和一些问题,还有西半球的扩张中的美利坚合众国及东半球的法国和俄国。但是,长期以来在热带的许多地方,除土著民族外,英国的利益集团(商人、种植园主、探险者和传教士)几乎碰不到其他外国人。”材料反映了英国A. 开始成为“日不落帝国”B. 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C. 霸权受到法俄严重挑战D. 实力强大但隐藏着危机【详解】依据材料“长期以来在热带的许多地方,除土著民族外,英国的利益集团(

    20、商人、种植园主、探险者和传教士)几乎碰不到其他外国人。”可知,英国实力强大,依据材料“英国帝国主义有局限性和一些问题,还有西半球的扩张中的美利坚合众国及东半球的法国和俄国。”可知,一些国家对英国的地位构成了挑战,综合上述分析可知,这反映了英国实力强大但隐藏着危机,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是在18世纪中期,与材料时间不符;B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实行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C选项错误,英国霸权受到挑战并未完整地概括题意,错误。18.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提出:“扩大和巩固我们城乡国民经济一切部门中的社会主义经济命脉,采取消灭国民经济中资本主义成分的方针。

    21、”为此苏联实行A. 余粮收集制B. 固定粮食税C. 农业集体化D. 农场租赁制【详解】依据材料中“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扩大和巩固我们城乡国民经济一切部门中的社会主义经济命脉,采取消灭国民经济中资本主义成分的方针。”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后,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取消,在农村中实行农业集体化,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余粮收集制是1919-1921年间新生的苏维埃俄国为了在国内革命战争以及抵抗帝国主义干涉中保卫革命成果而在农业方面采取的一种非常措施,与材料时间不符;B选项错误,固定粮食税是1921年后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措施,与材料时间不符;

    22、D选项错误,农场租赁制是苏联在1989年后实行的,与材料时间不符。19.某宣言指出“鉴于这种越来越令人不安的情况其中最重要的是各国人民要有从一切形式的外国统治下解放自己、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决心,推动国际社会详细制订各项旨在建立一种新型国际经济关系的政策。绝大多数发达国家为了它们自身的利益要使目前的经济秩序永久保持下去的决定,对发展中国家的愿望只是给予微不足道的注意”该宣言主张A. 建立经济区域集团B. 推翻殖民霸权主义C. 建立新的国际秩序D. 建立世界贸易组织【详解】依据材料“其中最重要的是各国人民要有从一切形式的外国统治下解放自己、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决心,推动国际社会详细制订各项旨在建立一

    23、种新型国际经济关系的政策。”可知,世界各国人民要求掌握自己的命运,要求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建立经济区域集团的主张;B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建立新的国际秩序的主张,并不只是推翻殖民霸权主义;D选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是在国际秩序不合理的大背景下建立的,不是各国人民要求建立的新的国际秩序。20.西方美术史中描述:“颜色刺激感官,色彩成斑点状,轮廓线大多不是连续和勾描而成的,而是通过相邻色彩的堆叠而形成这一技法开始把色彩同表现的对象分离,为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奠定基础。”下列符合这一描述的作品是A. B. C. D. 【详解】依据材料“颜色刺激感官,色彩成斑点状”

    24、可知,该绘画技法专注于光与色的研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幻,结合所学可知,这一艺术流派是印象派。分析选项内容可知,A选项是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的浪漫主义绘画作品自由引导人民,不符合题意;B选项是莫奈的印象主义绘画作品日出印象,符合题意;C选项是法国画家米勒的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拾穗者,不符合题意;D选项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现代主义绘画作品格尔尼卡,不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满分40分.其中第21题13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3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0分21.顾炎武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25、:学术上,顾炎武主张“明道救世”、“引古筹今”的“实学”。学风上,他批判八股取士制度,认为“文须有益于天下”。政治上,他反对“独治”,认为“独治而刑繁,众治而刑措”。道德上,他主张“张四维、厚风俗、行己有耻”。摘编自张岂之顾炎武材料二: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神州荡覆,宗社丘墟炎武所著日知录始悔向日学之不博,见之不卓盖天下之理无穷,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若其所欲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摘编自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三:顾炎武是清代学术“黎明运动”的“第一人”,开辟了清代学者以音明经,通经明道救世的学术路线,“我生平最敬慕亭林先生为人他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对他贵创、博证的

    26、精神十分推崇”。摘编自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顾炎武思想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顾炎武这一观点萌发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析顾炎武这一思想观点的深远影响。【答案】(1)主张:学术经世,振兴实学;谴责八股取士制度,学以致用;分权众治;树立道德标准(行已耻)(2)观点:经世致用。原因:理学僵化(流于清谈);社会动荡(政权更迭);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爱国);明朝统治混乱(政治腐败);个人经历。(3)影响:对儒家传统的“经世”(即治世)思想做了积极的弘扬和阐发,促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程朱陆王理学的空疏

    27、、不务实际,作了一定程度的矫正;强调“博证”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影响了清朝和近代的学术学风的导向;强调“贵创”(务实革新)的思想,有利于对西学的引进和传播,为有识之士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提供了积极的思想底蕴。【详解】(1)依据材料“学术上,顾炎武主张明道救世、引古筹今的实学”、“学风上,他批判八股取士制度”、“政治上,他反对独治”、“道德上,他主张张四维、厚风俗、行己有耻”可从经世致用、谴责八股取士制度、分权众治、树立道德标准等方面概括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2)依据材料“学术上,顾炎武主张明道救世、引古筹今的实学”、“若其所欲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可得出顾炎武的主要观点是经世致用。依据材料“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神州荡覆,宗社丘墟”结合所学从理学僵化、社会动荡、爱国精神、明朝政治腐败和个人经历等方面简评顾炎武这一观点萌发的原因。(3)依据材料“顾炎武是清代学术黎明运动的第一人”、“他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对他贵创、博证的精神十分推崇”结合所学从弘扬和阐发了儒家传统的“经世”思想、一定程度上矫正了程朱理学的空疏和不务实际、强调理


    注意事项

    本文(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届高三历史三模考试试题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