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材料成型原理第四章答案.docx

    • 资源ID:1676398       资源大小:146.11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材料成型原理第四章答案.docx

    1、材料成型原理第四章答案材料成型原理第四章答案第四章 1 何谓结晶过程中的溶质再分配?它是否仅由平衡分配系数K0所决定?当相图上的液相线和固相线皆为直线时,试证明K0为一常数。答:结晶过程中的溶质再分配:是指在结晶过程中溶质在液、固两相重新分布的现象。 溶质再分配不仅由平衡分配系数K0决定 ,还受自身扩散性质的制约,液相中的对流强弱等因素也将影响溶质再分配。 当相图上的液相线和固相线皆为直线时K0为一常数,证明如下:如右图所示:液相线及固相线为直线,假设其斜率分别为mL及mS,虽然C、C随温度变化有不同值,但=常数,此时,K0与温度及浓度无关,所以,当液相线和固相线为直线时,不同温度和浓度下K0

    2、为定值。 2 某二元合金相图如右所示。合金液成分为CB=40%,置于长瓷舟中并从左端开始凝固。温度梯度大到足以使固-液界面保持平面生长。假设固相无扩散,液相均匀混合。试求:相与液相之间的平衡分配系数K0;凝固后共晶体的数量占试棒长度的百分之几?凝固后的试棒中溶质B的浓度沿试棒长度的分布曲线。 图 4-43 二元合金相图解:(1)平衡分配系数K0 的求解:由于液相线及固相线均为直线不同温度和浓度下K0为定值,所以:如右图, 当T=500时, K0 =0.5K0即为所求 相与液相之间的 平衡分配系数. (2)凝固后共晶体的数量占试棒长度的百分数的计算: 由固相无扩散液相均匀混合下溶质再分配的正常偏

    3、析方程 R2越大, 富集层高度C越大,过渡区时间(t)越长,过渡区间也就越宽。 在新的稳定状态下,富集区的面积将减小。 3 A-B二元合金原始成分为C0=CB=2.5%,K0=0.2,=5,自左向右单向凝固, 固相无扩散而液相仅有扩散(DL=310-5cm2/s)。达到稳定态凝固时,求(1)固-液界面的;(2)固-液界面保持平整界面的条件。 解:(1)求固-液界面的 :由于固相中无扩散而液相中仅有限扩散的情况下达到稳定状态时,满足: ,C*S= C0 代入C0=CB=2.5%,K0=0.2即可得出: =12.5C*S= C0 = 2.5 (2)固-液界面保持平整界面的条件 : 当存在“成分过冷

    4、”时,随着的“成分过冷”的增大,固溶体生长方式 将 经历:胞状晶柱状树枝晶内部等轴晶(自由树枝晶) 的转变过程,所以只有当不发生成分过冷时,固-液界面才可保持平整界面,即需满足 代入=5,C0=CB=2.5% ,DL=310-5cm2/s , K0=0.2 可得出: 1.67104 /cm2s即为所求.4 在同一幅图中表示第一节描述的四种方式的凝固过程中溶质再分配条件下 固相成分的分布曲线。答:四种方式凝固过程中溶质再分配条件下固相成分的分布曲线: (单向凝固时铸棒内溶质的分布)5 论述成分过冷与热过冷的涵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成分过冷的涵义:合金在不平衡凝固时,使液固界面前沿的液相中形

    5、成溶质富集层,因富集层中各处的合金成分不同,具有不同的熔点,造成液固前沿的液相处于不同的过冷状态,这种由于液固界面前沿合金成分不同造成的过冷。热过冷的涵义: 界面液相侧形成的负温度剃度,使得界面前方获得大于的过冷度。成分过冷与热过冷的区别 : 热过冷是由于液体具有较大的过冷度时,在界面向前推移的情况下,结晶潜热的释放而产生的负温度梯度所形成的。可出现在纯金属或合金的凝固过程中,一般都生成树枝晶。成分过冷是由溶质富集所产生,只能出现在合金的凝固过程中,其产生的晶体形貌随成分过冷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当过冷程度增大时,固溶体生长方式由无成分过冷时的“平面晶”依次发展为:胞状晶柱状树枝晶内部等轴晶(自由

    6、树枝晶)。成分过冷与热过冷的联系: 对于合金凝固,当出现“热过冷”的影响时,必然受“成分过冷”的影响,而且后者往往更为重要。即使液相一侧不出现负的温度梯度,由于溶质再分配引起界面前沿的溶质富集,从而导致平衡结晶温度的变化。在负温梯下,合金的情况与纯金属相似,合金固溶体结晶易于出现树枝晶形貌。 6 何为成分过冷判据?成分过冷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 “成分过冷”判据为: 当“液相只有有限扩散”时,N=,代入上式后得 ( 其中: GL 液相中温度梯度 R 晶体生长速度 mL 液相线斜率 C0 原始成分浓度DL 液相中溶质扩散系数K0 平衡分配系数K )成分过冷的大小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1)

    7、液相中温度梯度GL , GL越小,越有利于成分过冷2)晶体生长速度R , R越大,越有利于成分过冷3)液相线斜率mL ,mL越大,越有利于成分过冷4)原始成分浓度C0, C0越高,越有利于成分过冷5)液相中溶质扩散系数DL, DL越底,越有利于成分过冷 6)平衡分配系数K0 ,K01时,K0 越 小,越有利于成分过冷;K01时,K0越大,越有利于成分过冷。(注:其中的GL和 R 为工艺因素,相对较易加以控制; mL , C0 , DL , K0 ,为材料因素,较难控制 ) 8.分别讨论“成分过冷”对单相固溶体及共晶凝固组织形貌的影响?答 :“成分过冷”对单相固溶体组织形貌的影响:随着“成分过冷

    8、”程度的增大,固溶体生长方式由无“成分过冷”时的“平面晶”依次发展为:胞状晶柱状树枝晶内部等轴晶(自由树枝晶)。 “成分过冷”对共晶凝固组织形貌的影响:1)共晶成分的合金,在冷速较快时,不一定能得到100的共晶组织,而是得到亚共晶或过共晶组织,甚至完全得不到共晶组织;2)有些非共晶成分的合金在冷速较快时反而得到100的共晶组织;3)有些非共晶成分的合金,在一定的冷速下,既不出现100的共晶组织,也不出现初晶+共晶的情况,而是出现“离异共晶”。9. 如何认识“外生生长”与“内生生长”?由前者向后者转变的前提是什么?仅仅由成分过冷因素决定吗? 答:“外生生长”: 晶体自型壁生核,然后由外向内单向延

    9、伸的生长方式,称为“外生生长”。 平面生长、胞状生长和柱状树枝晶生长都属于外生生长 .“内生生长”: 等轴枝晶在熔体内部自由生长的方式则称为“内生生长”。 如果 “成分过冷”在远离界面处大于异质形核所需过冷度(T异),就会在内部熔体中产生新的晶核,造成“内生生长”,使得自由树枝晶在固-液界面前方的熔体中出现。外生生长向内生生长的转变的前提是:成分过冷区的进一步加大 。决定因素 : 外生生长向内生生长的转变是由成分过冷的大小和外来质点非均质生核的能力这两个因素所决定的。大的成分过冷和强生核能力的外来质点都有利于内生生长并促进内部等轴晶的形成。 10. 影响枝晶间距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枝晶间距与材料

    10、的机械性能有什么关系?答: 影响枝晶间距的主要因素: 纯金属的枝晶间距主要决定于晶面处结晶潜热散失条件,而一般单相合金的枝晶间距则还受控于溶质元素在枝晶间的扩散行为。通常采用的有一次枝晶(柱状晶主干)间距d1、和二次分枝间距d2两种。前者是胞状晶和柱状树枝晶的重要参数,后者对柱状树枝晶和等轴枝晶均有重要意义。一次枝晶间距与生长速度R、界面前液相温度梯度GL直接相关,在一定的合金成分及生长条件下,枝晶间距是一定的,R及GL增大均会使一次间距变小。 二次臂枝晶间距与冷却速度(温度梯度GL及生长速度R)以及微量变质元素(如稀土)的影响有关。枝晶间距与材料的机械性能: 枝晶间距越小,组织就越细密,分布

    11、于其间的元素偏析范围就越小,故越容易通过热处理而均匀化。而且,这时的显微缩松和非金属夹杂物也更加细小分散,与成分偏析相关的各类缺陷(如铸件及焊缝的热裂)也会减轻,因而也就越有利于性能的提高。 11. 根据共晶体两组成相的Jackson因子,共晶组织可分为哪三类?它们各有何生长特性及组织特点? 答: 根据共晶体两组成相的Jackson因子,共晶组织可分为下列三类:(1)粗糙-粗糙界面(非小晶面-非小晶面)共晶。(2)粗糙-光滑界面(非小晶面-小晶)共晶。(3)光滑-光滑界面(小晶面-小晶面)共晶。 各自何生长特性及组织特点:第(1)类共晶,生长特性为:“共生 ”生长,即在共晶偶合长大时,两相彼此

    12、紧密相连,而在两相前方的液体区域存在溶质的运动,两相有某种相互依赖关系。组织特点为:对于有共晶成分的合金,其典型的显微形态是有规则的层片状或其中有一相为棒状或纤维状(即规则共晶);对于非共晶成分的合金,在共晶反应前,初生相呈树枝状长大,所得到的组织由初晶及共晶体所组成。第(2)类共晶体, 生长特性为:长大过程是相互偶合的共生长大。 组织特点为:组织较为无规则的,且容易发生弯曲和分枝。 第(3)类共晶体, 生长特性为: 长大过程不再是偶合的。组织特性为: 所得到的组织为两相的不规则混合物。12.试描述离异共晶组织的两种情况及其形成原因。答:离异共晶组织有两种情况: “晶间偏析” 和“晕圈” 。晶

    13、间偏析的形成原因如下: (1)由系统本身的原因:如果合金成分偏离共晶点很远,初晶相长得很大,共晶成分的残留液体很少,类似于薄膜分布于枝晶之间。当共晶转变时,一相就在初晶相的枝晶上继续长出,而把另一相单独留在枝晶间。(2)由另一相的生核困难所引起: 合金偏离共晶成分,初晶相长得较大。如果另一相不能以初生相为衬底而生核,或因液体过冷倾向大而使该相析出受阻时,初生相就继续长大而把另一相留在枝晶间。晕圈的形成原因:由两相在生核能力和生长速度上的差别所引起的,所以在两相性质差别较大的非小晶面-小晶面共晶合金中常见到晕圈组织。 13.试述非小晶面-非小晶面共生共晶组织的生核机理及生长机理,组织特点和转化条

    14、件。答:非小晶面-非小晶面共生共晶组织的生核机理如下 :如下图(示意图可不画出)所示,晶转变开始时,熔体首先析出富A组元的固溶体小球。相的析出促使界面前沿B组元原子的不断富集,且为相的析出提供了有效的衬底,从而导致相固溶体在 相球面上的析出。在相析出过程中,向前方的熔体中排出A组元原子,也向与小球相邻的侧面方向(球面方向)排出A原子。由于两相性质相近,从而促使相依附于相的侧面长出分枝。相分枝生长又反过来促使相沿着相的球面与分枝的侧面迅速铺展,并进一步导致相产生更多的分枝。交替进行,形成了具有两相沿着径向并排生长的球形共生界面双相核心。这就是共生共晶的生核过程。所以片状共晶结晶是通过搭桥方式(即

    15、领先相表面一旦出现第二相,则可通过这种彼此依附、交替生长的方式产生新的层片来构成所需的共生界面,而不需要每个层片重新生核的方式)来完成的。非小晶面-非小晶面共生共晶组织的生长机理如下:在共生生长过程中,两相各自向其界面前沿排出另一组元的原子,如b)图所示,若不考虑扩散,相前沿液相成分为高于,相前沿液相成分为低于。只有将这些原子及时扩散开,界面才能不断生长。扩散速度正比于溶质的浓度梯度,由于相前沿富B,而相前沿富A,因此,横向扩散速度要比纵向大的多,纵向扩散一般可忽略不计(a图)。c)图为考虑扩散时成分分布示意图,实际上,-相交界处的液相成分不太可能正好为,而是高于或低于(取决于A、B组元的扩散特性)。于是,共晶两相通过横向扩散不断排走界面前沿积累的溶质,且又互相提供生长所需的组元,彼此合作,并排地快速向前生长。 非小晶面-非小晶面共生共晶组织的组织特点如下: 宏观平坦的共生界面将转变为类似于单相固溶体结晶时的


    注意事项

    本文(材料成型原理第四章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