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秋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Word下载.docx

    • 资源ID:16676933       资源大小:28.93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秋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Word下载.docx

    1、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然后再认真反复地拼读生字词。3.同桌互相认读画出来的生字词,纠正对方的错音。再“开火车”读、齐读。(二)流利朗读,读准字音1.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2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流利。3.指名检查读,评读。四、学习生字(一)我会读1再次认读有拼音的生字词,然后认读去掉注音的生字。(展示课件第四屏)2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开火车”读,齐读。3.你最快记住了哪个字?你是怎样记住它的?4.用字组词并造句。(二)我会写1.你能把下面这几个字写好吗?先观察一下它们的样子,然后说说你发现

    2、了些什么。(展示课件第五屏)2.仔细观察这些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提出写这个字时要注意的地方。3.教师边念笔顺边在田字格里示范,学生边观察边在桌面上跟着老师一起书空。4.在田字本上把每个字独立书写两遍。5.引导学生互相欣赏,看谁写得工整美观。(三)我会用1.你认得这些词语吗?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展示课件第六屏)2.在课文中找出这些词语的位置,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这些词语的意思和用法。3.你会用这些词语造句吗?五、水罐有什么变化?总结:水罐由木头的变成银的,变成金的,从里面跳出七颗钻石,从里面冒出清澈的泉水。四、总结谈话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认识和掌握了不少新的字词,学会了这些生

    3、字词,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了。大家课后还要多读多写多用,巩固这些字词。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找出疑问1.昨天你们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说明你们很会读书。这节课我们还可以尝试着通过读书来解决这些问题。2、课文导读(1)、水罐是神奇的,神奇在哪里?(2)、发生了哪些变化?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般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3)、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提示: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给小狗喝、给过路人喝。三个情节比较得出爱心的主题。二、分析第1自然段1.刚才有的同学问“大旱灾有那么严重吗?”这个问题我们通过阅读哪个自然段就能解决?(生:

    4、第一自然段)2.指名读:谁来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3.大旱灾严重吗?你从哪儿感受到的?(展示课件第八屏)4.自由读:你们体会得真好,能不能通过你们的朗读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这场大旱灾的严重、残酷呢?5.指名一人读。三、精读课文第2自然段到结束(一)找出变化1.过渡语:看,大旱灾多么严重,多么残酷啊!就在这场大旱灾中,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很多神奇的变化。2.精读课文第2自然段到结束,画出描写水罐变化的句子,找出水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水罐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神奇的变化的。(1)情节一:因为大旱,给妈妈找水。指名一人朗读第2自然段,课件演示水罐变化。(展示课件第九屏)(2)情节二:给

    5、小狗水喝,木水罐变成银水罐。指名一人朗读第3、4自然段,课件演示水罐的变化。(展示课件第十屏)(3)情节三:给妈妈水喝,银水罐变成金水罐。指名一人朗读第5自然段,课件演示水罐的变化。(展示课件第十一屏)(4)情节四:给过路人水喝,金水罐跳出钻石,变成泉眼。指名一人朗读第6自然段,课件演示水罐变化。(展示课件第十二屏)(5)情节五:七颗钻石升天变成大熊星座。指名一人朗读第7自然段,课件演示水罐变化。(展示课件第十三屏)(二)理解变化1.同学们仔细体会刚才画出的句子,思考和讨论:(1)水罐的每次变化都伴随着小姑娘的一次行动,这些行动跟水罐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吗?(2)水罐的神奇表现在哪里?它为什么会发

    6、生这么神奇的变化呢?2.讨论后请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1)提示:小姑娘的每次行动伴随着一次爱的付出,每次爱的付出都带来水罐的一次神奇的变化。(2)其实,同学们也发现了,这个罐子之所以神奇,是因为小姑娘充满了无私的爱心,是“爱”让这个罐子变得神奇起来。(3)在小姑娘的爱心与水罐的变化中有一种对应的关系,不过一个在明一个在暗。引导学生认识课文中“变”的明线(展示课件第十四屏);让学生通过讨论弄清“变”的原因,领会课文“爱”的暗线(展示课件第十五屏),体会爱的意义与力量。3.这是一个大旱之年,这一罐水多么宝贵呀!有了它,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啊!可小姑娘还是把水给了别人。每一次的送出就是

    7、一种无私的爱的付出,爱让这个世界充满了神奇。从“涌出”、“水流”这两个词,你感受到了什么?看来,这一次次的爱心感动了上天,使水罐里一下子涌出了这么多的水。爱像水流一样滋润大地,使大地不再干涸。(三)反向思维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展示课件第十五屏):1.如果小姑娘是个自私而没有爱心的人,故事的结局将会是怎样?2.试想,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将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世界?(四)总结是啊,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是不可想象的。正像同学们说的,是爱心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而且无私而广博的爱能创造意想不到的奇迹。七颗钻石变成了七颗星星普照大地,这不是爱满天下吗?因为有了爱心,我们才感到温暖,我们更要懂得对别人付

    8、出爱。正如一首歌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愿你们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相信拥有爱心会让你充满神奇的力量。四、拓展发散,激发想象1.同学们,你身边肯定也有许多充满爱心的人,许多充满爱心的事。有谁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和“爱”有关的故事讲给我们大家听听,让我们分享一下吗?2.读了这篇感人的童话,听了同学讲的故事,大家也一定想到了自己经历的类似的故事。相信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感受,快把这些感受写下来吧!五、作业七颗钻石是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将来你们会读到他更多的作品。同时,同学们一定读过很多安徒生的童话,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等。课后,同学们可以读

    9、更多的童话故事,可以再去体会爱的神奇力量。教学反思: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想象,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让学生们在理解和体会作者于文中寄寓的道德期盼和美好的追求:理解无私的博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18 平分生命设计思路:本课讲的是父母早逝的小男孩儿贝贝为了挽救染上重病的妹妹,即便以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当他知道输血不会失去生命,他“还能再活一百年”时,便要求医生把他的血抽一半给妹妹,让妹妹和他平分生命,再活五十年。教学本课时,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贝贝当时的心理变化,并将自己的体会说出来。教学时,让学生通过找

    10、出文中描写男孩儿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来反复品读,去体会他的纯真无私和亲情的伟大。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小男孩儿贝贝为了亲人的健康幸福,献出爱心的美好品质,懂得只要人人都献出自己的爱,大家就会生活得更美好。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输、浆、付、唯、否、仍、郑;依、贵、钱、付、费、否、抽、终、仍、圈、确、郑;相依为命、支付、费用、是否、抽血、终于、仍然、付出、转圈、确认、郑重其事。教学重点:体会亲情,从贝贝的神态、语言、动作中体会人物心理感受,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真切地体会贝贝纯真无私的伟大亲情,并将自己的体会说

    11、出来。课前准备:1.朗读录音。2.多媒体课件。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非常有趣。前边我们学过的七颗钻石讲的是一个小姑娘奉献爱心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小男孩奉献爱心的故事。1.板书“生命”。同学们,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生命的理解吗?2.板书“平分”。“平分生命”又是什么意思?生命能平分吗?3.面对这个课题,你肯定会有很多疑问,你想知道什么?这么多问题怎么办?从课文中去找)4.好,今天就让我们在课文中去寻找平分生命的意义。(展示课件第三屏步骤一)5、放音乐讲故事。6、故事后来发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由读文,找出生字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12、自由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画出生字词。2听录音朗读(展示课件第三屏步骤二),注意听准刚刚画出来的生字词的读音。3.默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然后再认真反复地拼读生字词。4同桌互相拼读生字词,纠正读音。5指名读生字词,检查读音。1.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读流利,做到不加字、不漏字。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三、识记生字,会读会写3.你先记住了哪个字?1仔细观察这些字及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提出写这个字时要注意的地方。2学生写字。仔细观察每个字,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3重点指导学生容易写错的字(可以多种方式帮助学生)。4.老师示范。你认为哪个字你能写得最

    13、好?(正确、美观)5.检查订正,评价谁写得好、写得美。互相交流,看谁造得最好。四、初读感知1、指名读课文,思考:男孩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五、总结课文,布置作业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课后认真朗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3.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认识和掌握了不少新的字词,学会了这些生字词,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了。一、复习引入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学会了不少新的字词。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课文一共有五个自然段,请用一句话归纳每自然段的内容。(展示课件第七屏)2.根据大家对每个自然段的归纳,有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是

    14、一篇儿童生活故事。课文写了10岁的小男孩儿贝贝在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时,在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的情况下,仍然给妹妹输血。从小男孩儿为了妹妹的健康勇于付出生命的言行中,表现了他对妹妹的无限爱怜之情。二、细读感悟(一)问题中求解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这节课你想知道些什么?2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归纳(展示课件第八屏):谁和谁平分生命?为什么平分生命?怎样平分生命?(二)细节中感悟1、默读课文,画出表现男孩勇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2.当医生问贝贝是否有勇气抽血给妹妹时,贝贝有什么表现?(展示课件第九屏步骤一)(1)假如你

    15、就是贝贝,你心中在犹豫什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感受?(2)怎样读这句话才能让大家体会到你的感受?(3)由“犹豫”到“思考”最后到“点头”,你从中可以体会出什么?“犹豫”说明贝贝心存顾虑,“终于点了点头”,是经过认真思考后做出的决定。“一番认真的思考”,说明贝贝的决定是在权衡利弊得失,经过艰苦的思想斗争后做出的,就其决定抽血这一点,已经可以看出贝贝对与其相依为命的妹妹的一颗爱心。(展示课件第九屏步骤二)3.抽血时和抽血后,贝贝各有什么表现?(展示课件第十屏步骤一)(1)抽血时,贝贝静静的在想些什么?他为什么向妹妹微笑?抽血后,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心里会想些什么?抽血时,“贝贝静静的不发出一丝声

    16、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可见贝贝的注意力全集中在给妹妹输血上。他平静而坦然,忘记了自我,“只是微笑”,包含着多少对妹妹的安慰与鼓励。抽血后,贝贝躺在床上一动不动,联系上下文,显然这时的贝贝是在想着输血给妹妹手术一定会有一个好的结果。(2)“停止了微笑”和“声音颤抖”说明了什么?联系贝贝抽血前后的表现,你能感受到什么?这样写完全符合一个10岁孩子的年龄特点。“停止了微笑”,“声音颤抖”,说明他处于疑虑和恐惧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原因则是出于“我还能活多长时间”的无知,而正是由于这种无知,才愈发显出贝贝肯为妹妹付出生命的勇气与决心。(展示课件第十屏步骤二)4.再自由读第3自然段,想想为

    17、什么医生听了贝贝的话想笑他无知,转念间却又被他震撼了?你也被贝贝震撼了吗?让我们满怀深情读一读第3自然段的最后三句话。5.当医生告诉贝贝还能再活一百年时,贝贝又有什么表现?(展示课件第十一屏步骤一)(1)第一次抽血时,贝贝是犹豫的,而现在贝贝却昂起头,郑重其事地要求医生把他的血抽一半给妹妹,让妹妹和他平分生命,再活五十年。你从贝贝的神情、语言看出了什么?这就是人类最无私、纯真的亲情!这就是浓浓的兄妹亲情!课文最后的一句话,既是再一次表明贝贝对妹妹充满爱心,也紧紧扣住了课文题目,一个无私天真、充满爱心的男孩儿形象,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展示课件第十一屏步骤二)(2)勇敢的男孩们,站起来,挽起你的

    18、手臂,昂起你的头,挺起你的胸膛,勇敢地、毫不犹豫地、慷慨地读第5自然段。三、朗读积累把最感动自己的句子,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句子,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找出来,多读几遍,有兴趣的可以背一背。四、总结全文(展示课件第十二屏步骤一)1学完课文,你想说些什么?你想对贝贝说些什么?(展示课件第十二屏步骤二)2点题:“平分生命”就是分享生命。现在,你对生命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亲情体验(展示课件第十三屏):帮家长做家务、给家长洗脚等。19 倾斜的伞这篇课文是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写了外公和外孙女两代人之间互相为对方打雨伞的场景,表现了祖孙间纯真的至爱亲情。课文托情于物,寄情于伞,以一

    19、把倾斜的雨伞贯穿全文。那把倾斜的伞体现了外公和“我”之间温馨的情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自主探究,自主发展想象;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1.体会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体会“倾斜的伞”里面包含的意思,感悟外公和“我”之间温馨的亲情,学会把爱心献给亲人。逢、挽、惑、颤、浊、珍;喜、逢、墨、招、胳、膊、眯、歪、湿、透、服、微、颤、抖;喜欢、每逢、墨绿色、胳膊、笑眯眯、湿透、衣服、微微、颤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体会外公和“我”之间那种温馨的情

    20、感,学会关爱他人,做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体会亲情,体会重点词语句子包涵的意思。多媒体课件。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夏天的时候 ,我们经常遇到雨天。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张雨天的图画, 请看大屏幕 ,你从图画中看到了什么 ?把你看到的说给同学们听听。出示 雨中图片小结: 在茫茫的雨中, 人们撑着伞行走, 犹如一叶叶扬帆的小舟涌动. 远远望去 ,仿佛五颜六色的花朵 ,美丽极了。伞 象形字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盖” 即遮蔽阳光和雨雪的用具。这是一种平平常常的事物。大家随处可见 可是就是这把平平常常的伞却给作者带来了不平常的感受。你想了解这把雨伞的与众不同吗? 让我们一同走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学习第19课倾

    21、斜的伞。 板书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3听录音的示范朗读(展示课件第三屏步骤二),注意听准刚刚画出来的生字词的读音。4.默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然后再认真反复地拼读生字词。5同桌互相拼读生字词,纠正读音。6指名读生字词,检查读音。(二)流利朗读,读通课文1.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认真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流利。三、识记生字,巩固知识1.出示生字(展示课件第四屏)。自由读。提醒同学们每个生字在字音上要注意的地方。2.读生字正音。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齐读。3.认读有拼音的生字,再读没有拼音的生字。4.识记生字。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交流,全班反馈,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

    22、字的。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不能加字或漏字。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课件展示第五屏),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字及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提出写这个字时要注意的地方。3.重点指导学生书写较难写和容易写错的字(可以多种方式)。(正确、美观。)5.检查订正,互相欣赏,评价谁写得好、写得美。四、总结课文,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课后认真朗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1.出示两个画面,想想课文的哪部分写出了画面的内容?比较两个画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二、整体感知(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指名朗读第1到第5自然段2、图中画了些什么?人物的心情怎样?文中哪些句子表现出了温情

    23、,让你印象深刻?3.默读第2、3自然段,找出写“我”和外公很开心的句子读一读。 (1) “外公便来到学校门口 打开那把墨绿色的大伞 向我招招手。” (2) 2 引导学生关注外公的三次笑有什么不同。4.再自由读第2、3自然段,想一想: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最好、最令你感动?你是怎样把这些句子读好的?5.自由读第4、5自然段,看看你明白了什么。6.教师小结。(展示课件第八屏步骤一)(二)学习第二部分1.指名朗读第6到第8自然段,感知这一部分表达了什么。2.文中第二幅图画的是第6、7自然段的内容,比较一下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有什么不同。3.自由读第6自然段,想一想:这句一共用了多少个“仍然”?该怎样读好这

    24、段话?“不知过了多少年,撑伞的人已不是外公,而是我。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一切和以前一样。“我抬起头 发现我头顶上的天空一半是墨绿色的 一半是灰蒙蒙的”“这仍然是把倾斜的伞。4.自由读第7、8自然段,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5.教师总结。(展示课件第八屏步骤二)(三)学习第三部分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1.说说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课文不仅在这里点了题,点明了中心,也写出了“我”的内心感悟,升华了“倾斜的伞”所蕴涵的思想意义。2.你认为该怎样把这句话读好?三、体会感悟1.课文题目为什么叫“倾斜的伞”?这里面传达出了什么意义?结合课文以及文中插图,讨论

    25、交流。注意课文中的两幅图。一幅是:雨的世界里,一个鬓发花白的老人和一个小姑娘同行。老人撑着一顶墨绿色的伞,伞歪向小姑娘。老人的半边衣服已被淋湿了,但他微笑着毫不介意。另一幅是:雨的世界里,一个须眉皆白的老人和一个女青年同行,老人步履蹒跚。女青年同样撑着那顶墨绿色的伞,伞歪向老人。女青年的半边衣服已被淋湿了。从这两幅画面中,我们体会到了亲情的至纯至真。“倾斜的伞”传递了一种浓浓的温馨情意,体现了外公和“我”之间温馨的情感,是理解课文的关键所在。2.想象小时候外公给“我”撑伞,长大以后“我”为外公撑伞的情景,体会“我”和外公之间那种温馨的情感。3.再次通读课文,边读边想,抓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人物当时内心的感情,并前后联系起来,体会人物感情的变化。如写外公的神态,是由当年的“笑眯眯”“笑而不语”“开心地笑”,到多少年后的声音“微微颤抖”“浑浊的双眼泪光点点”,由其神态可以看出其情感的变化是由当年施爱于晚辈而高兴,到后来得到晚辈的关爱,收到了爱的回报而激动。“我”则是由当年的“惊讶”“困惑”不解,到多少年后“心热”“不知不觉中”“做着外公当年做过的事”。在外公爱心的浸润和潜移默化的道德影响下有所感悟。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感受爱的力量,感悟不仅亲人之间需要互相关爱,而且应该推而广之,珍惜人间真情,使所有的人都生活在爱的世界里


    注意事项

    本文(秋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