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杂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资源ID:16707346       资源大小:27.32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杂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元代杂剧的起始,是从伎艺人当中创造产生的,他直接来自群众,为群众所了解,这就确定了他通俗流畅的基本条件。稍后,杂剧在民间流传开来,由于作家本身的创作力量不够应付了,于是出现了“书会”这种妓艺人和文士们的合作组织。有戏剧经验的艺人和有文学修养的文士两相结合,各献所长,共同参加杂剧的创作,使杂剧的艺术愈益生动和精炼,杂剧的主题和内容愈益丰富和现实。他们的共同努力使杂剧终于成为波澜宏阔和富有社会意义的一种广泛的文学形式。元剧的创作非常壮观,流传到现在的本子,还有一百四十多种。关汉卿的时代处于元初。元代统治阶级进入中原以后,一方面吸收汉族文化,一方面也保持了他们本族原有的一些习尚。蒙古族自身的社会生活

    2、中没有节孝等观念和习惯,反而把游牧民族开放的两性关系和狩野的生活方式带到汉族社会中来。但在思想文化方面蒙古统治阶级继承了汉族的儒家思想和程朱理学,而在民间处于异族奴役下的广大汉族人民中间,汉族的思想传统也成为汉族社会和文化的一种象征,处于民族主义思想和对异族统治的反抗和蔑视,他们也坚持儒家的正统思想传统。以上原因使元代社会的主导思想还是忠孝节义、三纲五常等封建观念。 所以,从关汉卿所作的杂剧可以见诸以上种种因素。作品显得斑斓多彩,后人众评纷纭。二 孤傲不屈的才子风流更为重要的事关汉卿本人的性格气质、心理素质影响了他的作品创作。他的生平情况,只能以现存的一些材料推知大概,录鬼簿说他是大都人,号已

    3、斋叟,曾任太医院尹。在元代禁止人们以汉城自居,而关汉卿竟以“汉卿”命名,可见他的个性是桀骜不驯。元人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闻,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关汉卿的自画像是:“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吹不匾,吵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予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出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上走!(2)”从

    4、这些材料来看,关汉卿血气刚强,为人风流倜傥,豪放豁达,甚至带有几分玩世不恭和愤世嫉俗的气味。“关汉卿欣喜于这种生活中得以解脱了功名利禄的锦套头而获得自由的快乐;他的如数家珍的罗列炫耀,对于士大夫的传统分明带有挑衅的意味。这种人生选者固然是特定的历史环境所致,但关汉卿的自述中充满昂扬诙谐的情调,较之习惯于依附政治权力的士人心理来说,这种热爱自由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3)。” 关汉卿的性格和处境影响到他的审美观,他能从人格的角度大胆表现风尘女子的性格的生活,但作为一个受压抑的封建正统文人,他是把阶级性和道德性作为审美的尺度的。即使是写风尘女子,也往往从她们渴望从良的角度去写,关汉卿的作品充满了强烈的

    5、道德劝谕性和要求平等正义的呼声,这正是他从道德的和阶级的审美所致。三 深刻犀利的作品艺术 关汉卿大概写过六十多部作品,现存十八部其中个别作品是否关汉卿作,尚有争论。关汉卿的杂剧有一部分直接取材于现代生活,但多数还是对传统题材的改编或重新创作,也有写历史故事的,但不论 何种题材,关汉卿能在剧本中融进他对当时社会的深切感受,反映出时代的精神和人民的愿望要强的现实性和时代感,反映社会黑暗,歌颂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等;采用历史题材,刻画历史人物以表现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感受和认识的作品,主要有单刀会西蜀梦哭孝存等。关汉卿创作的杂剧作品中,不仅有悲剧,也有喜剧;不仅有对黑暗丑恶事物的

    6、暴露鞭笞,也有对光明美好事物的歌颂赞美;不仅有令人憎恶的反面形象,也有令人喜爱的正面形象。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描写十分悲惨的社会悲剧时,也从不悲观失望,而是表现出对生活的坚强信的乐观精神。历史剧 首先我们看关汉卿的历史剧三部: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关张双赴西蜀梦尉迟恭单鞭夺槊。在这些剧作中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关汉卿作为一个处于民族压迫和歧视下的汉族人,对于蒙古的暴戾统治有切肤之痛,他通过尉迟恭效忠唐李王业的故事和对张飞、关羽出生入死,维护汉家事业的歌颂,表现了深挚的汉民族感情。单刀会中,关羽拒不承认荆州是东吴暂借给西蜀之地,说他原本就是汉家基业,岂有归还东吴之理:“想着俺汉高皇图王霸业,汉光帝

    7、将董卓诛,汉皇叔把温厚灭,俺哥哥含情受汉家基业(4)。”这段唱词曲折地表现了关汉卿的正统历史观念和他对元蒙异族统治的鄙视。这里,关汉卿的爱国主义表现为一种强烈的民族主义感情。关汉卿写历史人物,强调的是其忠义孝悌。比如单鞭夺槊中的尉迟恭。开始时他辅佐刘武周,在李世民来劝降时,坚决表示:“一马岂背两鞍,双轮岂辗四辙,烈女岂嫁二夫,俺这忠臣岂佐二主。(5)”后刘武周死,尉迟恭被迫弃暗投明,但降前坚持要为其先主服孝三年,以“尽君臣礼”。归顺李世民后,对李世民对他的器重与邀功感激不尽,庄严发誓:“我必然舍这一腔热血,为国家出力,方显某尽忠之心也。”当李世民手下的将领要报曾换过他一鞭,吐血数里的旧仇时,出

    8、于对李唐事业的忠诚,他表现了极大的忍耐与克制。最后,他单鞭匹马在单雄信的狼牙枣槊下救出李世民,保证了李唐王业能够最终建立。单刀会是对盖世英雄关羽的颂歌。单刀会塑造了关羽威慑千年。叱咤风云的英雄形象,表现了他惊人的胆略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作品打破了陈规旧列,大胆出新,推迟了主角的出场。关羽在第一、二折中并未出场,但却通过乔过老和司马微之口渲染了他的英雄业绩和盖世威风。如乔过老唱道:“他上降处赤力力三绺美髯飘,雄赳赳一丈虎躯摇,恰便似六丁神簇棒定一个活神道。那敌军若是见了,吓的他七魄散,五魂消。云你若和他厮杀呵,唱你则索多披上几副甲,剩穿上几层袍,便有百万军挡不住他不刺刺千里追风骑,你便有千员将,

    9、闪不过明明偃月三停刀,”人未出场,早已先声夺人。第三折一出场就回顾当年董卓的作乱一及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的情景,叙述创业的艰难。第四折关羽单刀赴会,面对滚滚的大江抒发他豪迈的情怀:“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别,我觑这单刀会似比赛春社。”“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也 何处也?不觉得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谈。破曹的蔷撸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叫我情惨切。这也 不是江水,二十年流不尽的 英雄血!”这恢弘的 境界慷慨 的 激情,磅礴的气势构成 了 一种 无比壮美的诗的 意境,使关羽的 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单刀会上,关羽经历了异常扣人心弦的

    10、惊险斗争,最后安然返回。作品并没有直接描写关羽的战斗行动,而是着重描写他的神情气势,从而表现他压倒一切的英雄神威,作为一个历史英雄,关羽的形象 是光辉夺目的 。同时,在元代,作品对维护汉家 事业关羽的 歌颂 ,也流露了一定的民族感情。整个作品激荡作者感情的急流,充满了对英雄的 历史业绩的向往和 对英勇豪迈 精神 的赞颂,翻腾这一种慷慨激昂,凛然不可侵犯的 浩然正气,表现了不甘屈辱的意志、正义必胜的信念和坚定乐观的精神。因此,作品通过关羽的形象反映了民族的精神和灵魂,这对苦难的元代人民是巨大的鼓舞力量,这些作品在古代志士豪杰形象的身上也含蓄地寄托这对故国的 向往和怀念,蕴藏着反元复国的民族意识。

    11、我们知道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和北宋司马光的资政通鉴都以魏为正统,而在偏安江南的东晋和南宋,习凿齿的汉晋春秋和朱熹的通鉴纲目亦以蜀汉为正统。而关汉卿所作的历史剧亦以刘汉为正统。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说:“陈氏生于西晋,司马氏生于北宋,苟黜曹魏之禅让,将置君父何地?而习与朱子,则固南渡之人也,惟恐中原之争正统也,诸侯易地而皆然。”(文史通义文德)由此可见,以蜀汉为正统都包含着偏安的汉族王朝与异族的北方政权争夺正统地位的思想。公 案 剧 如果说单刀会之类是历史剧的典范窦娥冤则更有现实性,切似乎“亦取古书中故事敷衍为之” 。这部感天动地之作。关汉卿是怎样写就的呢。有人就说:按此剧的似本之汉书。于定国传东海考妇故

    12、事,惟此者为孝妇之故 ,乃自经而死,故女告之于吏,太守竟论杀孝妇云,剧中窦天章正有这一点说白,自是汉卿本此而敷衍成篇的。”(苏雪林辽金元文学种种说法,颇有代表性。 徐扶明先生对此做了认真研究撰写了窦娥冤的现实性之文。文中先时东海孝妇故事进行考察,依据汉代刘向说苑中的一段话,提出了这个 故事旨在突出于公之德,而不在突出孝妇之冤。理由有故事以赞扬于公为主,孝妇之冤只是一例证,而且冤案只是一种例证,而且冤屈案起因与当时社会不搭界。最终也得以平反,徐先生还以晋代干宝搜神记为作证。 徐先生接着分析窦娥冤与此故事相关语句。比如,第三折窦娥唱:“做什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第四章窦大章云:

    13、“昔日汉朝有一孝妇守寡,其姑自缢而死。其女姑告孝妇杀姑,东海太守将孝妇斩了,只为一妇含冤,致令三年不雨,亲祭孝妇之墓,天乃大雨。”又云:“昔于公曾表白东海孝妇,果然是感召得灵雨如泉。”其中“于公治狱,仿佛见孝妇抱拳哭于厅前”的情节,不见于说苑和搜神记,亦不见于汉书。于定国传,不知关汉卿何所据。关汉卿写窦娥冤不照搬因袭,而是挥动如椽巨笔,“自铸伟词”。 徐先生认为,窦娥冤有着自己特有的主题。全剧敷衍窦娥之冤,启发人们思考,为什么窦娥变成了“没头鬼”?为什么她的冤枉能够感天动地?诚然,作者把窦娥之冤作为全剧的中心事件,以窦娥处于“正旦主唱”的地位,自始贯穿到底,突出一个“冤”字。第四折写冤案鬼魂要

    14、求伸冤,与第一折冤案起因。第二折冤案造成。第三折窦娥被杀,构成有机整体,比较完整地展现了窦娥蒙冤受屈的全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表现了下层群众的不幸革命运动和反抗精神。吴国钦在中国戏曲史漫话一书肯定了这一观点。用窦娥的话来讲就是:“这都是官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徐先生通过文本分析,比较窦娥冤案与东海孝妇故事,得出结论:窦娥冤,既不是为“清官”唱赞歌,也不是为孝妇冤死写旌表,而是以窦娥这个典型冤案,猛烈地鞭挞了黑暗政治所造成的罪恶,愤怒地喊出了人民群众反对封建迫害的呼声。 无疑,这体现了关汉卿关注时代、关注民众的现实意义。 不过,自窦娥冤一面世,后人对窦娥之死、对“鬼戏

    15、”众说纷纭。窦娥为婆婆而死,死后又以“鬼魂”现身公堂,以报冤屈,是作者的高明之处,还是封建文人之败笔?这一问题成为时下议论的一大焦点。这涉及到两个方面。窦娥始终为善、为孝、为节作出牺牲。窦娥之死是对这一黑暗社会的强烈控诉,是对自己人格的捍卫,对理想破灭的绝望呢?还是一个带着孝节枷锁走向人生尽头的愚民之举呢?这是其一;其二,关汉卿突出窦娥孝节形象,她甚至为此与婆婆、爹爹理论、诉说,是为了道德说教,还是强烈地反讽这一吃人的黑暗社会呢?(窦娥愈加善良就愈显得社会的不合理。) 我认为,这几个因素兼而有之。当然,作品最主要的意义在于突出窦娥的斗争精神;善良形象更主要是映衬社会的不公。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王

    16、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窦娥冤是与世界一流悲剧并列而毫不逊色。 然而,在一个伦理道德广为社会所崇尚的社会里,关汉卿显然如同他在历史剧里提倡的忠孝节义一样,把这些伦理贯注于一切作品。 窦娥冤中的张儿不是一个孤立的反面形象,这个流氓泼皮与当时的特权阶级、贪官酷吏一样,都是那个带有奴隶制残余的封建政权的特殊产物。这些人从上到下组成了一个统治阶级的网罗。窦娥冤其实概括了整个元代的黑暗统治,以及贯穿这个统治的横暴、贪婪的生活现实。窦娥的形象,是有她同张儿、桃杌 的矛盾冲突中展开来的。流氓泼皮的哄吓诈骗,贪官酷吏的非刑拷打,整个黑暗势力的强大压力,都丝毫不能挫折她的不屈意志。有名的“法场”一折戏,惊心动魄地拧

    17、发了窦娥的不平之鸣。“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强欺硬,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6)”痛心疾首,不仅痛斥了人间的恶势力,连天地也怀疑了,否定了。窦娥还指出来引起血飞素练、六月降雪,三年大旱的冤狱的根本原因:“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对元代黑暗统治这样强烈的控诉,格外突出了窦娥不可证明的反抗精神。关汉卿在塑造英雄窦娥形象的同时,还塑造了懦弱怕事、不敢斗争的蔡婆的形象,作为窦娥形象的对比和映衬。通过这种对比,向元代被

    18、压迫人民指出,只有斗争才是出路。如果把窦娥冤与关汉卿的其他悲剧联系起来,这种思想就越发显得清楚。 张珪的形象就是一个例子。“全失了人伦天地心,倚仗着恶党凶徒势,活支刺(按:活生生地)娘儿双拆散,生各扎(按:生硬地)夫妇两分离。从来有日月交蚀(按:日蚀与月蚀同时发生的事情虽然很少,但还是有的),几曾见夫主婚,妻招婿?(7)”这是张 珪在送妻给鲁斋郎途中所唱的曲子,抒写了张珪因失去妻子而十分痛苦的内心感情,作家在剧作的开始,就揭示了他的性格。他本想为银匠李四伸冤,但是听说强抢李四浑家的是鲁斋郎,便吓矮了半截,要李四忍气吞声。偏不巧,鲁斋郎又看上了张珪的妻子,于是出现了上面一幕悲剧。他想逃避、忍让,

    19、而因此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作者真实地揭示了生活的严酷无情;肯定了窦娥的战斗的充满胜利信念的道路,否定了张的忍辱含垢 的毫无希望的道路,这在当时。对统治者来说,是不可赫的“犯上恶言”;对被压迫人民来说,则是有力的鼓舞和召唤。爱情婚姻剧 关汉卿的作品文笔犀利,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讽刺性,但其笔下也不会嬉笑怒骂插浑打作之作。救风尘和望江亭,就是两出展现美丑斗争并最后以美善力量取得斗争胜利的著名的幽默喜剧。 救风尘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受人践踏、遭人鄙视的下层妇女的血泪生活。妓女宋引章原想嫁给秀才安秀实,但却被纨绔子弟周舍诱骗,和周舍结婚后受到了百般虐待。宋引章的遭遇具有引人落泪的悲剧性。但戏剧动人心弦

    20、之处却在于悲剧性的题材升华为令人愉悦欢乐的喜剧故事。赴盼儿也是风尘沦落人,她有使义的心肠,决心救姐妹于水火之中。她凭借熟谙世故的丰富生活经验,看透周舍贪财好色的弱点,同周舍巧妙周旋,终于赚得周舍写下休书,挫败他的种种奸狡伎俩,把宋引章从火烧中救了出来。剧本摒弃了喜剧常用的巧合。误会等手法,从人物性格出发来结构喜剧冲突,在正压倒邪、美战胜丑的斗争中,热情地赞美了赵盼儿聪明机智、勇敢泼辣的性格特点。当然也对宋引章的嫌贫爱富行为,指出了受人愚弄的后果,表现了作家的观点和看法。 如果说在救风尘中,宋引章的悲剧遭遇表明恶势力还曾逞强一时,那么在望江亭中,正面人物就始终占居着上风,恶势力不过是外强中干的被

    21、愚弄的对象。望江亭写杨衙内想霸占谭记儿为妻,在皇帝面前妄奏谭记儿的丈夫、谭州地方官的士中“贪花恋酒”,带了势剑金牌前来潭州杀人夺妻。谭记儿闻讯后,装扮成渔妇,于中秋节晚上荡舟来到杨衙内停歇的湖心亭上,虚与周旋,为杨衙内切 酒,将杨灌醉,然后伺机盗走势剑金牌和逮人文书。第二天杨衙内要捕人定罪时,却拿不出文书等物,只找到头天晚上他和谭记儿调笑时胡诌的小词,在公堂上当众出丑。谭记儿并不就此善罢甘休,反上公堂告杨调戏渔妇。最后,杨衙内被治以“夺人之妻”之罪,削去官职。杨衙内的恶毒用心及其愚蠢表现,与谭记儿的机智勇敢,恰好鲜明的对比,使全剧始终笼罩在轻松愉快的喜剧氛围之中。这一类体现着鲜明饿美丑冲突,既

    22、肯定又否定,亦喜亦悲的喜剧,反映了正压倒倒邪、美战胜丑的美好愿望。 结语 关汉卿的剧本在思想内容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首先是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展开戏剧冲突,多方面地反映了社会矛盾,深刻地揭示了窦娥冤案之类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根源,其次,作者不只是同情被压迫者,着重描写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的不屈的反抗意志和斗争精神,甚至通过“鬼戏”形式表达作者的胜利愿望;在亦喜亦悲的智慧、勇敢的诸如赵盼儿之类的斗争中追求团圆的结局;指出逃避的末路,以忠孝节义为伦理武器对社会、对人类进行灵魂拷问,促其猛醒,旌旗呐喊人们行动起来政变这不合理的社会。 关汉卿杂剧是元代社会的一面镜子。他此外两个重要贡献:一是它能站在

    23、人生意识的高度,揭示刚毅坚强、不屈不挠、变革现实的意识;二是它颂扬人类的美好情感和崇高美德。关汉卿的杂剧是响亮的号角;激励人们奋斗前进。其手法思想内涵之深刻,表现手法之精湛,可以说是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境界。注解:(1)王国维戏曲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版。(2)关汉卿所作散曲南吕一枝花 不伏老。(3)引文出自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下册)第2728页。(4 )、( 5)本段引文均出自关汉卿: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尉迟恭单鞭夺槊。(6)本段引文均出自关汉卿 :窦娥冤。(7)本段引文均出自关汉卿 :鲁斋郎。参考书目:马恩列斯论文艺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年

    24、7月第一版名家解读元曲 吕薇芬选编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9年1月第一版元人杂剧选 顾学颉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8月第一版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著岳麓书社 中国戏曲概论 吴梅著 中国古代艺术思想史 刘道广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版诗词曲论 张伯伟撰 上海人民出版社 论悲剧和喜剧 陈瘦竹等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3年9月版 艺术和生活 周作人 1999年1月第一版元明清戏曲探索徐扶明著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6年7月版中国文学十五讲周先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9月第一版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朱东润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7月第一版中国文学史(三) 游国恩 等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7月版中国文学史 (下) 章培恒 骆玉明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7年4月第一版中国文学史 ( 第三卷 ) 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8月第一版中外名人故事丛书 关汉卿 顾祖钊著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2年8月版中国戏曲史话 袁隆兴编著知识出版社1985年版戏剧理论史稿 余秋雨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古代小说戏曲论集 聂石樵编 中华书局


    注意事项

    本文(杂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