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文化科技融合中的新一代广播电视.docx

    • 资源ID:1664172       资源大小:230.61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文化科技融合中的新一代广播电视.docx

    1、文化科技融合中的新一代广播电视 文化科技融合中的新一代广播电视 过去30年,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全球广播电视产业技术变迁的步伐相当缓慢,直到数字电视的出现才一改沉闷的局面。“模拟标准使该产业免受其他产业部门所经历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向数字电视的转换则将去除这一保护层。在经过半个世纪被冻结的蠕变之后,电视产业同硅谷一样觉醒过来,以令人眩晕的速度开始变化。”1全球范围内的数字电视转换从1980年代末开始,英国是最超前的国家。2012年7月18日,英国通信管理局(Ofcom)发布2012通信市场报告(The Communications Market Report 2012),称英国的第一代数字电视

    2、普及率已达96%。22011年中国数字电视用户数首次突破1亿户,比2010年增长29.15%,达11455万户。3经过多年的发展,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再次推动了广播电视的革新。2008年前后,为了应对网络视频对传统电视业的冲击,不同电视体制的国家纷纷结合国情推出战略计划英国作为公共电视的典范,由BBC领衔倡导“画布项目”(Project Canvas);以商业电视为主体的美国,由康卡斯特(Comcast Corporation)和时代华纳有线(Time Warner Cable)共同提出“电视无处不在”(TV Everywhere,TVE)战略;中国则由科技部与广电总局共同签订“下一代广

    3、播电视网”(Next Generation Broadcasting network,NGB)协议。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战略计划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后数字电视时代全球新一代广播电视的创新与变革。基于此,本文拟在媒介融合的现实环境下,从科技、制度与文化相结合的三维语境,梳理分析英国、美国和中国新一代广播电视的发展战略、实施状况及其文化影响。一 科技融合下的战略转型数字化传播,尤其是互联网视频传送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给传统的广播电视业带来了巨大冲击。美国研究数据表明,2010年第三季度有线电视公司的订户数呈30年来最大幅度的下跌,下降了741000户。与此同时,在线电视则增势喜人。由新闻集团(News C

    4、orporation)和NBC环球(NBC Universal)共同投资的美国第三大视频网站葫芦网(Hulu),2009年的收入为1.08亿美元,2010年为2.63亿美元,2011年收入同比增长约60%,达到4.2亿美元。4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增至3.50亿人,半年内用户增量接近2500万人,在网民中的使用率由上年底的63.4%提升至65.1%。5观众正在从收费电视流向网络平台。“画布项目”、“电视无处不在”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计划根本上都是传统广播电视业应对新媒体的进攻性战略防御,希望通过促进广播电视传播与互联网新技术的结

    5、盟,维持或加强广播电视的强势地位。(一)英国:“画布项目”2008年12月11日,BBC与独立电视台(ITV)、网络供应商英国电信(British Telecom,BT)联合提出“画布项目”,旨在建立一个开放性的影音平台,为英国公众提供免费的互动影音服务。项目的主要特点:一是通过宽带网络将单向播出的电视信号,变成双向的互动节目。观众可以通过联网的电视机观看高清电视节目、追看已经播出的节目、收听广播,甚至观看网络视频。二是开放和免费。这个数字平台采取开放式的行业标准,欢迎包括电视台、电台和视频网站等在内的所有内容发布商加入,商业型的内容供应商也不会另外再向观众收费,而是采用插播广告的形式盈利。三

    6、是信号技术标准的数字高清化。BBC希望结合数字地面电视“高清化”工程(主要是指2002年BBC联合ITV和第四频道开通的免费数字电视平台Freeview,以及2009年由BBC、ITV、第四频道和星空媒体共同开发的免费数字卫星电视平台Freesat),一并推出“画布”服务。6“画布”项目的三个主要元素分别是设立技术标准、搭建技术平台和创造用户体验。项目总监理查德哈尔顿(Richard Halton)认为,这项计划将为电视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宽带内容(broadband content)和广播内容(broadcast content)的无缝整合,将给免费电视一个光明的未来,也为在线服务业创建了进

    7、入广播电视行业的平台和通道。同时还将带来新的商业模式。由于BBC的公共属性和其在英国的特殊地位,项目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英国广播公司信托基金会(BBC Trust)在2008年11月就得到了项目组的申请,2009年24月为项目咨询期,7月宣布由于需要进一步的信息,将延期作出决定,10月同意BBC与ITV、第五频道(Five)、英国电信、第四频道(Channel 4)及TalkTalk集团(TalkTalk Group)结为伙伴,2010年6月25日最终批准了BBC参与该计划。2010年9月“画布”项目成立名为“YouView”的公司,但直到2012年7月4日YouView才正式投入运营,最终确

    8、认的合作伙伴包括三家电信企业(英国电信、TalkTalk集团、Arqiva公司)和四家广播公司(BBC、ITV、第四频道和第五频道)。七位成员平均分摊自2010年4月算起前四年的集团运营费用(每位成员约1800万英镑)。72011年4月14日,YouView发布最终的核心技术说明(cor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8图1 “画布”项目实施进度(二)美国:“电视无处不在”美国时代华纳的首席执行官杰夫比克斯(Jeff Bewkes)是“电视无处不在”计划的倡导者。在2011年6月的有线电视展会(The Cable Show 2011)上,他宣称要“让所有联网的设备都能收看

    9、电视。无需改变经营模式,也不需要向观众收取附加费用”。此前在2010年5月他曾声称“电视无处不在”服务至少已经覆盖2000万用户。2009年“电视无处不在”计划由康卡斯特公司和时代华纳有线电视公司率先发起,旨在应对免费或低廉的互联网视频业务对传统有线电视业务的冲击。其核心是让已有的有线电视付费用户,不仅可以通过电视机收看各类视频内容,还可以凭借用户名和密码,在不增加额外费用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用电脑或手机等终端来观看有线电视公司提供的视频内容,其目的在于满足用户对新媒体服务的需求,从而保住原有的用户。时代华纳承诺把特纳广播公司(Turner Broadcasting System)旗下TNT频

    10、道和TBS频道的内容放在网站上,康卡斯特则把所有的点播节目和在线节目放到网站上。用户通过一个账户即可访问C、F等有线网络公司的内容。计划的最初阶段,处于危机中的有线电视运营商是最为积极的倡导者和参与者。经过2010年一年对“电视无处不在”战略的怀疑与犹豫,2011年更多公司终于下定决心。除了最早加入的康卡斯特、时代华纳和有线电视公司(CableVision System)等有线电视运营商外,电信IPTV运营商如威瑞森(Verizon)、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merican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mpany,AT&T),卫星电视运营商如直播电视公司(DirecTV),

    11、内容制作商如迪斯尼(Disney)、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家庭影院(HBO)、电影频道(Cinemax)和Starz有线台等纷纷加入。2012年1月20日美国分析人士提出,未来5年“电视无处不在”战略将为美国电视行业增加240亿480亿美元的市场价值,作为内容提供商的时代华纳和迪斯尼将会是最大的受益者。9(三)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2001年3月15日我国在“十五”计划纲要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三网融合”10的概念,“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再度提出加快发展宽带用户接入网,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建设集有线、地面、卫星传输于一体的数字电视网络。2008年12月4日,科技部与广电总局签订国家

    12、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暨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自主创新合作协议书,“以有线电视数字化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的成果为基础,以自主创新的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核心技术为支撑,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三网融合的、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全程全网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112009年国家提出实现广电和电信企业双向进入的方针。当年7月科技部、国家广电总局与上海市政府签署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启动暨上海示范网合作协议,计划2010年底前在上海地区率先完成50万户NGB示范网络建设。此举标志着我国NGB建议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在全程全网上,广电总局正在建设一个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平台,简称“136工程”(见图

    13、2)12。截至2011年年底,已有26个省(区、市)完成或基本完成一省一网整合。13图2 “136工程”架构二 利益权衡中的竞争合作“画布项目”“电视无处不在”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本质上都是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的结果。“媒介融合”是21世纪以来大众传播业界和学界的研讨热点。convergence(融合)这个最早源于科学领域的词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大众传播领域结缘,“当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于2000年初宣布历史性合并之际,convergence一词已经成为电子信息传播中的常用语了。”14伊契尔索勒普尔(Ithiel De SolaPool)被认为是最早使用con

    14、vergence的传播学者之一。“在其1983年的著作自由的科技(The Technologies of Freedom)中,普尔提出了传播形态聚合(the convergence of modes),他认为:数码电子科技的发展是导致历来泾渭分明的传播形态聚合的因素。普尔提出的传播形态融合的理念使我们看到了未来媒体科技发展的图景:传媒机构的数字化传播内容管理体系的创建和广泛使用,可以相对容易地将各种数字形式传送到不同的传播平台,例如,电视将具备更多计算机的特点从而与网络相连,既可以接收和储存数字化内容,也可以让观众与荧屏上广告之类的内容互动。现在,移动电话已经有摄像、录音、收看电视节目、收发电

    15、子邮件等功能。可以说,媒体科技的融合是新闻传播领域随之一切融合的基础。”15以科技融合为起点的“媒介融合”概念之后被广泛用于讨论媒介的经济融合、组织融合、文化融合、新闻采编技巧融合和全球融合等多个层面。在某种意义上,媒介融合的初衷和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合作共赢。这在技术层面已几无障碍,但受到体制与利益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际运作却难免一波三折。“画布项目”和“电视无处不在”计划都曾在各自的制度框架内遭遇狙击。根据BBC宪章,它是依靠电视执照费支持运作的公共广播电视机构,其使命是扩大观众面,保证节目能被各个年龄段、各个社区的人收看,完成其“公共服务”的使命,在英国本土不能播出商业广告。投

    16、资“画布项目”,可能被视为用纳税人的钱,直接和其他提供高清数字电视的商业机构竞争。2010年8月有线电视运营商维珍传媒(Virgin Media)指控称,“画布”违反1998年颁布的公平竞争法,将摧毁刚刚萌芽的英国IPTV产业。随后更多商业电视台、地方媒体、IPTV公司、广告商、软硬件开发商,如IP Vision、Six TV与United For Local TV、开源联盟(Open Source Consortium)、伊莱克特拉娱乐公司(Electra Entertainment)和英国天空广播公司(British Sky Broadcasting)等都参与到申诉行列。申诉理由包括:BBC不应参与传输平台事业、项目


    注意事项

    本文(文化科技融合中的新一代广播电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